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知道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了解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能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4、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科学态度:
1、能坚持长期观察,及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2、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3、真实记录并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与同学交流过程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蚕吐丝结的过程描述蚕的'特证。观查茧中的蚕细,比较蚕与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建立俩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尺子、放大镜、剪刀等。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为蚕宝宝在蚕房中搭起了支架,为蚕吐丝做好了准备。经过这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而且,我们每个小组也对这个过程做了记录,哪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并且简单描述一下蚕茧是什么样的?
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展示结茧过程记录单,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蚕变成蛹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阶段形态、动作的变化长(mm)宽(mm)颜色其他的发现
蚕吐丝前
蚕吐丝时
蚕吐丝后
2、教师补充总结:看来这段时间各个小组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做了记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蚕的活动现象。(出示书中图片)
蚕吐丝前,身体会变短,颜色变得黄而透明。不再吃东西喜欢了,喜欢在小格子或角落里吐丝。
蚕吐丝时,蚕体头胸昂起,口吐丝缕,头部来回摆动寻找可以固定蚕丝的地方。
蚕吐丝后,身体会变黄变干,晃动时感觉里面有东西。
3、对比小组之间的记录单,我们会发现蚕茧的大小不同,(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蚕)蚕的大小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4、那蚕为什么要结茧呢?请同学们猜一猜蚕茧有什么作用?
完善海报,小组汇报
同学们猜得没错,蚕结茧是为了给蛹创造一个安全的“家”,他可以保护蚕蛹,这也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
1、猜测:蚕的幼虫去了哪里?是否还活着?在茧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2、那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测的这样呢?我们怎么验证?是的,我们要剪开看一看。剪开之前老师还有要求。
(1)怎样剪?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怎样操作。(PPT出示注意事项)
(2)怎样观察?①观察蚕蛹的形状、颜色、量出尺寸
②标出蚕蛹的头、胸、腹。
③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并画出蚕蛹的简笔画,完成记录单。
3、汇报展示。有的小组会发现蚕茧里面不仅有蚕蛹,还有一层皮。(解释,这是蚕在蚕茧中蜕的皮,才变成了蛹)
4、请各组组长拿出上节课我们画的蚕幼虫的简笔画,和蚕蛹的对比一下,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教师总结:(PPT出示)
蚕蛹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的雏形;腹部有9个体节。蚕的幼虫和蚕蛹的相同点是都有头、胸、腹三部分,都有体节、足等。不同点是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的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四、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推测蚕蛹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他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根据看到的蚕蛹出现的翅的雏形,可以推测下一阶段的蚕可能会长出翅膀。
2、教师总结。
五、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蚕丝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板书设计】
蚕变了模样
蚕幼虫蚕蛹
相同:有头、胸、腹、体节、足等
不同:身体长身体变短
白色深褐色
体节多体节减少
《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
预习内容:
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蚕蛾。
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生总结(板书及质疑):
4、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和蛹的比较
蚕蛾 蛹
研究性作业:
审思:
【《 蚕变了模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蚕08-06
蚕小学作文02-04
《蚕姑娘》说课稿08-24
妈妈变了03-30
爸爸变了作文04-22
弟弟变了作文03-08
妈妈变了作文03-12
爸爸变了作文03-07
妈妈变了作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