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1 13:26: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里是一个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门,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忆;妈妈对儿的声声呼唤,儿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书中好听的故事……怀恋之情让作者无法割舍。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力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品味优美词句,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4.认识“秸、笆、沃”3个生字,会写“巢、沃、蹈、勾”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记忆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学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请说说你童年的快乐时光。

  2.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画面“小屋”图片)在那绿油油的田野深处,有一间装满儿童作家王立春整个童年记忆的小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间小屋,去感受作者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标出易读错和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写了童年时在小屋生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那段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一)细读探究,体会小屋的简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屋的语句,想一想,小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汇报,概括出小屋的特点就是“简陋”。

  3.体会小屋的“简陋”。

  请找出关键词语,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以下几处引导深入体会:

  (1)门是“瘸瘸”的。

  因为门是由“几根长短不齐的木棒结成的”,立不稳,所以是“瘸瘸”的,用“瘸”来形容这样简陋的门,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有情趣。

  (2)窗口是一只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户只有一个,可见小屋的小;把窗口说成“眼睛”,又让人感觉到语言的生动,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两个箱子,木呆呆的,绿色的鼻子,总也不会笑。

  用拟人的手法写箱子的笨拙。一切简陋陈设,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满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伙伴。

  (4)北墙上挂着一面拥满半边花的镜子。

  此处要向学生说明,镜子用的时间长了,背面的水银会脱落,留下许多斑块,就像花一样,把镜子上的斑块说是“拥满半边花儿”,可以看出在“我”的心里,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请再一次快速浏览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由屋外到屋内的顺序)

  教师小结:文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有序的描写,小屋虽然简陋,读后却感觉充满了愉悦,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过渡:这样一间简陋的小屋,为什么会让“我”终身难忘呢?

  (二)细读探究,感受小屋带给作者童年的快乐。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些快乐?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把相应的词句画下来。

  2.前后桌4人小组交流画下的语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预设:

  (1)伙伴们在小屋里玩耍的快乐。

  从“震天动地地喊”“扭着荒诞不经的舞蹈”“莫名的喜悦”看出“我”和伙伴们玩得自由、尽兴。小伙伴们在一起,不需要什么好的游戏形式,没有像样的玩具,就是放纵心情,就是释放童真,就感到无比的快乐。这种快乐,让“我”终身难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乐。

  在第6自然段中运用多个“ABB”式词语,写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语言生动,富有韵律。

  第7自然段中连续几个“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么的尽兴。段尾的反问句,更是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外面世界的留恋。

  (3)深入探究:写难忘小屋,为什么又要写小屋外面的世界给我带来的快乐呢?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这是为下文在小屋中读书,体会书给“我”带来快乐做的.铺垫。尽情玩耍的年龄,也是需要学习、读书的年龄。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妈妈要把“我”的心拢回来。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说“梦里我变成小鸟要飞了,小屋却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里听书、读书的快乐。

  喜欢听妈妈读书,让“我”了解到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世界;自己读书,心被紧紧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个装满书的箱子上。所以这时的小屋是满满的。

  4.从5—9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指导,要读出愉悦、欢快的心情。

  过渡:小屋,不仅仅养育了作者,也给了作者难忘的童年时光。当作者要离开这与他朝夕相伴12年,给了他无穷快乐的小屋时,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深情呢?到文中亲身感受一下吧。

  (三)细读探究,体会作者离开小屋时的感受。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从哪看出“我”不舍得离开小屋?

