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1 10:00:4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精品10篇]

科学教案 篇1

  课标要求:

  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

  三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讲述相结合

  学法指导:阅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烧瓶、水、试管夹、烧杯、喇叭、放大镜、漏斗、乒乓球、鸡蛋、气球、单摆。

  教程:

  一.引言

  让学生阅读致同学们

  二、科学之旅

  1.找一个同学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物理学是一个知识的海洋,科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探求科学知识是我们的渴望。

  2.有趣.有用的物理

  (1)演示实验图0.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图0.1-2会跳舞的小人。

  图0.1-4乒乓球会下落吗?

  (2)想想做做

  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

  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3)阅读P5的课文及图0.1-5.0.1-6

  (4):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它研究声、光、热、电、力、原子及原子核的变化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它不仅有趣,而且十分有用。

  3.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重大发明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出来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观察、实验、看书、听课、都要多动脑子勤于思考,对于科学知识不满足于背诵条文,要力求理解,应该养成看、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又要用到实际中去,为改善人们的生活,造福人类。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忘记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没有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成就,能有我们今天的生活吗?

  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是不是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不断提醒大家,一起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4.STS.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1)让学生自己阅读

  (2)引导讨论

  a.伽利略怎样观察吊灯的摆动,并发现了值得注意的现象。

  b.伽利略在在观察中推出了什么疑问?

  对于这些疑问作出了什么猜想?

  c.伽利略怎样设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d.科学家对于摆动规律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三.:略P9

  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科学之旅?

  四.作业

  1.阅读课文

  2.你觉得物理有趣吗?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

  3.预习第一章.声现象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是纳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T:小朋友,你怎么了?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C:气球可以滚动!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幼儿实验,操作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4、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5、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一、生活中的电阻器

  1.电阻器:

  2.符号:

  3.作用:

  4.应用:

  【思考】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二、滑动变阻器

  1.原理:

  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活动】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

  1.电阻箱

  2.插入式变阻器

  3.旋钮型变阻器

  [随堂检测]

  1. 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

  A.普通家用白炽灯 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

  C.调光书写台灯 D.调温电熨斗

  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

  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

  A. 接a,n接b

  B.接d,n接b

  C.接b,n接a

  D.接c,n接d

  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科学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第1课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制作活动

  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在前一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的规律。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2.通过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1.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3.学生认知障碍点: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请三个同学完成,并比一比谁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2、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3、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4、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5、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6、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的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5、教师小结。

  四、小杠称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3、 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二、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三、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四、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五、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

  (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

  (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六、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4、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具:

  1号抽屉:每组各一杯可乐、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

  2号抽屉:培养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矿泉水

  这里面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引入课题 板书:水

  二、用感官观察水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2、学生实验,师巡视。

  3、汇报观察结果。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颜色……

  三、用比较的方法观察水

  1、刚才同学们运用鼻、舌、眼睛、耳朵、手发现了水是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没有颜色的。请大家拿出1号抽屉中的1号杯,与水比较一下。水是怎样的'。

  2、学生进行比较,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你们说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出示:玻璃)它也具有上述特点,你是怎么解释呢?拿出1号抽屉的玻璃,比较一下。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做水流动实验。

  7、水与玻璃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说(硬或软,形状上有区别)

  师:玻璃是什么形状?(学生说长方形)

  师:那么水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

  8、学生实验、讨论、汇报。

  9、小结。板书:没有固定形状。

  10、总给什么叫液体。

  四、区分各种各样的液体

  1、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液体的?大家试试看

  2、学生实验

  3、出示:醋、糖水、牛奶、酱油、雪碧、酒、油有什么方法区分杯子中的液体?

  4、学生上台,并说理由。

  5、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地闻或者尝。

  6、学生说,师小结。

  五、总结。

  板书:

  水

  看 没有气味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透明

  闻 水平面 气泡 放大 变弯 溶解 沉浮 重量

  尝 会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

  摸

  听

科学教案 篇9

  阶段

  教师活动引入。

  学生活动传粉读图、分类、填空、出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图片和实物标本填空、讨论、比较。

  引入

  由春天的景象引入。

  受精

  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和幻灯片。

  观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并交流讨论。

  果实、种子的形成。

  引导学生观察

  读花的结构图、观察、回忆、认知。

  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繁华似锦。请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态,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些变化吗?(由花蕾到开放,再盛开,再萎谢。)为什么会这样?

