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喜洋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喜洋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洋洋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学习使用日历查找日期的方法,大班主题:新年喜洋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历一本、数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儿人手一本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挂历,引起爱好。
提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什么?(大挂历)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理解数字与挂历的关系。
1、出示数字12,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数字12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12个月)与幼儿一起翻看,并数数。
2、出示数字365,幼儿认读,并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它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数字31,一起读一读,31与挂历有什么关系?(幼儿观察日历)(有的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数字30,方法同上,一起发现哪几个月只有30号?
5、出示28,一起读一读,28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二月是28天,幼儿教案《大班主题:新年喜洋洋》。
三、了解大月小月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称为大月,30天的称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大月小月吗?(拳头)
四、欣赏故事,加深理解。
师:老师还把这些数字编到了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最小的`房子住了几个日娃娃
五、我发现的日历秘密。
师:请小朋友找找你们的日历上还有哪些秘密呢?
幼儿寻找,鼓励幼儿间能相互提问。(比如:星期,英语,节日、节气等)
六、练习查找日期。
老师根据幼儿的生活请幼儿学习查找日期,如六一节,九月一日等,并请幼儿介绍自己寻找日期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
活动结束:
在活动区请幼儿学习制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挂历。
喜洋洋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演奏活动,表达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验同伴之间合作的乐趣。
2、通过引导幼儿尝试看图演奏,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3、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看图谱演奏,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难点是能看指挥准确的进行轮奏、合奏。
活动准备:
教具:图谱一张录音机磁带手绢
学具:铃鼓、碰铃、响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课题
乐曲的名字?几拍子?几段?
二、引导幼儿听音乐用拍打身体的方式伴奏
1、引导幼儿发现演奏方法。
“今天老师相请小朋友们一起用身体作乐器给《喜洋洋》伴奏,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奏呢?”
2、鼓励幼儿虽音乐进行伴奏
3、引导幼儿学习看图谱演奏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谱的`节奏型及演奏方法,看图谱进行演奏。
三、学习用打击乐器给音乐伴奏
1、给图谱配器。
出示三种乐器,引导幼儿根据乐器的演奏方法为图谱配器。
2、演奏乐器看图谱分段练习。
3、看图谱随音乐练习,教师以录音的方式请幼儿自己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
4、幼儿看指挥进行演奏。
四、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喜洋洋教案3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通过多种手段来感受和表现三段体的结构和性质;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愉快地进场。
2、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交待乐曲名称,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说出欣赏后的感受(欢快、优美)。
2、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讨论有几段。
3、幼儿边听音乐边用拿积木的'方式表示段落。
4、幼儿欣赏音乐,听到相同的乐段就拿出相同的颜色的积木,不同的乐段就拿不同颜色的积木。
5、教师小结乐曲的结构和性质。
6、出示图片,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听教师完整地讲故事,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来理解整段音乐的意境。
7、分段欣赏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请幼儿想象音乐形象,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8、完整地欣赏音乐,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
9、教师选择两种节奏型,幼儿边欣赏音乐,并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音乐。
三、结束部分
1、欣赏音乐;
2、幼儿有礼貌地和老师再见。
喜洋洋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3、集体表演。(创造性地模仿)。
喜洋洋教案5
“十一”是祖国的生日,到处都呈现着“喜洋洋”的景象。比如红红火火的灯笼,随风飘扬的彩旗,五颜六色的气球,到处涌动的人群等。孩子们跟着大人在这七天长假中肯定也感受到了这一浓浓的气氛。于是我便选择了大班的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两者之间如何融洽。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一节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本节活动是大班上学期艺术上的一节课。《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纲要中所提出的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那么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难点: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彩绸、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教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以及纲要提出的“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利势导,因人施教”,达到教学目的。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节都有什么活动?过节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①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的录像)
看后提问:(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能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异端音乐听一听好吗?
