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蝌蚪》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现的人情美。
活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端,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五、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袭,就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合理布局画面,独立制作图书。
2、使幼儿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观看过图书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
2、幼儿自己画好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背景、各种动物妈妈的半成品图书,人手一本,与故事内容相应的文字幼儿人手一套,教师示范本一本3.水彩笔、剪刀、胶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本提问式导入主题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这里面都画了哪些动物?哪个故事里的有这些动物?老师把它订成一本想做成图书,可是这些画上还缺少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图书的制作的要点及具体要求1、把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沿虚线剪下粘贴在每页的合适位置,2、在每一页图书的画面适当的位置添画上小蝌蚪,使小蝌蚪与各种动物妈妈能相呼应。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根据不同能力幼儿的作画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鼓励。
四、分享作品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欣赏图书、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
五、活动延伸继续饲养小蝌蚪并记录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大班教案3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1、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小蝌蚪》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高有低,通过上台阶和下台阶来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三拍子,能够用轻快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绿色皱纹纸在地上布置成一个大的五线谱、电子琴、泡沫垫子一人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在《Do Re Mi》的音乐中引领幼儿走进音乐世界。
2、通过游戏《小动物走台阶》,感受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练声。
小动物们,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来唱唱音阶吧!
0 0 0 0|0 0 0 0| 1 2 3 4 | 5 6 7 1 | 1 7 6 5 | 4 3 2 1 ||
小老鼠唱音阶 :吱
小狗唱音阶 :汪
4、学唱新歌《小蝌蚪音乐家》
(1)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新歌的兴趣。
(2)说歌词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啊?(小蝌蚪,小蝌蚪,细细尾巴,圆圆头。)
你们是怎么游的'啊?(上上下下水里游,)
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
小尾巴怎么跳的啊?把水波变成了什么?(抖抖水波五线谱)我们小蝌蚪在五线谱上像什么?(好像一个一个的音符)。
(3)范唱
(4) 范唱第二遍,让幼儿自跟着音乐在音乐河里玩,并表现好音阶的部分。
(5)学唱新歌
(6)游戏,边游边唱
《小蝌蚪》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大班教案6
教学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持久观察的兴趣。
2、学习饲养、照顾小蝌蚪的方法。
环境与材料
1、小蝌蚪若干。
2、观察记录本、笔若干。
3、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
4、《科学》下P。2~3。
一次备课
一、了解幼儿对小蝌蚪的认知情况
你知道小蝌蚪从哪儿来?
2、它长大了会怎样?
二、观看青蛙产卵的情况
1、出示教学挂图《小蝌蚪长大了》,让幼儿在观看中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2、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三、认领小蝌蚪
1、看一看,自然角里的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学一学,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
3、猜一猜,小蝌蚪喜欢吃什么?
4、请幼儿按组认领,分别放在自然角的鱼缸里饲养,记录下领养的日期,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四、看画册《小蝌蚪长大了》
1、让哟额看图说说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给幼儿介绍图中不同种类的青蛙,它们有什么特点。
3、教师引导幼儿讲一些自己认识的青蛙的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表现在: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及引导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
不足之处表现在:
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有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和幼儿进行怎样保护青蛙的讨论,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小蝌蚪》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 欣赏并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 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2. 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 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幼儿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二 . 故事《小蝌蚪找妈 妈》
1.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 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幼儿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 " 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 " 等文字按钮。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谁了?它们怎么说的?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子?
