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汇。
2、学会正确书写“爱”字,并能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朗读感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懂得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5、仿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
教学重点:
1、朗读感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懂得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学会正确书写“爱”字,并能组词。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书信格式,仿写一封给好朋友的信。
2、朗读感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懂得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课件,青蛙和小鸭贴图,彩色爱心信纸,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以读代讲法、引导启发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法等。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猜谜激趣,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板书 青蛙图】
2、 师:今天青蛙给我们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青蛙蹦蹦跳。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3、 师:青蛙还给我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齐读课题。
4、故事中谁给青蛙寄信?【板书:小鸭图 写信 】
师:小鸭为什么要给青蛙写信?青蛙收到信后,心情有什么改变?请你们
带着这两个问题伴着音乐小声地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5、生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1——3自然段,指导朗读。
1、看图,请用一句话说说青蛙的心情。
2、青蛙为什么很难过?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体会青蛙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青蛙在信箱旁等信,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很多天过去了,青蛙等了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可是它收到信了吗?青蛙从来没有收到一封信,它心里。(很难过)
(1)指多名生问:你有难过的时候吗?什么事情,令你很难过?请你带着这种
心情读读。师评价。
(2)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如果你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全都忘记了,没有蛋糕,
没有礼物,没有祝福,到了晚上连人影都没看到他们,你心情怎么样?带着
这种心情读一读。师评价。
(3) 师小结:体验人物的心情,能让我们读得更有感情。
(4)听师伴乐读。
(5)生齐读。
过渡语:青蛙这样难过,小鸭心情怎么样?小鸭会怎么说呢?
4、指导学生带上青蛙伤心的表情,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指生模仿青蛙伤心的表情和动作。
(3)指生带上伤心的表情读一读,师评价。
(4)指生戴头饰分角色对话(2次),师评价。
(3)师小结:体会人物的心情,带上表情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更生动了。
(4)男女生分角色合作对话。
过渡语:小鸭看到青蛙这样伤心,它做了什么事情呢?
5、指生读第2自然段。
(1)质疑:小鸭为什么要给青蛙写信呢?
(2)生自由表达,师相机板书【关心 】
师:让我们来看看小鸭写给青蛙的信吧。(课件出示小鸭的信)
三、了解书信基本格式。
1生读信,
2师生评议,给小鸭的信评星。
3、齐读信。
师:小鸭写的信中充满了对青蛙的关心鼓励和友好,青蛙感受到了,它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青蛙感受到了小鸭对它的关爱。“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五、教学“爱”字,指导书写。
1、生仔细观察“爱”字,说说新发现或记字方法。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爱”字。
(提示“爱”字上小下大:爱是用小小的手,牵着那个大大的朋友。)
3、生书空练习。
4、扩词练习。
师:爱字的朋友有很多,小鸭对青蛙的关心,这种爱叫 ——关爱;朋友之间
互相帮助那种爱叫——友爱;(课件)爱字的朋友还有哪些呢?(组词:爱护 爱
心 热爱 心爱 亲爱 可爱 喜爱 敬爱 )
过渡语:如果你得到朋友的关爱,你的心情会怎样?当青蛙收到小鸭的信时,心情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课件示图)请生用一个句子来说,并说明理由。(提示学生带上表情说句子。)
2、相机出示句子,生读句子。
青蛙惊喜地打开信,读了起来。
青蛙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啊!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好朋友的信,多好哇!”
3、指导学生配上恰当的动作来辅助朗读第5自然段。
(1)青蛙高兴得怎么样了?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青蛙的心情,并试着读读。
(2)师:如果妈妈给你买了你最喜欢的新玩具,你会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吗?还
会说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高兴心情,并练习用“兴高采烈”进
行准确表达。
(3)请几名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和表情,读一读。师生评论。
(4)生带着高兴的心情,模仿青蛙动作,齐读。
师小结:配上合适的动作,会使你的朗读更有趣。
4、师:看到青蛙这样高兴,小鸭的心情怎么样呢?它说了什么?