②完整欣赏乐曲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③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象创作
①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
②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
③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
④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过渡语:过一阵子,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喜洋洋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随着音乐教学进行打击乐器。
3、能跟着指挥演奏乐器,享受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幼儿坐成马蹄形。
3、打击乐器:小铃、沙球、圆舞板。
4、将乐器放置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快过年了,人们杀鸡宰鸭、又唱又跳,到处呈现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拍拍手、拍拍肩、拍拍头吧!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教师唱B段乐曲,幼儿拍手抖手腕。
3、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完整做身体动作。
幼儿独立的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做一个动作。
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每组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4、学习配器方法。
教师出示几种乐器,问幼儿: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5、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
教师用演奏打击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打节奏。
6、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击拍指挥动作打击节奏。
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引导幼儿看预令的提示,迅速正确地作出反应,并有节奏地打击乐器。
喜洋洋教案7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对节日“包饺子”、“吃饺子”比较了解且很感兴趣。《喜洋洋》的音乐热情洋溢,赋予浓郁的节日氛围,于是我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审美、创造、表现,活动中将“包饺子”作为引线,贯穿于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包饺子”的表现创造中感知理解音乐的性质,感受、表现、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体验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2、 结合图谱,感知音乐的性质,培养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
3、 使幼儿初步感知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尝试用“包饺子”的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接触过饱饺子,知道包饺子的基本步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饺子吗?”“那饺子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首先,要擀饺子皮;接着包馅;最后煮饺子。一共有几个步骤?”
二、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
1、听音乐(欣赏乐曲第一遍)。“今天,齐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玩、游戏、跳舞……) “你觉得这个音乐有几段?”
2、欣赏音乐第二遍。
问:谁找出来了有几段?从图片上你发现了什么?(和音乐一样的有三段。)
3、小结:有三段音乐,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ABA结构。
(通过音乐欣赏,结合图谱,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欣赏音乐,听一听这个乐曲一共有几段,结合图谱找一找这个乐曲共有几段时,出现了想象中的`答案,于是我就引导孩子直接在图谱上了解到这个乐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符号是一样的这孩子能从图片上发现,就是让孩子了解ABA三段体曲式结构,我也能马上让幼儿完整感知。但过于着急,没有让孩子反复欣赏,分段欣赏,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第三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第二段的音乐是怎么样的?深入挖掘音乐的性质。本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图谱也是一个很好的感知乐曲的辅助材料,活动下来发现,这部分的分量还不够,对后面的动作创编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分段欣赏、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包饺子该怎么包吗?第一步是干什么呀?
2、欣赏第一段音乐。让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1)欣赏第一段音乐第一遍。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可以做什么动作呢?你们想把身体的哪部分擀得薄薄的?
(2)听第一段音乐做擀饺子皮的动作。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听第二段音乐做动作。
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该做什么了呢?你们想把哪当作馅包起来呢?
(2)听第二段音乐做包馅的动作。(提出要求)
4、欣赏第三段音乐。
(1)欣赏第三段音乐第一遍。
问:饺子包好了可以吃了吗?那煮饺子的时候,饺子在锅子里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用动作来表示?
