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8 11:12: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1

  《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进取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趣味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主角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简便、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营造氛围,放飞学生潜能

  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欢乐无比”;最终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观教学,帮忙学生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忙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此刻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猴——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运动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选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学生在给选手穿上运动服中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能够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终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写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必须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能够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所以,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三、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懂得鼓励、欣赏学生,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仅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本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突然说:“我还明白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机让其他学生继续往下编,于是就有了“黄牛的尾巴像细绳。”“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绒球。”……比完了尾巴,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又开始“比翅膀”、“比四肢”,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描述的过程,思维也更深层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我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我按照找出的要点自我读,最终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终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本课是看图学词学句,我利用课前收集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有选择的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比较尾巴的特点。直观地理解了“长”、“短”两词。理解“弯”

  一词时,让学生看录像后用手比划了一下。为理解“扁”一词,我让学生比较两个盒子,再看录像,观察鸭子的扁尾巴,进而观察它的扁嘴巴。

  我凭借录像,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长”、“短”、“好像一把伞”之后,又让学生观察

  “牛、羊”的尾巴;观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观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还有的……”句式造句。这样既理解了词句,又掌握了句式,培养了说话能力。

  总之,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3

  从备课到上课,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

  与原先的教材相比,此刻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假如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透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就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忙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简单,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学。从识字到朗读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学生来参与,假如学生从头至尾,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那么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在当小老师,小评委朗读明星的过程,我很高兴的看到学生们高高地举起手,眼中充满着期盼,期望老师能给自我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不仅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更愿意赢得同伴的认可。假如没有强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们,教学效果肯定会差很多。在学习中,他们不单做到自我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师生间的配合,又有同伴间的一问一答,在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仅仅关联到个人,更关联到同桌,小组,全班。只有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应对每一个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难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是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以后,千万不能吝啬表扬。在上课时,应变潜质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正确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我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学反思4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比尾巴》教学反思5

  1、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比赛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这个童话故事中,充当了比赛中的评委。当学生进入这个童话世界时,就忘掉了自己,将自己化做了童话故事本身,尽情体验其中的快乐。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语文课中学生因为有了兴趣而相当活跃,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

  2、重视了朗读的训练,并且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变单纯的问句指导为有趣的报项目,变枯燥的问答为有趣的比赛,邀请朋友一起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师生问答读等等形式,还重视了朗读的指导,重点是问句的朗读,不但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还注意了学生的表情,多数学生的朗读是比较到位的。

  3、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在课文教学中多处进行了语文基本知识的训练,例如量词“把”的使用,“扁”的扩词,“弯弯的”词语搭配……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掌握也是比较好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6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教案设计安排四个板块:自由读文、了解大意;随文识字、介绍方法;看图学文、感情朗读;写字指导、拓展提高。

  但这首儿歌很简单,孩子们一会儿就会背了,学生虽然觉得这篇课文有趣,会背之后也就没有新鲜感可言。因此,我把课文延伸到课外,提出:“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不但讲了尾巴的样子,有的还一个劲地讲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长出新的尾巴。

  还有的补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时候能当伞用,冬天当被子盖,从高处往下跳时还可当降落伞用。看孩子们兴致勃勃,就因势利导要求孩子们借助课件自编儿歌。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有的编: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谁的尾巴细?有的编:谁的尾巴卷?谁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细。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想到阅读课文,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当孩子们带着对比尾巴喜悦的感受,学完这首诗歌时,老师也为此获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满足。

《比尾巴》教学反思7

  从备课到上课,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

  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

  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

  与原先的教材相比,现在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表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学生主动地去学。从识字到朗读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学生来参与,如果学生从头至尾,缩手缩脚,畏首畏尾,那么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在当小老师,小评委朗读明星的过程,我很高兴的看到学生们高高地举起手,眼中充满着期待,希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不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更愿意赢得同伴的认可。如果没有强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们,教学效果肯定会差很多。在学习中,他们不单做到自己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师生间的配合,又有同伴间的一问一答,在这个过程,需要每个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同桌,小组,全班。只有每个人都充满自信地面对每一个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是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以后,千万不能吝啬表扬。在上课时,应变能力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正确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学反思8