  2.读文后交流读书收获。

  (1)从“车轮卷起一股烟儿,泪扑噜噜掉”看出对小屋的不舍,“我”是流着泪离开小屋的。

  (2)从“小屋小了”“小屋远了”看出对小屋的不舍,从“小了”“远了”可以感受到“我”离去时,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从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门“傻傻地踮着脚”看出对小屋的不舍,这样的表情描写,表面是写窗、门,实际是写“我”离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离开。读了让人感到离别的惆怅。

  (4)“我”长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背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达了“我”对小屋,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请你再一次浏览全文,此时作者笔下的“小屋”又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

  2.谈一谈在你的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5、6自然段。

  2.小练笔:写写你自己的小屋。

  第2课时

  一、回顾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5、6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二、积累内化

  1.学习生字、

  (1)先独立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认一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3)指导书写。

  学生汇报生字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巢”的字头部分是3笔写成,注意收笔,不要写得太宽。

  2.练习,比一比,再组词。

  蹈()躁()睬()蜗()

  滔()噪()踩()锅()

  3.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义的事。举办“童年的记忆”交流会,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小结

  本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经历,通过写自己对小屋情感的三个阶段,写出我成长历程和对小屋眷恋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会走入误区: 要么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文字训练课,上成了纯粹的技术课,这就使学生怕语文,不愿意学习语文。教出来的学生呆板,没有创新意识,不会运用,知识也成了死知识。要么就是为了开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语言文字于不顾,一味地去“感悟”“体验”,忽略了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丢失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教学变得空洞而不够踏实。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本课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寻找一个结合点,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首先是改变了过去单一开掘人文价值的做法,在教学中尽量辅以对字、词、句、段的训练与品读,同时在训练中蕴涵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热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本文写作方法上始终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儿童心理叙述故事。同时,他赋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个简单的搬迁,写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和牵挂。

  但是在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小屋的情感时,处理得比较简单,不够细腻,应该逐步分析每一个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从孩子的视角,体味“怀念”这种情感。

  此外,在本课教学导入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较为成功。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延续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就不够圆满。应该围绕“我”对小屋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就会使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训练达到双赢的效果,更加圆满地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设计2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三、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⑴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⑵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⑶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⑷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⑸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四、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二、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三、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五、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展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同学们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展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展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解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解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同学们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同学们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解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

  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

  《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语文教学设计4

  【三位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缘景明情”的赏析手法,提高学生赏析写景诗歌的能力,了解相关诗歌的文学知识,把握诗人景物描写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介绍概念,根据诗歌赏析“诵读——理解——分析”的程序,学习“缘景明情”的赏析手法。纵横比较方式巩固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学习是人的爱国情怀,消减学生赏析写景诗歌的畏难情绪。

  【教学重点】

  以“缘景明情”法赏析例文中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同一诗人同类作品,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纵横比较,巩固练习,并增进对诗人品质的感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入:

  一、概念解读

  1、什么是“缘景明情”?

  2、诗词中的.情景关系是怎样变现的?

  二、方法指津

  1、指导方法:抓住“景物——形象——情感”

  2、师生共同完成例文《登岳阳楼》的赏析

  步骤:

  a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生反复读诗,说自己读诗轻重缓急的认识,互相交流。教师根据虚实结合手法指导诵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b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根据今夕对照的内容,探究原因,了解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谈诗歌中作者情感的根源。

  c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小组活动,完成问题:找写景诗句,归纳景物特点,人物形象,想象诗人形象,分析情感。

  三、迁移训练

  小组活动,纵横比较杜甫《登高》孟浩然《观洞庭湖》,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四、考情透视:考诗歌鉴赏出题趋势与真题解析

  小结

  【作业】

  用“缘景明情”的手法,对比分析《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背诵《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教后记】

  附表格:结合诗人经历、背景比较分析下面两首诗与《登岳阳楼》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诗歌《登岳阳楼》杜甫《登高》

  杜甫《临洞庭》孟浩然

  写景诗句

  场景特征

  诗人形象

  诗人情感

  1、你们小组研究的诗中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这首诗歌怎样表现情景关系的?

  3、这首诗与课文写景抒情比较有何异同?你们有什么结论?