(1)指生回答,并读第6自然段,师评价。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第6自然段。
(3)同桌合作练习分角色对话。
(4)愿意扮演青蛙的同学和愿意扮演小鸭的同学集体合作对话。
5、理解小鸭的话——“看见你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引导质疑:读了小鸭的话,老师产生了很多疑问,你有疑问吗?
a.生自由质疑。
b.师引导思考:青蛙为什么很快活?小鸭没有收到信,也没有得打别人的帮
助,它为什么也很快活?
c.相机板书【帮助】
d.从小鸭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自由表达。
e.相机板书【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生齐读句子。
f.再读第6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1、小明不小心摔倒了,我会
2、下雨了,文文没带伞,我会。
2、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你关心、帮助过别人吗?别人关心和帮助过你吗?举例说一说。
3、青蛙得到了小鸭的关心和帮助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生自由表达)
4、自由读青蛙写给小鸭的回信。
5、改一改。请你把青蛙的这封信改成你写给好朋友的信。
生自由说说要改哪些地方,可以怎么改。(课件演示)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书信的正文部分。
引导:当好朋友难过的时候,我会说: ;当好朋友受到表扬时,我会说: ;当好朋友生病时我会
说:;当你得到好朋友的帮助时,我会说:。
6、写一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7、展示学生的信,选读若干封。
师:同学们,当你被别人关心和帮助时,你幸福吗?当你帮了别人时,你快乐吗?互相关心和帮助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快乐!让我们用歌声和舞蹈把幸福、快乐的感觉表现出来吧。
8、律动——《幸福拍手歌》
板书设计:(爱心形状)
寄给青蛙的信
小鸭 写 信 青蛙
(快活) 关心 帮助 (快活)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教学后记:
回顾本课教学,成功之处有:
1、朗读形式丰富多样,学生朗读兴趣浓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其中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读写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朗读训练是一个主要板块。为了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发展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齐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伴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发展语文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指导朗读,效果明显。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同化的过程。“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自己原有知识与要获取新信息的交互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生活体验作为学生原有知识的一部分,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很大作用。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朗读指导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在语文学习与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桥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指导读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以前在什么事情上很难过?还语言创境生日的例子,充分调动学生难过的心情体验,然后再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文段,效果果然很好。此外,在朗读中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巧用评价语进行朗读指导。
3、本课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课堂严谨,浑然一体。
4、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因此在本课中,我不失时机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朗读教学中,当学生一次次朗读取得进步或成功时,我相机引导总结:体会人物心情读让朗读更有感情;带上恰当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动作,让朗读更有趣。让学生学会朗读
方法,并带着这种方法自主学习。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构建。在“爱”字的识字写字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汉字,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识字方法,结果学生说得非常细致而又全面。
6、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课堂学习有效指导生活,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把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例如:例举生活事例,说说自己会怎么做;举例谈谈生活中,谁关心、帮助过自己,自己又关心帮助过谁;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并送给好朋友等课堂环节。这样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但是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比较大,教学环节进行比较急,学生细细体味和表现的时间不够充分,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参与,影响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2、课堂组织缺少花样,部分学生有注意力分散现象,听课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小组讨论环节效果不理想,平时的小组交流活动要多进行。
4、课堂中还要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2、感知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3、在品味和探究中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信客》,教师板书课题。
2、信客是干什么的?你小时候见过类似职业的人吗?文中的信客通常奔忙于什么地方之间?学生解答后,师:下面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信客的故事。
二、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快读课文,圈出生僻字词,大致概括文章的四个部分内容。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信客的故事给你的感觉,你想用什么词?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说明:意在直接指向对人物事迹的感受,并以此为线索,引领学生探索文章的主体内容。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脉络:
为老信客所感动─—矢志不移做令人感动的事─—信客做事结果让人们感动。
三、探究品味,感受精神
逐段阅读,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问题预设:
⑴老信客的什么举动令信客感动?找出细节读一读,并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老信客的诚意?
⑵信客做了哪些令人感动的事,主要的是哪件?你从中看出信客的什么品格和精神?