(2)听第三段音乐做煮饺子的动作。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分段欣赏,让幼儿分段感悟,在音乐们的引领下进行创编动作。作为南方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这为动作创编提供了帮助,很多幼儿都能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包饺子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演奏”。但在第三段音乐中,让幼儿表现饺子在水里的动作,才发现南方的幼儿还是缺少一定经验,没有背景,没有看到饺子放在水里煮的样子,很难充分想象,一些孩子只能都说到了吃,拿筷子夹出来,吃。整体上,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教师就做提炼指导,以幼儿为主的共同创编满足了幼儿创造表达的愿望四、两两合作、充分表现、快乐体验)
四、完整表现、快乐体验。
1、让我们听着完整的音乐来包饺子吧。(听音乐做完整的包饺子动作),教师提问回顾包饺子的三个步骤。
2、第二遍幼儿完整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在音乐中感悟的动作用于音乐表演中,让相互的合作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搭建一个表现的*台,让幼儿在热情活跃的情境中尽情地体验,进一步提升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幼儿们都非常愿意在音乐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自主地进行表演。两两的合作表演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教案的设计时,跟师父就在反复琢磨到底是先教师示范,还是幼儿自主表演,最后,还是觉得幼儿的自主学习比较重要,就决定采用先让幼儿自己商量,自主地两两合作表演,教师提炼幼儿优秀的地方,集体模仿学习下,幼儿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表演。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特定地去示范,只是孩子们在下面做,老师和一个幼儿在前面做,可能教师的随意表演,动作也不夸张,没有很好地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孩子们合作表演地不是特别好,也怕时间的来不及,教师也没有再示范表演,而是采取了另一策略,让幼儿自主表演,反而发现孩子们表演得很起劲,很投入,相信没有体验到合作表演的快乐,但感受了音乐表演的快乐。)
五、结束
1、在包饺子音乐的帮助下,我们小朋友很快就学会了包饺子,我们包的饺子味道也特别好!你们真棒!
2、这段包饺子的音乐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叫《喜洋洋》。
3、我们把包好了的饺子送给伙伴们去吃吧!
活动反思:
1、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音乐欣赏是音乐领域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加上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比较多,音乐欣赏接触得不太多,幼儿在音乐欣赏这方面没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好像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在活动中就调不起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不出幼儿的情感。
2、图谱没有充分利用。图谱,运用一些符号来表现音乐的性质,帮助幼儿去解读音乐、理解音乐。在活动前的探讨中,我跟师父在图谱的表现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何运用符号,运用哪些符号能够将音乐的性质表现出来,又能帮助幼儿进行后面的动作创编。最后我们设计出来的图谱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但在活动中,我却没有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效率不高,其实是在图谱的帮助下,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3、完整欣赏时,分量不够,音乐没“吃透”。第二部分: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感知性质应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幼儿们没有欣赏音乐的经验,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低,没能够好好地利用图谱,(当时可能有些紧张)深入地去剖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性质,使得重点部分的分量过轻,幼儿对音乐没有“吃透”,这也对后面的分段欣赏、创编动作和两两合作表演有一定的影响。
4、背景没有,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本以为“包饺子”幼儿们都会比较熟悉,会非常感兴趣。活动中发现幼儿们对包饺子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毕竟作为南方的幼儿在“包饺子、煮饺子”方面还是很缺乏生活经验的,虽然许多幼儿都能说出包饺子的基本步骤,像擀皮这些做起来很有趣,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幼儿们很愿意做,但饺子在水里的动作,幼儿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相信我们这边的幼儿都没有亲眼看过煮饺子的过程,包肯能很感兴趣,接下去就是吃了,并没有看过饺子在水里的样子,所以很难充分想象,去表现。
5、合作表演时示范不到位。由于第二部分完整欣赏时,没有深入地感知音乐,第三部分的动作创编时,完整的欣赏不够,加上合作表演需要两个人的合作有一定的难度,开始幼儿并没有体验到两人合作表演的快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动作模仿进行进一步引导,但怕时间的不够充裕,放弃了,让孩子们进行了自主表演,不过幼儿们在自主表演中都非常大胆、投入,相信体验到了音乐表演的快乐。但第一个活动目标中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没有达到。
喜洋洋教案8
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借助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拨弦》展开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这段音乐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四个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两个重音的跳音结束。本活动是在喜洋洋和灰太狼捉迷藏的游戏中通过随着音乐走动或停顿,清晰的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每一个乐句。但这对小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乐曲游戏化、图谱化。因为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对于小班来说,音乐游戏是最好的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幼儿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快乐成长。
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目标的方向明确、全面;内容关注到了"情感、技能、知识";活动实施的过程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并做到环环紧扣,目标的达成度高。
