- 相关推荐
《我喜欢》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喜欢》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喜欢》教学反思1
通过上这节写作课,我感到习作指导课要取得成功,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教学因素,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觉得有几点做的比较到位
首先,在这节课一开始,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小兔子图片,一下子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还用上了修辞手法,说小兔子的眼睛像一颗红宝石,并且观察到它的嘴最有特点,是三瓣嘴。
其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动物,那就是从头写到脚,先写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和尾。在指名让学生完整的说小兔子的可爱样子时,学生领会的非常好,综合了前面几个同学的优点,一下子抓住了小兔子的特点,并概括出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第三,除了写它的样子,还可以写它的什么,孩子能思考出吃东西、睡觉时的样子,这真令我非常高兴,我补充一点,就是可以和它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尤其提醒学生要注意标点符号。学生们都一一记在心里。
第四,让学生们拿出笔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基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比较具体,能把小动物可爱的样子一一呈现出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在一些小的细节处理上不够合理,例如我问学生谁能完整的把小白兔可爱的样子说说,我应该找几个好的孩子说一说,这样效果会更好,教师语言组织比较琐碎,不够精炼,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预设环节少,以至于有点前紧后松的感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喜欢》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语句优美,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散文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给人以结构美;散文语言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音乐的美感。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是第一批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具有很强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并能够发扬互相合作的精神。尤其在诗歌朗诵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从而体味本篇散文语言的细腻与精美。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写字8个,读准字音,记熟字形,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情感。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培养审美与欣赏能力,并仿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2.仿写课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
二、逐层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课文。
2.快速读文,思考:从文章整体结构上能发现什么?
3.汇报。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三、再读文章,体味情感
1.带着自己的发现默读课文,并将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标出,作批注。
2.汇报交流。师相机作指导,并指导感情读,体会作者所喜欢的事物、景物以及喜欢他们的独特情感。
(1)学生汇报1—4段:
引导学生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四季就像四位天使,每年都会如约而至,来到人间与我们相会,她们给我们带来了生机与希望,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我们的作者在感受着四季的同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独特,让人越读越爱读……
指名读文,评价。
师作进一步引导:听着大家诗一般的朗读,我仿佛乘着理想的航船行驶在四季的原野上,心情那么舒畅,感觉那么优美。
生闭眼,师配乐读这一部分,将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感受内化到学生心里。
生配乐读。
师小结:作者笔下的四季是多么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读一读。
(2)学生汇报第8自然段:
“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就能使寒冷的早晨变得温暖,看来,我生活的这个社会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关爱。
生感情读第8自然段。
师:除了这里能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之外,文章还有些段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真情、亲情。
感情自由练读。
(3)重点体会第10自然段:
出示此段,生读。
师:从这段话中能体会出什么?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组交流。
师:字里行间都透射着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此段。
读完生质疑:省略号?
(4)师:省略号一般都在一句话后出现,省略相关内容,但这篇文章中的省略号却另起一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小组交流、汇报。
师小结并做进一步引导:对,省略号省去了很多社会与人生美好的事物、景物,在作者眼里,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洋溢着和谐与美丽,作者把自己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独特情感深切地体现在了“我喜欢”中,并且是深深的喜欢。
读好最后一段话,体会“深深、喜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配乐读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读文。
2.学生配乐展示朗读自己最想读的部分。
3.师配乐读其中一部分,激发更多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欲望。
4.鼓励学生加动作读文,抒发情感。
五、仿写延伸,激发写作兴趣
