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桃花心木》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学生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愿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听了种树人的心里话,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练习说话。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凑一点,小组长整理、汇集,组成一段话。我一声“开始”,各个小组立刻“躁动”起来。胆怯的李静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点点,平时根本不发言的朱伟也动嘴了,平时发言吞吞吐吐张纪齐镇定自若。大家都“动”了起来,看来今天的小组学习有戏了。
大约过了三分钟,教室里仍然回荡着孩子们的说话声。我招呼大家停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一番鼓动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下面是小组展示的片断:
李庆: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一种情况,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多亏了种树人,你让我学会了自己找水源。放心吧,我会把根深深扎进泥土的,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师: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树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张曼: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三种情况,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过,我不会放过最后一丝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会怎么想?
沉默,再沉默。原来,没有一个组选择这种情况。我用期待与祈求的目光扫视全班……
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说:我即将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种树人的心就不会这样。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定要把握最后一点时间,努力扎根生长。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我特别激动,要知道他属于胆小的那一类学生。)谢谢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患难之处见真情。(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上面发言的有两位优秀的组长,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胆小鬼”。如果他们的发言还不能代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且看下面几位后进生的`作业:
朱伟:我是那棵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我想说:谢谢你,你让我茁壮成长,让我没有依赖的心。我还要努力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报答你对我的养育。
李洹: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想说:谢谢你,育苗人,你给了我生命,是我没有好好珍惜,我不恨你。
张纪齐: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想说:再见了,种树人,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怎么会辜负你的良苦用心?
周志祥: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如果不是你像老天爷那样给我浇水,我就不会自己扎根找水源,我就不会茁壮成长。
我们班的学生底子薄,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当然,说话训练也头疼。阅读课上,常是几个优秀生的独角戏。由于刚接任这个班,小组学习基本没有起步。听了李炳亭先生的报告,我的负罪感油然而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欲望在我心中烧得实在难耐。今天这节课,孩子们在小组中你凑一点,我拼一点,大家再合成一句话。结果表明,这种“大家唱”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有个调查数据:从学习2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来看,只通过讲授法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是5%;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20%;利用多种视听手段,比如多媒体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30%;而通过交流讨论后知识的巩固率可以达到50%以上。
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小组学习是最有效的。李炳亭先生指出,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才会有生命的狂欢。现在备课时,我总是这样告诫自己:给足小组学习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2
在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活动中,我聆听了田晓玲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桃花心木》,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每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会思考和反思这样的问题,而且都有自己的见解。听了田老师的课,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课堂的效率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让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田老师的` 预习不是简单的读通课文,解决字词,还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在有准备的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自然更绚丽,更有层次,更有高度。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 自主学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而田老师的这堂课始终“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了,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 研究者” 、“ 探索者” 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一堂课只有40 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应尽可能把它都用在语文教学内容上,且必须要把这40 分钟用在刀口上,这一点田老师做的就非常好。课堂上, 田老师抓住了种树人怎样浇水?你有什么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我” 从种树人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在书中划出重点词句,谈感受,品词析句,老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在教学中,老师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参与进去,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避免了小组学习的盲目性以及走过场。另外,老师的板书思路明晰,采用对比板书,把“ 种树--- 做人” 联系起来,对比很强。巧妙地环节设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根本无暇走神和玩耍。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分清轻重缓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3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作者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前,我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有相关联想,又顺其自然的引出课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学习框架,以这个框架指导接下来的学习。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另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不确定——不定时,不定量,补树苗。这样引领学生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方法,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文章的高潮部分“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这里面“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这个问题引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很少的养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条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同学们豁然开朗,使本课的中心思想得到了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有依赖心理,要独立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真正领悟: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4
一、带问题读。
课标指出:要指导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为什么桃花心木不再枯萎了?为什么在不确定中会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我指导学生带问题精读有关句段,并展开讨论。这样从学生的“学”出发,来调控课堂教学,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二、引导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带领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默读、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且让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看法、体会、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对“种树人的话”这段教学设计,我让学生们读完后,同桌间说说种树人讲的有没有道理,谈谈你的个人感受。课堂上,很多同学谈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不确定”的生活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讲事例。第一题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学生们谈到了桑兰的故事,还有身残志坚的和志刚;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学生们谈的非常好,思想得到升华。从学生们的谈论中我也受到了教育。两相对比,学生知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5
在教学《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如,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学习这一课学生很投入,从“读”到“谈感悟”学生领悟的很好,我也很满意。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6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成功之处
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这一环节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适当牵引。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二、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却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2.朗读指导不到位,针对重点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提升空间有限。如果能够砸实一段的朗读,对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改进措施
