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9 11:10: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天鹅湖》之《四小天鹅》。孩子们兴奋极了。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电脑上下载了《四小天鹅》的录像,找了跳芭蕾需要穿的芭蕾服和舞鞋的图片,还让学过舞蹈的小朋友提前做了表演节目的准备。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开始了。

  首先,由衣服和鞋子的图片入手,孩子们看了非常感兴趣,说出了这些衣服与我们衣服的不同。接着,我让孩子们看了《四小天鹅》的录像,孩子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投入的不得了,当我提议要他们来当四小天鹅的时候,他们更是兴奋极了。我分组请他们来跟着音乐表演,大家不但从中感觉到了《四小天鹅》轻快的音乐,而且也对这个舞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学过舞蹈,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我们小朋友的舞力!”齐齐、凯宁、田子、宝宝,分分献艺,下腰的下腰,劈叉的劈叉,大家都拍手叫好!

  本次的欣赏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孩子的兴趣点和参与热情都很高,自然地接受了《四小天鹅》。让孩子真正参与其中吧,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下面就我对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如:在音乐欣赏《荷包蛋》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过程及荷包蛋煎好后请大家尝一尝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煎蛋的动作。此时教师适当用图谱诱导,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岛》的教学。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去卡普里岛旅行的情境中。“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开船去卡普里岛旅行啦!”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卡普里岛有什么情景。听完音乐让幼儿说谎产卡普里岛可能是一个什么地方,再让幼儿看图谱,游览美丽的卡普里岛。这样音乐欣赏《卡普里岛》就编排完成了。

  (二)让幼儿创造的模仿来表现音乐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音乐欣赏“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的创编,孩子们有的侧飞、有的向上飞、有的向前飞、还有的往后退着飞,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蝴蝶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却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蝴蝶一个人飞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一轮的创编,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动作……,在此轮创编中孩子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发现典型,带动全面

  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他们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支持,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充分交流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幼儿创作中好的范例,引导幼儿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因为,这个好的“范例”,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直接的启发,他们可能模仿这个好的动作,也可能在此启发下,创作出更新的、更独特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以“典型”带动“全面”。

  (四)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

  音乐一开始,幼儿就会马上进入到表现中去,这瞬间的反应,也就是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判断能力培养的时刻,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马上要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投入到再创作——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程序不同,对音乐、音乐欣赏反应的“潜质”各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程度。有的一听到音乐前便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有的则要在听完音乐后,才能表现出组合的动作;而有的只能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上。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在音乐欣赏《小红帽》这一活动时,用视频仪放大幼儿用书,指着图讲述故事情境,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图谱:“小红帽去森林,她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嘻嘻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给帽出发吧!走一走一迪笃迪笃……”。然后让幼儿倾听音乐《小红帽》,跟着教师的伴奏一起有节奏地说。这时性格内向的幼儿动作幅度小,缓慢地表现出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性格开朗的幼儿则动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动作表现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分析,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3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但是传统音乐教学的难点是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性不强,幼儿难以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里提到的多感官通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等。其中听觉为主要通道,音乐欣赏当然强调以听为主,余者为辅助通道。各种辅助通道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运动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运动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随音乐做动作、唱歌、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开展一定情景性的游戏等方面。这是一种最常用而且最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辅助通道,让幼儿置身于音乐作品的角色情节中,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们引导幼儿玩小鱼和水草的游戏,通过游戏中水草舞蹈→小鱼跑来探望水草→水草继续生长→小鱼探望水草并与水草道别,水草收起枝条休息这样一个情节,让幼儿在随乐的动作中感受了曲中abab的段落结构,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

  视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视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用幼儿理解的图示与图谱表现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故事情节。

  在欣赏音乐作品《啄木鸟》时,我用四棵苹果树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我巧妙地用听音乐绘制心形树冠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的平稳、流畅,又用树干上的三个虫眼表现第二段音乐中跳跃的×××节奏,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帮助下更形象地感知了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在对曲子的把握上显得更为轻松了。

  语言知觉的运用

  语言知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恰当地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故事、儿歌进行烘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风格及艺术背景。

  如:聂耳的《金蛇狂舞》是一首情绪欢腾激越的乐曲,象征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b段音乐有明显的对答乐句,且“越说越短”越说越情绪高昂,使人联想起中国狮舞中狮子争绣球的场面。由于整个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在理解的时候我加入了诗歌《闹新春》,让幼儿在按节奏朗诵诗歌的同时,从儿歌的语言节奏中找到曲子所要展现的欢腾激越的乐曲结构。通过文学作品的辅助作用,有效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音乐享受。

  但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感官通道在音乐欣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研究。

  问题一:过分追求多感官通道运用,反而淡化了幼儿对音乐思想内涵的理解。

  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为了让幼儿感受曲中浓浓的热带海洋气息,我绘制了精美的海岛风光图,并将曲中的主要节奏巧妙地设计在椰子树里,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来欣赏图片。在此基础上,我还请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海边嬉戏的场景,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听音乐后的感受。原以为整个活动中视觉通道、运动觉通道、语言知觉通道都用上了,孩子对音乐的印象会很深,对音乐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会很好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对音乐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孩子都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玩海边的游戏了。”“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

  音乐欣赏中多种感官通道的运用不是“万能的钥匙”,还需要老师深刻理解音乐内涵,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只有结合了优秀作品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灵活把握各种感官参与的“度”,才能使各感官充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而感受音乐内涵,使幼儿在欣赏中提高对艺术感悟能力,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题二:感官通道运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对音乐自由的想象。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先听音乐播放了一段表现《水族馆》内容的录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录像里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接着我提示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是:“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为了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我追问道:“还有呢?谁有不一样的想法?”孩子们都茫然地看着我,继续重复刚才的答案。孩子们的思维全局限在了刚才观看的画面上、没有感受到乐曲中所表达的诡异、神秘意境。而当我把这段音乐无意间播放给了邻班的孩子听时,他们有的说“像是仙女来了”,有的说“这听着很黑”,有的说“像小蛇在追我”,还有的说“像在一个黑黑的山洞里”…

  对音乐的感受力反而高于实验组的幼儿。

  反思:

  我们要允许并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问题三:低幼阶段,多感官通道的运用使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不知所措。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欣赏《加沃特舞曲》时,我设计了小免子、大熊、小老鼠等形象引导幼儿听音乐按节奏在不同小动物的脚印上走,以表现曲中的不同段落节奏的不同和情趣。但操作时我发现孩子们手忙脚乱,眼睛跟不上小动物走的频率,往往听了音乐忘了模仿小动物走,而模仿了小动物走路则乐在其中,全然忘记了音乐的引导。在我“费尽心思”的引导下,他们的眼神困惑,手忙脚乱。整个活动孩子在表演,在模仿小动物,却一点也没有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反思:

  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对于低幼阶段的幼儿,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以上只是我运用多感官通道参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中的几点疑惑和反思,为的是更好地让幼儿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让音乐欣赏教学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快乐之源!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教学反思04-22

中班语言《微笑》教学反思06-15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09-21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反思04-19

幼儿园中班老师教学反思11-10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傻小熊进城》12-06

教学的反思05-17

中班教学总结05-22

《争吵》教学反思06-09

《赤壁》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