⑶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结尾写他当好教师、校长怎么能显示出人们为他感动?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述问题的阅读和探究
1、概括其精神,板书: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2、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什么?这里句子能不能表现出对信客的赞扬,你怎么看出来的?试作赏析。
赏析中插入作者简介,可特意指出其散文特点──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附:作者简介──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二、巩固拓展
下面是前年我市为歌颂勇敢进行反腐败斗争的纪检干部,新创作的《忠诚卫士之歌》,你能否稍作改动,变成《信客之歌》?
肩负人民的重托,高擎正义之剑,
我们党的忠诚卫士,战斗在反腐败的前沿。
一身正气贯长虹,心底无私天地宽,
风霜雪雨志不移,甘于清贫无怨言。
酸甜苦辣,是我们的多彩人生;
燃烧自己,增添了人间的笑颜。
反腐倡廉,我们交了满意的答卷;
保驾护航,我们写下了胜利的诗篇。
党和人民,请放心,
钢铁的队伍永向前。
三、作业
1、针对信客生平事迹,为信客写《墓志铭》。
2、完成作业本练习。
《信》教学设计3
目标 :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3、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1、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一个
课前准备:
资料等
教学步骤 :
一、解读文本
1、导入 新课(明确: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生活着从事一种特殊职业的普通人,他们叫信课 板书:信客 余秋雨);
2、解释“信客”及“信客”中“信”的意思(内容略);
3、简介作者(明确:文学和书法成就,主要介绍生平和文学成就);
4、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自成四部分,生研讨归纳,师整理并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接受重托 艰辛从业 无奈卸差 执教小学);
5、归纳信客的工作内容(明确: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等);
6、归纳信客的生活景况(明确:收入低,生活穷困;老犯病;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其中详写了两件事,即一件是为客死者料理后事,一件是为同乡遮丑。)
二、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
1、生归纳年轻信客的精神品质,师整理后板书;
板书: 善良厚道 诚实无私 任劳任怨 恪尽职守
2、析写老信客的作用;
3、析年轻信客留下遗言把他的墓筑在老信客墓边的原因;
4、小结全文(明确:揭示信客的精神支柱————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板书:诚信为本)
5、挑读文中写信客的一些句子,感受信客的精神魅力;
三、实现超越
1、生读阅读材料《诚信小故事两则》后,自由发言,谈体会(明确:诚信为人类共有的财富;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从我做起等);
2、作为学生,应如何把“诚信”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生自由交流);
3、揣摩文章典雅而质朴,警僻而畅达的语言特色后模仿,在课堂上,每个人给信客说一句话,课后为信客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墓志铭;
4、小结本节课;
附一: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接受重托 善良厚道
无奈卸差 任劳任怨
艰辛从业 诚实无私
执教小学 恪尽职守
诚信为本
附二:
诚信小故事两则
(一)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二)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诵读品味法。本篇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指导学生品味佳句,领悟语言表达的技巧。
3诵读品味法。。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实、奉献,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如现代社会对健全信用体制的呼唤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先来给大家念一段话:“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知道是谁吗?这是《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是一个邮递员,这段颁奖词称颂的就是他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默默奉献的精神。邮递员——在过去被称为信使、信差、信客等,20世纪初,在浙江余姚一带,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余秋雨:(投影)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出走十五年》、《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创意讲谈:请用一段话讲尽可能多的作品串联起来,要有意义,通顺流畅。
示例:余秋雨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字词注音(投影字词)
认识了作者,我们来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请一学生试读,其他学生纠正)
嫉妒( jídù ) è(噩)耗 猝然( cù ) jì liǎng (伎俩)
昏厥( jué ) 颠 pèi (沛) 吊唁(yàn) 焦 zhuó(灼)
诘问(jié) 时 máo (髦) 唏嘘 ( xī xū ) 文绉绉( zhōu ) 连声nu nu (诺诺)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掌握了有关字词,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一起寻找信息。
①信客是干什么的?
②信客通常奔忙于什么地方之间?
