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
与“土”交朋友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一
目的: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准备:
1.知道植物生长的三要素:水、空气、阳光。
2.每位幼儿到种植园取一小盒泥土。
3.实验用的酒精灯、杯子,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花、树标本。
4.四盒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5.可以种植的小菜秧、树苗、花苗若干。
6.录像机及录像带、电视机。
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出示连根的干枯的青菜,请幼儿观察:青菜怎么样了?(干枯了。)为什么会干枯?(因为菜根离开泥土了。)
2.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干枯的花、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都离开了泥土。)
3.小结:一般来说,植物在泥土里才能生长,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请幼儿捏一捏从种植园取来的泥土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漉漉的。)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水分。)
2.请幼儿把一块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
3.把泥土撒在石棉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会冒烟。)为什么?(泥土中有树叶、草等各种腐烂物,能燃烧。)
4.小结: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从种植园取来的土是什么颜色的?(黑色。)
2.除了黑色的土,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土?(逐一出示红土、黄土、白土标本给幼儿观察。)
四、土有什么用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田野。
引导幼儿讨论:田野里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各种蔬菜等。)
2.录像画面二:高山、丘陵。
引导幼儿讨论:山上有了土能生长什么?(树、竹、花、草、蘑菇等。)
3.录像画面三:砖瓦厂。
引导幼儿讨论:造房子需要什么材料?砖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录像画面四:各种陶瓷器皿。
引导幼儿讨论:陶器、瓷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小结: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植物的家园,我们应珍惜每一寸土地。
五、与“土”交朋友
按幼儿意愿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一组幼儿把小菜秧种到种植园里,一组幼儿把小树苗种到幼儿园的空地里,一组幼儿把花苗种在小花盆里。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自己种植的小菜秧、小树苗、花苗的生长情况。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准备:
“种子宝宝”图一幅,沙土、粘土、壤土各一大盆,每人三个易拉罐(底部穿孔),每桌一小盆水,豆种若干。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出示图片。“种子宝宝”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安家,成长为健壮的苗苗。它们找呀找,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土壤。
2.出示三盆泥土。这样“种子宝宝”不知道到哪种土壤安家最好,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二、感知并区分粘土、沙土、壤土
1.请幼儿分别用小罐装三罐土,引导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比较这三种土的不同。
2.小结:粘手的土叫粘土,沙粒很多的土叫沙土,既不粘手沙粒也不多的土叫壤土。
3.请幼儿分别向三罐土浇少量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水积在粘土上长时间渗不下去,壤土中的水慢慢被吸收,只有少部分水从罐底流出,沙土中的水大部分较快地从罐底流出。)
4.小结:粘土能保留水但不通气,沙土不能保留水但通气性较好,壤土能渗水且比较通气。
三、帮助“种子宝宝”安家
1.“种子宝宝”应挑选哪种土壤安家才合适?为什么?
2.小结:“种子宝宝”在粘土中不易呼吸到空气,在沙土中不易喝到水。只有在壤土中安家才最合适,因为壤土又透气又渗水。
3.请幼儿把豆种撒在壤土罐中。
活动延伸:
分别在沙土、粘土、壤土中撒入种子,引导幼儿每天观察“种子宝宝”的生长情况。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发现土壤是有生命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地方。
2、在观察中知道要关心周围世界,珍惜土壤。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挖泥土
“请小朋友拿上小铲子,我们到外面去挖一些泥土,挖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泥土里有些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到户外挖泥土,引导幼儿观察土中有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土壤,探索土壤里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看、摸摸土壤,能发现什么?注意不要把土弄出来。”指导幼儿观察,倾听幼儿的议论,观察幼儿的态度。“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另外,土壤中还有大家看不见的很小的微生物,它帮助把枯叶……等腐烂成肥料,使土壤肥沃。”“土壤有什么用?”
3、小结
“土壤很宝贵,没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食物吃,有的动物也就没有家。我们要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团结版教材(中班下)科学活动《土壤的秘密》。进行该活动时,我班科学课题“神奇的土地”系列活动的开展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阶段一:土壤的种类”的活动,孩子们通过采集、观察、分类等活动,已对土壤的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本活动的探索对象:土壤,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的土壤对是那么地神奇又是那么地神秘。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为什么植物和动物都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我们结合“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题,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积累,设计并开展该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带领幼儿探寻土壤的秘密,走入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时,通过对土壤的探索,引导幼儿建构延续的、系统的、自主的知识学习体系,为其今后的经验获得和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3)试一试: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活动提示: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来越少,但孩子们对土壤却似乎是天生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小块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近期,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钻出来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园科学课题“主题环境下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收集、记录及小实验等活动,主动体验、积极探索,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从而初步认识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进一步懂得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准备阶段:接触泥土——在寻找与发现中学习
活动(一):前期物质准备——采集土壤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动目标:通过户外采集等途径,收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土壤,从而促进对土壤种类的了解。
活动准备:家长告之书(附1)、小型密封胶袋
活动步骤:
1、发放告知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胶袋展示幼儿与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标本。
3、幼儿自由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土壤的不同。
活动(二):前期经验准备——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动目标:通过寻找、观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图、家长告知书(附1)
活动步骤:
1、发放家长告知书,请求家长的协助配合。
2、幼儿将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师在大的土地剖面图上展示幼儿的发现。
4、幼儿自由欣赏,讨论。
附1: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们的科学系列活动“神奇的土壤”正在进行中。近期,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种土壤
要求:
(1)请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乡的机会,带孩子采集各种不同的土壤(颜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请分别存放。
(2)请让孩子用绘画形式记录土壤的采集地点、采集的方法、采集时发生的趣事等,家长可适当配上说明文字。(参考采集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4)4月6日(周二)
2、观察、发现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时,请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头等)、土壤深处(如动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发现的事物有何不同。
(2)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绘画或文字)做好记录。(参考观察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上交时间:4月14日(周三)。
3、请您帮忙
要求:
(1)请帮我们收集或下载有关各种土壤的知识资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家长可用彩色打印资料)。
(2)上交时间:4月7日(周三)。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3、防止水土流失。
介绍根生长在土壤里可以防止水土的流失。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土壤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3.大班科学鸡蛋教案
4.科学活动教案3篇
6.大班科学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