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
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
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
(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
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3、下面让我们来逐段欣赏文中的美景吧:
⑴ 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美?
(引导概括出:老人及时调整搭石,教师相机板书。)
默读课文,展开联想,想一想:
老人踩到不稳当的搭石会想什么?表情,动作会怎样?
挑选合适的石头时,老人会怎么想?
老人满意的离开时,他会想什么?什么表情?
你从老人的这些想法,表情,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 请大家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引出:真正的美在于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时候的动作协调有序。师相机板书: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
⑶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来发现美,寻找美。
你认为美在哪儿?
(有了前两段归纳方法的介绍,这一自然段的归纳放手给学生。师板书。)
理解“理所当然”。
四、学习最后的段落
我们发现小村庄有优美的风景,清澈的小溪,还有美丽的搭石,从以上几段的分析中你体会到的美是什么?
请大家齐读这最后一段。
你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或者说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加上这一段有什么用意么?
(这样同学们很容易就将文章的主题定位到最后: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你能谈一谈“美好的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五、我们在日常有付出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么?你是怎么做的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继续无私的奉献。
【板书】
心 老人 及时调整搭石
灵 一行人 协调有序过搭石
美 两人相遇 互相礼让
遇见老人 背过小溪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现美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刘章爷爷的家乡,也认识了他的最爱----搭石。(师板书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山村,去发现,去感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2、指名说说什么是搭石,再谈谈对搭石的印象。
3、小结后引生质疑: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得还真不错啊。正如你们所说,搭石的确很重要,难怪刘章爷爷要赞美它。文中有一句话就直接赞美了搭石,谁来说说?(师相机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学生齐读。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过渡:问的好,爱提问题的孩子才会学习。是呀,搭石为什么会成为一道风景呢?它究竟美在哪里呢?别急,学完这一课,你们自然就会明白的。不过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读书,静心思考。
4、学生自主读文寻美。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请用“ ”
标出相关语句。读书的时候,还可以在文字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美
师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真认真呀,那现在咱们就来交流一下,看看究竟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预设一:
生汇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 …离去。”
1、请学生继续谈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品读。
师: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同学们,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打动了你?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汇报)谁再来读一读?
(师过渡:读得真有感情,不过老师现在想增加一点难度,请看大屏幕。)
3、启发想象。
课件出示:“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 ,他不由得停下了匆匆的脚步,担心地想: 。
“他首先 ,接着 ,然后 ,看到搭石稳极了,他满意地 ,他仿佛看到人们 。
4、再次指名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善良、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认真、勤劳… …)
5师小结、引读:
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美,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6、怀着对老人的敬意,生齐读这一句。
预设二:
生汇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的美感。”
师鼓励: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真不错。
1、请生继续谈感受… …,师启发引导:这两句话写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那你们具体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美的呢?(生汇报)
2、学生走搭石,感悟“协调有序”的和谐美。
师:看来你们都有一双慧眼啊,真好。这样吧,现在咱们也,来走一走这搭石,走得不好可要掉进水里的哦,有信心吗?(生走搭石)没有人踩脚,没有人不掉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品读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悟和谐之美。
(1)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想象画面。
(2)生读悟美。(由画前进入画里)
4、品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之美。
(1)生谈感受,美读。
(2)生齐读第二句“前面的抬起脚来… …美感。”
5、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啦。读的好,给点掌声哦。
(1)师配乐范读这两句,生闭眼想象画面。
(2)生赛读。
(师:读得真好,感觉如诗如画,现在就请同学们读一读大屏幕中的这首清丽的'小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生齐读。
6、小结:同学们,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怎能不让人赞美呢?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三:
生汇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 …相背而行。”
1、请学生继续谈感受。
2、生齐读此句。
3、师小结:这是一种谦让之美,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四: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 …理所当然的事。”
1、请学生继续谈体会。
2、师启发: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呢?(生汇报:伏、理所当然)
3、演“伏”悟美。
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师随机扮演合肥晚报记者采访:小伙子,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你在背他的时候是怎么想的?老人家,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当时是怎么想的?
4、理解“理所当然”,师顺势加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师过渡:还有哪些来走搭石呢?乡亲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5学生仿照课文写句子。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上 来走搭石,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6、小结、齐读。
师:在刘章爷爷的家乡,尊老敬老就是这样代代相传,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生齐读,读出感动。
三、升华美
1、总结写法。
师:今天我们有幸欣赏了这一道道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你还觉得这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头吗?谁来说说?(生汇报、板书“乡亲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顺势总结写法:刘章爷爷就是通过仔细的观察,透过这小小的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纯朴善良和无私奉献,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生板书“借物喻人”)大家也要认真学习这种写法。
2、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刘章爷爷从平凡的搭石上发现了美,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呢?快拿出你们的纸和笔,一起来写写吧!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5.《石榴》教学设计
7.《心声》教学设计
8.挑山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