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反思>《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6 16:45: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江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1

  对于小学生的诗歌教学我始终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一来在诵读环节上,结合诗句引导诵读的技能比较生疏。虽然学生在读,但是只是机械的认读文字,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来在悟情环节上。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诗中情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

  另外,学生辅导书的内容比较完整,在帮助孩子们课余自学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依赖性。这节课的“明诗意”环节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我明白,这背后是《教材全解》在给他们“撑腰”,至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转化,我感觉不是很乐观。所以我有这种设想:在下次的`诗歌教学时随堂上,不按照课本的顺序,给学生一个“措手不及”。这主要是想真实的考察一下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最后的一点点小感就是:小学诗歌教学在某一个范畴比较中,比初高中诗歌教学的难度要大。这个范畴就是教学方法。

《江南》教学反思 2

  江南水乡是《环境与生活》单元的内容之一,要突出 “环境与人的关系” 这个主题,从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先用鲜明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水乡之 “水”的特色,结合古诗《忆江南》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在初步认识“水”的前提下,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水乡人的生活。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说说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以升华。我觉得本次上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1、实现品德课的教育性。品德课要注意其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像这种地理知识相对较多的课堂,要融入品德性教育是较难的,虽然我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教育的机会,比如,讲主要农作物水稻时,通过让学生感受插秧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一粥一饭;通过回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体会科技带给农业的活力;通过人们生活变化的对比,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科学性和对党的热爱;通过水乡产品遍布祖国各地感受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幸福……

  2、整合知识。本单元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环境对生活、农业的影响,上课过程中,我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比如讲到水稻种植,东北地区一年收获一次,江南却能一年收获两次,同样是水稻,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为什么不同?学生在探求中联系到了纬度高低与气温高低的关系,也就明确了环境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当然,课堂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鱼米之乡”的教学应该充分展开,并通过板书强调其形成原因,却只用了20分钟,最后的交流收获也过于简短,虽然有明确的图示,学生却没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失去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而对于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变化,由于自己知识的狭隘,明显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如果以以江南的百强县与山东作对比,突出江南的繁荣富庶会更合理,这是准备不足造成的,以后的课堂我会更加充分的搜集资料和完善课堂结构。

《江南》教学反思 3

  今天的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看见了什么?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有些难度,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也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指导学生的朗读。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最后,我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诗歌描绘的美丽的景象,再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1、古诗的语言比较精练,有些词句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能把握教学“度”。现在,我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更要学会设定适合学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揠苗助长”。

  2、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3、教学时,要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教学中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和老师比一比”的方法,结果发现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练习朗读时表现得非常认真。

《江南》教学反思 4

  在讲授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我没有按历史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很密切。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主要讲了西晋建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而举族迁移到江南。这样,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战”、讲述了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取得了暂时的安定,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具体的讲述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子目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在讲授本课时没有按前因后果的思维去讲,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全班同学在积极的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江南》教学反思 5

  开学第一周,真的是超忙碌的一周,很多事情蜂拥而至,除了有点目不暇接,还有点不知所措,比如说新学期被扣了一顶班主任的帽子,比如说要兼职教语文,对于我来说,都是初次试水。所幸,第一周居然就迎来了被听课,学习的机会近在咫尺,怎能不抓住。

  我本课讲得是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相对于前两首古诗李白的五言律诗《独坐敬亭山》和刘禹锡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忆江南》是一首词。对于第一次接触词和词牌名的四年级孩子,我并未一开始就给他们引入词牌名这个专业的概念,而是先从介绍作者介绍题目开始导入。介绍作者时我也跟孩子们卖了个关子,说刘禹锡有位好朋友姓白,并且跟我们大家都是老乡,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孩子们顿时乐了,很快就记住了作者。那么对于很多没有去过江南,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孩子来说,江南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怎么样让孩子们尽快的了解,并且觉得它并不陌生,我参阅了几本教参之后,决定就拿我自己的一段旅行经历说起。地理位置上的'江南在地图上给孩子们介绍完之后,我给孩子们用课间展示了一张我自己的生活照,刚好就是在苏州旅游时拍的,跟白居易写《忆江南》的背景是一样的。虽然经历数百年历时的风风雨雨,但是江南这种水乡古镇的气息,我想应该是随着历史的烟云能够保留一二的。至少从那些斑驳的墙壁之间,葱郁的树木之间,以及小桥流水之间,可以窥见白居易时江南的几点风姿。孩子们一看是自己班主任的私家生活照,顿时来了精神,这一点不得不说,其实多数人都是很八卦的,尤其对这帮好奇的孩子来说。这样每一句诗配上我当时所拍的苏州拙政园和街市的特有景色,讲解起来,就特别有味道了。让孩子们知道其实江南离我们并不远,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正等着我们配备完科学知识后来依依饱尝呢。

