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教案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正逢春季到来,我与幼儿一同走进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组织幼儿踏青、种植、花园散步,我们在花的海洋里留恋忘返。此情此景不正和日本民歌《樱花》中描写的人们爱花、赏花的情景一样吗?《樱花》是首短小而优美的歌曲,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樱花》这首乐曲不仅带给幼儿繁花盛开的视觉憧憬,还引导着幼儿初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木屋、和服、动漫等等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想了解日本,喜欢听《樱花》。在帮助幼儿熟悉旋律时,我故意避开“幼儿学唱歌曲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感受节奏的平稳和旋律美为主要目标”,这也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特色。我选择水杯为乐曲伴奏,主要是因为乐曲节奏平稳匀称,速度从容不迫,比较适合用水杯伴奏,另外水杯敲击的音色清脆与乐曲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还会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更显民歌的独特韵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感知美丽的樱花及感受樱花的旋律美。
2.尝试敲击水杯为音乐伴奏,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3.乐意演奏、舞蹈,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个水杯(装同量的水)、1双银筷、伞(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坐垫十块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音乐火车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日本看一看,来,请上我的音乐火车。”(跳伞舞)
二、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观看课件)
1.介绍富士山
“孩子们,日本到了,快看,我们的前面有什么呀?”(富士山)“这座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些什么不同呢?”
“富士山有白白的积雪,真好看。富士山好高呀,我们一起来登山。”(做登山状)
2.介绍木屋。
“日本人喜欢住哪儿呢?我们一起看看。”(小木屋)
“小木屋里有什么呢?”“桌子比较矮,没有椅子在家里,日本人一般不做椅子,他们喜欢坐在榻榻米上。来,我们就进去坐一坐吧!”(与幼儿一同坐在大坐垫上)
3.介绍美食。
“日本人,喜欢吃的还和我们不一样,看,这么好看的食物叫什么呢?”
“它叫寿司。就是把用紫菜把饭、菜、肉等包起来,卷一卷,再切一切,变出了许多形状。你瞧,这一块块寿司象什么呢?”
“它的形状象水滴,所以叫水滴寿司。它好吃又好看,我好喜欢,我们一起来尝尝。”
4.介绍和服。
“日本人喜欢吃的和我们不一样,穿的衣服和我们也不同。”
“她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这叫和服,真好看,穿着它走路可不能快呢,要这样慢悠悠的,我们一起走一走。”
5.介绍鲤鱼旗。
“日本还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接着看。”
“这是鲤鱼旗。在家门中挂鲤鱼旗,就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家中有几个孩子,就要挂几条鲤鱼旗。你们看,这个人家里有几个孩子呀?有四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真幸福呀。”
三、介绍樱花,欣赏歌曲《樱花》。
1.欣赏樱花图片。
“日本是个美丽的国家,一到春天许多的花儿都开放了,你瞧,这是什么花呀?”
“这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是什么颜色的呢?还有什么颜色呢?”
2.学做樱花造型。
“樱花有红的、粉的、还有白的,朵朵都好看,我们也来变成一朵漂亮的樱花吧!”
“我们开吧!开吧!开吧!“
3.欣赏歌曲樱花。
“快看呀,山坡都满了樱花,让我们一起坐在花丛中,闻一闻花香,听一听樱花歌吧!。
四、尝试用水杯为乐曲伴奏:
1.探索水杯秘密。
“这首歌真好听啊,它的名字就叫《樱花》。我们用小乐器为它伴奏好吗?”
“今天的小乐器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它是两只水杯。透明的水杯里有水,水杯唱歌可好听了。我们来敲一敲,听一听。”
“谁来敲一敲?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好听吗?声音脆脆的真好听。”
“它敲的是水杯的杯口,还可以敲哪儿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敲敲,敲不同的地方。”
“我们仔细听,它的声音和刚才的一样吗?”
“我们一起来敲一敲,杯口,杯的两边”(徒手做一做)
2.看图谱为音乐伴奏。
“怎么为音乐伴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图谱上画有什么?(水杯)有几个水杯就敲几个,我们一起来敲一敲。你明白这“X”是什么意思吗?(让筷子碰一碰)好,请小朋友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拿起你的筷子准备好。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试一试。”
3.不同方式演奏。
A演奏水杯的不同地方。
“小朋友敲得真好!有了大家的伴奏樱花更好听了。刚才我发现小朋友敲得不一样。有敲杯口,有敲旁边,下面,我们一起敲杯口,让我们的小手一起飞起来。
“我们再敲一次,这次要敲水杯的两边了。”
B将水杯变出颜色演奏。
“小朋友看,水杯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变个魔术吧,给透明的水变出漂亮的颜色。(每张桌上一个神奇水)请你们自己变吧!(红和黄)
“我们一起来敲一敲黄水杯,再敲一敲红水杯。
C看颜色图谱演奏。
“快看,我们的图谱又变了,请小朋友看着图谱演奏。”
五、跳伞舞。
“小朋友演奏得真好。真是了不起。下面请你把筷子轻轻放下来,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我们都来跳舞,客人老师愿意为我们演奏吗?”
