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3 07:15: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汇总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倡导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用多方式来反馈和巩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11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

  二、欣赏图片。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秋天的图片展示给同学看。

  2、班内欣赏。把收集到的图片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介绍给小朋友。

  3、老师结合课文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词语。老师板书。

  三、学习生字。

  1、初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词语。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同学听,要求读得通顺。

  3、三读词语。请同学说说读了这些词语后的感悟。

  4、出示全文,引导认读。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读出秋天的美。

  2、指名读,及时进行鼓励指导。

  3、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展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秋景?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2、学习写字。3、积累词语。

  一、巩固练习。

  我会认。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每组在生字中挑一个生字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例如:层次—次要—要紧—紧张

  我会读。

  用多种方法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二、积累词语

  说说你收集到的跟秋天有关的词语,并板书。

  选择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烈日炎炎 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秋色宜人 天寒地冻 秋风习习 果实累累 柳绿花红

  出示图片,让学生把与图片相配的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朗读。

  三、指导写字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宜、实、色、华、谷、金、尽”

  重点讲解:“宜、实、色、华”四个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四、相关练习

  组词

  谷( )( )( )( ) 金( )( )( )( )

  实( )( )( )( ) 丰( )( )( )( )

  填一填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盛开的花有:

  成熟的水果有:

  丰收的蔬菜有: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秋收 立秋 中秋节

  板书设计

  识字一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化秋实 秋收冬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上第2页上的课文、15个要求认识和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课文,要求可以熟练的朗读。

  2、要求会读本课的15个生字,可以进行口头组词。

  3、能正确规范的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4、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口头进行编灯谜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课文

  教学难点:

  提高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课后短文中的谜语,试着自身编一个灯谜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各种花灯的图片、收集各种对联提前认读一下上面的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抽卡片复习生字,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做出适当的小结。

  二、新授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灯会吗?都在什么时候看过灯会?说说你看过的灯会是什么样子的?(同学说说灯会上见到过的灯)同学们知道吗在正月十五也有花灯。看看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中都有些什么样的.灯?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

  1、复习学过的生字

  将课文中的学过的生字画在书上,在小组中互相读一下,看看自身掌握了多少,先复习完的同学可以检查一下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

  把同学找到的生字写在卡片上,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

  2、同学字

  教师将课文中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并标上拼音,根据黑板上的生字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画在书上,并在本小组中进行拼读练习。

  夜 灯 街 纸 金 吐 泡 猴 眨 睛 追 立 各 奇 彩

  请一到两名同学将课文中的生字领大家拼读一下,然后同学在小组中练习,读的好的同学可以领小组的同学读,最后盖住拼音,互相考一考大家,看看谁记住的生字多。

  请同学上来领读生字。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

  教师:同学们能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的新字,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哪个生字?

  同学介绍完后,自身在小组中继续进项巩固,最后教师抽卡片,同学认读,检查一下学习的结果。

  根据同学的读的情况来进行一下总结。

  3、组词练习

  你能用课文中的生字进行组词吗?在课文中找找画出来,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读读,根据同学找到的词语,出示在黑板上

  元宵夜、花灯、大街、金鱼、吐泡、猴子、眨眼睛、各种、奇妙、彩灯

  谁愿意做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词。

  在小组之间读,同学互相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教师抽卡片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并做一下小结。

  除了这些词,你还可以用什么字来组词?

  用自身手中的生字卡片,和本课的生字进行组词。

  用“年”来组词,各组比一比,看看谁组的词语多

  4、同学以小组读、齐读、指名读的形式来巩固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写的什么时候看的花灯?(元宵夜)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人们看花灯时是怎样的心情?应该以什么样的口气来读?

  (3)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灯?你来读一读。(教师

  根据同学读的,将各种花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同学读一读课文中怎样来写的金鱼,猴子?让大家来模仿一下金鱼吐泡泡和猴子眨眼睛。

  (4)什么是走马灯?你能来扮演一下猫追鼠吗?

  (5)你喜欢这些灯吗?怎样来读出你很喜欢这些灯的语气?

  (6)课文中说各种彩灯真奇妙,为什么他觉得这些灯真奇妙?

  在自身小组中互相读,巩固课文,并且读出各种语气。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可以加上动作,一边扮演一边读。

  三、小结

  回家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花灯。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

  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

  (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⑴ 分析字形:

  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 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课文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

  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自然段):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2、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3、读第一段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3、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4、再读:

  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内容

  1、读三、四自然段:

  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2、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3、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

  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

  4、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

  5、小组讨论:

  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

  6、再次看潮来时的录像:

  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7、齐读此段:

  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

  2、你打算怎样向你的亲戚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折有横折、竖折的写法。

  2.比较两种折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的写法。

  3.学习书写这两种折的几个字。

  教学重点:

  1.比较两种折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的写法。

  2.学习书写这两种折的几个字,注意运笔方法及间架结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横折、竖折的写法

  横折的写法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竖折的写法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

  二、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

  田、目、山、画、回、出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田:里面是先横后竖,最后封口,注意横折需顿笔。

  目:横短竖长,里面的横靠左边写。

  山:第一笔是竖,稍微长点。

  出:第一笔是竖。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及词语。

  2、积累一句句子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节,熟读4、5节

  4、能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师:这些都是哪些动物尾巴?