师:同学们,作者仿佛是在用一支支彩色的画笔,为我们描绘着一幅幅画面。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又像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卷色彩绚丽、生动形象的人生画卷,构成了画面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相信有很多的“我喜欢”也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心里,请大家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你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我喜欢》教学反思3
这学期我教的是小小班,看看孩子个个都活泼可爱,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十分讨人喜欢。但要培养起良好的常规可不那么容易。
为了让他们知道每人一块毛巾,我们把他们自己的照片贴在毛巾挂钩的旁边做标记,引导孩子辨认,同时叮嘱他们 “ 讲卫生的好宝宝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 但这些宝宝洗手后,根本不看照片洗手,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别人的照片都撕下来。为什么两岁多的宝宝记不住自己的毛巾呢?经过认真思考,我找到了原因 —— 他们更喜欢具体形象的道理。于是,我们给宝宝编了故事《我的小手》,并声情并茂的给他们讲述。宝宝们听过以后,都把自己的小手举起来,大声说着: “ 老师,我喜欢自己,用自己的毛巾 ” 以后他们都会找自己的照片,拿自己的毛巾擦手。我用这种方法,引导宝宝拿自己的杯子喝水。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都学会了爱自己。
在带小小班孩子过程中,我体会到,他们喜欢生动、形象。接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引导语。
《我喜欢》教学反思4
今天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心里还在打鼓,作文教学历来都是个难题,是大家都不愿意拿来做课的科目,更何况用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呢!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并充分的准备着。
我选了教科版语文第七册第九单元的《写动物》一课,也是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大自然中虽有不少动物,但学生写作时总是找不到感觉。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动物不大常见,学生当然不会写;二是有些动物虽然常见,但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三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作文效果仍不理想。首先针对自己的学生特点设计了教学过程,课前要求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在搜集相关小动物的资料后加以整理,上课时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让大家汇报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此环节看似是多余的,实际不然,孩子们观察、收集、整理出来的“智慧卡”一起分享,使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时要恰当的运用一些学过的修辞方法,使自己的描述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体。
在课堂上,我首先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本次习作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
第二环节我设计了猜谜语,通过猜谜语是学生知道小动物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相似之处,介绍时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叙述。
第三环节通过分享搜集智慧卡,是学生明确要抓住动物特点,从整体到部分,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让进行观察、描述,并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和形容词,是自己的描述更生动形象。
一节课下来,感觉时间过得是那样的快,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是存在一些让自己不够满意的地方,比如因时间关系,小组讨论环节进行的时间短,剥夺了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机会,有点于心不忍。如果讲本节习作课不贪多,只讲如何写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让学生们充分分享智慧卡的内容,再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最后动笔写出来,进行全班评析,找出不足进行再修改,就不会有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出现了,其他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解决,效果会更好。
《我喜欢》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阅读这样一个充满个人特点的学习过程来说,评价的多元化就更为重要,只有多视角地对孩子的阅读行为、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只有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看待文本,才能真正感受到孩子独特的阅读感悟,才能从内心体会到孩子的快乐。
在教学《我喜欢》一文时,一开始孩子们都说这篇文章没意思,作者喜欢的这些东西,如冬天的阳光、秋风中的芒草、路边的野花……很多他们都不喜欢。怎么办呢?这样还怎样和孩子一起来往下读呢?是讲给孩子听听?毕竟这篇散文对孩子们来说不太好理解。还是和孩子一起再走进文本,用心去感悟?我选择了后者,和孩子一起再次细细品味了他们不太喜欢的几处文字,在又一次的阅读中,孩子们发现,原来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富有生命力,平时自己是站在一个角度看的,今天换了一个角度去看,其中竟是这样的美妙。“路边的小野花虽没有玫瑰娇艳,却也自有一种顽强的精神。”“冬日是宁静的,但这宁静预示着来看的勃勃生机。”从孩子们这一句句感叹中,我分明听到了他们与作者思想碰撞的声音。课后我就庆幸,没有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和孩子们站在了一起,用心去感悟,才能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我喜欢》教学反思6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这节课从题目上看就是非常吸引学生的一节课,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学习观察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爱好和对玩具的评价,并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玩具,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有的玩具是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我想他们一定会有很多关于玩具的话题想要与别人分享。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玩具总动员》的'一段视频带领学生们走进了玩具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回想起属于自己的玩具世界。视频刚刚播放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讨论起玩具来,我并没有制止他们的自由讨论,就让学生沉浸在他们的快乐之中吧。随后我让学生在对书中作品的欣赏和认识中感受到了卡通玩具的特点,并让学生拿出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喜欢的玩具,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玩具的造型和色彩,还有自己的跟玩具有关的经历,并与其他学生交换玩具玩一玩,分享玩具的乐趣。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在绘画时就有了很高的热情,作品的表现也更加富有趣味,有的学生在画面中把自己的各种玩具组合在一起,好像在讲述故事一样。这节课我觉得课上得很轻松,最重要的是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还得到了欢乐。