语文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在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正确地面对人生的磨难。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讲述故事《人梯》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对父母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的确体现了母父爱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感受到当人们面临死亡的侵袭的时候那种对于生的渴望。让我们对生命的伟大再一次肃然起敬起来。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生命生命》的文章,来感悟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体感知: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1、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事例,思考思想感情。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震惊香瓜子:生命力价值肃然起敬心跳:生命真实、奋斗震撼

  探讨研究:

  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3、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请你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例子。

  你喜欢闻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请你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课后记: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看看三个事例分别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比较细致的研究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开卷有益,不仅读书如此,阅读春联也如此。板书:春联

  二、自读感受:自由读课文,你读到了几幅春联,画出来,多读几遍,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读文后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教师按学生回答出示相关春联。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⑤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言为心声,这些春联的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诵读这副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字词中读出来的?(个别 同桌交流)随机板书:描绘美丽春光 展现欣欣向荣景象 歌颂幸福美好生活 表达美好祝愿

  3、试着用读的形式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个别 评价 集体)

  四、品读体会:

  1、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各种各样

  2、引读:我们测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是

  3、过渡: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板书:特点

  4、指名交流

  ①对仗

  ②音律美

  板书:对仗 音律美

  (1)关于对仗,你能用课本中的话说给大家听听吗?(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拟人化手法 欣喜若狂的心情)

  试一试,帮这些春联的上下联找一找朋友。(教师按学生回答出示相关春联并板画 其他学生补充)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芳草绿 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千山秀 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门第 人家)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春烂漫 岁平安)

  (2)音律美,课本中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怎么读就是抑扬顿挫?请你读一读:

  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④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⑤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五、学以致用:

  1、根据后面的四副春联选出它所表达的

语文教学设计7

  (一)文本解读——教学设计的前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不少教师已成为教参(备课手册)“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单纯依据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二)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的方向。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从“三个维度”出发,注重体现综合性和全面性。案例4下面是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一(下)主题单元(2)中《小山村》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介绍事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山村的美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资源准备——教学设计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据研究,课程资源大致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态等因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准备,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⑴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⑵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以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模式,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如自主学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上网、读课外书、咨询、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还可以指导他们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获得信息,学习语文。⑷因地制宜地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等。⑸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画与写”课程`、“每周一诗”等。

  (四)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向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转变。

  案例5以《田忌赛马》为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一个有关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历史故事,揭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面是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A、导入课文,介绍文中人物和历史背景;

  B、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C、学生自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解读教材,学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讲解课文,弄清两次赛马过程;

  E、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简析:从上述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其量是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下面是现代的人性化的板块设计:

  A、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

  B、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

  C、精读板块:辩论比赛,深入文本。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学生走

  D、拓展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简析:从以上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按这样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进行过程是充满智慧、连接学生生活的生态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2、教学流程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既要体现针对性,又要注重操作性。案例6不同课型的性质、任务对教学流程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需要,可将新的小学阅读教学划分为精读课、略读课、学习指导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课,其教学流程应该有所不同:

  精读课:以读为基础,以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流程大致为: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研读品读,深层体悟→熟读成诵,尝试运用。

  略读课:主要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教学流程大致为:问题引路,略读课文,了解大意→围绕重点,以读为主,体会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课: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而确立的一种“学会学习”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提出操练任务,师生分头准备→教师扼要讲解,学生充分操练→学生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总结。

  课外阅读展示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确立的新课型,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其教学流程大致为:课前学生准备→课中交流展示。

  (五)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延伸。

  1、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反思?研究表明: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例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2、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一是要明确的内容(包括技术层面的反思、观念层面的反思、解释层面的反思、解放层面的反思、宏观背景层面的反思);二是掌握反思的策略(包括写反思日记、课堂录像、同行观摩、校际赛课、专家观摩等)。

语文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北京亮起来了》,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组教材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编写的。