  不过,本节课虽然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及时改进逐渐学习的。记得开学初,王校长就倡导让把课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能够主导课堂,自主学习,这一点我做的有失欠缺,并没有把引导和辅助工作做充分。我虽然把该学的知识都讲给了孩子们,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想必自己学到的收获的才应该会记忆更为深刻吧。所以对于课堂上如何设置问题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产生质疑,是我今后重点学习的目标。另外一点就是“以读代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忆江南》这首词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江南美景,可是我却没能让孩子们在自己一遍遍的朗诵中去切身感受江南的美景。这也是比较失误的一点。对于这两大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学习多借鉴,争取尽快提高。

《江南》教学反思 6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

  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

  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

  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文章,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

  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

  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

  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

  这堂课我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学过的古诗词。用回忆、复习古诗词的方法,来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学内容。如:在理解“绿映红”这个“映”字时,我们就联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映”字帮助理解。在讲“酒旗风”的这个“风”字时,我们也联系了以前学过的许多带“风”字的诗句对比学习。

  二、对诗歌中字的赏析比较到位。学生们首先不会讲,不知道怎么讲,于是我抛砖引玉先讲了个“风”字。接着学生们就讲到了“啼”“烟雨”“映”等等,就在对这些字的赏析中,体会到了诗的.美。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老师们也诚恳地给我指出了。

  1、对诗的整体把握不够,诗意的落实不到位。

  2、主题思想的引导过于生硬。

  对我自己而言,这真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的诗歌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即使有不足,我也对自己的尝试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节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课,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教学反思 7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 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并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以演促读,以演促思。

  我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创造无拘无束的探究的天地,学生在课内研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阅读方法中,尽情地品读和表演,在活动中充分地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陶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个性的丰富,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以升华。

《江南》教学反思 8

  一、注重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是因为他曾经身处在那样的意境之中,只有为学生创造诗意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诗意。所以在教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不但能说出诗中所写景物,而且有的孩子能说出仿佛听 到了流水的声音,这足以见得学生真的去想了,真的走进了诗的意境。

  三、大胆尝试了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仍是教学重点,我尝试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儿歌识记、家族识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说句子等多种方法,夯实了识字教学,特别是用词语造句,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答能力,而且感悟了课文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江南》教学反思 9

  温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江南》教学反思 10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我本人备课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讲台,由于慌乱,很多环节都忘记了,该说的也都忘了,为此,我倍感愧疚,很对不起教导主任帮助我设计课件。关于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示范读激起学生兴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品味读悟情不到位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我感觉这节课我引导读的不到位,使学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没能达到使学生进入美得意境里。

  三、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预设是完美的,但实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乐读的环节被我忘记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江南》教学反思 11

  这个星期四早上第一节课,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高一(4)班,为他们上《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虽然之前已经上过几次课了,但是还是感觉很紧张,因为之前指导老师一直都在忙月考的事情,没有帮我修改教案,而我又认为我的教案写的很差劲,所以很没有底气。再加上这次是在我不是很熟悉的(4)班上课,所以就更加不知所措了。不过紧张是没用的,我只能硬着头皮上。

  课前欧老师已经告诉我,这个班级不是很活跃,如果有问题抛下去他们回答不出的话可以直接讲,不必等待,否则教学任务肯定会完不成。不过今天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都很放的开,回答问题很积极。

  今天的这堂课,我首先花15分钟介绍作者,讲解课文当中的4个对比段落,然后将重点放在课文的5幅图画的讲解。课文一共描绘了冬晨谈天图,冬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和旱冬闲步图这样5幅画面,这5幅画面当中描绘了很多景物,而且每段中都有作者自己的感悟,很值得学生去分析和感悟。而且这篇散文的语言也十分优美,尤其是7,8两个小节,意境很优美,画面感也很强,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注重让学生去朗读,体悟其中的意境。

  4班的学生在这堂课当中表现的非常好,这也自然让我放松了很多,所以在课堂上我也开始尝试着和学生开玩笑,说点笑话之类的,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轻松了很多,互动性也增强了,我也觉得很满意。