教学策略的运用适宜、得当,关注到了幼儿的最佳兴趣点。老师选用了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游戏《狼捉羊》来表现乐曲,以此作为切入点,更加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幼儿游戏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自我控制能力。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老师运用了听音乐做动作,在跳音的部分采用一动不动的形式,让幼儿知道这里是跳音,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使难点得到了比较好地解决。
活动的实施过程
老师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音乐游戏来表现音乐,而且选用了幼儿较为熟悉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喜洋洋,这样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乐趣。在教学方法上,老师极好地发挥"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说你做"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式,使整节教学活动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处处体现着层层不断深入的模式。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手偶、图谱、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知重音,逐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
图谱的运用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图谱有着强烈的视觉效果,借助图谱把抽象化的音乐具体化,它的出现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灰太狼回头"的音乐(乐曲中的重音出现的地方),通过视听有效结合,引导孩子们看图谱感受音乐的每个乐句,来突破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整个活动始终以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引领幼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知乐曲,体现愉悦性、发展性。
这个活动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老师的课前教具准备充分。
教具的准备:
老师用图谱很好地再现了音乐节奏,降低了幼儿的学习难度,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还准备了幼儿最为喜欢的教具——灰太狼和羊的玩具,为整节课增加了亮点。
总体来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那怕再好的一堂课也总有疏漏之处。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关注活动的细节上还有些疏忽。例如:老师在与幼儿游戏的时候还可以更激情一点,动作还要更夸张一点,童趣一点,也许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让整个活动氛围更激昂一点。
活动反思:
本次半日活动的集体教学活动我选择的是音乐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之所以选择这首乐曲作为活动开放的游戏教学,是因为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们异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人物,无需做过多的渲染。用这两个形象作为游戏的主角,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并且游戏中可以请家长参与共同游戏,增近亲子感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在不同的动作中感知音乐的模型,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逐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喜洋洋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理解乐曲的结构ABA的形式,感受乐曲AB的不同。
2、理解乐曲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CD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师生问好,引入课题。
二、组织教学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
提问:仔细听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播放第一遍乐曲。)
幼儿:喜洋洋。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提问:
(1)小朋友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呢?
听完这首曲子,我想跳舞、想唱歌、敲鼓等。
(2)你知道这首有几段吗?
这首曲子有三段。
(3)你们听出这首曲子哪里是一样的吗?
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4)这两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欢快的、快快的。
(5)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抒情的、慢慢的。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听起来比较欢快,第二段曲子听起来比较抒情。
3、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欣赏第三遍音乐。
老师还给这首曲子画了一幅画呢?想看吗?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欣赏吧!(出示图谱)
提问:
(1)看一看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鞭炮、小花、曲线、小河。
下面我们来看着图谱欣赏第四遍音乐。
(教师手拿小棒,指图谱欣赏音乐)
三、请幼儿给这首曲子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动作。
教师挑出做的好的'动作请幼儿学一学。
2、组织幼儿听音乐来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叫《喜洋洋》,他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比较欢快,第二段比较抒情。在这首曲子里我们听到了过年的气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包饺子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不成功,主要是内容太多,我应该把这节课分成两节课来上,图谱也不合适,应该改进。这节课我应改为韵律活动,那样这节课的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这次讲课各位老师给我提的建议,下次上课一定注意,争取上一节好的优质课。
喜洋洋教案10
教学目标:
1、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明白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透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大幅场景图片、打击乐(大鼓、镲、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观看视频)
呼吸练习(三慢三快)
二、体验活动
1、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三次)
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
3)出示课题
三、复习、处理歌曲