  课文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华灯高照的长安街,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古老的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其中1、2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第3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词句非常优美,但这一切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陌生的,更何况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让每一个优美的词句都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的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通过生动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我在第二部分设计了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充满激情的课文朗读,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然后,紧紧围绕“北京的()亮起来了”这一主线,由扶到放,图文结合,细细品味北京夜景的美,让学生喜爱北京的夜景,让他们豪情满怀,最终发出来自内心的赞美。最后想用歌声再次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图文结合品味语言,理解词句含义,力求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自已喜欢的句段,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由扶到放,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导入,产生一种向往。

  2、初读,体验一番美感。

  3、研读,品悟一番美景。

  4、拓展,内化一些语言。

  (一)导入,产生一种向往。

  第一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北京有庄严、神圣的天安门,有金碧辉煌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到了晚上,他更是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在学生激情澎湃的回答声中,我随机播放北京夜景图。

  1、欣赏完北京的夜景图,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在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想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初读,体验一番美感。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书中的拼音帮忙。

  2、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我创设“为北京点亮灯光”的识字情境,指导学生读准四字词语。将初读反馈和字词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完成生字的教学目标。

  3、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①请你们想象一下,当你来到这个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你会说什么呢?

  ②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③全班齐读,走进美丽的北京夜色。

  三、研读,品悟一番美景。

  第一步:欣赏长安街图片,感受动静结合的美。

  1、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地走进北京的街头。漫步在长安街上,静静地看,细细地赏。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起来了?

  第二步:拓展“犹如”的内涵,感受丰富多彩的美

  1、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

  ①“犹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环行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好像/好似/就像/好比)道道彩虹。

  ①这里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北京的立交桥这么美,难怪你喜欢呢!请你读读这句吧!

  2、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上()犹如()

  3、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美丽的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在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话。

  第三步:对比白天与夜晚,感受“不夜城”的美。

  第四步:抓住“古老”与“年轻”,感受“矛盾”的美。

  1、夜晚的北京还有哪里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2、“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为什么书故宫是古老的?为什么说故宫变得年轻了?

  3、谁愿意读出如此年轻而又漂亮的故宫啊?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7、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加强语言感悟注重情感熏陶《大自然的语言》教学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3)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大自然在说些什么吗指名答,读第2句。

  (板书:春天已经来到)

  5)每当季节更替的时候,大自然都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小朋友留心过吗

  6、学读第3节。

  l)指名读第3节

  1)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贴大鱼图及板书“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多有趣呀!

  3)自由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4)像这样的语言还有许多。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马齿与年龄等)

  7、小结过渡: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现在,大家来轻松一下——律动}

  四、识记本节课的生字,指导书写

  1、读1、2、3节中出现的生字“语、这、就、那”。

  2、识记字形。

  l)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2)指名分析“就、那”的字形。提示“就”字右半“尤”的点不能掉;“那”字左半的笔顺及右边“左耳刀”的笔画;“这”字里面“文”字捺改点。

  3、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语”要注意左窄右宽、上平下齐。

  “这”要注意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走之”的一捺要托住上面部分。

  “就”要注意左右相当。

  “那”要注意左右相当、右上低下伸。

  2)范写“就”、“那”。注意字在格中的位置及运笔方法。

  4)评议订正。

  五、巩固要求认识的字

  开火车认读l、2、3小节中要求认识的字“察、蝌、蚪、逗、间、如”(带拼音)。拍手对答:“它读什么它读X”(去拼音)。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3、通过《如梦令》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具准备

  李清照的图片及人物介绍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谁能说说这节课要学的“词”的是什么?

  2、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也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掌握《如梦令》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关于词的知识,我们来看一下资料。请同学们迅速地阅读一下,注意勾画知识要点,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牌?

  2、词是怎样分类的?

  三、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并当堂背诵

  1、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首词——《如梦令》。

  2、我们将采取一种比赛的形式,看一看谁学得好,谁学得快。

  3、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就是一个代表队。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的比赛,每个环节中获胜的代表队将获得一面小红旗,得小红旗多的代表队就是最后的赢家。(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表)

  (1)抢答题。

  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并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听完之后,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注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还要从课文中找出答题的根据。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抢答。

  题目:

  ①本首词的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②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③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

  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⑤她是一个人去的吗?