六、开音乐火车离开教室。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让我们在日本留个影吧,放伞轻轻放下来,我们一起摆个造型,请客人老师帮我们拍照。”
“孩子们,让我们坐着音乐火车回去吧。”(跳伞舞)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引起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熊的家。
2、教师活动前排好表演。
活动过程
(一)、交代课题名称,引起幼儿看表演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要请小朋友看一个表演,名字叫《三只熊》,看看表演中有谁?”
(二)、幼儿观看表演,知道主要内容,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表演第一遍。
(1)、刚才表演叫什么名字?
(2)、这个表演中有些谁?
(3)、小姑娘这样好不好?
2、表演率二遍。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
(2)、小姑娘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
(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姑娘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在门口等,敲门……)
3、表演第三遍。
(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姑娘的?
(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姑娘都是谁演的?
(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
4、表演第四遍。
教师表演,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大、中、小熊及小姑娘,跟着老师尝试着表演。
(三)、讲评。
今天,我们看了老师表演 的`《三只熊》的故事,知道小姑娘改正缺点向熊道歉,熊就不抓她了。下次我们再来看好吗?
活动反思:
表演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游戏,故事《三只熊》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喜爱。因此,幼儿在活动中能较快地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简单对话,表现出很强的表演欲望。在下次活动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感受表演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上一个学期,我组织一节大班的数学《学习二等分》。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二分是大班关于“等分”的重要内容,把一份整体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通过二等分的教学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形体特征的认识与区别。在活动中,通过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的形式,鼓励幼儿有新颖的'分法。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从学情分析来看幼儿已有的基础:大班阶段的幼儿基本上已能够理解并正确地判断图形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能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如两个直角等腰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等)。对于动手操作类的数学课堂,幼儿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有一定的概括、迁移、拓展的能力。从平时幼儿欠缺的能力来看:平时孩子们也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等,但有时会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师。可见,对于二等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地、科学地认识此概念。平时进行二等分时,可能两个部分量不是完全相同大小,或者幼儿认为的被分出的两个部分量最后合起来不是原来的一份整体,有多余的细小的其它部分。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活动的提升点是:
1、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准确地认识二等分,并能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进行二等分。
2、在二等分的过程中,多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图形进行二等分,发展其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
1、活动以故事形式导入,设置悬念,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从第一环节引导个别幼儿玩圆形纸并进行二等分,到第二环节的尝试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二等分方法,到第三环节尝试通过二等分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小青蛙叫声的感知。
2. 丰富词汇:迷人、伤心、自豪。
3. 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优美的情节,体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
活动准备:
图片、故事磁带、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 提问:小青蛙怎样叫?你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2. 故事欣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3. 图片讲述法。
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小动物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小青蛙感觉怎样?
小鱼说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
最后怎样了?
4. 故事表演。
请自愿的幼儿表演故事。
故事《小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不会叫,只会呱呱的叫。
“讨厌死了,那声音。”小兔说。
小青蛙听见了小兔的话,不服气的说:“哼,讨厌我呱呱叫,你还不会呢。”小青蛙不和朋友们好了。但他心里还是很在意朋友们说的话,尽量不再呱呱叫。再说,他也不是很喜欢自己的叫声。
天越来越热,小青蛙实在受不了了。他蹲在又大又圆的荷叶上,让微风轻轻一吹,觉得特别舒服——呱呱呱,他叫的可欢了。远远的,他看见小兔匆匆走过,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仍然开心的叫。一条小鱼游过来说:“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是吗?”小青蛙感动的问,小鱼点点头。小青蛙跳进水里,亲了亲小鱼。小鱼不好意思的游开了。
第二天,小青蛙回到岸上,很自豪的对朋友们说:“小鱼说了,我的叫声很迷人。”
“可我们一点也没被迷住呀。”小老鼠阴洋怪气的说道。朋友们都大笑起来。小青蛙伤心的想:“看来,只有小鱼理解我。”他有回到了荷叶上。
一个月亮很圆的晚上,小青蛙在荷叶上呱呱的叫着,鱼儿们游在荷叶边,静静的听着,一切都那么美好。岸上的小动物们好奇的说:“咦,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
“那是他在为爱他的朋友们亮嗓子。”熊伯伯一说,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锻炼动作的灵敏性。
2、乐意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1、小塑料圈每人一个。
2、了以参与活动,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3、在操场上画个大圆圈。
【活动过程】
1、情景感知:
幼儿在教师带领手持小塑料圈模仿开车的动作小跑步进入场地大圆圈。
2、幼儿游戏:
教师启发:
“今天我们做交通警察,你们做小驾驶员,驾驶员要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幼儿按“红灯停,绿灯行”的信号,练习“开车”、“停车”。
幼儿根据不同的.指令,变换不同的交通工具游戏。
“小司机分散在大圆圈内,根据教师出示的(红绿灯)自由四散跑,同时,还要遵守交通规则。
游戏反复进行,每进行一次,幼儿变换一种交通工具。
3、讲评结束:
教师简单讲评,表扬按信号要求活动的孩子。
“小司机们,开车回停车场了!”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缓慢,欢快和紧张快速的不同性质,并较合拍地随乐动作,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2、探索和表现熊走,熊跳舞和熊骑自行车动作。
3、能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熊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自行车的图片各一张,小熊头饰若干。
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课题
(1)欣赏第一段缓慢的音乐
