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8-16 12:33: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 口算

  a b

  (2+8)×5    2×5+8×5

  (2+10)×3   2×3+10×3

  (9+11)×6    9×6+11×6

  (12+18)×5 12×5+12×5

  (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 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

  (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 尝试讨论:

  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验证发现:

  (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

  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 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

  (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 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42+35)×2=42× +35×

  27×12+43×12=(27+ )×

  15×26+15×14= ( )

  72×(30+6)=

  学生自己思考,填写,校对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呈现。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64+36)×8 64×8+36×8

  (28+32)×7 28×7+32

  15×39+45×39 (15+45)×39

  40×50+50×90 40×(50+90)

  74×(20+1) 74×20+74

  25×(17+3) 25×17+25×3

  再请学生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

  学生选题计算。

  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 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 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x5-5x8(18-8)x5

  265×105-265×5265×(105-5)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3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和点拨,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质疑猜想

  1、出示口算题:

  师: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知道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8+25+7572+493+2825×19×4

  12×125×8168×5×214×2=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分组计算比赛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场分组计算比赛,好不好?

  出示:脱式计算

  第二组题目:45×12+55×1234×72+34×28

  第一、三组:(45+55)×12(72+28)×34

  师:你们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仔细观察两组算式,大家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结果为什么相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探究。

  二、探究新知,验证猜想

  1、出示: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两个长方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8×4+5×4(8+5)×4

  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呢?

  左边算式表示8个4加5个4,(一共13个4),右边也是求13个4,所以结果相等。

  2、出示:淘气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字178个,他先打了6分钟,后又打了4分钟完成这份稿件。

  (1)请提一个数学问题(淘气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2)用两种方法解答问题

  (3)思考:为什么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呢?

  3、师:仔细观察,像上面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列出一组吗?在自己练习本上列一列,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的等式列得完吗?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a+b)×c=a×c+b×c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

  想一想:这里的分配,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分别配对的意思。)

  师:这道等式反过来写,依然成立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定律

  1、填一填:

  4×(25+8)=__×___+___×__

  38×37+62×37=___×(___+___)

  502×19+11×502=___×(___+___)

  48×99+48×1=___×(___+___)

  a×b+a×c=___×(___+___)

  2、判断对错:

  8×(125+9)=8×125+9()

  27×8+73×8=27+73×8()

  (12+6)×5=(12×5)×(6×5)()

  (25+9)×4=25×4+9×4()

  3、试一试

  (1)观察(40+4)×25的特点并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4、分组计算比赛

  85×16+15×16(40+8)×25

  68×128-68×2834×(100+20)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五、课外思考

  其实,乘法分配律我们并不陌生,大家想一想,以前在什么时候我们用过乘法分配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25×9×4=18×25×4=

  125×16=75+25=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5

  【学习目标】

  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那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靠大家自学,你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打开书26页例7,根据例7的问题在主题图中寻找信息。重点看黄色边框内的内容。

  1、认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种关系运用了什么定律?用文字和字母分别怎么表示?

  (6分钟后比一比谁检测题做的最好。)

  师:自学的时候,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看书。

  (二)、做一做

  1、完成教材中第26页的“做一做”。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教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发现错例,进行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纠正。

  (二)、讨论

  1、观察第一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观察第二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符合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a±b)×c=a×c±b×c (a、b、c为任意数)

  3、观察第三道题,你认为做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五、课堂小结

  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出今天的收获吗?

  六、练一练

  1、把练习七第6题做在练习本上。

  选作题:练习七第9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为任意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x5—5x8(18—8)x5

  265×105—265×5265×(105—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05-24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5-2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15篇)05-2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集合15篇05-2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汇编15篇)05-25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05-17

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9-0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4-25

《春》优秀教学设计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