《我喜欢》教学反思7
我一直很喜欢张晓风的散文。《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
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
以前在教学《我喜欢》时总是痛苦地与学生一同纠结在文字的韵味上。岂知真正的韵味哪里是可以言传的呢?所以我在这次教学中针对本文这两个特点,我教学中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过读让学生去去 “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与的共鸣。
二、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学生读中悟情,充分对文字进行个性的批注、交流。入情后,此时学生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我喜欢》教学反思8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我喜欢》教学反思9
今天在城关镇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课上,我执教了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我喜欢》,《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篇文章的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在语言结构上两个特点:
一、音乐美。文章语句优美动听,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使人很容易进入语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二、结构美。文章结构整齐每一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句式工整、语言精美,情感贯通全文。
针对这两个特点,我教学中也从两方面入手:
一、“以读代讲”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
以“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悟中思,读出文章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生活的多姿多彩。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通过读让学生去读,“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读,让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生与文本的共鸣,生与师的共鸣,生与生与的共鸣。
二、仿写延伸,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读中悟情,披文以入情后,此时学生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心中一定也会有不吐不快之欲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仿写课文,用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以“我喜欢”开头来抒发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从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教学过程中,由于熟悉学生时,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在朗读课文时,出现了许多读错字的情况,虽然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也试图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情感,可是感觉总不到位。因此课前预设的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仿写只好作为课下的.作业。
教研室张老师在点评时指出:
1、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觉得确实应该让学生把本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对散文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2、朗读感悟时,在独处作者的喜欢之情同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作者喜欢的不一定学生就喜欢,比如,作者喜欢在雨中去拜访朋友,喜欢秋天的芒草等,可能学生会喜欢其他的。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没有考虑到。
散文题材的课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通过这次展示课,我收获很大,在学习其他教师优点的同时,也让我对散文的教法多少有了一些尝试,这也许就是课改吧。
在课改中尝试,在课改中反思,在课改中成长。
《我喜欢》教学反思10
我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效果很好。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形成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对于游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等游戏都是可行的。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这堂课中我还把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蓝猫”“淘气”“咖俐”“菲菲”带入我们的课堂,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来比赛。这样比我们传统的教学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上台表演也是他们很擅长和喜欢的,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小老师”“模仿秀”等等,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例如“Twinkle,twin—kle,littlestar.”;“Grassgrows.”;“Iamalittleteapot.”(动作示范)等等,尽管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欢,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
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能让孩子有一个学习英语的美好的回忆,这样可以为孩子们以后几年学习一个英语奠定很好的基础。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我喜欢》教学反思11
