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9 08:38:3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锦集7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们托班一个“玩沙玩水真快乐”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在依据托班宝宝对水的喜爱,喜欢玩水的特性,设计本次活动。考虑到让孩子在游戏中巩固对水的颜色认识,安排了颜色分类环节。为培养孩子主动探究和对科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孩子的自主的发现和加入多环节的尝试操作。而托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增加他们的经验感知。所以本次活动是紧紧围绕孩子特点和已有经验来展开的,特别考虑到孩子自主性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能对水变色现象感兴趣,能知道水变色是由颜料加入产生的。

  2、能大胆的尝试操作摇瓶娃娃,并对瓶娃娃按颜色进行分类。

  3、能大胆尝试探究水变色的颜色,能大胆的将颜料加入到水中,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三、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透明矿泉水瓶(瓶盖上放好颜料红、黄、蓝)、三个大筐子(红色、黄色、蓝色标记)

  2、四组透明塑料盒子,装上清水,每组三个滴管、三色颜料(红、黄、蓝)

  3、三色卡每种颜色四张。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对水变色科学现象感兴趣,并能准确的对颜色进行分类与辨别。

  难道:幼儿能自主的进行科学的探索,能大胆的进行活动操作,活动过程秩序井然。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老师变成魔术师咯!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吧!仔细看清楚咯,老师的`瓶娃娃会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又是怎么变的!

  2、老师双手用力摇瓶娃娃,边念“咒语”:“变、变、变!”

  3、引导幼儿说说瓶娃娃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摇瓶娃娃1、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双手握瓶子,用力摇,边念咒语“变变变!变变变!”)2、请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师来变一下魔法,尝试将瓶娃娃变身!

  3、幼儿操作摇瓶娃娃

  4、检验魔法师是否都合格,给魔法师贴上相应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将瓶娃娃进行分类

  1、请小朋友将瓶娃娃分别送人相应颜色的家。

  2、检验是否有瓶娃娃送错家。

  (四)引导幼儿探究水变色的原因。

  1、教师拿出同样有颜料盖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颜色会是哪里变出来的?

  2、引导幼儿找找变色的原因在哪里。(尝试在瓶盖上找一找)

  3、小结:原来是瓶盖上装上了颜料,颜料加入水中,水就会变颜色了。

  (五)变色游戏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术的答案接开了。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变变变!”

  2、老师拿一个大滴管,将颜料(红色)吸到水箱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在那搅拌棒将颜色搅拌均匀。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脑袋挤一挤,松一松;小水箱上再来挤一挤,松一松。

  4、引导小朋友上来尝试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滴进去,观察变化引起兴趣。

  (六)活动延伸我们去班级里,每个宝宝都去尝试玩一下颜色“变变变”游戏。

  1、托班体育:颜色找家

  2、认识红黄绿—托班游戏教案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了解玩具发声的各种方法。

  2、初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各种玩具教学过程:

  (一)启发提问,引起兴趣:通过游戏,引出声音的主题。

  (二)第一次探索:1、激发幼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愿望。2、幼儿探索电动玩具的发声方法。

  (三)交流讨论: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让玩具发出声音的。2、引导幼儿说出“开关”,了解开关的作用。

  (四)第二次探索:1、启发提问,激发幼儿帮助其他的玩具发出声音。2、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其他方法来让玩具发出声音。3、引导幼儿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进行尝试。

  (五)讲评:1、幼儿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方法。2、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方法的名称,如:捏、拉、摇、敲……大家一起做动作。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纸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来喝水、而且很轻。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引导幼儿直观感知纸杯的承重,并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纸杯承重的探究活动,不仅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改变纸杯的数量,可以使纸杯的承重能力发生变化。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在纸杯探索实验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分工合作的经验

  物质准备:纸杯、A4 打印纸(约40包)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幼儿展示力量。

  引导语:这次我们要玩与力量有关的游戏。你有力量吗?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2.悬念导入,情境引出“纸杯大力士”。

  提问:钢琴后面藏着一位小客人,说他能撑起特别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引发幼儿猜测及探索兴趣。

  (1)对比打印纸和纸杯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如果把这么重的打印纸放在杯子上,纸杯会怎么样?

  (2)示范纸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导语:纸杯放在干净的`卡纸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个底板防止倾斜。

  (3)教师示范放打印纸,请幼儿大胆预测结果。

  提问:轻轻地放在了纸杯上面,压塌了没?这一个纸杯最多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协助幼儿分工。

  提问:按照课前的分组,你们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儿开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提醒分工和操作要点。

  3.师幼共同讨论,科学记录结果。

  (1)讨论“放了多少包”的问题。

  (2)幼儿完成记录表。

  4.增加纸杯数量,探索纸杯数量与承重的关系。

  (1)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两个纸杯的承重。

  提问:两个杯子,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记录第二次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引导语:你从记录表上发现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动

  1.引发幼儿对3个纸杯承重能力的猜测。

  提问:再加一个纸杯,你觉得能撑起什么?

  2.师幼合作用纸杯撑起小朋友,达到活动高潮。

  引导语:我要把他轻轻的抱起来放上去。小杯子,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3.邀请成人参与体验。

  提问:用9个纸杯,可以撑起一位大人吗?

  4.延伸拓展。

  师:纸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还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请小朋友回去后,大胆探索,下次我们一起来交流。

  【活动延伸】

  园内延伸:在建构区投放纸杯、纸板,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

  园外延伸:鼓励幼儿利用家中材料挑战纸杯承重的游戏,并用照片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纸杯力量大”比较符合课程游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探究游戏的暗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放松地进行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地假设,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终发现纸杯的数量与承重之间的关系,感受纸杯的神奇“力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在地面上进行的,为幼儿带来更为舒适、放松的探索环境,而且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四、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3篇01-09

中班科学教案11-13

大班科学教案11-20

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09-17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科学教案4篇05-01

幼儿园科学教案03-20

实用的科学教案九篇04-11

幼儿园科学教案01-05

【推荐】科学教案3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