  《比尾巴》是新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学设计如下:

  一、贴“尾巴”激趣,初读感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么,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注意到了没有,小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对吗?(对,它们的尾巴不一样)指导学生对照拼音读两遍课文,同时学习“尾巴”这两个生字,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的是哪几种动物来比尾巴?出示猴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它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学生分说后,指名连起来说),教师给猴子贴上尾巴,以下五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二、细读课文,学会生字

  要求学生自由地小声借助拼音读课文,在文中将方格里的生字用“一”划出,并且把每个生字拼读三遍,觉得自己读准了,就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我再抽查,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卡,重点检查“把”字,让学生练习用“把”组词说话,讲一讲用什么方式记住这些生字。这一步很重要,在细读中,落实读准字音,突出联系语言环境,辨认字形,教师要善于引导,敢于放手。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听录音朗读课文,看课文共有几节?哪几节读的语气是一样的?(听完后,指名回答,认识)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分角色表演对读,要求品读课文,充分感知,用动作表现出来,读后我再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多种方式练读,读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

  四、读中游戏,巩固新课

  把六种动物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长尾巴的学生上台,当读到“猴子的尾巴长”,拿猴身子的学生上台,拼合成一个整体,其它几种动物分割整合游戏的做法依此类推,让学生在读中游戏,达到巩固新知、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读后延伸,扩大视野

  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一是让学生在家中观看《人与自然》栏目,要求学生有意欣赏动物尾巴的特点:二是要求学生到广州的动物园里去参观,边看边留意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三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录像,要求学生从中发现动物们的尾巴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各种不同的特点。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我们以新课标为准绳,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也是一节课能取得好效果的原因。

《比尾巴》教学反思9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

  比较好的做法: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整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评委们比写字”这一写字环节,先出示一个也有长长的尾巴的“巴”字,在学写这个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比较“巴”和“把”的过程中懂得,虽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两个“好朋友”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谦让,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写得相对小一点。这样学写两个有相似之处的生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有效地把字记牢、写好。

  但是在这堂课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

  一、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这一节课上,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学“巴”这个生字时,我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里也有这个“巴”字,一学生回答“把”,我当时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对,‘把’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生字),因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学习要放置在学习生字“伞”之后。课后,我深刻意识到这样的处理太失败了,日后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二、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一年级的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表扬,因为老师的评价会深刻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要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己在课堂上应变能力还不够,所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处理得不够完善,比如上例中对学生回答“把”的否定,对该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还有,特别在学生回答不足时,我操之过急,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可能直接让别的学生回答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评价。

  三、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效课堂”。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很担心学生说不出或者说不好,所以有些应该让学生说的内容,都被我“抢”走说完了,整节课中我说得有点多。

  以上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减少乃至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味,课堂更高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当讲到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时,孩子们都觉得太有趣了。此时,我相机教学问:“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大胆地来说说吧!”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松鼠的尾巴可以躲雨,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有的说兔子的尾巴可以辨别方向;有的说鳄鱼的尾巴可以攻击别的动物……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我也配合孩子们的回答给学生讲得兴味盎然。一个学生举手了,他站起来说:“老师,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那蛇的尾巴可以再生吗?”

  轰的一下,我脑袋大了,是呀,蛇和壁虎都是爬行类的动物,那蛇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吗?我该不该回答学生的这个问题,虽然自己从未听说过蛇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可自己也从未查过资料证实呀!脑子里迅速地转了一下,我及时地对这个学生给予肯定:“你提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不过老师现在只能告诉你蛇要蜕皮,至于它的尾巴能不能再生老师还要查查资料才能告诉你准确的答案。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去查查吗?”那个孩子顺从地坐下了,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当学生满怀希望地提出问题,自己却无言以对,将来我该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

  尽管他提的这个问题与语文学科的关系不是很大,可他却让我深深地自责:一个教师没有足够的、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一个教师没有充分的课前备课、资料查阅是无法在课堂上立足的,面对你的学生提问,你只能搪塞或敷衍了事,你还配做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吗?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1、老师准备的图片还没有孩子们说出的动物多,以后应该多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孩2、有的小朋友并不能完全正确的表达动物的尾巴形状,但也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是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有待开发,这一点老师要正确认识。