去年春天来得晚,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敢说:我们这里还见不到一只燕子。因为天气还冷得很,校门口的柳树上才只见米粒大的芽孢,还没舒展开黄绿眉眼。要是能让学生在窗外燕子的呢喃中学习本课,顺便欣赏蓝天中燕子矫健的身姿,那该多美!不过这小小的遗憾很快便被弥补了。燕子毕竟是孩子们熟悉的,更何况《燕子》一文的作者──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那凝练素净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寥寥数语,便把我们带入色彩明丽的春天,燕子那伶俐可爱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
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妙趣横生地解读着那个凑字。看着他们欢欣的笑容,我情不自禁地问道:喜欢燕子吗?学生如我预料中那样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尾音刚落,一个小小的声音紧接着冒了出来:不喜欢!啊──同学们和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寻找那声音的来源。起先我以为是哪个调皮鬼故意浑水摸鱼,谁知学生指点的居然是我班的写作小能手──胡烈。这个平时性格内向却又文采斐然的男孩子,此时因这么多目光的注视紧张得满脸通红,不过他还是硬着头皮又说了一句:我就是不喜欢燕子!那么脏,讨厌透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声讨他:你乱讲!燕子那么可爱,你凭什么说它脏?胡烈张了几次嘴,总是被同学们气愤的声音给挡了回去。我便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请他说说不喜欢的理由。他委屈地说:我家屋檐下有好几个燕子窝。每年春夏季,满地都是燕子屎。妈妈总是用水冲洗地面,可还是弄不干净。不信,你们可以到我家去看看,都一个冬天过去了,地面上的污迹还在呢!这一下,原本大声责问的同学都瘪了,有几个男孩甚至小声地附和胡烈:是的,有一次我的.头上还粘上过燕子屎呢,可倒霉了!哈哈
唉,原本诗情画意的意境转眼荡然无存,美妙的课堂氛围就这么被破坏。我哭笑不得,可也不得不承认,孩子们说的是事实啊。在我们农村,很多人家的屋檐下都有燕子窝,有的甚至连阳台的吊灯上也有一个或两个燕子窝,那从天而降、满地都是的鸟屎有时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便,也难怪学生会产生讨厌的心理。
但是,如果就这么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这点生活经验继续学习,那么这篇课文的言语美感是再也享受不了了。学生若讨厌燕子(即使本来喜欢,经过这一番争议,也有点动摇),还怎么去理解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呢?如果理解不了,那就更不可能受到教育和启迪,那么这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岂不是变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在阅读、审美过程中,情感显然是一种动力,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积极情感的参与,美感的门户将无法开启。该怎么去引导学生呢?我真有点手足无措,一下子也想不到合适的语言,只能试一试了。
待学生静下来后,我说:你们说的都是事实。但是我想问问你们:你看见过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吗?学生摇摇头,我趁势说了下去:是啊,人无完人,何况是小燕子呢!刚才有同学说讨厌燕子,是因为他看到了燕子不好的一面。你是否全面地了解了燕子呢?学生渐渐回过神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燕子的其他方面。或许你会有新的想法呢!学生的思绪总算又回到了课文中。不过我的一颗心是七上八下的,虽然没有硬性灌输,但毕竟有点勉强牵制的味道,不知最后能否达到我所期待的阅读效果。
这篇课文确实写得美,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曲。在接下去的两课时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旧知,细细品味课文那精练生动的语言,体验作者寓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到有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到电线上一句时,一个落字激起了千层浪──
有的说: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燕子过海》这篇课文吗?燕子不分昼夜、漂洋过海是多么艰辛啊!一股怜爱油然而升。
有的说:落在电线上的燕子,是因为迫不及待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为春光增添生趣而累的!是啊,这春之使者怎不叫人喜爱?
也有的说:我想燕子可能是为了捉害虫、终日奔波劳累的!为民除害的益鸟又是多么可敬!
一个女孩说得更妙:我觉得燕子就像是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从天而降,真美!对呀,轻盈的燕子,犹如一只蓝天小精灵,带来了一种飘逸之美。
平时不爱发言的徐舟也高高地举着手,听到我点到他的名字,他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我听妈妈讲过,燕子做窝要一点一点衔泥、叼树枝,非常辛苦。是啊,我们农家的孩子常可以看到燕子衔泥筑窝的身影,看到燕妈妈辛勤地孵养小燕子,多么辛劳、多么伟大!
孩子们的话令我感慨不已,我庆幸自己并不高明的引导,使学生的生活与课文的美感融合起来了,使他们被作者的情感打动了,使他们知道了如何去关爱身边的小生命!
一个语文课最常见的小插曲,引发了我对环境教育与学科渗透中的一点感慨。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是啊,尤其是在学生的认识与文本发生矛盾时,教师的引导就更是至关重要。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是放任自流的旁观者,环境教育中的教师更不该是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正如特级教师钱正权所言:学生的独特体验正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帮助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褊狭、肤浅走向全面、深刻的。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面临一个严峻而尴尬的现实考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环境教育刻不容缓,从孩子抓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落实,这才是提升环保意识、遏制环境深层污染的源头。环境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的环境教育,除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学科渗透、学科结合。可以说,环境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无处不在。就我任教的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情感性、美感性很强的学科,我认为,这正是与环境教育最相通之处,以我语文教师的视角,环境教育首先应该从情感上出发,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有了认同,进而有理解、欣赏、宽容,而后才会有善待,进而产生强烈的保护欲。保护环境不只是一种活动,更要成为日常的自觉行动,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美,无处不在;爱,从细节开始!
