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这一单元以声音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通过学习本单元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并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及认识噪音和噪音对人的危害。
二、活动背景:
所带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经常会听到一些嘈杂的声音,如羊叫声、狗叫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等学生从小就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此项活动,就会很容易,相信活动的效果一定很好。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注意倾听和感受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及与声音相关的一些问题。
2、由感受到声音的多样性,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经验。
四、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些关于声音的资料
2、纸、笔、记载表格。
五、活动过程: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仔细感受自己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大小、强弱如何等。
2、小组讨论,设计记载表格。
搜集声音记录表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观 察 记 录
声音描述
声源地点
什么物体发出的
收获感想
(二)整理资料,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1、对搜集到的声音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师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归纳。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强弱。
(3)噪音的危害。
3、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实验记录表
实验
小组
实验
时间
记 录 人
准备研究的问题:
实验所需的器材:
具体做法
产生的现象
实验后的发现:
有何疑惑:
(三)小组行动,进行研究。
1、通过学校图书馆、学校电脑室等途径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声音对人类的危害等。
2、向科学和艺术老师请教,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规律等。
3、指导学生写好调查报告与收获。
(四)各组交流成果:
1、各小组交流成果。
可以采用文字、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实践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过程中的真实的感受。
(五)拓展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2
一、课标相关要求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中对综合性学习是这样进行描述的。“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方式的语文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起点不能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注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注意保护学生的成功感。”
二、活动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废旧物品利用》这一课是根据在平时生活、学习的时候,有很多物品我们用完后就把他们遗弃了,有的时候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的时候又有碍环境的美化和保护,有的时候甚至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麻烦……。为了减少废旧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减少环境的污染等。本节课通过学习让学生重新认识废旧物品的价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让废旧物品变成我们生活、学习的有用物品。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光要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各自的特性制作出生活、学习的有用物品,还要能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以及保护环境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与别人合作的快乐,懂得与人协作的生活意义,从而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的快乐。学会赏识自己,让学生树立只要肯动脑自己就能制作出精美的物品的自信心。
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意图,从培养能力、技能,实践意识,情感态度三方面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到参与的价值,培养自己分析、动脑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把废旧物品制作成各种有价值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协作精神,体会活动的真正价值。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废旧物,制作有创意、有价值的学习或生活用品,以及其它具有创新的物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找好一些废旧物品,提前进行制作,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再有选择的制作几件学习用品。要自己熟练掌握制作技巧,在给学生进行讲授时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讲解清楚。同时还要有能用相同废旧物品想象到还可以制作出其它物品的方法。
2.学生准备
能按老师提前布置的搜集任务,准备好需要的一些废旧物品。同时能把自己在家用废旧物品制作的作品带到学校与同学进行交流。在展示时能说清楚具体制作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材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1.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本节课我紧扣现实生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激发兴趣法”、“谈话法”、“自主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创新实践的情境中,在老师鼓励、引导下愉快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使教学内容既富有趣味性,学生又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创新、高效中进行。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展开教学。
2.学法:本课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创新体验——协作探究——展示交流”。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创新、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实践,使学生在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价值,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能力的锻炼、思维的训练、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废旧物品利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废旧物品利用
——创作才能的展示
依据本课特点,确定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第一课时
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可以自己单独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大胆创新与实践,即使制作的不好也可以;也可以以2—3人设置为一小组进行制作,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实践。制作出的物品要有实用价值,如果实用价值不高但必须有一定的创意。教师进行检查,对于做的不好的作品进行指导,对于做的好的作品鼓励学生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在教学第2课时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准备工具
各种旧纸盒、塑料袋、塑料瓶、食品袋等自己觉得能用得着的废旧物品都可以,水彩笔、小刀、树叶、蜡笔、硬卡纸、胶水或胶棒、皱纹纸、软卡纸、等辅助用具。
【设计目的】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为学习新课教师安排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后面安排学生进行制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激趣引课,调动积极性,明确学习任务。
1.引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梦想。有的同学可能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过生活用具、学习用具;有同学可能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过小发明、小创作;有的同学在教师节的时候利用它们制作成礼物送给过老师;在母亲节的时候做成礼物送给过母亲;制作过生日礼物送给过同学、爷爷、奶奶等;还有的同学曾利用它们做过笔筒、盛瓜子、水果的盒子等;还有的同学曾做过小汽车、小轮船等,还有的小制作连自己也起不上名字,但都有创意还对周围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今天这节课我们或自己制作,或与同学合作、或与老师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制作出我们喜欢的用品。
