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授课班级:12级国商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由赞歌到悲歌的思路和结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由赞歌到悲歌的思路和结构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由赞到悲的原因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字词的写法和意义。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对红柳的极力赞颂,初步体会红柳悲剧的产生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从课文已有信息中概括出红柳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红柳的极力赞颂,初步体会红柳悲剧的产生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叫做阿里的地方,被称为世界
第三极,它存在在荒漠的皱褶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30
年前的这里,有着一批原住民,它们日夜坚守于此,扎根于此,将流沙聚成一团,将风沙遮挡,而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初读课文(找出陌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完成知识目标)
逶迤()遒()劲尸骸()皱褶()苍穹()
寥()寂訇()然
不可思议浩浩荡荡本末倒置盘根错节生死相依触目惊心
学生活动:速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做上记号,完成课后第一、二题,然
后齐读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弄清楚重难点字词的音、形、义
三、精读课文(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初步感知
红柳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它的遭遇和结局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初步感知课文的脉络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学法指导
2.再读课文,分组合作。
生长环境体态形貌作用和用途
高原枝固沙土
酷寒、缺氧叶燃烧值高
荒漠花
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分组完成教师要求,找出相关语句并做上记号
教师活动:板书,指导并培养学生寻找、归纳、总结有效信息的能力。
3.从刚才找出的语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中我们能看出红柳的什么精神品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简析: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简析: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学生活动:齐读,并理解句中所蕴含的赞美之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补充板书
四、小结
同学们,红柳如此值得被赞颂,作者也的确为红柳谱写了一曲伟大的赞歌,然而,30年前西藏阿里的红柳,存活至今了吗?它们遭遇了什么?结果如何?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复习本课重难点字词;
2、预习课文后面的部分,思考本课留下的问题。
附:本节课板书
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原上的精灵
赞歌顽强的生命力
不屈的英雄
微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概括红柳悲剧产生的原因;
2、锻炼学生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3、理解作者由红柳悲歌而引起的思考,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从课文已有信息中概括出红柳悲歌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红柳悲剧引起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兼导入(营造课堂气氛)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叫做阿里的地方,被称为世界
第三极,它存在在荒漠的皱褶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30
年前的这里,有着一批原住民,它们日夜坚守于此,扎根于此,将流沙聚成一团,将风沙遮挡,这,就是西藏阿里离太阳最近的树——红柳。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红柳的精神品质——顽强的生命力,无私的奉献精
神,可以说,红柳,不仅仅是离太阳最近的树,更是雪域高原上不屈的英雄。可
是,正是我们曾以为可以“与雪域永存”的,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的原住
民们,却走向了什么样的结局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根据课文,找出红柳最终的结局如何,并分析原因。
2.通过作者对红柳的赞,到对红柳结局的悲,引起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
考,增强环保意识。
三、新课学习
1.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红柳的结局是什么?
A、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B、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C、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D、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回答问题,齐读相关语句。
教师活动:简析: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2)谁造成了红柳的悲剧?怎么造成的?
关键词(特点)
队伍浩浩荡荡
工具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药
工作量可怕
工期几天时间、漫长
劳动力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
学生活动:跳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活动:简析: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
(3)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对待红柳?
司务长的两笔“账”
“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人的生存
“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经济利益
简析: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
四、小结
本文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赞扬红柳顽强不屈的赞歌,同时也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是一定要以毁灭大自然为代价,二者之间究竟能不能平衡呢?人与自然,究竟能不能和平共处呢?
五、讨论拓展
话题1: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活动:讨论“我身边的破坏环境的例子”。
教师活动:系列图片、视频欣赏
话题2: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活动:“我身边关于环保的例子”。
教师活动:系列图片欣赏
话题3:环保是不是很难?我们还能做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言
教师活动:短视频分享
六、作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会对30年前的阿里人民说什么?
附:板书离太阳最近的树
顽强的生命力訇然倒下
赞无私奉献——悲怒向苍穹
不屈的英雄烟消灰灭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教学设计04-10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05-01
《给予树》教学设计06-17
树之歌教学设计03-22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12-02
《太阳》教学反思04-02
《种太阳》教学反思07-02
《太阳》教学反思15篇04-13
树之歌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