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1 10:57:1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1、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师生)

  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拼音娃娃还要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教师导入:看,拼音乐园到了,我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看一看吧!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1)出示情境图,问: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墙上有猫头鹰形状的钟表、窗外有弯弯的月亮、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床上哼唱着歌曲哄婴儿睡觉、床边点着一盏台灯。)

  (2)相机出示音节chà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这些音节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个新的韵母ɑng、eng、ing、ong。

  (3)请你仔细瞧瞧这四个新韵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ng)告诉学生这叫做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g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

  (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2、学习复韵母ɑng。

  指导读音:看教师的口形变化,先发a,再发ng。

  (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学生自由练读,随机抽读。

  (4)拼读含有anɡ的音节:bāng、zhuàng、qiáng、chuāng,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读准eng的音。

  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台灯)。

  ①“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读好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

  (2)学习eng的四声。

  引出游戏:拼音娃娃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课件出示:ēng éng ěng èng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rēng héng fēng dēng。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

  (1)引出谜语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拼音乐园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拼音乐园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

  (2)学生猜谜语(谜底:鹰)。

  (3)读准ing的音。

  ①看墙上挂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猫头鹰形)读准鹰(yīng)。提问:鹰(yī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并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就是我们要学的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读ing的四声。

  ⑥出示含有ing的音节:jǐngbǐngtīngqīng。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g)

  (1)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ɡ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ɡ。

  (2)读准ong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g的音节:zhōng hǒng sòng qióng。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4)拼音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请跟老师读:

  课件出示

  nào zhōng dīng dōng xiǎng

  闹 钟叮咚响,

  qǐ chuáng qù shàng xué

  起床去上学,

  jiàn le tóng xuéwèn shēng hǎo

  见了同学问声好,

  jiàn lelǎo shī jūgègōng

  见了老师鞠个躬。

  (5)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

  (6)你来当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不对。

  7、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8、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差不多。

  (2)学习ying的四声。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míng liàng)

  1、说说他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四、布置作业

  1、制作关于ang、eng、ing、ong、ying小卡片。

  2、在四线格上书写ang、eng、ing、ong、ying各两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巩固拼读

  1、请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楚吗?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游泳yóu yǒng、骑自行车qí zì xíng chē、打乒乓球dǎ pīng pāng qiú。

  3、你能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拼音,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车。这个生字你认识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呢?

  3、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4、你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并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四、学习儿歌

  1、谈话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老师现在就有一首很有趣的儿歌,你想读吗?

  3、学习儿歌《两只羊》。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地加上活泼的动作)

  (4)小朋友,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呢?

  (5)引导思考:这两只小羊做得对不对?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认识生字:羊、走、也。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吗?

  (2)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3)你能用这几个生字各说一句话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反思一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反思二

  拼音教学是基础,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但还要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拼音是识字、读书、说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一定要教好,孩子也要学好。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以下反思:

  一、抓住难点,以点带面

  “ang eng ing ong“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了准确定位。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后鼻韵母的特点找出-ng。接着讲清楚发音方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舌根部发音,鼻子出气。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韵母叫“后鼻韵母”。然后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学会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先以ang为例,先发a,滑向后鼻韵母-ng,再多形式教会学生发音。ang eng ing ong的教法与此类似,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出时间给学生参与实践,教师适时辅导、点拨、指正。

  二、融入游戏和多媒体教学

  游戏教学法。利用卡片,点兵点将,听读音辨韵母和声调这些游戏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白板将画面与音像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复习专列——在词中找韵母——羊羊捉虫——看图学句子——拓展训练等鲜艳多变的动漫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巩固学习效率。”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我关注每个孩子,尤其是学困生。让孩子觉得没被遗忘。所以,课堂上各种形式的读是教学主线。我设计的游戏层层升级,层层推进,发现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以上三个方面促使教学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说---会用,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无完人,课也一样,这节课同样也有缺憾:

  1、过渡语不是很自然。

  2、课件操作不熟练。“羊羊捉虫”孩子拼对一个摁一下,拼音就走了棉花就露出了笑脸,可遥控笔达不到效果我想到的是用鼠标点,却忽略了直接用手在电子白板上点。如果直接在白版上点,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那样课堂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反思:1、以后做事要考虑周全。

  2、做到提前试课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鉴赏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三、品读鉴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四、课堂小结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重点与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点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2能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

  3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

  二知道具体描述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具体描述

  3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4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闻到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清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品读、美读。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二、图片感知

  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

  师相机对部分图片做简单的解说,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

  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云海日出的呢?

  1.学生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3.理清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

  师:本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辅以抒情。请大家在阅读中感悟吧!

  1.默读“云海”和“日出”两部分,把喜欢的.句子画上记号。(动态美的画上“—”,静态的画上“﹏”)

  2.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云海:变幻莫测、景象万千 日出:瞬息万变、美丽壮观)

  3.边读边现象,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描写的意境美。

  4.再次默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是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二是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三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昨天,我们随着作者去看大海,在出发前老师问一下,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读第二、三节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读后讨论、板书

  2、出示句子1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你能读好它吗?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五、作者笔下的大海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六、在新时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内容,你能说说吗?