(明确:①捎物带信的 ②城乡之间。)
原来信客是在城乡之间替人捎物带信的一种特殊的私人职业,那么,如果我要为一个落后的村子招聘一位信客,什么样的人适合呢?我这里有张招聘表,请大家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表格填写完整。(投影表格)
信客招聘表
从填写的招聘启事,我们可以看出,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 明确:“信”。原文:“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2)学生速读全文,依脉络提示,标示、批注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文意。 提示:课文共五节,行文脉络是:信客是个沉重的职业——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五、合作讨论,点难拨疑:(投影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作者后来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了老师、校长,为什么他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是好样的?
(4)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5)怎样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学生合作研讨,积极回答,教师点拨:
(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因为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4)信客留下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遗愿,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
(5)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 纽带。”
附板书设计(投影)
城乡纽带
接受重托 任劳任怨 善良厚道
诚信无私
待人宽容
恪尽职守 信客
艰辛从业 无奈卸差 执教小学
第二课时
一、品味佳句
1、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并简单地进行赏析。教师归结学生提出的例句,并指导赏析句子的方法(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可以抓重点字词、可以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作者的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
佳句示例:(投影佳句及问题设计)
(1)“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设问:①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②老信客为什么要“躲”?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③他为什么“失眠”? 他“失眠”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把老信客因一时犯错而糟蹋了名誉的后悔、内疚、无脸见人的心理以及对他所从事过的事业的不舍的心理都包含在其中。容量很大,一气呵成,气势十分畅达。
(2)“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设问:①“这些眼神”包括哪些眼神?②“打分”是什么意思?③“探询”是什么意思?反映了农村人怎样的心理?④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中国农村对外出谋生者的评价以及村民对城市充满好奇和想了解城市这种心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句式整齐而警辟。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设问:① “升沉荣辱”是两对反义词,它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②说农村神经系统是“长期迟钝的”,反映了农村怎样的一种社会现状?③为什么说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④这个句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繁华多变的都市生活冲击着乡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信客对这一切感受最为迅速、真切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的慨叹,对信客沟通城乡,深察世故人情的赞美。
(4)“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设问:①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②反映了妇女怎样的心理?③而信客是怎样做的?④表现了信客怎样的品质?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死了丈夫的妇女对信客猜疑、不信任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也从侧面说明信客这一行难做。然而,面对猜疑,信客却只是“柔声地汇报”,把信客那种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二、拓展延伸(投影问题)
1、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司机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老人不是他撞的,然后才救助老人。
讨论:(1)你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怪事?
(2)怎样避免发生这样怪事?
明确:每个人都应该守信,人与人之间应该互信。
2、给信客的颁奖词(要求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的格式评价信客)
示例:一句委托,一生一世的努力,踏泥泞之路,穿梭于乡间小道。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尽忠职守,为人宽容。诚信是他的名片,耐心是他的代名词。一个信字,占据了他的一生。退而为师,桃李满天下。这就是他,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信客!
《信》教学设计5
一、复习导入:
今天,有一位关心他人的好朋友要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她先托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吃的,大家想吃吗?(想)那大家做一个吃的动作给我看看(生做吃的动作)好,看来大家是真的饿了,那你们要认得到上面的字,才能吃哟,好不好?
1、(1)开火车认读卡片:秋姑娘 食品 裹上 好朋友 写信 小心 生病 山村 全国
(2)齐读
2、导入:好吃吗?(好吃)那你们猜猜是谁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吃的?课件:秋姑娘撒枫叶 (秋姑娘) 板书课题:7、秋姑娘的信
二、组织活动:
1、秋姑娘的信?听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出示?(生提问:她给谁写了信)那我们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生自读课文一遍。(她的好朋友们)你从哪一段看出来的,请给大家读一读吧?
2、学习3-5段:
(1)秋姑娘最先写信给谁?(大雁)你从哪看出来的?(抽生读第二段)
(2)谁故意帮老师填填空,出示课件:一封送给( ),让它们路上( )。
(3)出示?南去的大雁?什么意思呀?(生:大雁要飞到很远的南方去)南方可远了,你想对大雁说什么呢?(生嘱咐大雁:路上注意安全)
A、大家可真是关心他人的好孩子,那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对大雁的担忧和关心吗?(多加小心)
师引生答:一封写给( ),让它们路上( )。
B、能用关心的语气读读这一段?(请生有感情读第二段)
C、不错,她多关心大雁呀,谁也想关心关心大雁? 还可以带上动作。(生读)
D、谁能再关心一点,再亲柔一点.(生再读,小组读,全班读)
3、(1)除了大雁,秋姑娘还给谁写信?(青蛙松鼠 孩子)
(2)你从哪一段看出来的?(第三段第四段 第五段 )你能读一读吗?(生读文)
(3)出示课件:一封写给( ),盖好被子别( )。
一封写给( ),快准备好( )。
一封写给( ),别忘了( )。
游戏:谁是小小智多星?