【设计目的】巧妙引课,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告诉学生,我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既可以利于环保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自己需要的有用物品。
2.板题:废旧物品利用
——创作才能的展示
从课题入手,抓住“利用”、“创作”、“才能”。
利用:利于使用。
创作:创造、制作。
才能:聪明和才智。
【设计目的】通过板书三个重点词的讲述告诉学生明白制作的要领,同时告诉学生只有能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才能制作出能发挥很大作用的物品。
(三)进行活动
1.提出要求:
(1)在使用剪子、小刀的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他人的安全。
(2)制作时要细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创作才能,合作的同学要有合作意识,合作时
要商量好分工,心平气和后的成功更有价值。
(3)温馨提示:制作时不用的物品一定要扔进垃圾桶,不能随地乱丢。制作时不能影响到其他同
学。
(4)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是最棒的,你们一定能制作出非常有价值的物品。举起右手捏成拳头一
起说:我能行、我最棒。
【设计目的】提醒学生注意正确使用小刀、剪子等用具,注意个人和他人的安全是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和探究是对学生创新才能的考验和锻炼,教育学生懂得环保、合作、学会自信是对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还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树立自信的意识。
2.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
3.作品展示:
(1)选出优秀佳作全班展示,重点谈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制作过程以及所用的材料。
(2)请制作人说自己的作品名称,并简单的谈作品的使用价值。
【设计目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制作的肯定,让学生介绍作品名称、制作过程,目的在于加深同学的记忆,还利于同学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述。
4.利用废旧物品不但可以制作出有用的物品,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对保护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一个启发式问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对保护环境和美化环境的认识。
(四)活动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制作才能,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具,还有同
学的制作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声声赞扬,的确你们都很棒,在你们的内心世界、头脑世界有许多美好的梦想,希望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你们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发挥好你们的创造才能,努力把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变成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宝藏。
【设计目的】此环节教师意在肯定学生的聪明和能力,鼓励学生只要肯动脑筋一定能制作出有价值的用具,进一步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课后实践
把做好的作品选一个最成功的送给自己想送的人,让他们使用。并记录下在他们使用过程中对自己作品优缺点的评价,然后自己再想办法进行改进,让自己制作的物品能更有效的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设计目的】此环节意在鼓励学生对已经制作出的作品进行改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1.提前安排学生,自己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或者按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制作,告诉学生要大胆想象和创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捡或者去找自己能利用的废旧物品,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制作。小学生本身就对发明创造或者动手操作有一定兴趣,教师利用好这一点在学习时就会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这一课学习,可以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自己需要的用具,学生兴趣能被调动起来,而且老师也布置了学生提前进行制作,这样学生在老师讲解后再进行制作效果就会更好。
3.学生预习充分,就能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制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部分同学没有准备材料或者根本就没有尝试着自己进行制作,这样教师在讲的时候这些同学就会有听天书的感觉,那么在课堂进行交流这一环节时,就会毫无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是无法调动起来。
2.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进行制作,制作过的同学他们就会不认真听老师讲,上课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同学。
3.教师在课堂上激励评价语方面,有可能不能及时评价或者评价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对于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突发事情,教师有可能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5.对于事先安排好的优秀作品展示,有可能有同学展示不出来,或者是忘带了。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1.教师应及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到位的评价。
2.应能灵活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3.对于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独特的制作要能给以肯定,并能鼓励、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而对于做的不好的作品也不能打击,应该鼓励改进,或是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4.对于课堂没有充分准备材料的同学把他们分配到材料齐全的小组参与活动,对于课堂上已经掌握制作方法的同学,发挥他们“小老师”的作用,把他们具体安排到小组中,给同学们进行讲解,并鼓励他们能再进行创新更好,尽量鼓励他们敢于挑战。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发挥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把废旧物品制作成有创意、有特色的生活和学习物品。废旧物品利用是一种劳动技能,同时又是一种生活技能和审美技能,当中还包含着一种创新技能和探究技能。在设计本课时,我力图体现“从生活中消除废旧物品,用创新来改造废旧物品”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学习中注意随时收集废旧物品,改造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有用物品。
六、板书设计:
废旧物品的利用
——创作才能的展示
利用:利于使用
创作:创造、制作
才能:聪明和才智
学会合作、敢于创新、大胆探究
【设计目的】板书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所学内容,对于指导学生的发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又对所学内容重点进行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3
一.活动名称:
成长的烦恼
二、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素质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的性格也很独立。孩子与他人交流,相处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长时间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提出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学目的:
1、学习把资料、分类,并且探究资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2、通过资料的分析出现烦恼的原因,结合实际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分析出现烦恼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上网、查阅图书资料、询问家长等)搜集产生烦恼的原因。
七、活动设计与实施:(三课时)
(一)开展活动程序:
确定主题→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收集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参与→交流活动收获→进行活动总结→引导扩展延伸