  七、你长大后,想为大海谱什么新歌?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10-13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13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01-02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7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7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7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0-27

小学语文教案【必备】10-19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1、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师生)

  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拼音娃娃还要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教师导入:看,拼音乐园到了,我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看一看吧!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1)出示情境图,问: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墙上有猫头鹰形状的钟表、窗外有弯弯的月亮、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床上哼唱着歌曲哄婴儿睡觉、床边点着一盏台灯。)

  (2)相机出示音节chà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这些音节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个新的韵母ɑng、eng、ing、ong。

  (3)请你仔细瞧瞧这四个新韵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ng)告诉学生这叫做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g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

  (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

  2、学习复韵母ɑng。

  指导读音:看教师的口形变化,先发a,再发ng。

  (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学生自由练读,随机抽读。

  (4)拼读含有anɡ的音节:bāng、zhuàng、qiáng、chuāng,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读准eng的音。

  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台灯)。

  ①“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读好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

  (2)学习eng的四声。

  引出游戏:拼音娃娃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课件出示:ēng éng ěng èng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rēng héng fēng dēng。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

  (1)引出谜语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拼音乐园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拼音乐园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

  (2)学生猜谜语(谜底:鹰)。

  (3)读准ing的音。

  ①看墙上挂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猫头鹰形)读准鹰(yīng)。提问:鹰(yī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并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就是我们要学的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读ing的四声。

  ⑥出示含有ing的音节:jǐngbǐngtīngqīng。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g)

  (1)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ɡ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ɡ。

  (2)读准ong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g的音节:zhōng hǒng sòng qióng。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4)拼音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请跟老师读:

  课件出示

  nào zhōng dīng dōng xiǎng

  闹 钟叮咚响,

  qǐ chuáng qù shàng xué

  起床去上学,

  jiàn le tóng xuéwèn shēng hǎo

  见了同学问声好,

  jiàn lelǎo shī jūgègōng

  见了老师鞠个躬。

  (5)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

  (6)你来当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不对。

  7、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8、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差不多。

  (2)学习ying的四声。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míng liàng)

  1、说说他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四、布置作业

  1、制作关于ang、eng、ing、ong、ying小卡片。

  2、在四线格上书写ang、eng、ing、ong、ying各两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巩固拼读

  1、请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楚吗?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游泳yóu yǒng、骑自行车qí zì xíng chē、打乒乓球dǎ pīng pāng qiú。

  3、你能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拼音,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车。这个生字你认识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呢?

  3、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4、你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并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四、学习儿歌

  1、谈话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老师现在就有一首很有趣的儿歌,你想读吗?

  3、学习儿歌《两只羊》。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地加上活泼的动作)

  (4)小朋友,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呢?

  (5)引导思考:这两只小羊做得对不对?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认识生字:羊、走、也。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吗?

  (2)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3)你能用这几个生字各说一句话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反思一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反思二

  拼音教学是基础,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但还要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拼音是识字、读书、说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一定要教好,孩子也要学好。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以下反思:

  一、抓住难点,以点带面

  “ang eng ing ong“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教学关键在于“-ng”的发音。我在教学中对本课难点进行了准确定位。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后鼻韵母的特点找出-ng。接着讲清楚发音方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舌根部发音,鼻子出气。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韵母叫“后鼻韵母”。然后通过范读、领读、指名读学会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学ang eng ing ong的发音,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先以ang为例,先发a,滑向后鼻韵母-ng,再多形式教会学生发音。ang eng ing ong的教法与此类似,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出时间给学生参与实践,教师适时辅导、点拨、指正。

  二、融入游戏和多媒体教学

  游戏教学法。利用卡片,点兵点将,听读音辨韵母和声调这些游戏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白板将画面与音像结合起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复习专列——在词中找韵母——羊羊捉虫——看图学句子——拓展训练等鲜艳多变的动漫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巩固学习效率。”

  三、关注学生,面向全体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我关注每个孩子,尤其是学困生。让孩子觉得没被遗忘。所以,课堂上各种形式的读是教学主线。我设计的游戏层层升级,层层推进,发现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以上三个方面促使教学突破了重难点。让学生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说---会用,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无完人,课也一样,这节课同样也有缺憾:

  1、过渡语不是很自然。

  2、课件操作不熟练。“羊羊捉虫”孩子拼对一个摁一下,拼音就走了棉花就露出了笑脸,可遥控笔达不到效果我想到的是用鼠标点,却忽略了直接用手在电子白板上点。如果直接在白版上点,可以让学生参与互动,那样课堂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反思:1、以后做事要考虑周全。

  2、做到提前试课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鉴赏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三、品读鉴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四、课堂小结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朋友的深挚感情。

  重点与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点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

  2能从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2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

  3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

  二知道具体描述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具体描述

  3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

  4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闻到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

  3学生独立作文。

  第二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清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品读、美读。

  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二、图片感知

  展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

  师相机对部分图片做简单的解说,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整体感知

  那么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云海日出的呢?

  1.学生朗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相互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3.理清文章层次。

  四、合作探究

  师:本篇课文以写景为主,辅以抒情。请大家在阅读中感悟吧!

  1.默读“云海”和“日出”两部分,把喜欢的.句子画上记号。(动态美的画上“—”,静态的画上“﹏”)

  2.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云海:变幻莫测、景象万千 日出:瞬息万变、美丽壮观)

  3.边读边现象,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描写的意境美。

  4.再次默读,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是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顺序。二是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三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3.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作业

  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昨天,我们随着作者去看大海,在出发前老师问一下,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读第二、三节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读后讨论、板书

  2、出示句子1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你能读好它吗?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五、作者笔下的大海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一下这诗一般的语言吧。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六、在新时代,大海的歌又有了新的内容,你能说说吗?

  七、你长大后,想为大海谱什么新歌?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