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
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
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
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
3、处理歌曲
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生双响筒一齐伴奏)
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
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
1)人声模仿脚步声
2)人生模仿砍柴声:
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双响筒伴奏)
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齐奏唱
5)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
1、播放视频
2、讨论交流
3、总结
喜洋洋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欣赏动画片中感知不同镜子的不同成像现象。
2.在游戏情景中,幼儿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帮助孩子了解两面平面镜的摆放位置与成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幼儿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镜子如:放大镜、哈哈镜、平面镜,并且知道平面镜照出来物体的形状、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材料准备:镜子若干、喜洋洋、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二、观看动画片,了解镜子屋的镜子种类,以及各种镜子照出来的样子
1、引导幼儿讨论镜子的种类师:猜猜看,这个镜子屋里面会有一些什么镜子呢?(幼儿自由猜测)
小结:平面镜、哈哈镜、放大镜等。
2、观看课件,了解放大镜照出来的样子师:看看,我们的喜羊羊到底在它的镜子屋里放了什么镜子。(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放大镜)
3、观看课件,了解哈哈镜照出来的样子。
师:你们猜一猜,我们聪明的喜羊羊在它的镜子屋里放的什么镜子呢?(哈哈镜)
三、引发幼儿用两面镜子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感受探索带来的乐趣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可是喜羊羊知道,过了不久,灰太狼还要再来呢。这一次,只剩下这个非常普通的镜子了,这也是什么镜子呢?(平面镜)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并进行动手操作。
师: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几个喜羊羊呢?我们一起用镜子来照一照
小结:一面镜子只能照出一只喜羊羊。
3、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思考
师:那怎么样才能让喜羊羊的数量变多呢?
4、幼儿动手操作,用两面镜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用多面镜子在一起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个变许多”的有趣现象。
师:我们小朋友们的想法都不一样,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看看能照出几只喜羊羊?
5、幼儿交流各自的玩法和有趣的发现,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师:你们照出了几只喜羊羊?
小结:镜子摆放的位置不同,照出来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两只,镜子是面对面摆放的。有的小朋友变出了三只,是把镜子摆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
6、幼儿再次操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新的方法来试一试。
7、师幼共同交流试验后的结果
小结:镜子面对面摆放的时候,两面镜子靠的越近,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镜子呈三角形摆放的时候,镜子的角度越小,在镜子中喜羊羊的数量就会越多。
四、播放音乐,共同庆祝喜羊羊的胜利
1、师:你变两只,你变三只,变出了那么多的羊羊,哇!看看(教师操作课件,展示喜羊羊的羊羊队伍的画面)我们变出来多少羊羊哦。
2、师:哦,一只、两只、这么多的羊羊,全都是我们帮助喜羊羊变出来赶走灰太狼的哦。喜羊羊把他们集在一起,吓得灰太狼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灰太狼逃走的画面)(逃走了)哎,灰溜溜的逃跑了。
3、师:下面我们跟着羊羊一起来庆祝,他们的胜利。我们听着音乐回教室再去想一想下一次灰太狼来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打败它呢?
喜洋洋教案12
设计意图:
1.为了增加幼儿对过年的认识,营造过年时喜庆的气氛,让孩子了解过年是一件很开心,很快乐的事情。
2.幼儿大班年龄特点,对音乐已经达到了会唱,会跳,会打简单的拍子的程度我设计了这一节音乐欣赏课。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ABA的结构,进一步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表演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打击器乐演凑。
3.学习看指挥,对指挥的暗示及时正常的做出反应,保持自己的声部在整体中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音乐,感受全曲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
活动难点:感知第一乐段,第三乐段与第二乐段不同。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手玲,沙锤,小扣板各若干。
2.《喜洋洋》(音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喜洋洋》音乐带领入场。
师:哇,孩子们要过年了,真开心啊!你们过新年的时候都会干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过新年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过新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很开心,很快乐。
二、完整欣赏音乐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完整音乐欣赏
快过年了我们来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啊?老师想到了一首很适合过新年的曲子,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啊!(播放音乐,师做律动)
师:大家听完这首曲子,心里什么感受?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这首曲子听起来很欢快,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喜洋洋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跟着这首欢快的曲子来做一下律动啊?
出示图谱(一段一段的出示)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头,肩膀,手,退)那说明我们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要做什么?(拍手……………………)那拍几下呢?
(根据图谱提时回答)
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做一遍动作好不好?