  二、新课

  (一)传粉。

  定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

  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分类:看挂图,了解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情况,填书上的空。小结:传粉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引导学生讨论: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式最普遍?说明理由。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教师小结: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也不是绝对的。

  虫媒花:演示一组虫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谈谈你认为虫媒花是靠什么吸引昆虫的。说说昆虫是怎样帮助花传粉的。

  风媒花:演示一组风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与虫媒花比较并讨论:说说风媒花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植物传粉有什么作用?

  (二)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演示被子植物的雌蕊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已形成的`表象,建立新的表象。

  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

  根据学生以往的观察,引导学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的变化。教师小结并板书。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水稻、苹果树等作物在开花期间传粉受阻或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对农作物的产量会不会造成影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了解人工受粉,并进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人们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利用情况,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野生植物驯化种植的悠久历史;畅谈当前全球性的大问题:粮食问题,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

  (三)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被子植物开花后,传粉、受精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全球面临的粮食紧缺问题。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或相反的、有一定依据的观点,进行调查和探究。

  教学反思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就要发生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都非常抽象,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书上没有提到受精极核,也没有讲它的发育,我认为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片面的。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讨论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的形成,了解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

科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现场小实验、科学实践介绍等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歌伴舞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有关《我爱科学》班队会相关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1: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主持人2:通过动手动脑、从小萌发奇思妙想,成为小小发明家,今天我们班召开了《我爱科学》的班队课。

  主持人1:为了让大家快乐地徜徉在科学世界中,石正宁等五位同学要表演歌伴舞《青春》来助威加油。

  主持人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石正宁、 、 、 。 《青春》

  主持人1:刚才看到石正宁小组的精彩表演,我们书虫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也要来助助兴了。

  主持人2:那就快请出张纯泽、章闻育 、王煜涵、王翊凌 、王炫

  超 ,他们为我们表演的是三句半《我爱科学》。 《我爱科学》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不是热情高涨、迫不及待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科学世界,认识科学吧。

  主持人2:同学们,还记得你们精心培育的豆芽吗?我可是永远忘不了这次小小的科学实验哦!姜帅想跟大家分享他的豆芽成长记!大家掌声欢迎!

  豆子成长记

  主持人1:刚才姜帅的介绍又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只要经 常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

  主持人2:说不定还有所发明创造呢!不信,我们就重温一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吧!有请王煜涵、 、 、 为我们表演课本剧《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主持人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班今天也有很多小牛顿哦!他们会让鸡蛋游泳,杯子不漏水,白花变红花,药品变得很听话。

  主持人2:你们期待吗?那就掌声有请李开来做实验《会游泳的鸡蛋》。

  实验一《会游泳的鸡蛋》

  主持人1 :科学很神奇吧,再请吴奕涵等三人为我们做个实验。 实验二

  主持人2:刚才大家感到紧张吗?吴奕涵他们肯定很紧张对吗?那就先舒缓一下,欣赏潘麒浩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持人1:同学们,魔术很神奇,观赏时很刺激,但那都是障眼法,是魔术师巧妙地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主持人2:科学实验同样神奇,但却告诉了我们科学道理。

  主持人1 :接下来 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看看我们的陈维劭、高祥翔给我们展示的科学魔术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实验三《不漏水的杯子》、

  实验四《白花变红花》和《听话的.药瓶》

  主持人2:实验结束了,但我们的想象和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象科学家那样不但敢想更要敢做,科学多创作、多发明,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主持人1 :是啊,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要坚持不懈地尝试,总有一天会收获努力的硕果。下面请欣赏宋扬、 、 、表演的《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

  主持人2:同学们,世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的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请记住,我们是一群热爱科学的小精灵。请欣赏陈德婷阅读小组诗歌朗诵《我是精灵》

  《我是精灵》

  主持人1 :听完陈德婷她们的诗歌表演,我也忍不住要作诗一首了。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主持人2:那我再加一句。假如你想把世界看清,就请睁大你的眼睛。

  主持人合:最后让我们在冯飞昉、 、 演唱的《地厚天高》中结束今天的科学徜徉。

  《地厚天高》

  主持人合:(天高地厚音乐背景响起)同学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美好种子一定会播撒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 家,小发明家和小能手!今天的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9-18

科学教案4篇05-01

【精选】科学教案3篇01-09

大班科学教案11-20

中班科学教案11-13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科学教案8篇06-07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06-09

【实用】科学教案3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