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案>《的概念》教案

《的概念》教案

时间:2024-11-15 14:58: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集合的概念》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合的概念》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的概念》教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

  3.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

  4.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

  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导入新课】

  一、实例引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问题情境引入:

  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

  ⑴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

  ⑵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

  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

  三、课前学习

  1.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

  (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

  (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

  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

  1.探究问题:

  探究1

  探究2

  2.知识链接:

  3.拓展提升:

  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

  (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3)方程的所有解;

  (4)不等式的所有解;

  (5)中国的直辖市;

  (6)不等式的所有解;

  (7)大于4的自然数;

  (8)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1)1、3、5、7、9组成的集合;

  (2)你班学号为单数的学生组成的集合。

  例3、已知A是我国所有省的省会城市构成的集合。用符号或填空。

  (1)武汉_____A,北京_____A,南京_____A,郑州_____A;

  (2)-1_____N,8_____,6_____N,_____N;

  (3)1_____Z,-2.45_____Z,_____Q,_____Q,_____R.

  例4、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

  (2)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

  (3)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

  (4)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5)由既在R中又在N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6)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答案:×,√,×,√,√,√

  例5、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若且-1P,求实数m的值

  解:根据,得若此时不满足题意;若解得此时或(舍),综上符合条件的

  点评:本题综合运用集合的定义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题,注意集合的性质的运用.

  例6、设集合A={x|x=2k,k∈Z},B={x|x=2k+1,k∈Z},C={x|x=4k+1,k∈Z},又有a∈A,b∈B,判断元素a+b与集合A、B和C的关系.

  解:因A={x|x=2k,k∈Z},B={x|x=2k+1,k∈Z},则集合A由偶数构成,集合B由奇数构成.

  即a是偶数,b是奇数设a=2m,b=2n+1(m∈Z,n∈Z)

  则a+b=2(m+n)+1是奇数,那么a+bA,a+b∈B.

  又C={x|x=4k+1,k∈Z}是由部分奇数构成且x=4k+1=2·2k+1.

  故m+n是偶数时,a+b∈C;m+n不是偶数时,a+bC

  综上a+bA,a+b∈B,a+bC.

  4.当堂训练:见《数学学案》P2

  5.归纳总结: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也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element)

  注意:集合的概念中,“某些确定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确定的事物,例如数、式、点、形、物等.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x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课后巩固――作业

  1.习题1.1,第1-2题;

  2.《数学学案》P3

  3.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则x=x+0*=a+b∈G,即x∈G

  证明(2):∵x∈G,y∈G,∴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集合的概念》教案3

  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

  (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

  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

  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集合的概念》教案4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熟记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会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所学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二、讲解新课:(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有一个元素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

  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如:集合

  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例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吗?

  答:不是因为集合是抛物线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是函数的所有函数值构成的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如:

  三、练习题:

  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

  {(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③

  ④{-1,1}

  ⑤{(0,8)(2,5),(4,2)}

  ⑥

  {(1,1),(1,2),(1,4)(2,1),(2,2),(2,4),(4,1),(4,2),(4,4)}

  3、关于x的方程ax+b=0,当a,b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满足条件_____时,解集是无限集

  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1,5,25,125,625}=;

  (2){0,±,±,±,±,……}=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有限集、无限集、空集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

《集合的概念》教案5

  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引入

  (1)章头导言

  (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有关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 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B

  小结:本节课 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1-1B第3题

【《的概念》教案】相关文章: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10-09

教案中班教案11-08

教案06-23

中班美术教案跳舞的小人教案06-20

《bpmf》教案10-11

《孔乙己》教案10-19

《老王》教案08-01

《坐井观天》教案10-20

《饮酒》教案10-13

《桥》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