  3、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都能表达出,表演出动物的尾巴形状。

  4、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很乐于表演自己的小动物,不但让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尾巴是不同的',还让孩子们知道了各种动物只要用心观察,都可以把他们表演出来。

  5、如果我再上节这样的课,我会准备更多孩子常见的动物图片,以及动物尾巴形状的图片,更丰富的上好这节课。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进入识字阶段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对于识字教学的思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听取了各位老师前辈们的建议,一直以来,在识字上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读环节中,当孩子进行初读反馈、逐段读好课文后,我再提取该部分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正音,记形,逐个识记。

  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1、识字不够有侧重,几乎是字字落实,用力均匀。2、尽管听取了师傅和陈老师等几位前辈的探讨,初步得知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操作步骤,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初读后还是“正音、记形、运用”一股脑儿同时进行,没有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算是没有侧重的体现吧。3、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都要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字兴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最近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识字教学环节,力求能逐渐改善我的教学行为,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比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我对该课的生字进行了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朋友。而本课要求识记的12个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与小动物有关,藏在这几个小动物的名字里面。根据这一特点,我舍弃了一直以来沿用的“初读检查时识记生字”的操作,将这几个生字放在了初读之前,与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在导入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王国里参加比赛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侧重的逐个请出这些带有生字的参赛小动物,“邀请”的方式也十分与众不同——“猜谜语”,利用这一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每请出一位动物朋友,便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就让孩子们记一记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对本字进行识记。

  尽管识记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异,都是正音、记形,再适当的组词运用,但是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都比较高涨,由于创设的识字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孩子们乐于接受,在孩子们自主识记字形的过程中,很明显的感觉举手的孩子多了,积极思考的孩子多了,这显然都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正面作用。

  轻松愉快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字不离词,提高识记效果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我是先以词语的形式,出示动物的名称,再对里面的生字进行识记,这样,让每一个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个确定的语境,如公鸡的“公”,松鼠的“松”等字。从孩子们课后的生字过关率来看,这样进行的识字教学,效果要比初读完课文后再提取出单个的生字让学生识记更好一些。

  始终觉得,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尤其是这类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动物词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本次的识字教学权作一次识字教学的新尝试,不过也仅仅只是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在识字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仍然是引导学生从正音、记形再至组词运用,没有太大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识字的侧重点上这一块还需多摸索多探究。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本课,我通过观察图片、讲解壁虎的相关知识导入。再书写课题时,通过尾巴一词,引导孩子们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课文《比尾巴》,使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

  初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课文,然后出示一些学习要求。学生们有了目标的明确,在读文时就会注意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要求读文,主要是标明课文小节号和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小组间交流、讨论,汇报成果。

  初读课文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再次带着新的要求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这部分充分利用书中的图画,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我领孩子们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并用板书示图的方式表示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再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简易的示图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上完本课,充分的认识到孩子们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有欠缺。学语文、用语文,口语表达是重要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训练,让孩子真正学以致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采取了我为辅,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一、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

  这篇课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文章的3、4、5段是并列段式,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展开。针对这两个特点,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指导第三小节,用符号划小壁虎和小鱼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的阅读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5小节。在自学的时候,也让学生学着划一划,圈一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边读边划中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二、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因此,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朗读,多种方式的朗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三、以演促读,理解文本

  表演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在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四、拓展延伸,培养表达能力

  上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动物的尾巴”的资料,以增进学生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和兴趣。学生带来了很多资料,比如:猴子的尾巴能调节体温,松鼠的尾巴可当被子……学生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自己的收获,太有意思。在学生兴趣依旧时,让学生仿照范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续编故事。这样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又学会了表达。

  在课堂上,在“扶放”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能在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上仿说仿写,看来孩子已经理解课文。但在小组学习中的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作用。今后还要多加引导,让孩子们真正高效的进行合作。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9-06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5篇08-11

《比尾巴》教学设计03-04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03-04

《比尾巴》说课稿08-02

比尾巴说课稿07-29

教学的反思05-17

山雨教学反思09-05

桥教学反思08-27

蜡烛的教学反思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