(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师: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种下心情树。
2、生:在心情树下述说自己的烦恼。
3、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并找出比较集中性的烦恼板书。
二、交流反馈,梳理分类。
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三、小组汇报、展示计划。
四、全课总结,引领延伸
第二课时:
1、分组实地观察探究→收集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参与
第一小队:家长不让出去玩的烦恼——访问家长
第二小队:英语学不好的烦恼——上网,与同学交流
第三小队:与朋友吵架的烦恼——上网和从同学中收集
第四小队:爸爸吸烟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上网
第五小队:家里吵,影响学习的烦恼——家里吵的家庭
第六小队:肥胖的烦恼——图书馆、上网
2、整理材料,形成较系统的资料
第三课时:交流活动收获:
师:真情诉说、消除烦恼,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欢迎大家乘坐——生:健康快乐车。
师:在上次活动中,我们共同种下了心情树,并在心情树下诉说了烦恼。怎样才能消除烦恼,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同学们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从同学们的脸上老师就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老师要看一看拿一组的方法多、点子好。
第一小队:
(一)家长不让出去玩的原因:
1、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子女从事脑力劳动。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没有学到应的知识,甚至有些还是文盲,便要求孩子补偿自己的遗憾,替代自己实现夙愿。往往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不结合孩子的能力、体力、兴趣和爱好,想当然的设计未来,凭主观愿望提出过高要求。不惜强加课业,请教师“开小灶”补课。
2、唯知倾向——错把知识当能力,认为孩子的知识越多,本领越强,将来越有出息。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里学习,就是学知识,认为掌握知识多是好学生,否则是差学生。于是家长要求老师给孩子多教点知识,多布置点作业。有不少家长生怕孩子做其他事,要求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作业,管着孩子的“玩性”。正如许多学者和权威人士所说,中国有奥林匹克的冠军,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3、分数至上——把考试分数看作孩子的“命根子”。
有些家长错误认为孩子学习时间越长越好,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在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还要请教师给孩子补课,“填鸭”、“催肥”,给孩子订各种“复习资料”、“试题汇编”、“作文集锦”等,要孩子反复解题,机械操练,给孩子“陪读”、“助读”,加班加点围着孩子的考试分数转。
4、忙于特长——为了升学时享受种种优惠政策,忙于应付特长学习。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国家专门颁布政策为学生们“减负”。但是人们却误把弹钢琴、拉小提琴、学声乐、练舞蹈、学书法等当成了素质教育,许多家长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连双休日也不放过,不是参加培训班,就是练钢琴、学声乐……忙于应付特长学习,结果这些又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二)小品展示,向各位家长提出呼吁。
第二小队:
英语学不好的原因:
第一,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专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
第五,只学而不用。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
1、选择最佳时间记单词。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2、多听英语磁带,加强听力水平。
3、每天练习阅读英语,提高口语能力。
4、提供英语儿歌。
第三小队:
和朋友闹矛盾的烦恼产生矛盾的原因:
1、心情不好。
2、产生矛盾时不能互相听从对方的意见。
3、不能放下面子,冷静的分析矛盾。
解决方法:
1、矛盾产生不要马上就解决,要冷静。
2、勇于自我批评。
3、勇于承认错误。
4、找中间人沟通。
5、要站在珍惜友谊的立场。
6、生唱周华建的《朋友》
第四小队:
爸爸吸烟给自己带来的烦恼。
1、吸烟给人带来的危害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吸烟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2、出示有关吸烟的图片:图片(1)吸烟人的肺与健康人的肺。图片(2)吸烟人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图片(3)常期吸烟人的身体状况。图片(4)吸烟不但对自己有害,对他人也有危害。
3、小品《帮爸爸戒烟》
第五小队:
家里吵,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1、家长不能正确的认识学习,不能正确的引领孩子。
2、家长有打麻将、喝酒等恶习。
3、父母之间因为家庭负担重而吵架。
解决方法:
1、家长倾诉。
2、让家长打麻将或喝酒的.时间改在自己上学的时间。
3、家长改掉恶习。
4、创造良机,让家长沟通,解决家长之间的矛盾。
第六小队:
肥胖的烦恼:以网页的形式展示,标题——关注肥胖
(一)形成少儿肥胖的主要原因:
1、家长原因:
(1)观念的落后:一方面是由于“胖”是“福”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有了钱,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缺衣少食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受罪,于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殊不知,盲目地给孩子吃补品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病态的肥胖。
(2)知识的缺乏:不少家长不动科学饮食结构,缺乏现代家庭意识,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吃好。
(3)教育的误差:家庭中的过分过量的娇纵和溺爱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而导致肥胖。
2、膳食的不平衡:
(1)不吃早餐。因为不吃早餐,到中午时,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使人饥不择食,狼吞虎咽,来不及细细品味,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太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而又很难被释放,被分解。不但起不到减肥效果,还使人变得更胖、更笨重。
(2)错误的饥饿疗法。因为身体处在饥饿状态时,首先要动员储存在肝脏的肝糖元和肌肉的肌糖原,继而消耗肌肉等各器官的蛋白质,并不能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运用这种方法减肥,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体重就会很快增加上去,更显臃肿。
(3)经常吃洋快餐。快餐食物含的能量多,一份快餐中所含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能量!虽然快餐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但其中所含的营养素相对低,并且含有较高的盐分。经常吃快餐的话,能量的摄入会超过身体的需要,从而引起肥胖。
(4)多吃含激素的食品。
3、体力活动少:
(1)追求舒适的静态生活方式。人们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体力活动的量越来越少。很多同学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走一点点路就叫苦连天,动不动就坐三轮车、打的。
(2)长时间看电视。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时间耗费在电视机前。在我们查阅的资料里,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看电视增加肥胖发生的危险性一方面是由于看电视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增加了能量的摄入。
(二)肥胖给人带来的危害:
一、是健康长寿之大敌
二、影响劳动力,易遭受外伤
三、易发冠心病及高血压
四、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五、对肺功能有不良影响
六、易引起肝胆病变
七、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易感染
八、可引起关节病变
九、并发疝气
(三)减肥我有好办法:
饮食控制:
由于小胖墩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加强各方面的营养,根据医生建议,所以我们不制定节食计划,而是提醒小胖墩在饮食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零食和甜食尽量要少吃
2、主食尽量做到粗粮和细粮搭配;
3、鱼要有选择地吃,鳗鱼要少吃;
4、油炸食品易发胖又没有营养,不宜多吃;
5、洋快餐不宜多吃;
6、运动减肥:肉要尽量少吃;
7、要多吃鸡蛋
在运动减肥中,我们根据医生建议的有利于减肥的运动项目编了一套减肥操,在实施运动减肥时,我们把减肥操和其他运动有机结合,每天分三个时间段进行,每个时间段的运动时间均为30分钟以上,具体见下:
早上:6:00——6:30
运动内容:先跳绳200下,不许间断、停止,在1分钟半时间内最佳;休息2分钟后做一套减肥操;再休息2分钟后在楼道内跳楼梯5分钟;然后再跳绳200下。
中午:双休日午饭前1小时跑步10分钟,周一——周五午饭后半小时开始做一套减肥操;
晚上:一回家先做40——50个仰卧起坐,最好在一分钟半内完成;然后做30个推铅球的动作,要用力;饭后1小时做减肥操;如果在双休日,建议饭后去爬爬山,散散步,时间可在半小时以外。
(四)网页留言
师:找到了解决烦恼的方法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你有收获么?