  ⑥为什么要“争渡”?

  ⑦为什么会“误入”?

  ⑧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⑨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队为胜利队,为该队加上小红旗。

  (2)必答题。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何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里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争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它们鸣叫着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花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美!)

  原来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美妙的画面,可惜,我们却不能亲眼看到。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为老师补这个遗憾呢?(愿意!)

  好,请大家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将这幅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配乐范读)

  请第个代表队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画的时候,请注意词中所提及的事物。(学生作画,老师指点。)

  学生完成画后,由学生自由进行评论,并选出最好的图画,为该代表队加上小红旗。(对画的评价应紧扣词的内容,并讲完画面的美感,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画。)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环节之后,同学们对本首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下面我们要完成的是对本首词的当堂背诵。

  在这个环节,老师限时三分钟,请每位同学背诵本首词,在背的时候注意节奏和停顿,并在背诵中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感情。老师会随机在每队抽一位同学代表本队背诵。

  老师从熟练程度、背诵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评价,评选出胜利队,并为访代表队加上小红旗。

  (3)选答题。

  要求:选择回答该题的队,答对中一面旗,答错扣一面旗,由一位同学主答,可有一次补充的机会。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样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由本文内容延伸到词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比赛到此结束。其实今天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拥有像今天这样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我们每个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大赢家!

语文教学设计10

  一、课题:观潮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法学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我们看到课文分成几个段落?

  五个。

  2.为什么要分成五个段落呢?

  课文是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是总起的段落,提出天下奇观。第二段讲潮来前,第三段第四段讲潮来时,第五段讲潮头过后。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详写在潮来时,其他的都应该是略写。

  [说明: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所以,初读课文后,要对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学习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把想到的画面转换成口语,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练才能形成。]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7.学法总结。

  ⑴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⑵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的情感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按音序写。

  2.抄写文中的四字成词,并自选两个词语造句。

  3.背诵3、4自然段。

  4.根据课文描述,画一幅大潮图画。

  九、设计说明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吆喝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老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经常可以听到小贩们的各种吆喝声。今天,我们跟着萧乾先生一起去品位老北京城那起伏有致的吆喝声。

  二.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到的吆喝声有哪些?介绍吆喝声时按照什么顺序?

  研读赏析

  提问:

  1、文中介绍了多种吆喝,哪个片段你最喜欢?为什么?请找出来细细品读。

  2、作者多老北京街头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

  (让学生深入文本,反复朗读品位出京味文化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整节课的重要点所在。)

  3、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你来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

  (1)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衔接过渡的语句有: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语文教学设计13

  一、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

  【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

  【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

  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

  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

  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二、引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熟悉课文内容,注意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的方法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

  (2)、用笔画出你在查阅了工具书后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和不懂的语句。

  2、结合课文中的解释,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字、生词和较难的语句。

  (2)、强调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出:来到。

  倏尔:一会儿。

  皆:都。

  略无:毫无;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掌握课文脉络

  1、请学生示范朗读文章,其他学生思考:

  (1)、写钱塘江潮的语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体写潮水的语句,读一读。

  (3)、说说自己读后对钱塘江潮的认识。

  2、默读课文其他段落,引导学生拓宽对“潮”的界定:

  (1)、课文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

  明确:

  ①、水军在潮里演习;

  ②、吴中健儿溯迎弄潮;

  ③、江边喧闹的看客。

  (2)、也可用带“潮”的'词概括形容这三段文字的内容:人潮

  四、两相比较,体味观潮以外的内容

  我们分别请同学来读写水潮和写人潮的语句,你来品味这两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写这两种潮特点的词语,用见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中潮的特点。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11-25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01-2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06

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10-24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2-15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1-09

语文教学设计15篇12-30

田忌赛马语文教学设计11-13

语文论文《晨读》教学设计11-19

语文教学设计(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