A、教儿歌:括号我会填,原因我明白。翘起大拇指,对准小鼻子。小小智多星,就是我我我。
B、谁想当小小智多星?(生回答括号里词的意思,师奖励给生一片枫叶)
C、(青蛙冬天到了要睡觉,所以是冬眠。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不然就感冒了。)那你想不想提醒提醒小青蛙?(想)好,你来提醒提醒她吧。
师引生答: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
D、秋姑娘也很关心小青蛙,谁愿扮演秋姑娘关心关心她。(请生再读第三段)
E、你们还想关心谁?为什么?
F、(我还想关心松鼠,因为松鼠很贪玩,到了冬天它就没有食物吃了。)那你关心关心它吧,师引生答: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请生反复品读。)
G、(我还想关心小树,因为一到冬天,天气变冷后小树就会被冻着)好吧,我们也来关心关心小树:
一封写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请生反复品读。)
4、秋姑娘真是一位好姑娘,她多关心她的好朋友呀!让我们再读读吧(生带动作齐读3-5段)
5、出示课件:光秃秃的小树,最后两段课文,师导读。
师:拿出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咦,树上的枫叶怎么没见了?好奇怪呀!
师:哦,你感到奇怪了,那你能不能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出示句子: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师:是呀,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生: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你想说什么?
生: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
师:秋姑娘这么关心她的朋友们,你听了有什么想法?
生:(喜欢 高兴 赞美)
师:那你用你的感情来读读最后的一句吧! 生自由练读。
师:看见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真想和你们比一比。你们敢不敢?(敢)那输了可得被对方刮鼻子哟!还敢不敢?(敢)(师生比赛读文,一方一段。读2次。)
6、我们大家可都是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可不能白白收了秋姑娘的礼物呀,你想怎么感谢她呢?(帮她送信)不错,是个好主意,大家认为呢?(好)那你们想帮谁送信?(生自选)好吧,你们就帮喜欢的小动物送送信吧。
(1)、提示:①想想秋姑娘的信上都说了些什么?②小动物看了秋姑娘的信它们会说什么?③你能带动作表演吗?④除了书上所写的,你想想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小动物们收到信后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请生上台表演,教师相机指导,及时鼓励。
(3)、看来老师得认输了,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教教我这个学生吧,我不仅要学怎么读出秋姑娘对朋友的关心,我还要学习怎么做动作,行不行?(生带动作试背全文。)
三、指导写字:
生:笔顺 独体字 字形特点:三横不一样长,中间的一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最后的一横最长。竖在横中线上。
村:笔顺 左右结构:左右要相让 字形特点:左边撇变点,横右收;右边横左收
全:笔顺 上下结构 字形特点:上边要包下,撇捺要舒展
四、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来到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准备食品、小树裹冬衣的美丽秋天,会写了3个生字,认识了关心朋友的秋姑娘,可真是开心啊!
你们喜欢秋姑娘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她关心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做个关心他人,惹人喜爱的好孩子?(想)那你们想关心谁?想关心她什么?(生自由回答 )
多好的孩子呀,老师真是喜欢一(1)班的小朋友,那下课后你们就把你想关心的话写在枫叶上,送给你想关心的人,好吗?
《信》教学设计6
目标定向: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师:大家现在写信吗?