总结全课:
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烦恼接踵而来,不管我们的小小的心灵是否能够承受它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烦恼、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老师看到了你们的成长,为你们高兴。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永远乘坐我们的“健康快乐车”张开你隐形的翅膀飞向更健康、快乐的明天。——播放《隐形的翅膀》
收获与反思:
(一)选题时教师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抓住学生急需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选择探究课题。
(二)活动时,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际情况适当分队,引导他们在开展调查、收集信息、宣传等的工作时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这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感受集体的力量。
(三)在活动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始终是兴致勃勃的,他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不同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四)在学生汇报成果这一环节时,学生形式多样。我能抓住时机即使引导,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五)美中不足:在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上,我应引导学生更注重些身边的实际。
(六)在谈收获这个环节上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太少,对教学的目的方面有些欠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4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更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活动以“漫画春节”作为活动主题,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轻松喜庆的氛围中参与活动,了解春节的相关知识。从春节的由来,到春有哪些习俗……,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跳跃,有太多的问题等待着学生去探究,去实践。
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通过对春节的了解,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收集春节相关的信息,了解“春节”的内涵和它历史特点与地方特色,及其春节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继承。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心参与社会问题和生活现实问题逐步形成小学生的时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春联、年画等节日用品。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及体会。
五、教学实施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提出主题,确定小组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问题阶段。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活动延伸
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收集春节的相关信息,了解春节的涵义及特点。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设计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哪个节日?那么过春节时,你们家里会有哪些变化呢?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地方的小朋友要在春节前做什么?(课件展示)
3、你们每年的春节都是怎么过的啊?大家一起来说说。
(二)提出问题,归纳问题
1、大家都喜欢过春节,那我们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春节呢?
2、提出问题,归纳问题。
(1)春节的由来
(2)春节的风俗
(3)不同的地区过春节有什么不同
(4)春节与春联
3、选择你喜欢的活动主题,重新组成活动小组。给小组起一个年味十足的`名字,并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归纳出相关子课题,明确活动方向。
第二阶段:完善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阶段。
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整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设计过程:
(一)制定活动计划
各小组重新进行组内角色分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二)修改活动方案
1、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
2、其他小组帮助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共同提出可行的方案。
(三)、实施调查活动。
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活动,搜集相关信息。并记录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调查结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查找资料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学生会随着调查活动的深入开展,遇到许多的实际困难。教师在紧密关注学生动向,确保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同时,适时辅助学生,对学生加以方法指导,以确保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热爱中国传统民俗的情感。
(一)、各小组汇报成果:
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本组的实践成果。教师指导学生要具有自己组内的特色。
(二)、活动延伸:
1、各组汇报本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法。
2、对过春节发现有哪些问题或有哪些好的建议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3、开展写春联、包饺子等系列活动的小比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展示自我成果的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春节的了解。并且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还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与自豪感。“小比赛”这一环节,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5
教学背景分析:
水果是人们都喜爱的一种食物。它不仅能给我们人体补充许多营养,而且,还能给我们补充许多微量元素。同时,它还能通过组合搭配制作出精美的水果拼盘,使人们得到艺术的欣赏,美的享受。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视为掌上明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合理地、科学地食用水果,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通过和学生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制作水果拼盘”这一劳动课主题。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制作水果拼盘的资料及拼盘作品的图片,获得感性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拼盘制作方法。
2、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参加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4、通过水果拼盘制作比赛活动,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5.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及公正评判意识,体验合作学习和创作学习的活动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果蔬拼盘的切、拼技巧。
教学难点: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及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感悟果蔬拼盘的内涵文化,陶怡情操。
教学准备:
各种水果,对水果进行加工用的工具(刀、砧板),各种盘,范作。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和图片。
1.搜集有关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资料,整理资料。
2.观看制作水果拼盘的影碟。
3.小组交流学习拼盘制作的方法。
二、制作水果拼盘
1.欣赏水果拼盘艺术影碟。
2.分小组进行拼盘制作比赛活动,并讨论给作品取名。
3.各小组代表介绍作品。
4.进行投票评选活动。
5.谈谈对作品的看法和想法。
三、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四、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
[教学背景分析]:
小花鞋是童鞋的一种,品种多样,可用来欣赏,更多是用来给周岁左右或两、三岁的幼儿穿的。其中,虎头鞋、猫头鞋是流行在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在民间有驱灾避祸的说法,现在仍以吉兆为主,表达了长辈对后代的祝福之意,祝愿小宝宝健康、茁壮地成长。然而,近年来这些民间传统艺术却由于不被重视,得不到很好地传承,而逐步走向消亡,现代小学生更是对此了解甚少。设计《缝制猫头鞋》一课,有助于宣传“猫头鞋”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
《缝制猫头鞋》是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手缝”一课的延伸与拓展。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操作为主,在缝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一些针法,巩固“纸工”中一些剪裁技巧。通过“欣赏激趣”、“指导探究”、“动手尝试”、“评价巩固”、“演示指导”、“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猫头鞋的制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猫头鞋”的造型、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和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
2、知识与技能方面:
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针线操作技术,巩固“纸工”所学的剪裁技术。学会猫头鞋的缝制方法,缝制出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
3、过程与方法方面: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4、行为与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促其具有认真、细心、精确、严密地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猫头鞋”的造型、结构,学会猫头鞋的缝制方法,缝制出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学会缝制造型简单的猫头鞋雏形的基础上,仿造制作原理,想象设计出更有创意、充满童趣的小花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猫头鞋、制作工具及材料
学生:事先粘好的“布骨”(多成布片粘在一起晒干而成),各色碎布片,各色丝线、棉线,面糊或固体胶,剪刀,各种型号的缝衣针,顶针箍,备用色纸若干。
按学生掌握手缝技术的熟练程度进行分组,搭配排列座次,形成八个“合作小团体”,有助于开展合作、讨论,相互学习、补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师背诵儿歌:“猫头鞋、虎头鞋,穿在脚上真可爱;爷爷疼、奶奶爱,小小儿郎长得快……”
师出示一双猫头鞋:小朋友们,这就是刚才儿歌里所唱到的小猫鞋,你们看。(同时点击课件,出示猫头鞋的图片)
通过儿歌、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问:从刚才的儿歌里,你听懂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是的,猫头鞋穿在小孩子的脚上,表达了大人对他们的祝福,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回答,通过教师及时小结,让学生了解猫头鞋的寓意:表达长辈的后代的祝愿。)
提问:看到这么一双双漂亮、精致的猫头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双一样漂亮的猫头鞋呢?(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指导探究
1、师组织:首先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猫头鞋,分组进行观察,看一看,猫头鞋有几部分组成,有哪些特点?