  2、出示壁虎的尾巴,让学生猜,学习虎字头,书空

  3、师简介小壁虎

  4、出示课题,齐读,学习生字“借”

  5、听录音,想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6、学习第一节,学习“蛇挣断”

  7、指名朗读第二节,指导朗读

  二、教学第3~~5节

  1、分组学习,出示要求:1)读通课文,每人选一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一学。

  2)说一说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3)再想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没有?为什么?

  (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2、交流

  3、说话训练

  出示句式:小壁虎向、和借尾巴。(指名)

  小壁虎向借尾巴,不肯借,是因为。

  谁能读读这节中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指名读,他们读得怎么样?

  4、师生配合读第3节

  5、学习4、5节

  6、到了家里,他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6节

  7、有感情朗读课文

  8、出示松鼠啄木鸟图,说说它们尾巴的功能

  9、选一幅图说一说:小壁虎爬呀爬。

  三、出示第一张图,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课外阅读《动物世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2、让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难点: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四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写作资料

  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整理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二、指导写作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范文,引导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作文

  1、学生各自修改作文。

  2、组内再次交流、评议。

  3、再次修改。

  第三课时

  一、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习作情况讲评作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再读时,要把课文读通,读有所悟,读出文情;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而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则是识字,此环节应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

  教学策略

  在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读通→读懂→背诵→写字”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下是为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系列做法。

  1.朗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文情,读有所悟。

  (2)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3)促读。

  2.背诵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背诵方法,如:结合板书来记忆背诵,边想象边背诵等方法。

  3.识字、写字

  (1)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字词,体会字词含义。

  (2)充分发挥教师的书写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切入点

  两只鸟蛋是哪儿来的?为什么又被送回去了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蛋”,引出课题

  1.指名认字卡上的生字“蛋”。(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字朋友,谁愿意和它交朋友呢?)

  2.指名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蛋。

  3.说说蛋里藏着的秘密。

  4.揭题,读题,学生板题。(师生)

  二、初读,读通,读顺

  1、读书小组一起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顺,遇到生字,要多读一读。

  2、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小老师领读,给生字组一组词。

  (2)读课文上去掉拼音的词语。(课件出示)

  三、再读,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接力读诗歌。(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是一首诗歌,老师想问问,假如让你请一些同学来接力读,你会请哪些同学呢?为什么?)

  2.学生接力读,师生。

  3.师生讨论问题,并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1)两只鸟蛋是从哪儿来的?是怎样子的?

  (给学生带来实物,摸一摸,体会“凉凉的”“小小的”)好玩吗?(怎样好玩,读出来)

  (2)妈妈看见我从树杈上取下鸟蛋来玩,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有关图片,知道蛋壳里藏有小生命,要学会珍爱生命,体会鸟妈妈的焦急心情。(指出鸟妈妈的心情)

  (3)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我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扮演,加深对“小心、连忙、轻轻”等词的理解。(指出“我”的小心)

  (4)过渡谈话,齐读最后一节诗歌。

  (5)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仿佛”,给“仿佛”换一个词。

  (6)看课文插图,说说小男孩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会看见什么呢?结合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背诵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引导学生出具体的`背诵方法。

  2.学生自由选择以上方法练习背诵。

  3.学生背诵诗歌(男女生接力背诵、齐背诵)。

  五、指导书写“听、唱”等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生开火车读。

  2.学生说识记“听、唱”等生字的方法。

  3.教师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书空,描红,临摹),要注意写字习惯。

  六、学习“我会读”,体会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结合“找朋友”和“换位读”的游戏进行。

  1.把“鸟蛋”“凉凉的”等词语写在词卡上,让学生去找朋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正确搭配),找到朋友后,学生站在一起,举起词卡,让大家读。

  2.学生换位置站,举起词卡,再让大家读一读,说说这样意思还是一样吗?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词。

  3.学了课文《两只鸟蛋》后,自己动手画一幅画,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

  教学、

  这一课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1.教师对教材的研读非常到位,对教材的处理、拓展恰到好处,较好地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做到有机结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达成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熏陶和教育。

  3.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4.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气氛。

  5.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朗读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加强了读的训练,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落实了语感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内容:

  1. 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 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

  1. 读准字音

  诳语 垭口 勉强 湖泊

  雾霭 混沌 瘴气 酝酿

  喷薄 安谧 泥淖 攫取

  2. 文章解读:

  高建群,一位被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高建群认为,作家必须要体验生活,而体验生活准确的说是体验生命。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家向往西部生活,总是对西地平线的那块土地情有独钟,是的,正因为那里充满了对生命的考验,他钟爱这个地方,就像钟爱他的生命一样,因而他能够发现那里的美,因为那里的景物都充满了生命,处处洋溢着感动因子。而西部景物中,最难忘、最令作者震撼的便数落日。

  3. 文本探讨:

  第一段介绍了“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的总体感受,于是便简约地记述起三次落日。这一句在整个文章结构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第一次落日 地点:定西高原

  发现落日 “在苍茫地远方,弧状地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其中几个字眼:苍茫、弧状、血红、轮子、静静

  我们暂时还不觉得很美,但至少能吸引每个人的注意力,这说明任何美的所在都有吸引人的地方,我们该做的是挖掘出它的美,怎么做?就是仔细地观察。

  观察落日 没有火焰 (没有灼热感)

  像红纸 柔和、美丽、安谧 (不真实)

  太大(较轮子大得多)

  悬挂 群山托扶 (想象之景)

  托树拍照 联想 左公柳

  〖探讨关于“左公柳”的故事,似乎与“落日”无关,那么还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参考我们在观察事物时,要有意识探寻事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做至少有几种好处:一是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而不显得单调乏味;其次,加深对该事物的认识。

  每个人都看见过日落,但似乎认真留意整个日落过程的很少,可是即便认真留意并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在作者笔下,日落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日落 跳跃、颤抖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

  依恋、慈爱、贪恋、不愿离去

  〖探讨我们会发现,这些字眼,很熟悉,甚至在脑海里能形象地呈现出来,为什么呢?原来这些词语一般都用来形容人的,但作家却在此用来形容大自然中的一个景观落日,这样处理,好吗?

  〖参考至少,用拟人的手法将落日写活了,在每个人眼里都可以感受到落日的那种活力,虽然有人认为有些不切实际,但这是作者感受中的落日景象,我们还知道作者是一位热爱生命,具有崇高理想追求的写作者,在他眼中万物皆有情,将事物人格化,也是情理中的事。

  〖回味高建群是一位善于用感情写作的人,他经常会写自己留下眼泪,其实,不经意中,读者也会为此感动,正符合诗人艾青的名诗《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他能够将大自然景物想象得如此充满活力,正因为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爱,让他能够感受到万物的勃勃生机,万物同样带有人的感情,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第二次落日 地点:罗布淖尔荒原

  日落前:不显明、像灰白的硬币、冷冷

  大地、天空 混沌、灰蒙蒙

  感受: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辉煌的罗布泊落日:

  血红的落日、停滞 我们震撼了

  脸上泛着红光 像在画中

  〖探讨作者为何而掉泪

  〖参考之前的落日,给作者苍白荒凉之感,一切都充满了死寂,加上荒凉寸草不生的罗布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是低沉的。而后来的落日突然变得血红,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是已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尤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更显得重要,至少给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

  〖探讨文中说:“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这当如何理解?

  〖参考落日终归要日落西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死亡,任何事物都逃避不了死亡,但面对死亡,不同的过程,产生不一样的结局,有的.平淡苍凉,有的却可以轰轰烈烈。正如文中,在灰白的落日之后,突然变得血红血红,虽然终归下山,但毕竟之前也曾辉煌过,因而在消失时,不无庄严与尊严之感。

  第三次落日 地点: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 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烧红了 惊骇

  第二十段作者通过火烧云所映照的地方,又一次联想到历史中,这块土地曾被称为欧亚大平原(小亚细亚),接着便想到历史中的两件大事匈奴民族西迁以及成吉思汗的誓师大会,这给全文增添了些许历史厚重之感。原来在如此平凡的土地上竟曾发生过如此惊世骇俗的一幕,而作者通过火烧云才想到这一切,顿觉自己是那么的卑微、那么的平庸。

  第二十四段作者进行了总结,照应开头,并对“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两句话的出处进行了说明。

  4. 全文小节:

  这篇课文,指引我们通晓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现美的所在,自然界同样不乏其美,对于此,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观察、欣赏、感悟美。本文作者高建群,便是发现了三次落日,并通过观察,领悟并欣赏到不同的美: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东;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悲剧感。是一种崇高的美;第三次落日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原来在落日下,历史里竟有那么多让人惊骇的故事。

  这篇课文,还启发我们要发现自然的美,必然要带着一颗感动赤诚的心,用心去感受所观察的事物,只有心中充满爱,爱生活、爱生命、爱社会中一切事物,那么你的心里才会充满感动,感动是你捕获美的利器。

  三、活动设计

  观察一下你身边大自然中的一切,并用文字把你的感受记述下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18

语文教案《蒲公英》01-29

实用的语文教案12-23

(实用)语文教案09-13

(荐)语文教案08-24

(热门)语文教案10-01

[推荐]语文教案10-03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