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孩子们进行适当地引导。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有层次,这样才会对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效果。
今后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7
《桃花心木》是一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林清玄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层层铺垫,深挖中心
我先让学生找出种树人是如何培育桃花心木的段落,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种花养草的经历谈如果换成你会怎样培育桃花心木,得出种桃花心木的人培育桃花心木没有规律性,这一铺垫让学生产生了矛盾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在此时,我利用课件出示重点段落,让他们边读边悟种树人说的一番话,让学生谈出种树人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并让他们联系实际谈谈“不确定”指的是哪些因素,树的“不确定”及人的“不确定”分别指什么,让他们自己从文中找到答案,领会出文章的写作用意,教师此时只起到了牵针引线的作用,把发言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二、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在课前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学生用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让学生相互评价朗读结果,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再及时点拨。对种树人说的一番话,也让学生反复揣摩语气来读,让学生读出并感悟出作者的写作用意。由于朗读充分,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自然的'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也就顺利得以解决。
遗憾之处学生谈体会时浅尝辄止,联系实际挖掘中心时,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正面事例,学生尚能谈出体会,若能从反面谈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等反面事例,学生深悟中心的效果会更好。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8
《桃花心木》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但,这生活哲理要是我们直白地告诉他们,也许没什么意思。所以,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学生大多能联系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己的学习方面来谈、有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谈、有的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来谈,还有的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9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种树喻育人,有很强说理性的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告诉了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于课文中富含哲理,意蕴深刻的语句,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例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还有不少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学生大体上体会了语句的深刻含义。但我也非常注意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讲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未完全读懂,我灵机地用问题加以引导:你知道“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吗?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生活中的不确定”,经过这一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他们的潜能,能“心顺身顺”地投入到锻炼当中。但也要注意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0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 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听会了,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能读出自己理解的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教室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意。
二、 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 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小有收获。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事。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我紧扣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读课文,抓主要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读了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主要讲:作者看到种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举动,经过与他的一番对话,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相机板书:
奇怪的举动——一番对话——人生道理
2. 抓住线索,突出重点进行教学。
种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呢?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师就是种树人,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发问:为什么你不按时来?到底一次浇多少水?等等。然后在读读文中作者的疑问。
3. 回归课题、体会写法。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上完这堂课后,细细琢磨,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咬文嚼字,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从语速、语调等方面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内容。
2、评价语言没有特色。尤其是鼓励性的语言少,因此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最佳状态当中,因此感觉师生不能同步,有些脱节了。
学无止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2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种树来喻育人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他们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在教学中,以质疑探究为导向,开启思维。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提出质疑,作出自己的评价——“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课文后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写下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感受,学生对文本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野草,生命力才会更旺盛”等,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其实,有时候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教师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3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这一环节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适当牵引。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
1.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却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2.朗读指导不到位,针对重点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提升空间有限。如果能够砸实一段的朗读,对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
改进措施:
今后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孩子 们进行适当地引导。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有层次,这样才会对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效果。今后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校推行“高效课堂”,在实施摸索过程中,老师们都在进行尝试,这无疑又是一次推动教师素质提升的大好时机。
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我针对理解、领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确立了这样的预习思考题: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第一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经过引导,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由于我备课充分,再加上我提前给了学生预习题目,因此,课堂上我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我想:“高效课堂”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只有我们教师对教材吃透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去训练,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本,树立大语文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观察一下种植在校园里的树木与长在山坡上的树木有什么不同?
2、设置情境:“有一天,几株快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几株长得非常瘦弱的'桃花心木将种树人告上法庭,状告种树人偏心眼,导致它们生长情况特别不好。”结合这一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法庭审判的方式,结合文中的内容,将“原告”(将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长得瘦弱的桃花心木)“被告”(种树人)“辩护律师”(某些学生)“证人”(生长非常健壮的桃花心木)的理由充分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两个作业的兴趣异常高涨,完成得很不错,通过上课的学习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往往缺乏理性的认识,往往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重体会与拓展。因此,布置学生做家务,走进社区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从中进行体会,写出感受,更好利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要比反复地背诵与复习要好得多,使学生更好的从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兴趣。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1-22
《桃花心木》的说课稿04-28
教学的反思05-23
教学反思06-16
《西湖》教学反思06-01
教学中反思10-11
《第几》教学反思11-17
《李时珍》教学反思11-29
美术教学反思12-26
《恐龙》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