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猫头鞋,捕捉信息。教师巡视,指导观察。
师:其实,做一双这样看似复杂的猫头鞋,一点不困难,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揣摩猫头鞋的造型,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功的'。
(教师有意识的鼓励的话语,有助于学生克服制作猫头鞋的畏难心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2、师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鞋帮(鞋面)、鞋底,猫头鞋主要的特点是有:眼睛、鼻子、胡须、耳朵,尾巴。
3、提问:那么,你认为缝制猫头鞋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推荐代表说说本小组的设想。
学生谈论、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回答,说说本小组的制作设想。
4、师小结:总结同学们的设想,一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1)按所提供的鞋样,用剪刀在“布骨”上剪出鞋面、鞋底。
(2)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布片粘在鞋面和鞋底上,使猫头鞋更美观
(3)将鞋面和鞋底缝制在一起,形成猫头鞋的雏形。难点是,猫头部分的对折、翻折缝制,及针法的运用。
(4)用同色调或喜欢的颜色布片做一根“猫尾巴”。用多种色线做成猫的“胡须”。用黑色纸代替黑色绣花,剪两只“猫眼睛”,用白纸代替白色绣花,剪一个“猫鼻子”,用布片折叠缝制“猫耳朵”。
(5)将“猫尾巴”缝到鞋子的后跟部位,将“猫眼睛”、“猫鼻子”粘到相应位置,再缝上“胡须”和“猫耳朵”,一只猫头鞋就做成功了。
(这个环节旨在复习剪刀的使用技巧,提醒使用剪刀的安全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猫头鞋,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剪纸代替绣花,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动手尝试
1、提问:按同学们所设想的步骤,能不能缝制出猫头鞋呢?下面就该轮到同学们大显身手了,你们准备怎么完成呢,小组内有怎样的分工呢?
2、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分工。
3、分组动手操作,播放轻音乐《茉莉花》。
4、教师巡视。
(让学生自己分工,也是体现学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的手段之一。播放有地方特色的轻音乐《茉莉花》,为学生创设优美、恬静、亲切的活动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情感。)
5、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时候,安排以下环节:
提问:同学们,在制作猫头鞋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还有哪些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困难,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1)指名说在小组内缝制猫头鞋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困难,在小组间进行解决。
(这样的环节设计,旨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评价巩固
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师:眼看着一双双精美又可爱的猫头鞋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老师佩服同学们的心灵手巧,佩服同学们精诚合作的精神。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吧?老师给你们机会,哪一组先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呢?
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介:作品是哪一组制作的,本组成员是怎么分工的,选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进行布片颜色搭配的等等。
1、组内自评。本组成员感到最得意的地方在哪里,不满足的地方又在哪里等。(着重引导学生看到作品的优点,以鼓励为主。)
2、小组间互评。小组间成员通过比较作品进行评价,说说本组作品的优缺点,评评别组作品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意在让学生通过作品比较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教师评价。(用客观的、赏识的眼光看学生的作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大的环节上给予指导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完美的作品的欲望。)
五、演示指导
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的缝制猫头鞋的步骤以及注意点。
2、教师在视频展示台前演示猫头鞋的缝制过程,边演示,边讲解,提示注意点。如:剪刀使用的技巧和安全性,缝制过程中针法的使用技巧,猫头鞋各部分连接时要注意位置摆放合理、美观、学生观察,学习技巧。
3、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再一次进行完善。
(这个环节充分显示教者的主导作用。)
六、拓展延伸
1、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指名回答。(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反馈。引导学生了解猫头鞋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掌握猫头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谁再来复述一下猫头鞋的制作过程?
指名回答。(当场巩固所学,加深印象。)
3、(课件再现猫头鞋图片)你们能不能再动一下脑筋,按照制作猫头鞋的步骤,创造出更多不同造型的童鞋呢?谁来说说自己的创意。
指名说。(引导学生按照猫头鞋制作的步骤,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说说其他造型的童鞋的创意。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4、师小结: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去实践。同学们可以到商店的童鞋柜台查看,可以去民间手工艺术展览馆参观,也可以跟身边的一些民间艺人学习,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去搜索,寻找灵感,相信通过小朋友们灵巧的双手,一定还会制作出更多精美的、造型独特的童鞋。到时,我们举办一个童鞋展览,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展示在大家面前。
(用这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再次投身实践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重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难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用到的粮食以及设计想法。
四、媒体欣赏古诗《 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 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粮食名称:
用途及价值:
学生作品展示:(粘贴画)
教学设想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认识粮食,不了解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乱扔食品,浪费粮食等一些不良行为而进行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粮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一样价值,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达到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首先,检查实践调查情况,让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表达出来,说出各种粮食名称,再通过小组展示实物,认识各种粮食,使名称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加深认识。其次通过个人展示粮食,并说出它的营养价值,加强学生对粮食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然后,小组内交流展示粮食粘贴画,加深认识粮食与美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全班展示各组优秀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爱惜粮食。运用班班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整节课井然有序,效果显著。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8
一、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
二、活动主题的产生背景:
在语文课堂上先给学生观看相关的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主要讲述的是一条流浪狗被抓进收容所后再逃出来,遇到了一个捡破烂的人,最后这个捡破烂的人说:“我感觉不舒服,在像以前一样休息一会儿 你在这里等着。”结果这个老人再也没有醒来。最后流浪狗遇到的一个好朋友,它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使学生对流浪动物的无家可归等地方有初步的理解和体会。再让学生写下观后感。随后师生共同生成“它是一个生命”的主题。随后去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各种动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参观几类动物,同时讲解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在和不同的动物接触后展开以“流浪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积累大量的实践素材。流浪动物的救助是一个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流浪猫狗都没有采取过防疫措施,身上可能携带各种病毒和寄生虫,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甚至可能带有病毒,所以学生和他们接触的时候,要有所防范。甚至,一些流浪动物还有可能会袭击、伤害儿童,危及人们的安全。同时,动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培养学生保护爱护动物的情感。教师还要让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保护动物的文章,而且开展课外阅读搜索有关资料。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是通过观看影片以及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安全卫生意识,同时通过影片导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流浪动物的兴趣。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小朋友认识到与动物共存观念,学会如何正确与流浪动物相处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组织学生搜集,调查有关流浪动物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会策划简单的活动方案,在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能能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实地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小组讨论研究中学会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参观救助站,让学生感受到流浪动物的.可爱和可怜。由此生出对流浪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自我安全卫生意识。
四、活动规划
1.参观时间:一天
2.参观地点:流浪动物救助站
3.参观方式:实地考察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讨论,学生写作;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五、活动准备
1.规划线路,确定交通工具,带好必备物品。
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准备一本笔记本。(每个人有小本子,小组要有一本小组综合小本子)
3.必要情况下可以照相,摄影等。
4.老师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六、活动过程
(一)开题(学生感兴趣的媒体手段下手,启发谈话)
1.播放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你们的家人,有其他的动物一直和你们相伴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家里面的宠物无家可归的话,没有你们的照顾的话,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被称为什么?
