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30 16:58:2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得立体几何图形得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表等。虽然每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

  生了解数学得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四.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设想

  1、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目标管理

  2、重视常规教学管理

  3、强化因材施教,搞好分类推进

  4、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理想教育激发学生斗志。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大班额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八、后进生培优措施

  1、积极转化教育教学观念,和任课老师热心配合。

  2、在班级里能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

  3、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4、建立家校教育“互联网”。

  九、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

  8、7、6加几(4课时)

  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2

  一、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一)小数乘法;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三)小数除法;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六)统计与概率:。

  (七)倍数与因数。

  实践与综合应用: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共有82人,其中一班42人,二班40人。一班两极分化较严重,二班虽平均些,但尖子生不多。对于像一班的龚健康、赵崇宇、李佳玲、柏静玉、张超……二班的赵攀、何思奇、张镇海、邓传骑、何冰洁……这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计算力、理解力、思维力都非常欠缺,作业速度较慢,老师必须“严加看管”,因此本期的教学难度仍然比较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乘、除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计算的方法,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进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简便运算;初步认识小数的分类,并能运用以上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认识km2、hm2,并能进行简单换算。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轴对称等特征,会画相应要求的几何图形。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数乘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2、难点:小数除法及四则混合运算、图形的旋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充分运用教学插图,进行情景教学。

  2、利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3、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不断地转化为旧知识。

  4、利用早读课对学生进行听算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具体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小数乘法……………………………………………13课时;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10课时;

  (三)小数除法……………………………………………16课时;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7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7课时。

  (六)可能性………………………………………………5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7课时。

  (八)总复习………………………………………………10课时

  共约需85课时

  以上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

  蓦然回首,我的教师生涯已过去4个年头。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一起做游戏中有一个玩扑克牌活动,课下我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然后写出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收上作业,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于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到原来数学课也这么有意思,在玩中也学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伴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坚持进行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习惯差;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一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部分学生即使很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不会解决,如果稍微改动即变式题目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一年级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不善于从多个信息中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只会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没有掌握较好地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所以,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继续教学整数的乘、除法计算,初步教学简单的分数与小数,开始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结合认数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教学观察形状相近的物体,比较它们的视图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突出视图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形状与结构;教学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体会图形的变换;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突出对给定的面的大小的测量和估计;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教学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重点放在利用平均数描述、解释一组数据的特征或者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涉及的内容有自然科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计量工具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算法等等。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第二,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激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支持,各种思想方法交叉应用;第三,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力保障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3、教材的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4、教材的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000米,1吨=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 限结果是整数 )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让学生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40人,男生多,女生少。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班里的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会更上一层楼!

  三、提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2、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有,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4、让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中建立帮困小组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5、定时进行家访,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像李涛这样的学生,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只要家长关心、关注他了,他的成绩就会跟上其他同学,而且学起来也有了信心。

  6、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7、在课堂上一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8、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9、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5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学习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75课时,另有5课时的机动时间

  1、认识正、负数2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0课时

  3、分数的加减法(一)14课时

  4、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6课时

  5、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10课时

  6、爱护眼睛——统计5课时

  7、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

  8、下跳棋——可能性2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7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基本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首先,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首先,通过可容纳一万人的体育馆的主题图,让学生对10000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其次,提供一些有关三位数、四位数有多大的具体而生动的实际例子。第三,安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几个三、四位数的相对大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第四,安排了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第五,结合实际安排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例题,使学生对万以内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和经验。第六,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示多种算法和估算等。这样,在上述丰富具体的素材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1)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本册实验教材集中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表内除法(一)”教学除法的意义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乘法(二)”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与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样,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春游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平均分”以及计算平均分的结果的问题,为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做了准备。第二,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段进行。“平均分”通过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除法”则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了解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这样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关于除法意义的认识逐步形成起来。第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探索性,展示了不同的求商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的同时就体会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学习除法的含义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学习除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有关图形和图形变换应用的素材。其次,教材为每一部分的教学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既具探索性且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2)许多内容的教学都注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材继续注意提供既丰富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教学进度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认识分数的意义。

  3、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二、教学思考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五、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七、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八、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市第五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为契机,以学科基地为阵地,以网络教研为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科品位,全面提高学科质量。

  二、工作要点

  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通过“骨干引路”、“自我反思”、“同伴协助”、“联片互动”、“专业扶持”等形式,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中广泛、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认真抓好教学视导。对全市小学的进行认真视导,通过听课、评课、讲座、问卷、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等形式,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推动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充分利用学科教研基地,广泛、深入开展数学新课程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推动全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本学年研究重点为:如何推进网上学习和网络教研。

  4、切实改革考试评价。要指导学校建立新的.评价考试制度,大力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使之符合新课程的新要求。要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与不足,判断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5、加强农村课改指导。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在乡村教师、教学设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乡村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6、着力网研骨干培训。在培训对象上,要加强对各校网研骨干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教学改革的需要组织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要多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等方式。要切实通过培训,提高网研兴趣和能力。

  7、认真组织学科带头人评比活动。要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和教科院要求,做好市第五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

  8、抓好学科专业委员会建设。本学年,要召开学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并组织学科专业委员会开展主题研究论坛,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主题,师徒结对。

  2、组织教师参加长沙市片断教学赛课学习活动。

  十月

  3、组织教师参加湖南省片断教学赛课学习活动。

  4、全面开展教学听课活动。

  5、青年教师上教研赛课。(曾宪梅、张文娟、陈懿婷)

  十一月

  6、组织教研活动。

  7、组织师徒结队听课教研活动。

  十二月

  8、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

  9、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

  元月

  10、期末总复习与命题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2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一、 学情分析: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内容。学生虽然学过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开始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仍然有一些困难。在学习用两位数乘时,对于乘的顺序,每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往往弄不清。在学习用两位数除时,要较快地试出准确的'商,以及除的方法,也比用一位数除难掌握。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教学用两位数乘、除的乘、除法中,分别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抽象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等。这些数量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不仅加深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把学生解应用题过程中的思维水平提高了一步。

  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积在万以内)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在万以内),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相应的除法,一个因数和除法是和整十数的乘、除法。

  3、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并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两步应用题。

  、 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4、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5、适当分布作业,认真批改及时订正。

  6、分单元、分阶段验收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四、课时安排:

  略···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204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3班的孩子相对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多。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 加、减法笔算,表内除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二)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基础。

  (三)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守的关系。

  (四)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万以内的乘法(二)(即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除法(二)(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万以内的乘法(而)和万以内的除法(二),两步计算应用题(二)。

  三、教学要求

  1、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相应的.除法;会口算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 使学生掌握一个乘数是两位数或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3、 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这些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学会应用。

  4、 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乘、除法口算的教学。

  2、加强两位数乘、除的笔算教学。

  3、巩固常见数量关系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4、重视直观操作,加强面积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 适当加强集合、函数、统计等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6-16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2-29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篇06-13

数学教学计划06-24

数学教学计划06-16

小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6-26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1-13

数学教学计划[集合]03-07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0-19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