《我喜欢》教学反思12
《我喜欢》是张晓风的一篇散文,为了让学生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学生都能找出是最后一段。接着让学生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知道可分为(1——4)写四季的景物,(5)写自然的景物,(6——11)写社会生活,(12)文章中心。然后先学习(1——4)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步骤如下:1、先讨论要学习的自然段。2、学生齐读该段。3、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物。4、找出重点词句进行赏析。学习同一自然段的小组进行补充。其他同学注意做好笔记。学生的交流汇报非常到位,都能抓住重点词来赏析。第5自然段采用一起学习的方法,找出描写的景物及进行重点词句的赏析。(6——11)自然段采用(1——4)的'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但这次是采取老师随意叫小组中的任意一个学生来汇报,讨论汇报效果更好了。最后进行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文本,发现文本的特点,都是以“我喜欢------”为开头,接着写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进行仿写。再把仿写的内容进行整理成为一篇习作。
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学生的讲代替老师的讲,这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会更好,效果也挺好。若是能上长课,习作的指导会更到们,效果也会更能突显。
《我喜欢》教学反思13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我喜欢》教学反思14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两大特色: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拓展学生的视野。
课堂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能否上好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能否很好地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起来,引发他们的学习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喜欢小动物,喜欢唱儿歌的年龄特点,带动学生进入课堂。让他们初步感知动物的可爱,喜欢跟动物交朋友。结合学生喜欢做游戏、比赛等的心理特点,我把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安排为介绍动物,引导学生关爱动物,渗透保护动物意识。学生为了让小组争取好成绩,积极踊跃地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特征,促进了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了解,也让别人了解到其它动物的特征。针对学生喜欢猜一猜,看表演这些特点,我特意找一些关于动物的谜语,还请学生扮演动物,扮动物的叫声等,学生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地抢答,气氛活跃。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了解动物并认识到更多的动物,增长知识。
二、课堂教学应当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革在教学中学生被动的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在课前想办法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交流,调查,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接着,我让学生看动物受环境破坏和遭人类捕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情感,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开放性。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体验不断丰富,思考不断深入,视野不断拓展,认识逐步加深。最后让学生把保护动物的心愿写在心愿卡上并挂到愿望树上,祈求愿望实现。
虽然是这样,但这节课也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觉得做得不够好的。
1、学生交流不够深入。
如在“介绍动物”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利用收集的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资料尽情交流。但是,学生交流过程中还有一点拘谨,放不开。交流的范围较狭窄,大多只是对自己喜欢的动物作了简单的介绍。我应该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激起学生大胆交流的热情,同学之间就能交流到更多的动物知识,认识到更多的动物。
2、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教师适当,到位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而教师过于平淡,不够针对性的评价,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演”动物中,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起来演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针对性,激不起其他学生详细回答的热情,这时的学习气氛就不够活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
3、教师语言不够激情,未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我最喜欢的动物》这节课是比较生动活泼的,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激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动作要生动可爱。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教学风格,而我本身已经形成了较柔和的教学风格,所以这一次的教学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如在教学导入时,要是我能更惊喜兴奋地把动物图片展现学生眼前再送给学生,学生也会更加兴奋,更加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4、其它,要根据当时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删。
上述的几点不足都有待我日后思考、探索与改进,或许这节课还有许多我尚未发现的不足之处,在此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你宝贵的意见,使我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起来。
教学建议
交流汇报学生自己搜集的信息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常见的学习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常常醉心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对别的同学的介绍不关心、不会倾听,教师通过点评和安排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从学生介绍中中也反映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学生都想交流汇报,可时间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更多交流的机会。小组内交流分享是一个好办法,但对小组内交流的指导也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该怎样参观,怎样介绍,教师在巡视中要给予引导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班额下小组学习的功效,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
《我喜欢》教学反思15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积极的态度和他们一起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在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始终,减少了“教”的痕迹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从节奏入手、难点前置、动静交替,有效的利用了图谱和游戏教学法,对歌曲中音乐元素的提炼(如连音、跳音、四分休止的重点感知)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使幼儿艺术活动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激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与身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氛围。使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渲染下,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例如在歌唱“洒下月光把我摸”时,老师用手掌心顺脸颊慢慢向上抚摸,不仅对歌词有明确的暗示作用,增加亲切感,而且使幼儿歌唱的声音自然向上,在情感上仿佛得到一种升华。
为了让幼儿能掌握歌曲中的.连贯和跳跃部分,感受旋律上的前后变化,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中波浪线和断线的暗示,探索歌曲的不同唱法。波浪线和断线组成的图谱,不仅让幼儿对歌曲有整体的概念,还形象的提示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出歌曲的前后变化,表达出与月亮婆婆亲密的情感和游戏时快乐的情绪。但是,中班幼儿对于情感的体验与把握是不到位的,许多孩子纯粹是为了唱歌而唱歌,没有真正体验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是值得以后教学中慢慢推敲的地方。
【《我喜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6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4-11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04-21
猜猜我是谁教学反思11-25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4-07
我的小天地教学反思04-22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04-18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