预设学生的回答:①宠物。②没有吃的东西,没有住的地方。③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是,流浪动物被遗弃了,无家可归只能流浪。④流浪动物。
师:没错,它们是被遗弃的,有些动物可能一生下来就无家可归。所以他们被称为流浪动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影视作品,关于流浪动物的。(首先先用话语导入流浪动物,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流浪动物和宠物的区别。最后播放关于流浪动物的影视作品《忠犬八公》《导盲犬小q》《在世人狗缘》等)
2.讨论观后感,引出主题
师:看完这部影视作品后,你们的感想是什么?讨论一下。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生:(各学生小组待发表自己的观后感)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大家都明白了,流浪动物是一个生命,大家要尊重生命、爱护动物。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去“流浪动物救助站”参观这些小生命。
3、成立小组,拟定方案
1.自愿选择小组(教师适当调节),由学生自由竞聘各研究组小组长。
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拟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方案表。(教师适当指导)
制定方案的具体要求:
(1)小组所有成员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协商出最优观点。
(2)小组长认真发表感想以及倾听和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大家共同拟定活动方案。
(3)各小组成员应团结协作、合理分工,体现活动方案的可操作性。
“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表
小组研究课题:
小组成员:
小组研究结果: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成员分工:
时间地点:
注意事项:
(二)实施(参观流浪动物收容所,组织活动,整理资料)
1.提前了解参观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
2.走进救护站,有目的的开展研究。可对不同的流浪动物进行拍照,观察其生活习性等。研究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3.查阅相关于流浪动物在流浪以及被救到救助站的整个过程。交流探讨
在研究中学生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请教老师或者救助站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工具,像上网查询等。
(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各小组做好调查、研究的协调、联系等工作,并随时对学生的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要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结题(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
(将围绕“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这个话题,把各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1.汇报成果, 在无形中形成竞争。师:经过参观前的准备以及参观后的酝酿,在展现时同学们能各显其能,“各有所长”。其中,在综合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1)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汇报了所收集的资料,从不同角度评选这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
(2)小组推选并公布结果。
3活动总结,撰写报告。
从开题到结题的过程中,记录好自己的研究过程,整理记录的内容,有参观时的照片。有收集的相关资料手抄报以及打印的图片等。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流浪动物救助站,增强了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到了流浪动物也是一个生命,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保护动物。同时要知道,不要随便带流浪动物回家。要做好安全措施后再做决定。这次活动非常成功。
七、课后作业:
观看了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及参观了流浪动物救助站,写一篇心得体会(可以写关于拯救流浪动物的办法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9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之后,我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以学生的亲自实践和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获得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学科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门课程中,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设计与评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活动过程。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怎样进行学生实践活动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综合活动”四个领域,其中,综合活动展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主题班会与学校大型活动的活动设计与流程,更便于我们教师有针对性地借鉴。
人与自我教学案例中,“学生与网吧”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活动设计:主题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展开两个方面)教师反思、点评。在这一部分里,不仅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法,而且明确了一种让我的学生能更好的对待网吧使用网络的教育方法,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比老师家长的说教更有效果。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与网吧”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到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网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习惯接受老师或者书本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0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新同学,对同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会和同学相处,喜欢和同学做朋友。
3、熟悉班级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活动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陌生的。本次活动选取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最常见的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认识新朋友,体验认识朋友的快乐。
基本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自己。从“我”的角度主动让别人认识自己,主要是介绍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主动争取与别人交朋友,努力消除陌生感和羞怯感。
第二部分:我想和你做朋友。喜欢同学,想和同学做朋友,就要学会倾听同学的介绍。了解同学,从细小处去发现和欣赏同学的可爱之处,学习他(她)的优点,通过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数一数,说一说。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班里的各民族的同学,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课时:1课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或演唱《找朋友》歌曲,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
(二)活动的组织
1、介绍我自己: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制作自己的名片,介绍自己的.姓名、民族、年龄和兴趣爱好,可以是纸上设计的,也可以是布贴、叶贴、绣品等形式。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个性化名字牌”,也可找出自己的一、二点可爱之处,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开火车”给“个性化名字牌”找主人等活动,分享认识朋友的乐趣。
2、我想和你做朋友: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交往范围。建议组织我想和你做朋友“说说你、真快乐”的活动,分成小组相互说说别的小朋友介绍的内容。建议师生动手布置一棵非常漂亮的快乐树,将自己的名片修饰成树叶,装扮这棵快乐树,明确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目的是体验交朋友后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3、数一数,说一说。同学相互介绍以后,可以分组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都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建立友谊,从小树立民族团结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1
活动设计思路:
叶子是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事物之一,对他们来说,是现实的,触手可及的,而玩叶子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使学生在采集叶子、观察叶子的过程中,了解叶片的构造、叶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知道不同类型叶片,从叶片联想到叶子和人的关系,从而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儿童幼小的心灵。在玩叶子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2通过观察叶子,联想叶子与人的关系,开扩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适材、适形、适色的即兴创造,制作精美的叶画等工艺品。
4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使学生能自己操作,独立思维,以及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尽量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叶子,最好是种类不同的叶子。cc
2教师自备若干叶子。
3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纸张大小的.薄纸板以及胶水一瓶,剪刀一把、水彩笔。
4闪光卡若干(作奖品用)。
5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激起兴趣,导人活动。
教师举起自己准备的叶子,微笑着问学生:“你们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你们有吗?”(学生争着把自己准备的叶子给老师看。)
老师接着提议:“我们大家一起举着叶子唱一首儿歌好吗?”
