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动反思】
《鸡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学活动,活动以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作为引子,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来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结果孩子们在讲述中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没有嘴巴,没有手,是一个怪物!我决定把故事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先讨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一种表达。我问,这个宝宝是鸡妈妈的孩子吗?孩子回答后,我马上接着说;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动较为自然。
在让幼儿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时,滑滑的,凉凉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几个孩子,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有几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上面有一个个小的洞洞。通过鸡蛋的图片孩子们认识了蛋白,蛋黄和蛋清,我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个打开的鸡蛋,让他们去观察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我也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最后我总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并没有讲的很深入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两者不同区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这点很重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知道常见的蔬菜水果可食用的部分是植物身体的哪个结构。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植物的身体结构”组图;“苔藓、蕨类”图片;“哪个部分可以吃”组图。
活动过程
组织谈话,鼓励幼儿讨论人类和动物的身体结构,导入主题。
——请认真看看你们的身体,你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你家有养小动物吗?小动物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小朋友们对人和身边小动物都很熟悉,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样很熟悉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能够说出它们的身体结构,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组图“植物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了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1.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说说植物的身体结构。
——植物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东西。这是一株西红柿,请你认真观察,说说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这是什么植物呢?(花生)
——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教师操作课件,逐一呈现植物的身体结构。
小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出示图片“苔藓、蕨类”,帮助幼儿了解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身体结构都由六部分组成。
——所有植物的身体都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吗?
——植物多种多样,有些植物的.身体结构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几个部分,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是什么植物?猜猜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小结:苔藓、蕨类等植物一般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出示组图“哪个部分可以吃”,引导幼儿识别日常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替代)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呢?
小结: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样。比如红薯、土豆吃的是它们的根;莲藕、甘蔗吃的是它们的茎;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们的叶子;花菜、西蓝花吃的是它们的花;橘子、西红柿吃的是它们的果实;花生、瓜子吃的是它们的种子。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果园、菜园,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蔬菜,进一步扩展关于植物的认知。
科学教案 篇3
“科学怪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当”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说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
3.看到课题,使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通课文,讨论“科学怪人”是谁?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划出有关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黑板,重点指出“纽、当”的读音。
⑵学生描红。
⑶再指读课文,正音。
三、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1.课文那几段写了科学怪人怪在哪里?
2.头尾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3.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科学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能说出科学怪人为什么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我们这次学习的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开文迪许的“怪”?默读1-6节。
2.讨论,让学生概括地说一说,依次板书,讲解3、4、5节,每一节开始都用最简洁的句子把这节的意思概括出来了,这叫做总起句。齐读这个总起句。
3.具体分析2-5段
⑴第二节略讲,指导朗读。
⑵指读第三节,“怪”在那里?
⑶指读2、3节,初始“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特别”比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从而让学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自然。
⑷指读第4节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训练朗读、说话。
出示“他自己——也要办理以下手续”同样讲清“也”字作用。
⑸的5节写得很生动,让学生读中体会开文迪许的怪。
4.综合分析1-6节。
⑴第1节与2-5节是什么关系?第6节由于它们是什么关系?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开文迪许与其说是“科学怪人”,不如说是“科学巨匠”。
三、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9-18
【优秀】科学教案12-21
实用的科学教案11-27
科学教案8篇06-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科学教案11-20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中班科学教案11-13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6-09
科学教案(经典9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