  下午第二节课在14班上课。早就听说14班非常活跃,在14班上课是不会有紧张的感觉的。果然,刚走进14班,就有学生和我打招呼,让我顿时镇定了很多。下午的上课内容稍微做了下修改,欧兰老师让我加大对对比小节的分析,并且让学生概括出每个小节的关键词,也就是江南冬景的特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加大了对前面小节的分析,当然,重点还是放在5幅画面上。

  虽然说14班非常活跃,但是总体的课堂气氛不如4班好,显得有些乱,而且对问题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以至于最后拖了两分钟的课。

  对于这两节《江南的冬景》,我不是十分满意。首先是教案有点杂乱,本身课文的结构有点散乱,对比的小节是穿插在5幅图画中间的,因此我分析的时候有点难度,虽然最后有一个梳理文章的'过程,但是学生可能还是不太明白。第二,忽视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我过分的注重图画的解析,而忽视了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技巧。比如对比突出了什么,展现了江南的冬景的审美特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没能让学生得到锻炼。第三,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自己添加了一些比较搞笑的话语,有些话语不说很妥当。在课堂上,学生都比较活跃,所以我自己也放的比较开,其中穿插了一些笑话,和学生开开玩笑,活跃下课堂气氛,但是这些笑话有些并不妥当,我课上没有意识到,课后想想还是不应该的。

  下个星期一我还要在12班和13班两个班上《江南的冬景》,我必须注意到这些问题,更加努力的区完善我的授课思路,授课语言和授课技巧,争取能完成完美的一课。

《江南》教学反思 12

  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感受一番江南的美景,那么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就能有个非常感性的认识。因为没有多媒体,所以我就利用课文的插图,说:“小朋友,你能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有一个地方,小河一条连着一条,池塘一个接着一个。小河里、池塘里种满了荷花,鱼虾在里面欢快地玩耍,这就是江南。”“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那我们就划着小船出发吧!” 一下子又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并播放课文的朗读,学生就听的特别认真。最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后自己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完全被调动了起来,非常认真的开始读书。

  在学习第二句:“鱼戏莲叶间……”时,抓住“戏”想像说话,既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真切体验“鱼戏莲叶间”的'意境。再感染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让学生模仿小鱼游起来,学生的兴致很高,较快地领悟了课文。最后通过赛读、评价读、演读等方式,以读促悟、以演促读、以演促思,不仅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而且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朗读有声有色。

《江南》教学反思 13

  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等到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了教学,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学习了“江南”二字,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对识字的处理不够全面,课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没有和学生分析字形及占格位置。

  二、将理解难点“何田田”放入整句诗的叙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后问“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个别孩子不能说出“莲叶很多很绿。”这说明课堂上的处理还不够,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强化。

  三、不能很好的课堂时间,对课堂的控制有些吃力,以致于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

《江南》教学反思 14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正式进入教学前有一个复习的环节,巩固所学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我在教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出示了过多的意象将整首诗分的太碎了。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指导朗读上,可以采用表演读的方法,把教室当成一个大池塘,让学生当小鱼,感受鱼儿们的快乐,从而读好诗中的第二句,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

  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 15

  教后记本课的教学内容所跨的时间长,涉及的历史事件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侧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1、以活动贯穿课堂,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问题的兴趣。

  本课根据课文特点,设计了三个“小小故事会”,布置学生根据之前所搜集了解的和课文有关的小故事进行讲述分享,增加感性认识。因为学生对三国时期及之后的这段历史较感兴趣,而且不少同学还通过电视等途径了解过,所以提前布置这项作业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会很难,但为了使工作更顺利地开展,课堂上的`讲故事还要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挂钩,对于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另外本课还设计了“我主淝水”的活动,学生模拟亲自统帅前秦军队,认真考虑怎样去努力打赢这场仗以更好地理解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由于是“亲临战场”,而且要“改写历史”,任务艰巨,能引起学生(特别是好动的男同学)的极大兴趣,所以该情景的创设不但能制造良好的氛围,还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他们“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

  3、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本课的教学核心内容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教师利用学生身处南方的现实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关注当今学生的生活状况,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明晰。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为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提些建议,并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与“八姓入闽”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江南》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语文上册《江南》教学反思05-30

《江南》说课稿03-16

教学反思06-16

教学的反思05-23

《西湖》教学反思06-01

《掌声》教学反思06-17

《假如》教学反思04-14

荷花教学反思04-14

《蜜蜂》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