三 .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大班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掌握毛笔的握笔姿势,学习用墨汁、颜料画小蝌蚪及相关景物。
2、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中国画知识,了解文房四宝等材料,使幼儿热爱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3、培养幼儿表现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并逐步提高绘画创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笔、墨、纸、砚,毛笔若干,墨汁,清水,绿色颜料,宣纸、报纸。
2、电视、DVD、U盘。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安静,以谜语《小蝌蚪》引出课题,并用毛笔画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笔、墨、纸、砚,引导幼儿认识中国画的作画工具,欣赏一些中国画,感受国画的魅力。
3、了解毛笔的结构,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
4、教师示范讲解画出小蝌蚪及水草,然后用绿色颜料涂满画纸。注意:用墨不能太多,小蝌蚪的`尾巴一定要细细的,弯弯的;涂色的毛笔和画蝌蚪的毛笔不能弄混了。
5、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6、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学小蝌蚪游来游去找妈妈。
活动反思:
1、幼儿能够充分感受到国画的魅力,认识国画的作画工具,对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幼儿初步学习使用毛笔和墨汁颜料进行绘画,能够大胆完成作业,大部分幼儿作业效果好。
3、由于幼儿初步接触国画技法,不能较好的运用墨汁,出现太燥或太湿的情况,以后可以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小蝌蚪》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探索解决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色陶瓷盘子4个。
2、白板笔、水彩笔、记号笔若干个。
3、量杯4个、自来水、毛巾、厨房用纸、盆子、垃圾篓等。
活动过程一、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群小蝌蚪遇到了麻烦,它们怎么也游不到妈妈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师:老师有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操作“小蝌蚪游游游”的实验)。
3、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二、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想并记录。
1、出示并介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种笔画出来的蝌蚪可以游起来。
2、师幼共同记录幼儿猜测结果。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现在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上来记录你的猜想。
三、幼儿操作,探索让小蝌蚪游起来的方法。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猜想都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吧。但是,在操作实验之前,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实验规则,每次实验完之后请你们将水和小蝌蚪倒入他们的“家”,然后,用厨房专用纸将盘子里的水擦干净,并将用过的纸扔进垃圾篓里,再进行下次的验证,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到桌子上。请你们用桌子上的毛巾擦干净就好,好了,请小朋友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幼儿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并尝试总结。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非常的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以下你的实验过程呢?
2、师幼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师总结。
白板笔的墨水有着特殊的配方,白板笔的墨水里会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加入这些剥离剂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白板笔的墨水与盘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所以,我们再把水倒进去的.时候,小蝌蚪就很容易的游起来了。还有,小朋友们要注意啦,白板笔的墨水是含有少量毒素的,所以我们在实验完后要仔细的擦干净,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擦干净白板笔的方法,可以用棉签蘸酒精,这样白板笔就很容易的擦掉啦。
六、师幼共同尝试操作让其他物体“游”起来。例如:小人、帆船等。
今天小蝌蚪们都非常的开心,我替小蝌蚪谢谢你们,小朋友们,你们还
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物体“游”起来。好,那就请你们用白板笔开始你们的实验吧!
七、活动延伸。
1、将操作材料放于益智区,请幼儿继续操作。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操作“××游游游”。
活动总结
“小蝌蚪游游游”这个科学实验是一个不太常见的科学现象,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幼儿表现出极大地探索欲望,于是,我便利用实际生活机会,设计了此节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一直很高,跃跃欲试。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把幼儿带入氛围中,在倒入水后,盘子上的小蝌蚪纷纷游了起来,幼儿们一声又一声的“哇”此起彼伏,都想亲自实验。在幼儿的操作环节,大家分工合作,轮流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后,幼儿终于得到了结论,原来是白板笔画出了的小蝌蚪可以游起来,我让他们猜一猜其中的原理,他们很聪明,已经慢慢的猜到了和白板笔的墨水有关。
此节活动比较成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难易适中,主要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和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环节,个别幼儿其实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并没有一一解答,在活动后,我也分别找到了这几位幼儿,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解惑,以后在这一方面,我还需多注意,及时保护每一位幼儿的求知欲。
《小蝌蚪》大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3、能大胆想像故事情节,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1)结合鸭妈妈与小蝌蚪对话的这张图画,帮助幼儿归纳观察画面的策略:依据后面的图画,推测前面的内容。
(2)引导幼儿学习鸭妈妈的语言。
(3)用同样的方法推测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龟妈妈,找到鹅妈妈,找到青蛙妈妈),最后部分由教师讲。
6、集体欣赏配乐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播放语言磁带,师幼共同欣赏配乐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摆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分区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导幼儿绘制《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
《小蝌蚪》大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中小蝌蚪的变化及周围背景的变化,想象故事的情节,并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的内容,并用想象填补画面空白,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长过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幼儿用书:《小蝌蚪找妈妈》
3、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听!什么声音?是谁在哭?