(生答)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一方面,能够了解过去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章,我们读来从中能接受到诚信的教育。
二、作者介绍
我们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部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自学生疑,字词注音
认识了作者,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现在先请大家听读课文并找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多音字,然后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1、字词注音:
嫉妒(jídù ) è(噩)耗 猝然(cù) jì li3ng(伎俩)
昏厥(jué) 连声nuò nuò (诺诺) 文绉绉(zhōu)
颠 pèi(沛) 吊唁(y4n) 焦 zhuó(灼) 诘问(jié)
时 m2o(髦) 唏嘘 (xīxū)
2、多音字辨析:
积累lěi
《信》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给儿子的一封信》是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将满14岁的儿子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父亲深情回忆了儿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肯定了儿子“心地善良”“有平民思想”的优点,也指出了儿子“举轻若重”“意志稍缺”的不足,并针对儿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希望儿子有“博大的胸怀”,有“铁一般的意志”。阅读本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书信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受到亲情教育,体会“父母心”的深厚博大。
这篇文章语言意味深长,感情真挚动人。针对它的特点,我们将这节课定位为自读感悟课,由“把握内容”“赏析语言”“体会感情”三大板块组成。在进行每个板块的学习时,均采用“阅读—交流—畅谈”的学习方式,由阅读带动思考,由思考激发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书信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字词及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问题,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儿子的爱,体会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深情。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现在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打电话等便捷的交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而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被一些人淡忘了。同学们,你们写过信、收到过信吗?你们对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归纳总结)
写信固然不如打电话等手段方便、快捷,但它却能更有条理地表达人的想法,更生动地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书信体的文章进行了解和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当代作家刘亚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看似随意的聊天,却能使学生对书信表情达意的作用有所认识,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把握内容
1.通读感知: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与身在异地的亲人、朋友通信,很少与朝夕相处的亲人通信,作家刘亚洲的这封信恰恰是写给朝夕相处的儿子的,他会在信中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作者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作者在信中列举了很多事例,肯定了儿子的优点,也指出了儿子的不足,并针对儿子的不足提出了希望。
3.个人畅谈:在父亲所列举的儿子的优点与不足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儿子的优点为什么可贵,不足为什么需要改正。最好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去谈。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讨论问题两个环节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畅谈想法这个环节意在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赏析语言
1.品味赏析:在这封信中,作者除了列举事例对儿子循循善诱,还写了不少思想深刻、文字精练的警句,这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耐人寻味的语句。
2.小组交流:你找到了哪些精辟的语句?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3.个人畅谈:在你找到的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精辟的语言,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另外,品味这些含义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四)体会感情
1.总览归纳:通过前面的学习,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总览全文,说说透过这篇文章,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父亲。
2.小组交流:本文的作者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它包括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儿子、欣赏儿子的优点、不溺爱儿子、注意培养儿子优秀的意志品质等。
3.个人畅谈: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胖胖”,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立足文本,客观评价文中父亲的爱,再让学生置身角色,以“胖胖”的身份感受父亲的爱。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
(五)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通过这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产生了不少感悟。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每个为人父母的,都是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只不过有些父母不擅表达罢了。下面,请同学们站在自己父母的角度,体会一下他们对你的感情,然后说说:你在父母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你的父母欣赏你哪些方面?他们认为你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他们对你有什么期望?)
(学生自由畅谈)
父母对孩子的爱比天还高,比海还深。同学们刚刚所谈的,也许仅仅是他们对你们深厚感情的一小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父母心”,同学们不妨请父母给自己写一封信,看看父母对自己寄托了怎样的深情与期望。
(设计意图:进一步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语文课堂拓展延伸至生活,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父母之爱,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六)布置作业
1.收到父母的来信后,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回信,或表达你对他们的理解、感激,或针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
①格式正确。
②语言诚恳,有礼貌,富有真情。
2.课外阅读《傅雷家书》。
(设计意图:给父母写回信,一方面促进学生与父母交流,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书信这种文体,锻炼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傅雷家书》,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再次受到情感教育。)
四、设计反思
《给儿子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对本课的设计重在突出“体会父母心”这一中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大板块,“把握内容—赏析语言—体会感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每个板块中又分别设置了三个小环节,“阅读—交流—畅谈”,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作者对儿子的深情,并进一步体会到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
《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四、拓展延伸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分析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当我们遇到这个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积累词语: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曙光刹那间勃然大怒伫立凝视化为乌有
2、用一个词语说出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动、震撼等。
师:如果细读课文的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再读课文,思考体验
1、文中的“我”(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说到了祖母玛丽娅给少年的“我”讲的故事。跳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那么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变的是什么?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读)-伫立凝视。
6、齐读: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语句,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呢?
