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花魂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
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
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哭。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探究交流
1.讨论交流:
(1)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2)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3)全班交流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
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
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 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 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外祖父有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大平台。
【教学方法】
读解析评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老师要求同学在各种媒体中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板题:梅花魂;齐读课题)
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要求:老师先来朗读一遍课文,希望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配乐《红梅赞》)。
3、引导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质疑。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题目的深刻含义
1、课文描写了五件事,同学们认为哪些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回答
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⑵朗诵咏梅的诗。
⑶教师引导学生解疑。
师小结:是啊,从外公的言语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外公不仅爱梅花,更爱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这一个个不肯低头折节的形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励着外祖父,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记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记民族的'根,让我们带着对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声齐读外公的话。
四、扩充“思乡”内容
1、从来“故乡”这个字眼就是让人心中感到温暖,让人不禁落泪,外公那份无尽的相思,不仅感动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千百年来,“思乡”也是人们吟诵的最多的主题,谁能给我们背一首?
2、老师推荐一首诗。
3、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五、作业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三(广东湛江第二十九小学吴丽莎)》全文共1114字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十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门小学束磊
第一课时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a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b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板书)
c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d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
e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f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正是这样,我国把梅花订为国花。所以外祖父喜欢梅花,其实是借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默读课文,从哪些具体事例中还可以看出外祖父思念、热爱祖国。
2生默读课文。
↘小组合作,体会游子之情
1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理解古诗的含义。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华侨望着远去的亲人,想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祖国,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愁苦使他愈加的衰老。)
↘回顾整体,畅谈收获
1(指课题)什么叫“魂”?
2 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3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明白了梅花的秉性:感受到海外赤子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积累了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自己选择一首思念亲人或家乡的古诗背诵下来,在班上展示。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开了,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
感情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1、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缕缕幽芳 颇负盛名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玷污
大抵 欺凌 训斥 秉性 眷恋 衰老 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三、感悟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
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四、积累练习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22、梅花魂
民族魂
中国心
思乡情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掌握“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2.培养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对重点词句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法,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谈话导入:
1、图片、诗句引入:出示“盛开的梅花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像这样无数赞美梅花的优美诗句,可谓是字字含情,句句铿锵。你能说出一些来吗?
2、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题目“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梅花的精神)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有国难归、赠墨梅图、送梅手绢)
3、引入课题: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的老华侨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五件事继续学习第六课《梅花魂》。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由梅花想起外祖父)
1、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作者看到故乡那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开了,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漂泊他乡的外祖父。)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诗落泪)
1、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诗落泪),外祖父教我读的什么诗?你知道完整的古诗怎么背吗?
2、出示:体现思乡之情的三首古诗(大屏幕)问题:这些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答。
3、归纳: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那思乡的心弦呢?他由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泪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5、带着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珍爱梅图)
1、过渡句:同学们,从“读诗落泪”这件事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呢?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出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大屏幕)针对重点语句进行重点理解、体会、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5、指名读重点语句。
6、齐读这段话。
五、学习第四——十一自然段(有国难归)
1、过渡句: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齐读这部分。
2、指名答。
六、学习第十二——十三自然段(赠墨梅图)
1、过渡句:同学们,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十二、十三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探究性问题。问题一: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手绢的目的是什么?问题二:梅花的秉性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问题四: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
2、小组派代表解决问题。(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一种质疑精神。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质疑中,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培养自学的能力。)出示:体现梅花秉性、表现梅花品格的段落。(大屏幕)
3、男、女生比赛读。出示:在风欺雪压中盛开的梅花图。
4、出示:体现梅花象征精神的段落。(大屏幕)齐读。
5、视频: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大屏幕)配解说词。
6、归纳: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的品格,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外公心中,梅花就是祖国的象征。
七、学习第十四——十五自然段(送梅手绢)
1、请同学齐读十四、十五自然段,思考:临别时外祖父送给了“我”什么?象征着什么?
2、指名答。
八、学习第十六自然段(由梅花图和梅手绢想起外祖父)
1、请同学齐读十六自然段,思考: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指名答。(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以后的习作,为以后的习作作好铺垫。)
九、归纳总结,畅谈感受出示:(大屏幕)
1、本文通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外祖父的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十、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出示:(大屏幕)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梅花具有不畏严寒、刚强不屈的品格,你知道有关梅花的诗句吗?