(师边指挥边动作,幼儿跟着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吧。
(师边指挥边做动作)
第二段,第三段跟第一段一样上。
师:很好,现在我们把这首曲子学完了,拿着第三段旋律你们有什么发现么?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一样。
师:这就是ABA结构,(用字母A.B.A进行标注)
师:好,那现在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完整的来一遍吧。
(师边指挥边做动作,幼儿一起做)
师:刚才大家表演的很棒,那现在我们分成三组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幼儿分成三组并分配每组任务)
师:大家注意一会儿看老师的指挥我会用动作,眼神来提示的孩子们明白了么?
播放音乐,教师做指挥,幼儿分组表演。
三、乐器表演
师:哇,大家配合的太默契了,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再配上一些乐器,那我们的表演就更棒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那些乐器啊?(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们认识这些乐器么?(幼儿回答)
出示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先随音乐进行乐器表演,然后给幼儿分配任务,这一边表演的时候,那两组按节凑击打乐器无音乐先来一遍,然后加音乐完整表演。
师:太棒了,大家刚才的表演非常完美,那现在我们去做一些准备,然后,准备参加新年表演好不好? 走喽…………
(随音乐出场,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喜洋洋教案13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积极参与数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数数经验。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迷宫树林、五角星等。
活动过程:
一、懒羊羊VS暖羊羊。
--探索发现新的数数方法。
1、鼓励幼儿看清楚,数正确,并比较多少。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
2、观察并理解懒羊羊的数数方法,鼓励幼儿表述这种方法。
3、数一数暖羊羊种的树。
过渡语:发现了吗?这是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愿意试试用这种方法去数一数其它羊羊种的小树和小花吗?比一比谁种得多,谁种得少。
二、喜羊羊VS沸羊羊、美羊羊VS村长。
--借助圈一圈、点一点,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比多少。
1、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尝试圈出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个别幼儿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的数数方法。
3、分享并验证。
小结语:刚才我们用了先圈出一部分,再接着这个数字一棵一棵数完全部,你们真厉害,学会了一种新的数数方法,为自己鼓鼓掌。
三、为迷宫树林贴标记。
--积极参与活动,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数的方法比较多少。
1、村长觉得我们都非常厉害,想让我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数一数、贴标签。
●重点关注:了解幼儿数数的方法,能否根据树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特征进行目测一部分并接着数。
3、交流验证,明确树林迷宫的安全路线。
四、游戏--穿越迷宫树林。
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的预设--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确定内容、制定目标。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幼儿数领域的目标之一: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了解中班幼儿书经验以后,我发现孩子们都能运用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数清10以内的物体,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但凡能数清出物体数量的,基本就能比出物体的多少。也就是说,其实比多少不是问题,关键如何是怎样数数大有学问。数数包括手口一致点数、封闭式数数(其实封闭式数数是特殊的手口一致数数)、目测数群、接着数等等方法。那么就目前中班孩子的数数经验,该如何提升和拓展呢?