提示:爱情高于上帝,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或点评自己欣赏的语句。
四、迁移探究,情感升华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幸福。”教师出示一份案例,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这段情感萌动的青春时期?
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学生针对案例畅所欲言,谈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现在不是恋爱的季节,品尝的只有苦涩。追求应有的爱,那是一种理智;放弃不应有的爱,那是一种轻松。
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现在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你对爱情的理解。
小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布置作业
A类:积累有关爱情的古诗句或名言警句,积累佳句。
B类: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
忠诚
心灵的追念
美—力量
8致女儿的信目录
《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体会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正文重点,围绕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程资源:巴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给家乡孩子的信讲的是谁给谁写的信?
3, 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爷爷有了哪些了解? 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再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概括出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爱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 感受巴金对家乡孩子的爱
(巴金爷爷对自己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这种爱深深地融入了字里行间)
1、 一组同学读1-3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 再默读,画出能体会到巴金爷爷对孩子爱的地方,并记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信息反馈:读了这三个自然段哪些词或句子最让你感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一读。弄清虽然有并却能还坚持写信原因,重点读3自然段。
4、 齐读,在次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爱。
(二) 围绕“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哪些地方?”学习课文重点部分4—6自然段。
(巴金爷爷以他的爱感动了家乡的孩子们,感动了我们所有的读者,感动了中国,他被评为20xx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这样的一位伟人,他又是这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呢?)
1、 自由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你最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感动?可小组交流。
2、 集体交流,指明学生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出感情,开展互评,并谈体会
a、巴金为什么写作?
b、从八十、思索、追求灵领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用身边的事情说说怎么做是奉献?
c、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开花?你打算怎样让你的生命开花?
3、 齐读课文再次感悟生命的意义。
4、 假如你面对巴金爷爷,你想对他些说什么?
(三) 自由读6、7自然段:巴金爷爷最后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才不辜负他的希望?
《信》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等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佳句,学习用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诚信无私、宽容待人、无私奉献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品味佳句,体会作者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2、诵读品味法。3、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现在总听到有人抱怨社会的人心不古,常看到钢筋水泥构筑的虚伪与冷漠。当我们害怕伤害而收藏起真心的时候,你是否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把真诚和信任给予他人的人,如全国劳模李素丽,如非典时期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今天,我们又将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看到这样一位平凡但却可敬的人。(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预习。
(1)交流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2)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xīxū)嫉妒(jí)昏厥(jué)文绉绉(zhōu)伎俩(jìliǎng)诘问(jié)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颠沛:贫困,受挫折。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阅历信客凄美的人生,并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信客档案。
姓名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座右铭
2、教师针对板书小结。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本文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值得欣赏的美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2、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为何要重点写?3、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4、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5、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生讨论,交流后,师明确:
1、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回乡教书。
4、好人有好报。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5、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2.师补充:
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呢?