2、出示小蝌蚪图片
师:它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我们来问问它为什么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妈妈了。)
3、师:它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它的妈妈是谁呢?
我们一起陪它去找妈妈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故事的情节。
1、 出示幼儿用书
师:请你们自己来阅读这个故事吧,看着画面试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 幼儿自主阅读
3、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
师: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大家介绍它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画面)
(1)鸭子
师:它找到了谁?是它的.妈妈吗?
小蝌蚪会怎么问?鸭妈妈会怎么回答?
(2)大鱼
师:它们在说什么呢?
(3)乌龟
师:乌龟是告诉小蝌蚪什么事情?
(4)大白鹅
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它说了什么?
(5)青蛙
师: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心情怎么样?妈妈会说什么?
4、 完整阅读故事
师:让我们看着大书,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吧。
三、引导幼儿讲述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1、 师: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会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么长大的?
2、幼儿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师:原来小蝌蚪的生长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你还知道哪些在生长的时候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动物?
《小蝌蚪》大班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故事连环画。
2、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3、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分工体验合作绘画的快乐。
重点: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连环画。
难点: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舒缓优美的音乐。
2、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六幅,连环画书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图片,画纸,彩笔。
三、活动过程:
1、和幼儿谈话,回忆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刚刚看的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都有谁”?小蝌蚪先后都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幼儿说出动物先后的顺序特征,教师同时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加深记忆。
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按顺序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教师出示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连环画的兴趣。
老师将这个故事画成了漂亮的连环画,一共画了几幅?(六幅)。
这六幅画是根据什么来画的?(根据故事情节)。按顺序展示每一幅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顺序。除了根据故事情节来画你还发现这本连环画上有什么?(页码和封面)。小朋友想不想画连环画呢?
3、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画出连环画。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咱们一个人画肯定需要很长时间,那咱们怎样才能画的又快又好?引导幼儿每人画一张插图,把故事串连起来。
教师:“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画哪一幅?怎样设计封面?页码写在哪里?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分工最明确。”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协作分工,照顾个体差异。并请一组幼儿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安排。(谁想画第一幅,谁想画第二幅。)4、师幼讨论,共同制定绘画规则。
和幼儿共同制定绘画规则,画时要大方,整洁,画面丰富,颜色均匀,并能根据故事情节来绘画。
5、幼儿绘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强调幼儿按故事情节进行绘画。
6、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
引导每个组幼儿讲述自己组编的故事,激励表扬幼儿的进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咱们的连环画还缺少一张封面,老师将你们画的连环画放到区角里,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合作画一张封面好吗?
《小蝌蚪》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童话故事,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和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节,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学习包书;
各种"妈妈们"的头饰、小青蛙的头饰;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出示画面边配乐朗读全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指导幼儿复述人物对话,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表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
3、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可边拿手中的小图画书边讨论):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对话时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2)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长变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可让幼儿边找材料边求得答案。)
(4)最后请各组派一人来分别回答这些问题。
4、引导幼儿自由组合成几个表演组,自己创设场景表演故事情节,教师当"妈妈"的角色,参与表演,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表演。
5、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某个情节的画面作画。展示幼儿的画,让幼儿画好的作品与其他人分享。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容易让幼儿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内容,并很积极的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不光让举手的幼儿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幼儿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 ,没有画面。
《小蝌蚪》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小蝌蚪》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7
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四篇04-15
【精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04-25
【精品】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三篇04-16
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5-08
大班教案08-02
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合集6篇05-15
大班游戏教案12-04
大班健康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