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快乐的小熊,有一天早晨天气很好小熊就想到好朋友家里去玩,于是小熊就开始慢慢的走着出发了。(播放第一段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这段音乐你听了觉的怎么样?想一想小熊听了这段音乐会怎么样来走路呢?(请幼儿做小熊走路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熊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吧。
(幼儿跟音乐做动作)
(2)欣赏第二段欢快的音乐
小熊走呀走,来到了好朋友的家里,一看有很多的朋友都在它开心极了,就高兴的跳起舞来了。我们再来听一听(欣赏第二段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又感觉怎么样?小熊听了这音乐会怎么样跳舞呢?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小熊跳舞的动作吧。(幼儿自由做小熊跳舞的动作)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吧。
(3)欣赏第三段紧张快速的音乐
小熊和它的好朋友跳舞跳的可开心了,这时天空中轰隆隆打雷要下雨了,小熊的`心里可着急了他想我走的这么慢回家一定会淋湿的,他的好朋友就借给他一辆自行车,小熊连忙骑自行车回家了。(播放第三段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你听以后觉的怎么样?小熊骑自行车心里怎么样?他是怎么样来骑自行车的呢?我们小朋友想一想做一做。(幼儿自由做动作)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骑自行车的动作。
二、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1)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把这小熊的音乐故事再来完整的听一遍。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三张图片)
(2)这个音乐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音乐故事里有三段不同的音乐,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的小耳朵最灵。
(3)(播放第一段缓慢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小熊在做什么事?为什么你觉的这是小熊走路的音乐呢?
(播放第二段欢快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小熊在做什么事呢?为什么你觉得这音乐是小熊在跳舞呢?
(播放第三段紧张快速音乐),提问:这一段音乐小熊又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这段音乐你觉得是小熊在骑自行车呢?
三、完整欣赏乐曲,跟音乐做表演
(1)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一听这首乐曲,在听的时候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做动作。
(2)小朋友想不想都来做小熊呀?那我们一起带着小熊的头饰一起来表演好吗?(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3)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现在可以去找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哦。(幼儿自由找同伴表演)
四、变换音乐顺序
现在老师又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如果老师把小熊做的事的顺序变一变,音乐的顺序也变一变,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最灵,听着音乐马上把动作做出来的?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图形分割与组合》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一节数学活动。幼儿对一些基本图形巳有了初步认识。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本节活动结合幼儿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且将任一种图形进行组合、分割,然后再迁移到多块图形进行组合,萌发幼儿对图形的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活动突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其他图形,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能对各种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帽子一顶,图形卡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各种七巧板拼图。
2.学具:
A每组一份各色的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小)。
B 每组一份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大)。
C 每幼儿一把剪刀、一个操作盘、一张无色垫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魔术师,以变魔术形式引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
二、图形组合,感知整体与部分的简单关系。
1.引导幼儿用拼合的方法将一些图形拼合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幼儿选择两张颜色一样的图形拼贴成一个新的图形粘在垫板上并展示在相应的黑板上)
2.引导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
(1)你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原来的小图形和拼完的大图形有什么一样或者不一样?
3.集中谈话:
(1)变出来的图形送回家了吗?和妈妈一样吗?(纠错)
(2)你是用几个什么图形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变出来的图形和原来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3)小结:小图形比较小,是大图形的一部分,一个大的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和它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小图形,不管怎么分,分出来的小图形比大图形小,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原来的大图形。
三、尝试对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分割,了解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如果给你一张图形你想怎么分?你想把一张什么图形分成几个什么图形?
(1)幼儿自由讨论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选择图形进行分割后再组合(可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原来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并用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你把什么图形分成了几个什么图形,又拼成了什么图案。
4.集体交流分享并小结。
四、欣赏七巧板作品,巩固图形分割与组合。
1.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
2.欣赏七巧板拼图。
3.小结:图形很奇妙,一个图形可以分成许多的小图形,许多的小图形可以组合成原来的大图形,还可以拼成不一样的图案。
五、PPT演示:生活中有关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实物图片,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节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活动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积极尝试对各种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乐于探索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怎样抓住《纲要》中科学领域“探究”的核心价值,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辅,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体验、感知。这是我在课前想的比较多的。
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整个活动中老师没有示范,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大胆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伴,让他们在探索、交流中学会自主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对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提供的丰富材料环境中,能大胆的动手去操作。去尝试图形的拼搭,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11-08
中班教案07-23
中班的教案07-18
【精选】中班教案08-14
[精选]中班教案12-26
中班教案08-11
中班音乐教案08-27
中班美术教案06-23
中班教案【优秀】09-04
青蛙中班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