生回答后,师明确: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生:发言交流,师点评
教师还可提示:例如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清洁工……。
六、课堂总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信客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风得忘义;心胸宽广,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七、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括,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信》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设计:
执教者的教学思路是课堂的脉络主线,它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来的。本节课刘老师充分考虑学生思维水平,结合《信客》这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制定教学目标,然后锁定教学目标,以问题项目形式设计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
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概括文章每个部分的内容。
2、请用三个词概括老信客的一生,并且谈谈作者为什么先写老信客。
3、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了信客怎样的为人。
4、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四个任务,前一个是后一个问题基础,后一个又是前一个问题发展,整个问题串构成了课堂探究主线,经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释疑解惑、目标检测等学习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可谓是脉络清晰,有板有眼,也较好发生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这也是本次汇报课语文教师共同优点
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合理制定和有效达成,是衡量课堂效果重要指标。本课孙老师制定教学目标为:
1、抓住全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
2. 了解信客的事迹,体会信客的为人。
3、.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真正原因:
目标设定较为具体、全面、适当、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经45分钟课堂教学活动,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是基本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用模糊数学观点刻画实现率70%。
三、关于教学策略选择
孙老师选择:“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释疑解惑----目标检测-----总结提升”六环节教学策略,突显课改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基本做到有机整合,各环节时间比分配恰当,环节衔接紧凑。特别是检测环节留有充分时间。
四、关于教师表现:
一个教师的性格、兴趣、知识都会影响课堂教学发展变化, 整节课孙老师较好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富有激情,教态落落大方,语言简练、干脆、利索。但调动学生效果并不理想。
五、关于学生表现:
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就没有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课 学生学习精神状态,回答问题自信心、语言流畅性、小组合作意识、默契程度等都欠有较好发挥。也就说学生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
六、关于教学策略有效性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释疑解惑对于这些环节还处于初级理解阶段,时效性不高。
七、亮点:
1、课导入也算精彩
2、注重双基字、词巩固比较好。
3、较好体现个人教学风格。
4、检测环节题设计比较好,时间分配合理。
八、建议改进地方
1、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新鲜性。
2、学生回答问题,只能说出答案,而不能说出推断理由,偏离文本。
3、学生学习精神需要培养,例如回答问题精神头不足,自信心不强等。
4、关于教学策略实效性不强。例如学生如何展示。小组学习让人看得到、听得着东西少。
5、环节衔接组织语言不到位、也缺少贴切评价语言。
九、关于课堂设计两个问题
1、为什么不设计成颁奖词,而设计墓志铭。
2、一篇文章没有从内容、结构阐明。
《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辜负、奉献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1.自主学会生字词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书信格式写信。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巴金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7)
1.出示巴金老人的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关于这位老人,你了解多少呢?
2.简介巴金:巴金爸爸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是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3.板书课题并质疑。
4.疏理出重要问题:他为什么写这封信?信中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他的哪些希望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8)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讨论交流: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本课新词。
(2)讨论交流。
①朗读正音。
②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③学生质疑问难。
3.指名试读课文,并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句悟情(20)
1.学习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从这部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⑶理解争先恐后,感受40多个孩子围着巴金爷爷的热闹场面并朗读。
⑷朗读巴金老人感谢孩子的话,这些话体现了巴金对孩子们怎样的感情?
⑸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2.学习接下来的两段。
⑴巴金爷爷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87岁高龄了,手不听指挥,写字困难,更别说写信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写了这封信,让我们读第一句话,感受老人写信的不容易。
⑵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给家乡孩子们写信,这是为什么呢?
⑶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句子。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3.学习第四段。
⑴默读这段话,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自己感动,做上批注。
⑵交流并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句子。
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⑷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巴金爷爷怎样的品质?
⑸小结。
4.学习课文最后的部分。
⑴自由读,思考:巴金对自己对孩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⑵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情、希望。
四、升华情感,学写书信(8)
1.学习完信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巴金老爷爷用他的一生、用他的作品赤教育我们该怎样做人,此时,你想对巴金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2.书信的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默读课文,对照格式,说说信中的称呼、结尾、署名和日期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处在什么位置?
4.试着用书信的格式把自己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2)
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教学设计
1,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2、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B、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预期达到: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预期达到:
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自主评价.
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考虑读后感的内容。
预期目的:
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升华思想情感。
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如反语的运用。
2、能力:领会文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作者雨果的相关知识。
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了解文中涉及的知识如维多利亚女王、拿破仑皇帝、伏尔泰、罗马角斗场、巴黎圣母院、巴特农神庙等。
2、学生: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历史。 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见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土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看,原来是伟大的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介绍:雨果。
背景资料:圆明园。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感悟全文基调。
师: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作者的声望,为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他的目的达到了吗?没有。作者的态度批评了侵略者的罪行。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细细体味。(找几名学生按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笔勾画)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如: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①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那就是这座名园。”……
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⑴ 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⑵ 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⑶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第三段文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可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如: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夜色》教学设计
2.《石榴》教学设计
4.《心声》教学设计
5.挑山工教学设计
6.《信任》教学设计
7.《白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