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4 12:00:4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能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

  1、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2、四步: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课件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出示复习题,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展示不同的摆法。

  小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三、汇报展示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四、达标检测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五、拓展延伸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2、 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来去某个地方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3、 养成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地图上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师:首先请大家唱首歌:《让座》。

  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讲的是什么:叔叔给我们让座我们可以说是爱护儿童也就是爱幼的行为。那我们给婆婆让座是什么行为呢? 预设 (生:尊敬老人。)

  师:对!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我问问大家:重阳节这天, 小红、小明和小刚三个好朋友约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书:看望老人)但三个小伙伴不认识路,他们手中只有一副地图,这可难住了三个小伙伴。大家能帮帮他们吗?老师把三个小伙伴去敬老院的路线图带来了。(课件出示主题图)看看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路线图,学会从中获取信息。

  说一说,在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知道图上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那些数又表示什么?图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么呢?

  2、解决问题:

  小红现在要去敬老院,她应该怎样走?敬老院与邮局都在小红家的西边,怎么区分敬老院与邮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吗?

  请你说一说小明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刚呢?

  ①

  请你思考后与你的同桌说一说“三个小朋友分别从自己家出发,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

  出示课本第62面的'“填一填”:三个小朋友分别从自己家出发。

  小红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②学生看图试着完成,再小组交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③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演示课件,验证结果、加深印象

  你知道谁家离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为什么?

  如果三个小朋友看望老人后,他们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三个小伙伴回到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刚要去邮局,小红和小明要去书店,他们又应该怎样走呢?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帮三个小伙伴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再帮城建局的叔叔们一个忙好吗?

  在商场的东面 60米的地方建一个游乐场,请用三角符号标出她的位置。在商场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个停车场,请用圆形标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想建什么?建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有一天,三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贝,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寻宝路线,并算一算谁家离的最近?(参看课本的寻宝图)

  3、小兔送信:

  小兔要给4只小动物送信,你能说说它的送信线路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标出自己设计的路线,借助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展示结果边说自己设计的路线,边用彩笔演示过程)

  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小兔送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最近?

  4、刚才你们在路线图中能够很好的分辨东南西北,那请你看一看现在你所在的教室,你能告诉我哪是东、南、西、北、吗?(复习教室中的方向)

  ①你能说一说,从你的座位,怎样走可以走出教室?(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学生边说边演示)

  ②从教室出发,怎样走可以走到办公室?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说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81—56

  68—51、81—65

  68—15、85—61

  65—18、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内容: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原始数据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报告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听听吗?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刚才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那么这张图叫什么呢?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练习应用

  1、明天就是聪聪的生日了,老师也调查了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个月份,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从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大家帮了聪聪这么多忙,聪聪非常高兴,它想请小朋友们也去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愿意吗?

  电脑播放聪聪的话:小朋友,很高兴你们也能来我家做客。我想去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来招待你们,可是我又不知道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

  (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

  (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

  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

  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再见,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P58~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3、通过质数与合数两个概念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复习,创设情境。

  1、求7和10的约数。

  2、25有几个约数?

  二、探究发现,理解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写出下面每个数所有的约数(1~12)。

  (1)先小组合作完成例一,分别填出每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并指出各有几个约数。

  (2)例1反馈。

  (3)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数约数的`特点:思考:在自然数范围内,按照每个数的约数个数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先独立分类,再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2、比较每类数约数的特点,教学质数与合数的定义。

  (1)先观察有2个约数的数。谁能发现,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呢?归纳特点,给出质数的定义。

  (2)第三种类型的数与质数的约数比较,又有什么不同?概括合数的定义。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举出质数的例子?

  (5)举出合数的例子。

  3、自然数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又可以怎样分类?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

  (1)同桌先交流一下,再汇报。

  (2)37为什么是质数?87为什么是合数?

  (3)小结。

  (三)看书质疑

  (四)游戏。

  (五)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练习记质数。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在自然数1~20中:

  (1)奇数有————,偶数有————;

  (2)质数有————,合数有————。

  2、下面的判断对吗?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都是合数。( )

  (4)一个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

  3、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四、总结。

  (略)

  五、作业:

  62页1~2。1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盘秤

  学生准备

  盐 牛奶 黄豆 回形针 花生米 军棋 2分硬币 苹果 鸡蛋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淘气和小鸟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小结:淘气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探究新知

  1.认识秤,学会读数的方法。

  (1)了解学生知道的秤。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比如学生可能通过看图,看电视,逛市场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等。

  (2)了解读数的方法。

  出示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

  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10-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3-0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4-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4-30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3-21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2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