2、在积累本上摘抄有关梅花的诗句。
板书设计:
梅花魂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思念祖国
3、不能回国而落泪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5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让学生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有一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说说“魂”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词义。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四、课堂练写:
1、抄写生字词。
2、找出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交流学习
1.四人小组交流自读自悟的情况。
2.分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归纳出小标题。)
(1)读诗落泪。
(2)珍爱墨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图。
(5)送梅花巾。
二、启发点拨,提出问题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散发出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做这朵梅花特别钟情,划出有关语句。
2、小组交流。
3、汇报,评价。
三、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展示相关语句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一颗眷念祖国的心。”体会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1)读诗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示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诗词。)
(2)三次落泪: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
(3)一次生气:
“他轻轻地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不容有一点玷污……”。
外祖父认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梅花跟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爱祖国呀!
①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②“清白”是什么意思? “玷污”又是什么意思?
③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玷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眷念。
(4)赠墨梅图。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些什么?
(5)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四、小练笔
赞颂一种花,突出特有的品格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品格 灵魂 骨气
读诗落泪
赠送墨梅图
珍爱墨梅图
送梅花巾
不能回国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并揣摩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指导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法。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特点以及赞美梅花的诗句
2、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诗句。
3、了解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气节的人物。
教学过程:
课前记忆训练:选一组同学每人说一句有关思乡的诗句,其他同学记忆、积累。
一、深情导入进入情境:
同学们的诗词交流使得我们教室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意。是啊这些诗句带着当时作者的感情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吟咏,一直延续到了今日。其实,现代人由于交通便利已经较少体验思乡情了。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旅居海外,却心系祖国,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寄托着对祖国的思恋。今天,我们试着走近漂泊他乡的外祖父。学习《梅花魂》。
二、预习课文,自悟情感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看能否解决如下问题:课文描写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
交流:请5位同学分别读出来。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分为两大组,一组画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另一组画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分段读课文,边听边画)
画完后,静下心来继续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看看哪组同学心思更细腻一些。
三、合作探究总结交流
1小组的几个同学把你们的体会综合一下,并能使你的表述更清楚,更完善。
2、全班交流。
预计能交流出的东西:
外祖父读诗时无声的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的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这些都表明了外祖父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的感情。
(小结过渡):所谓落叶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身的憾事。外祖父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从这些词当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
(小结过渡):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着实也让我们感动。我们能否换一种方式去更深一点的去体会外祖父送我梅图时说的话?
四)质疑解答突破难点
请同学们针对这一段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自由质疑)总结如下:
1、外祖父喜爱梅花,实际上是喜爱梅花的什么?
2、为什么外祖父由梅花想到了有气节的中国人?往深一层想是在赞美谁?3、题目中的“魂”是什么意思?
4、明知道我当时听不懂这些,为什么还要说?
交流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有气节的中国人”。历史长河中有气节的中国人有代表性的举例(如:苏武、文天祥、赵一曼、杨靖宇、朱自清等)
(小结)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而外祖父就将对祖国深深的爱寄托在梅花身上,所以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变,就像梅花一样。
五)练笔走进作者心灵
(过渡):对于一个小小的、单纯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怎能读懂外祖父饱经风霜的心呢?所以,当时“我”有太多的疑问,而岁月带走了这个漂泊异国的老人,也使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成熟了,逐渐明白了老人的心,“我”想起了外祖父爱梅花,想起了外祖父教我读诗,想起了外祖父的泪眼,面对盛开的.梅花,“我”又有多少话想对外祖父说呀:
外祖父,那时我太小,不懂你为什么,可是,一年又一年梅花开放,我回味着,感受着,才渐渐懂得了。
把你的目光放在全文,用心去体会。
(教师参与,其实是练习指导、提示思路):那时我太小,不懂你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教我读唐诗宋词,渐渐我懂得了您是……
(小结):这就是文化的血脉,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六)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让我们充满感情朗读你喜爱的、受感动的句子
又有多少和外祖父一样叶落不能归根、最终魂不归故里的游子呀,他们都尝尽了思乡之苦。刻骨铭心的思乡之痛就寄托在某个景或某个物上。萧乾在《枣核》中曾记录了美籍华人在事业家庭双丰收的情况下,倍感失落。拖作者从家乡带一颗枣核,并托在手里像托一个珍珠玛瑙似的。他说:“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七)总结交流知识提升
请你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我们从文章中体会到外祖父那股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眷恋,那么,逆向思维一下,为了要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者通过了什么方法呢?(情,寄托于物寄托于事,得益于细节描写)
当我们要表达一种感情时,或思念远去的朋友,或怀念故去的老人,或表达对物的喜爱之情,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用上今天所学,表达一下这种情感
让我们高读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故乡》结束这节课。
教后反思:课前预习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节省了时间,体会重点词句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去体会又节省了时间,这样课容量就能大些,在突破难点上就能相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提问、讨论交流了,并且穿插练习时有了指导和提示,效果就能保证了。拓展阅读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升华情感。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生??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
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
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
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
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
2、答疑讨论: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
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
一
雪梅争香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香,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理解题目字面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扣题质疑。出示对理解课文有价值的问题)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缕缕幽芳颇负盛名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玷污
大抵欺凌训斥秉性眷恋衰老手绢
(2)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
感悟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外祖父心中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出示第13自然段“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指名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也可以自己想。)
(2)这多么像中华民族的精神啊!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我们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略述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梅花精神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子弟兵战士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等(出示图片),此时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3、师朗诵课文,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外公为什么落泪?
