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1
设计意图:
"连接"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片区联动的教研中,我们选择了"连接"这个活动作为研讨内容。大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更强,对于各种发明创造更具有探究性,为了提高幼儿探索钻研的积极性,我将"连接"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旨在通过这个小小的"连接"活动,激起幼儿的一种创造发明的思维,愿意动脑发现周围生活中的问题,尝试探索解决、改善这些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幼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但是,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孩子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又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解决剪刀给小朋友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幼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幼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2
设计意图:
"连接"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片区联动的教研中,我们选择了"连接"这个活动作为研讨内容。大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更强,对于各种发明创造更具有探究性,为了提高幼儿探索钻研的积极性,我将"连接"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旨在通过这个小小的"连接"活动,激起幼儿的一种创造发明的思维,愿意动脑发现周围生活中的问题,尝试探索解决、改善这些问题。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1)操作探索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
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2)经验交流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1)提出要求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幼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但是,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孩子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又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解决剪刀给小朋友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幼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幼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
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2、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3、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拼插积塑、纸张、纸筒、塑料珠、布片、各种有连接的生活用品。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连接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入,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玩玩连接的游戏,看看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各自连接起来的。
2、第一次探索--对需要和不需要辅助材料的连接进行分类
(1)操作探索
师:请小朋友每一种材料都连一连,连的时候可以告诉身边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连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受需要和不需要借助辅助材料的连接。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操作,感受物体间连接的各种方法。斯咏连接纸筒,他先是将夹子都夹在纸筒上,然后又拿了一个纸筒比划着,比划后他将夹子都拿下来,将两个纸筒靠在一起,用夹子夹住,他就这样一个纸筒一个纸筒连着夹成一串,他说:这是蜈蚣。这个环节比较简单,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中的分类打下铺垫。)
(2)经验交流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连接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经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请了连接不同物体的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连接经验,在交流中,幼儿知道了老师提供的纸筒、布片、纸片、珠子本身是不能连接的,需要借助辅助物,而夹子、回形针、别针、彩链等本身是可以连接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师: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
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辅助物与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幼儿进行分类,重点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有的物体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了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本身的特征。如果这个活动直接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效果可能更好,能更直接地增加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分类中能进一步感受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物体特点。)
3、第二次探索--发现不需要辅助物连接处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伙伴才能用,请小朋友帮帮忙,帮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1)提出要求
A、连接时要认真观察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连接处藏着什么秘密。
B、把发现的秘密告诉小朋友和听课的老师。
(2)幼儿操作探索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物体间连接部分的特殊结构。
(这个环节幼儿在操作中对物体连接处的秘密很感兴趣,他们在连接时很认真观察,奕馨小朋友对杯子与杯盖进行连接很感兴趣,旁边的谢诗蕾发现了一个塑料杯中有一个过滤网,奕馨看到了也把过滤网拿过来,她比划了半天,告诉我:"陈老师,这个网不能放在我的这个杯子里。"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杯子比较大,过滤网比较小,会掉下去。"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有的将笔的各个零部件连接组合起来;有的连接风车;有的连接各种杯子……他们发现了很多连接处的秘密,在连接中,幼儿很高兴地和老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3)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这些东西是怎样连接的?
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由于幼儿在上一个环节中的操作探索很认真,所以在本环节中,幼儿的发言很积极,他们能将自己在连接中发现的秘密用连贯的语言告诉大家。)
4、在比对中提升连接的经验
师:小朋友都发现了不同物体连接处的秘密,连接处的秘密一样吗?为什么杯子有的直接盖上去,有的是螺纹的?是不是同样在连接处有螺纹的物体都能连接起来呢?
(1)请个别幼儿对比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了解。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这个瓶子的瓶盖是哪一个呢?
请一幼儿从一堆瓶盖中找出和瓶子相符的瓶盖。
师:物体的连接是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设计的,而且根据材料和用途的不同,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方便。
(本环节我主要选择用螺纹连接的不同物体让幼儿比较,引导幼儿发现虽然这些物体都是有螺纹的,但是它们并不是都能连接在一起,而是还要通过设计,在大小、螺纹的疏密等方面的考虑,物体才能紧密连接起来。但是,本环节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我自己操作。如果能让孩子来操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2)比较不同杯子的不同连接的不同便利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有杯盖的杯子,请小朋友看看它们的杯口和杯盖各是怎么连接的。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和杯盖连接处的不同特征。
师:以前为了不让杯盖掉下来,杯子和杯盖是用绳子绑的,而现在人们根据材料的不同将杯口的连接处设计成只要压一压或拧一拧,既牢固又方便。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通过连一连、看一看,知道了我们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明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杯子的连接变化,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发言十分踊跃。他们在讨论中感受到了不同连接特点杯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的便利。)
6、活动延伸
教师抛出问题:怎样解决剪刀给小朋友带来的潜在的危险性;怎样解决老师笔帽常常在使用后找不到的问题。
教师鼓励幼儿向发明家学习,尝试运用连接的秘密改进我们生活中需要改进的各种物体。
(延伸环节,我给幼儿布置了任务,保持了幼儿探索连接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片区联动的教研活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一、教学有效性方面
1、选择适宜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连接"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幼儿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无一不是需要连接的,因此,我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操作材料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物体:各种瓶子、杯子、笔、包装盒、玩具等等。幼儿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很熟悉。虽然这些物品的连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活动中他们仍操作得兴趣盎然,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内容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针对"连接"这个活动内容,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三条目的:
①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②懂得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萌发科学兴趣和对发明家的崇敬。
③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引导孩子进行连接操作,如:在第一个环节的探索中,教师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将各种物品连连看,从中发现了有的物体的连接是需要辅助物的,有的物体的连接是不需要辅助物的。虽然这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简单,但重点是让幼儿通过这个环节的比较发现引发幼儿探索不需要辅助物的连接秘密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通过连接各种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物体连接处的各种秘密。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有了前两次的探索经验,教师的重点就放在引导幼儿通过比对,进一步感受到虽然连接处的秘密很简单,但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有了连接处的小小发明,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幼儿逐渐产生了对科学家的崇敬,愿意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发明的精神。
3、有效的指导语,是师幼互动的关键。
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教师都要设计好具有承上启下、富于启发性的指导语。幼儿虽然整个活动的环节比较多,但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语的启发下,幼儿的关注点始终在探讨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的秘密上,在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家的谈论,说出了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的连接处的秘密。虽然,后排的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他们也很认真地在倾听同伴的讲述,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二、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地方。
1、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考虑还不是很充分,应再多准备一些操作性强的物体,在引导幼儿进行比对时,应该选用一些对比比较明显、需要幼儿反复比较才能连接的物体,这样幼儿的探索会更具主动性。
2、教师在关注幼儿时还是比较关注眼前的幼儿,师幼互动中前排的幼儿做得比较好,由于后排的幼儿比较远,班级常规又要求幼儿要坐在位置上,因此后排个别幼儿的参与更多的是倾听老师与同伴的对话。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都能调动起来,学习更具自主性。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天气渐渐变暖了,我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有水的地方嬉戏、打闹。我想起了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2基本部分;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3结束部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教案】相关文章:
春天的秘密大班教案11-16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11-11
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3-06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5-13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05-10
大班科学课《各种各样的纸》教案10-16
《沉浮》大班教案12-18
《吹气》大班教案12-12
礼物大班教案12-10
《虾》大班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