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

时间:2024-07-01 15:00: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表内除法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表内除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1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表内除法教案2

  设计说明

  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梳理,并通过重点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知识的梳理。

  注重引导,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2.结合典型例题,设计有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按照知识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有层次的.整理和复习,结合重点知识和典型例题选取习题,让学生在典型习题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空白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整理。

  (1)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将这三个单元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示等方式表示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方法:

  ①将表内除法(一)与表内除法(二)的内容进行整合。

  ②根据单元内容,回顾教材中的例题,将每个例题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来。

  ③概括出这三个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2.整理、展示知识结构。

  (1)学生独立进行知识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将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表内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4)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由于二年级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梳理,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表内除法教案3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

  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教后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几只猴子?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表内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

表内除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

  (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知道:(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表内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省略

表内除法教案8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我精心设置的一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同学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

  出示P37情境图

  师:六一节快到了,我们班的同学在提前准备一起看看,同学们在做什么?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学习例1

  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我们做了一些小旗,挂在教室里。

  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条信息。

  出示小旗图片

  师:你能快速的算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吗?

  生:7×8=56

  师:用到了那一句口诀

  生:七八五十六

  师:回答的很好,如果要把56面小旗挂8行,平均每行有几面?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56÷8=7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想7×8=56,所以56÷8=7

  师:回答的真好,如果老师把问题变式一下,要把56面小旗,每7面挂一行,可以挂几行?

  生:56÷7=8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56÷8和56÷7两个算式时,都用了哪一句口诀?

  生:七八五十六

  师小结: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出2道除法算式的商(乘数相同除外)

  2、解决“我们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这一问题生:......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在计算这题时,我们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火车游戏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篮球比赛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表内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 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背诵乘法口诀表

  2、 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 完成第52页第8题

  (1) 出示表格

  (2) 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 计算并填表

  (4) 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 完成第53页第8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对答案

  (3) 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 完成第12题

  (1) 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 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 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 完成第9、11题

  (1) 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 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 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表内除法教案1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表内除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 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表内除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 的作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表内除法”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指名回答)

  师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师生互动,自主探究:

  1、复习除法的意义。教师呈现教材第26页第1题的实物图。(课件出示)

  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说一说,并根据实物图填写算式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2、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复习除法计算。(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师出示乘法口诀表,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后,指定学生交流汇报。学生齐读表内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做一个小游戏,一人说乘法口诀,另一人根据这句乘法口诀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小游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活动中,促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整理和复习”思考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道很有趣的习题,你能解决吗?是怎样想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思考题)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懂题目。

  根据4个“□”的和等于8,求—个“□’是多少,就是计算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8÷4=2。

  我检查过了,如果一个“□”=2,那么4个2相加就对于8,结果是正确的。

  根据3个“Ο”的和是12,求1个“Ο”是多少,就是计算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12÷3=4,即Ο=4。我也检查了,1个Ο是4,那么3个Ο就是12,结果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开火车口算。(完成教材“练习六”第1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14算、引导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2题。学生逐题列式解决,交流时说说列式的理由。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六”第3题。

  (1)出示情境,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订正。学生列式并交流结果。

  4、出示教材“练习六”第4题、复习除法应用题。

  (1)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式,(2)交流,说说每一道题列式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每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3)比较四道习题,你发现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小组交流,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有关乘法口诀求商和乘、除法的应用题,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细心分析数试关系,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除法的认识教案11-27

关于分数除法教案模板锦集6篇04-22

除法教学反思04-16

《口算除法》说课稿11-11

《除法估算》说课稿11-23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0-10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04-13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04-12

分数与除法关系说课稿12-04

《除法估算》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