[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激起他们的兴趣。]
二、观察研究,认识叶子。
1、激发观察兴趣:
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跟叶子熟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大家跟叶子到底有多熟悉。大家可以先分组讨论一下叶子的用处,然后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小朋友知道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讨论。)
2、学生说叶子的用途。
请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说得最多的一组每人可以获得一个闪光卡。
[学生除了能说出教材上所列的一些用途,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用处,比如,有同学说到了叶子可以吸灰尘、叶子可以当遮风挡雨等,这些其实就是叶子在环保方面的作用。这样的谈话式教学可以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观察叶子。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叶子的很多作用,老师很佩服你们,那么,你们有谁仔细地去观察过叶子呢?(学生都纷纷摇头。)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认真地观察叶子,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好不好?
4、交流发现。
随机点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将有价值的作简单板书。
5、欣赏叶子。
说得真棒,看来大家的小眼睛都很亮,现在,老师想再给你们看一些你们平时很少看到,或者从来没看到过的,你可要看仔细啦。(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叶子,开扩学生的视野。)
三、发挥想象,制作叶画。
1、教师提议。
小朋友,现在我们跟叶子已经成了真正的好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叶子画,用作装饰呢?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最美,最有意思。
(集体制作叶画,教师巡堂。)
2、小组评比。
每组选送一幅叶画参加班级评比。
3、班级评比。
首先由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展示台(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及含义,然后由全班民主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环保奖”,分别奖励闪光卡。
四、活动延伸。
把自己制作的叶画送给爸爸妈妈,课外向爸爸妈妈了解叶子的害处。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全面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2
活动内容: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游电的世界》里的第三版块“安全用电”
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电池木棍实验报告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安全用电》
二.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
1.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幻灯出示闸刀、启动器、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小实验。
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
6.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
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既然人体能触电
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
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
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
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
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
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
2.写一篇“安全用电”的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3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涉及学科
2年级:
3、类型: 课堂教学设计、主题活动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
4、学时数: 分钟(天数)
二、活动设计
1、活动背景:(简要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活动产生的过程等)
2、活动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重说明个人对活动的认识、理解及分析)
3、活动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班学生水平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4、活动策略:(说明案例设计者是如何根据本活动主题及其目标确定活动指导思想,如何设计活动方式,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教学过程描述
(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四、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1、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方法。
2、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过程及典型成果(可选)
教学资源包括:学案、课件及其他教学相关资源。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课前、课上或课后搜集的资料;学生活动过程的图片等;学生的典型作业或制作的各种作品。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
教学准备:
1、多媒本硬件:
2、多媒体软件:《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
(2)作曲者
(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
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说明:借鉴的生命力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因此,民族乐器通过借鉴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
揭示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
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讨论: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讨论: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B、这种借鉴是不是也体现民族性,为什么补充举例:马晓军与二胡结论:跨民族的乐器借鉴、渗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
四、实践操作:
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乐器借鉴,体验不同民族乐器的借鉴。
1、简要介绍色彩性比较强的几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性及与雅玛哈KB——410电子琴上民族乐器音色的比较
2、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上进行编辑乐曲1:茉莉花乐曲2:雪绒花乐器:弦乐(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体要求:
(1)分组讨论选择乐器
(2)派代表交流并说明为什么
(3)派代表进行操作五、小结:跨民族不同乐器的借鉴、渗透、合作不仅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相互尊重,从而应验了“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这句名言。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与发展历史。
(3)了解汉字书法艺术,学会欣赏。
(4)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能正确运用汉字。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2)培养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分工与合作的能力、活动组织和策划的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感受汉字的美。
2、交流活动体会,进一步体会汉字魅力。
3、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科专题网站资源来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相关知识。
能熟练运用各种方式来展示研究成果。
四、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组织学生组成与课题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小组,通过学科专题网站提供的资源来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并结合故事剧、小品、表演、问答等形式向教师和同学们展示他们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参与到学生的研究小组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共同完成主题研究活动。
在交流活动中,每个研究小组展示PPT演示文稿,介绍本小组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和展示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教师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制作的演示文稿和成果展示表演对学生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
五、实施年级:
五年级
六、活动时间:
共四周(包含课外时间)
七、资料准备:
学科专题网站
八、活动实施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大阶段来完成,其中:
第一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主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研究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与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帮助学生选择研究问题,成立研究小组,撰写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小组成员、任务要求、活动步骤、小组分工。
第二阶段:组织学生查找、收集与小组研究子课题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筛选和整理资料。
第三阶段:明确教师对演示文稿制作的相关要求,利用整理好的资料小组共同制作演示文稿,并作好交流展示成果的准备,根据演示文稿的内容撰写演讲稿,推选出小组发言人。
第四阶段:组织主题交流活动,让每个活动小组充分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以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学生演讲为主),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
十、评价量规:
1.学生自我评价(供学生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
评比标准参考表
分数档次
9
6
3
信息素养
至少六项,多网站,多种途径收集信息
至少四项,在多个网站内收集
至少两项,仅在本网站内收集
演示文稿
参考《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参考《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参考《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综合能力
语言组织和表达
发音清晰,声音响亮,表述有热情,坐在最后一排都能听见,介绍过程中没有出现说错的情况
发音清晰,大部分同学都能听见,介绍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说错的情况
声音不够响亮,许多同学听不见,能完成介绍
创新能力(见细则二)
至少五种
至少四种
至少三种
分工
合作
小组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位组员都能积极主动提供资料,对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每位组员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小组中分配给个人的所有任务。
小组成员能够互相合作,对活动表现出较大的热情;每位组员都能及时地完成小组中分配给个人的所有任务。
每位组员都能提供资料,能在期限之前完成小组中分配给个人的任务。
2.教师评价(对小组研究成果的汇报情况及制作情况的评价),活动开始前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研究小组制作演示文稿和汇报演讲的参考标准。
《中华汉字文化》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可作模范的
有能力的
基本达标
需要再努力的
成绩
1
课题内容
确定了一个研究项目,并有详细,清晰的研究计划;
确定了一个研究项目,有较具体清晰地研究计划;
有一个研究项目,研究计划简单;
有研究项目,但研究计划含糊;
内容深度
研究了包括:汉字起源、演变、书法艺术以及汉字谐音特点等多个汉字问题。
研究了上述2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了上述1个方面的扩展性内容;
只研究了上述1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3
科学性
研究结论正确,所引用的资料具有科学性且有趣味性;
研究结论较正确,所引用的资料具有科学性,但缺乏趣味性;
研究结论基本正确,所引用资料基本具有科学性;
研究结论有错,所引用资料不科学,缺乏说服力;
4
错别字
无
2个或2个以下错误
4个错误
5个或5个以上错误
5
表演
表演思想健康,语言文明,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有感
染力;脱稿并熟练掌握台词;表演自然不拘谨,表现主题充分,
体态大方得体,台风端正;能调动会场气氛,引起观众共鸣。
语言丰富,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表演流畅,陈述出色,绘声绘色。有真情实感。
内容不够丰富,表现能力一般,主观性不强。
主题不明确,内容杂乱,表达不清晰,没有感情投入。
6
成果展示效果
创意非常新颖;12-15张幻灯片,连接十分畅通;设计风格能很好的体现主题;对观众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使用适当的视频、音频信息;时间切换适时;
创意较有特色;8-10张幻灯片;设计风格能体现主题,前后连接过渡自然;对观众有吸引力,有视频、音频信息;时间切换基本适时;
创意比较有趣;6-8张幻灯片,前后连接适度;版面设计风格基本体现主题;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有少量相应的视频、音频信息;时间的切换有待改善;
6张以下的幻灯片,前后连接不好;版面设计风格不能清楚的体现主题;让观众觉得有点枯燥无味,没有应用视频、音频信息;过渡生硬,不适时;
7
分工与合作
组员间有很和好的合作和交流;任务分派公平。
足够的迹象来体现组员间的合作和交流;任务分派较公平。
一些迹象体现组员间的合作和交流,任务有分派。
组员间没有很好的合作和交流,任务分派又不太公平。
总评:
表演思想健康,语言文明,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有感
染力;脱稿并熟练掌握台词;表演自然不拘谨,表现主题充分,
体态大方得体,台风端正;能调动会场气氛,引起观众共鸣。
十一、供学生研究的问题:
(1)在汉字出现之前,人类用什么方式来记事?
(2)最早出现的文字是什么?
(3)汉字出现过哪些字体?最早的字体是什么字体?
(4)中国最早出现的统一字体是什么字体?
(5)汉字的字形和读音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6)为什么要提倡使用规范字?
(7)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8)汉字的书写工具有什么变化?
(9)你知道体现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和对联吗?
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使学生能更加了解汉字,并将研究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研究主题)
导语: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汉字堪称中国的五大发明之一,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华。让我们到浩瀚的汉字王国里去遨游一番,好好体会汉字的奥妙吧!
让我们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中华汉字文化》,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对古老的汉字加深了解,对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有更正确的认识。并在活动中,充分利用我们的学科专题网站的资源去收集、整理资源,最后用演示文稿将你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二、活动过程:
1、选择研究课题,成立研究小组。(第一周)
你们想了解汉字吗?你最想要了解汉字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研究,老师给大家制定了几个研究课题:
(1)汉字是怎样起源的?
(2)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3)书法怎样体现汉字之美?
(4)汉字有哪些特点?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活动,也可以自己制定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组成研究小组后,必须要确立研究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小组分工,老师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份活动计划表和小组分工表。(活动开展前,要求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和小组分工表。)
2、收集和整理资料:(第二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跟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先搜集起来。如果资料太多,还应该分类建立文件夹,把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放在文件夹里,这样便于以后查找方便。收集完成后还要把资料进行一次整理筛选,留下我们最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为制作演示文稿做准备。
3、制作演示文稿、准备演讲词:(第三周)
首先明确老师对制作演示文稿的要求,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教师评价的评价标准。制作演示文稿前,必须确立演示文稿的主题,这个主题要与你们的研究课题相符。并在制作前先制定好制作大纲,然后开始一张张制作。可以推选小组中做的最好的同学作为主要制作人员,但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演示文稿的制作。对不太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的组员,小组应当给予帮助。
此外,语文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给演示文稿配上相应的串联词,并为成果展示的演讲准备好演讲稿。演讲稿的形式可以是一个人介绍,也可以用多人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可以先模仿学生的能力水平,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范例给学生以参考。)
4、交流活动:(第四周)
在第四周,我们将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每个活动小组要选择一名发言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和制作的演示文稿。老师将根据演示文稿制作的评价标准和同学们的自我评价,来评选出最优秀的研究小组和制作小组,同学们还将根据这次交流活动,评选出你们心中的最佳研究小组和制作小组,各个研究小组也要评选出优秀研究成员。(教师通过学生研究小组的展示和演示文稿的制作水平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4-12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06-2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04-09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04-03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4-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05-31
[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07-07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11-19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