b、读到这些思乡诗句,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c、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从中体会到什么?
b、哪些词语体会到爱惜墨梅图?
c、为什么这样爱惜一枝画梅?
d、怎样读老人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为什么感动。
作业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1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生自主交流,掌握音、形、义。
秉性训斥撩乱朦胧
灵魂玷污颇负盛名折节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生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设计意图]本教学片断,通过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落实好“双基”。然后,在再读课文的基础上,列出小标题,理清文章脉胳。
三、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就会落泪呢?(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 ②这几句诗是哪几位诗人写的,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你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思乡曲》)
(2)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又用红绸子慢慢抹净。”
①投影出示“墨梅图”,生自由读本小节,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祖
父十分爱惜墨梅图)
②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呢?画出有关词句?(生圈画并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指导朗读“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一切,读出反问的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
(3)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①生自由轻声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有怎样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生举例。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爱国志士的图片及名字,生读。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爱梅花,说明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外祖父把梅花当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④指导朗读。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灵魂,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呢?让我们的饱含深情地再读这一段。
(4)出示:“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块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指名生读。
②外祖父为什么送梅花手绢给“我”?(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3.讨论: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师引导学生理解,“梅花”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齐读课题《梅花魂》。
[设计意图]本片断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圈划词语,自主品味并通过朗读指导,读中悟情悟理,体会祖父对家乡、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列举了从古至今无数有气节、有品格的中华儿女。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部分爱国志士的诗句,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了有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会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吗?
2.古往今来,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象我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国语言,但他们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他们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中国心》)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思念祖国
7、梅花魂3、不能回国而落泪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
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跟随画面看到了民族英雄岳飞,金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李四光,想到了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受嗟来之食的朱自清,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陈然,江姐??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而当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响起时,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
2、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画家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梅花魂》,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齐读课文,想知道什么?
“魂”在本课指什么?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这是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还要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放音乐,自由读课文,扫清生字、词语障碍
(自己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好。不行,可请工具书或同桌帮忙。还不行,请做上记号。)
检查、汇报。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大抵”、“秉性”、“眷念”的意思)
三、自由快速读课文
看看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珍爱梅花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四、再自由读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讨论、汇报:
1、读唐诗宋词,表达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外祖父有不少古玩,但最珍爱梅花图。为什么?
⑴ 找出课文有关内容再细读。
⑵ 结合插图说说为什么珍爱?
① 梅花本身的特点:
梅花不是春暖才开花,愈……愈……愈……愈……。她是最有……有……有……!
② 中华民族具有梅花一样的精神:
不管历尽……受到……从来……不肯……。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二。
③ 把梅花作为祖国的象征:
这梅花寄寓了他对祖国的思念、眷恋、热爱。这是珍爱的`原因之三。
(板书)
师:这正是梅花魂的内涵。魂指的是有……有……有……,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⑶ 配乐朗读这段。
3、外孙女回国时,外公竟像小孙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
(为什么?想念祖国却不能回,伤心、难过)
4、外祖父送墨梅图,送绣梅花的手绢:
(为什么?一是希望外孙女保持梅花这种秉性,这种气节。二是借此表达这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情。)这也是梅花魂为题的原因。
五、再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段,发现什么?
1、了解“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2、按“眼前──回忆──再回到眼前”的顺序分段。
六、放音乐,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总结,谈收获
1、“魂”指什么?
2、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统领全文的内容;紧扣读者的心灵;透示文章的情思。)
3、了解了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八、课外作业
画一幅梅花或写一首关于梅花的诗。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需“充足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因而,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引题质疑
1、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2、复习课文围绕外祖父写的五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件,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俗话说,兴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维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二、逐渐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
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
指名读――齐读
原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出示句子)
2、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 这首歌是影片《江姐》的主题曲,歌唱的是梅花,而歌颂的却是江姐如梅一样的气节和精神。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带着这种感情,自己再好好读读。
4、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层次三,做拥有梅花精神的人
引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不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德,有灵魂,有骨气。
(设计意图: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开展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明显,重点凸起。)
(二)分析“爱国心”
此时,我们心中的疑问能解决了吧!