徐苗郎的《幼儿园数学活动模式》中,详细介绍了中班幼儿应当习得的数数方法之一--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这一内容,往往是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幼儿较难自主发现和自主习得的经验。因此我决定就选择这一内容来预设本次活动。也很快制定了活动的主流目标:尝试运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能提高幼儿的目测能力,初步习得一种新的数数方法;另一方面是为幼儿初步形成按类数数、按群计数的意识,从而为大班学习数的组成、加法等做铺垫。
我的体会:不要为选材而疯狂,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预设活动,手上有指南、心中有孩子,选材其实并不是问题。要把握住的应是活动的价值,而不应一味追求选材的亮点。
二、活动中的组织--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去读懂孩子、反思教学。
1、在操作中学习。
数活动中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习得数经验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次活动中第一次操作,是给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让幼儿圈一圈、数一数,这样的方式可以直观地支持幼儿先数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数。一方面支持了幼儿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让幼儿的思维看得见。我们可以看到,操作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孩子圈的方法是不同的,说明不同的幼儿目测数群的视角是不同的。另外,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是有目的地圈的,他的圈,是基于目测基础上的。而能力弱的孩子,在今天第一次集体教学中,他的圈也许还是没有目的的,他的数数也还是会由于习惯而从1开始数的。这就是孩子的能力差异,教师不但要接受这样的`差异,更是应思考如何回应这样的差异。
有两种解决的途径:
(1)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先行一步,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再来参与集体学习,确保他的集体学习更有效。
(2)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在接下去的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关注。
2、在分享中学习。
本次活动中,集中安排了两次幼儿的交流分享。是想让幼儿把自己的思维过程除了表征以外还能表达出来,也能让同伴得以分享。上来分享方法的孩子,其实我发现,有的孩子尽管前面操作的时候数过了,但是上来呢,还是会有些犹豫和等待的现象,说明孩子前面的数是没有意识去记忆的,所以上来以后呢,还得重新目测一次,能力强的孩子重新目测所用的时间少,而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发现他还需要一次新的探索,所以交流会显得有些拖沓。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通过集体交流分享的环节,给予更多的孩子上来介绍自己数数方法的机会,一方面,孩子锻炼了胆量,另一方面是想让孩子们渐渐学会倾听并分享来自同伴的不同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是基于操作以后的间接学习。
三、活动后的跟进--基于幼儿的目标达成来延伸活动。
从今天的活动目标达成来看,绝大部分幼儿能尝试用目测数群,接着数的方法来进行数数了,但是,孩子们由于长期习惯于手口一致点数,因此,还有一些幼儿在运用新的数数方法时还是无意识的,需要教师的语言、动作来暗示。因此,要在个别化学习中需要马上跟进操作材料,确保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一步发展目测能力,熟练这一数数方法,并能发现这是一种能帮助自己数得更快的办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个别化的数数经验,再一次预设集体教学,提供操作及分享的机会,进一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喜洋洋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节都有什么活动?过节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国庆节,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3.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4.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5.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6.学习配器方法。
(1)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7.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8.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喜洋洋教案15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喜欢包糖果的欲望,感受包糖。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纸质的糖果纸若干;纸团、橡皮泥、绳子、吸管若干
2、事先准备好一盘糖果,用手巾盖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电话铃响:喂!您好!是山羊妈妈呀,哦!好的,我一定帮忙。原来是山羊妈妈开了一个糖果店,它店里的糖果卖完了,要我们小朋友帮忙做一些糖果,送去给山羊妈妈。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糖果包装。
(二)尝试操作
1、老师这儿有一些糖纸、糖果、绳子、吸管,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糖果包装起来,谁先来试试看?请一至二位幼儿示范,其余小朋友仔细看,他们是怎么包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包的?(把糖果用吸管穿起来,再用糖纸包起来,就是一颗棒棒糖了。)还有谁包得和他不一样?试试看。(请另一幼儿示范)小朋友,他又是怎么包的呢?(把糖果放在糖纸的中间,然后在上面用绳子一拧,就像一颗扎了辫子一样。)
2、现在让我们一起帮助山羊妈妈吧!(幼儿进入糖果店)
(三)结束活动电话铃再次响起,山羊妈妈,糖果包好了,我们这就给您送去!10:05-10:15盥洗
【活动要求】
1、盥洗时不拥挤。
2、学习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顺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百科: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在亚洲文化广义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时亦会视为糖果的一种。在欧美国家,糖果是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麦芽糖下去制作的产品。而古时欧美甚至使用蜂蜜为原料制作糖果,但因为蜂蜜成分过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适用工业化生产。
【喜洋洋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跳舞的小人教案06-08
《影子》教案02-23
师说的教案01-31
《桥》教案02-09
《面包》教案03-06
《夜色》教案02-22
《老王》教案06-23
《饮酒》教案07-22
《亡羊补牢》教案07-04
《秋水》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