(1)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悄然泪下。
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出示重点句,边读边悟情。
(2)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
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外公不容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引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申斥我妈――训罢,便用……外公爱护的是――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老师小结。
(3)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的原因。
(4)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视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由于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领会人物的情感,从而冲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三、升华主题
设想写话,延长“爱国心” 。
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叹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共识,让学生在更加深刻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批读提示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眷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3、揣摩作者思路,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4、领悟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
2、理解课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运用批读方法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会读诗流泪,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课文旁批,知道了故乡的梅花让莺儿想起了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外祖父的内心世界,去读懂《梅花魂》,
二、“批”、“读”结合,多角度领悟梅花“魂”。
(一)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
要求:借助旁批,默读课文3-15自然段,用符号加词或词组来批注。
(二)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反馈:
1、层次一:直奔重点,感悟梅花魂
⑴相机引入句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感悟梅花魂。
⑵借助旁批的提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愈”,读中感悟刷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特点。
⑶结合旁批,反复朗读,联系前面的句子,比较梅花与旁的花“不一样”,理解梅花魂。
⑷师生合作朗读,借助相关视频,看与思,批与读相结合,进一步领悟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层次二:品词析句,感悟民族魂。
⑴此时此刻,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仅仅是花吗?
⑵相机引入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感悟民族魂。
⑶指导品读重点句子,运用对比朗读、补充资料感悟等多种方法,联系梅花魂领悟民族魂。
⑷引导学习“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理解外祖父对莺儿的殷切希望,读悟民族魂。
3、层次三:巧用旁批,感悟游子魂
⑴读到这里,你明白了旁批中“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所说的意思吗?
⑵借助旁批,前后文联系,借梅花魂、民族魂,感悟身在异国他乡、常年旅居海外的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情寄梅图,“一气”中感受游子魂。
①根据旁批体会对比,整体感受外公对梅花、对祖国的热爱。
②联系外公大发脾气的表现,从神态、语言、动作及莺儿的心里活动感受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③小结:在作者巧妙的对比中,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年漂泊他乡的外公,他在梅花身上倾注了对故土所有的深情啊!
归心伤别,“三哭”中再悟游子魂。
①联系外公又一次流泪痛哭的表现,深入外公内心,感受外公对祖国的眷恋,相机指导朗读,理解游子思归不能归时的情难自已。
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自读自悟学习14-15自然段,感受临别落泪时外公复杂的心境,深入理解游子魂。
③回读第13自然段,暗示渗透梅花魂、民族魂、游子魂的深刻内涵。
三、首位呼应,回味梅花“魂”。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文章在写法上“首尾呼应,首尾连贯”。
四、情牵三“魂”,回归升华,
师总结: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无边泪水都汇聚这颗心。让我们记住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梅花魂,顶天立地,决不低头折节的——民族魂!打动人心、荡气回肠的——游子魂!
五、课后作业。
1、依据文章表达顺序,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2、梳理批注内容,整理内心感受,选择合适的角度写读后感。
3、本课中“梅花”寄托了眷恋祖国的感情,梅花还可以寄托其他的感情,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在班级举办“赏花会”。
板书设计:
民族
梅花魂 眷念祖国
游子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让自己感动的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真挚细腻。
3、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人物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和梅花有关的诗歌呢?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大声朗诵一首?(学生举手朗诵)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分外”的“分”读fèn,“抹净”的“抹”读mā,“低头折节”的“折”读zhé。“幽”的笔顺是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甚”的最后一笔是竖折。“衰”字写的时候要与“哀”加以区别。
2、学生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哪位同学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五件小事,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生举手朗读1—2段,并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事情?外祖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继续朗读第3段,并回答:这一段最后说“我又害怕又奇怪”作者奇怪什么呢?
明确:我奇怪的是,一向慈祥,也不甚在意我摆弄古玩的外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在意那副墨梅图。
3、第3段对外祖父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且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4、全班分成学习小组,研读剩下的部分,学生讨论分享自己感动的词句并分享。
明确:
①“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梅花上面有他无法割舍的情愫。
②“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外祖父这段话说了三层意思,开始他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出现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说的是,一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外祖父对作者这样说,是要她也成为有梅花精神的人。外祖父这段话,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依然那么热爱祖国,其实,他就是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5。阅读全文,文中一共几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呢?表现了外祖父的什么情感呢?
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四)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叫《梅花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题目中的“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小结作业
小结: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结束本课。
作业:1、朗诵课后的诗歌《故乡》,体会诗歌中的感情,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板书设计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06-12
梅花魂教学反思04-15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04-12
梅花魂读后感04-29
春晓教学设计02-02
长城教学设计02-22
《观潮》教学设计02-23
倒数教学设计01-03
秋天教学设计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