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在对于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线描画对孩子来说,是最富兴趣、最为便捷,也颇为有效的绘画之一。线描画又叫线描装饰画。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的同时。学会从自然中吸取丰富的形状,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让孩子给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变化出孩子眼中的线描世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十二、三岁,正处于“视觉写实期”向“客观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孩子能通过感观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能注意描画物象的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已经由平面的思维向立体思维过渡。能用线表现面,由面组成体,能用线表现空间前后的遮挡关系,这一时期应该注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可逐步把一些基础理论渗透给学生,如透视知识、构图知识、结构比例等,用理论指导他们走上正规的绘画道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正确的教法会影响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苛求孩子,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抒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展现自己特有的天性和勇于创造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能力: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线描)创作一幅装饰画。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想象运用变化的线条对自然物象进行提炼、加工、装饰。创造出有美感的装饰画作品。
五、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六、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七、教法:谈话法、启发式、欣赏分析法。观察比较法、
八、学法:观察比较法、自主、合作学习
九、教学用具:图画纸,水彩笔、铅笔,勾线笔粗细各一支。
十、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装饰画和写实绘画各一幅,从欣赏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引入装饰画这一概念。
2、课件出示课题:装饰画
(二)、讲授新课
1、定义:装饰画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过渡语:装饰画与写实画有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装饰画特征:装饰画的特点:装饰画与写实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作画,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过渡语:你对装饰画还有哪些了解呢?上节课我布置大家回去查资料了下面来检验一下。
3、让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于装饰画的资料学生分别从装饰画的起源、题材、分类、等方面说一说。
4、总结过渡:装饰画的种类太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种,手绘作品装饰画。我们以非常实用的线描装饰画为主来学一学绘制装饰画。:
5、讲解线描装饰画的概念。
线描装饰画:线描装饰画简称线描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像,运用单色笔先用线条勾画自然物象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再运用点、线、面、进行装饰美化的艺术品。
6、出示线描装饰画作品欣赏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线描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画法步骤。
7、出示线描装饰画的画法:
1)、先用长线勾画自然物像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运用变形手法省略局部和细节,简化大的形体。 3)、在画面经过适当省略和变形后,根据构思和构图需要以添加法丰富局部形态使构图饱满。 4)、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像进行局部或整体装饰、夸张、美化。
8、针对步骤2出示范画并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9、针对步骤4出示课件欣赏让学生直观上理解什么是点线面,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变化规律。
(三)、创作作品:
学生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四)、展示作品:师点评
(五)、总结:从今天学生的作品上来看,同学们能够对今天学习的装饰画知识活学活用。下结课继续学习装饰色彩。来更好地表现装饰画。
(六)、板书设计
5、装饰画构图:均衡、和谐
造型:夸张、变形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装饰画》教学反思朗乡局第二小学蔡芳
这节课在欣赏环节,学生在区分装饰画与写实画的区别上,有一个回答的错误,我没有及时纠正,就是写实画的色彩学生说单一,这是明显的错误,写实画的色彩变化也很丰富,只是没有装饰画那么夸张。学让学生看画找特点的时候延误的时间太多,学生的知识有限不能够高度地概括出装饰画的特点,师可以引导着学生去说,再设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边看师边引导说例如:同学们看这幅画在布局上,多不多?内容上够不够丰富?如果把除了主体之外的这些细节都删去,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对于表达主体的效果会不会有之前的好?(装饰画要求构图在整体上要和谐统一。所以一些细节起到装饰作用不能删除)。你在画装饰画时除了主体想表现的之外,可不可以加点装饰的东西,使画面看起来更加饱满。是可以任意添加?还是要根据画面主体内容的需要。在造型上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理解,例如:这幅画的植物叶子是用什么样的线条去表现的?为什么这样表现呢?如果表现叶子的线条不这样夸张又会怎样?如何使叶子造型看起来更夸张?(采用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线条看起来更具有装饰性。更具有形式美的特征。)还有设计浏览装饰画有关资料这一环节显得多余还延误时间,在下一次设计时可以留给学生回去查找资料自学完成。可以把这一环节改为欣赏更多的装饰画形象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改画这一环节可变为给各小组分发装饰画半成品根据学生的特长,给画增色。看着画再构思。即节省时间又使整体参与到了学习过程。总结延伸的环节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回去把没完成的部分完成,把画装裱,装饰美化自己的房间。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画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画法,能够用中国画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中国画梅花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难点:体会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朗诵王冕的《墨梅》,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题?(梅花)
2.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傲骨独放的坚强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中梅花形象是多见的题材,梅花多为文人志向的载体在诗歌绘画中多作表达,是中国艺术载体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备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国画中梅花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操志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师展示清代吴昌硕的《寻梅》,提出问题:
(1)《寻梅》作品中的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傲寒独放、坚韧不拔)
(2)作品和现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无色)
(3)画面由创作要素组成?(诗书画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吴昌硕先生以其特有的笔力遒劲表现更加彰显梅花的傲骨,画面结合诗书画印的创作要素,更加体现了作品的文人情怀。
2.分析创作技法
教师展示作品《寻梅》以及点画和勾花法创作的梅花,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枝干、花朵)
(2)在进行枝干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变化?(用笔急徐的变化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创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点画法)
(4)作品是怎样表现出花朵不同变化的?(表现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在进行梅花创作时有点画和勾花两种最基本的画法,分别表现梅花不同的姿态,但是两种画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创作时构图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笔墨有浓淡、粗细之分;这样才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分别示范讲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点画及勾花画法:
1.枝干:中锋写枝(用笔急徐变化,墨色干湿浓淡结合);
2.点画法:侧锋点画梅花花朵的正侧,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锋画花瓣、花蕊(注意表现花朵的不同姿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绘制一幅中国画梅花作品,可以选点画或者勾画任意一种表现方式。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用笔的中锋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花朵的聚散、提款压印等。
3.完成作品后举办“傲骨寻梅”中国画梅花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涵寓意、笔墨色的应用方法。
4.其他同学从画面的布局、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点评。
(如《无处可寻》:画面简洁生动,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画法绘制、枝干遒劲花朵聚散有序。)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传统文化发新芽,梅花是我国传统花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当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会发现画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独放的野梅,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而为之奋斗的“你我他”。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一门高级艺术。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3
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 ,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静物的构图、层次、表现要素,体会静物之美。
2.学会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3.平凡事物也具有美感,提高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合理的明暗关系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静物画,卡拉瓦乔的油画《水果篮》、李超士的色粉画《土豆和萝卜》和林风眠的中国画《静物》,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绘画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引导:这三幅作品表现的都是静物的题材,画面表现了果篮、土豆、萝卜以及花瓶,画家通过一些造型手法以及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不同静物的独特美感。那么,如果抛开色彩,单纯地运用黑白色当作塑造物体的手段,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静物之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独特方式下展现的《静物之美》。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明暗的层次
展示彩色照片《果篮》以及对应的黑白照片,请学生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一个明丽,一个质朴)
(2)黑白照片是如何表现出静物的?(通过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3)找一找照片当中哪些地方层次深,哪些地方层次浅?(高光比较浅,暗部比较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暗是表现静物的重要手段。每个物体的固有色和它们在光照下的明暗程度都不相同。物体的明暗效果可以通过明暗不同的黑、白、灰来表现。一般来说,物体本身颜色深的会比颜色浅的要暗一点,一个物体的亮面要比暗面亮一点,高光是最亮的部分。
2.明暗的表现
展示素描作品莫兰迪的《静物》和布拉沃的《白玫瑰》,请学生比较观察,并提出问题:
(1)这两幅都是素描作品,两件作品相比哪一个作品的静物更加突出?(莫兰迪的《静物》)
(2)尝试着从线条的角度探究主体物凸显的原因是什么?(背景用密的线条表现,静物用疏的线条表现,因此深浅变化比较突出)
(3)布拉沃的《白玫瑰》中的用线与它有什么不一样?(更加细腻,变化微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莫兰迪用画阴影线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色调。作品中的浅色调是用一系列短而平行的线表现出来的。深色调则是在原来的线条上加上与之垂直的一系列线条。所以,它的明暗对比更加强烈,白色物体的质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也都很到位。而布拉沃的《白玫瑰》手法细腻,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深浅以及疏密的微妙变化,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玻璃杯的光感通过细致的线条排列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3.构图形式
请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摆一组静物,交流讨论:哪一组的静物摆放看起来最舒服?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不同的静物的.摆放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摆放,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常见的构图形式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比较稳定,梯形构图画面比较饱满,而S形构图画面会更加动感。所以,在构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文具用品为例,示范并讲解素描的创作方法:
1.起稿构图,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三角形构图,主体物是书包,旁边散落一些书本、文具盒、铅笔、尺子、橡皮);
2.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细、深浅的线,表现空间、虚实及物象的质感(书包用弯曲的长线条表现,用层次变化丰富的黑白灰关系表现书包的质感,书包前面的铅笔用果断的直线去表现,后面的书本用疏且浅的直线概括,增强画面空间感);
3.调整细节,完成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重新摆放静物,并各自创作一幅明暗关系明确的静物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造型、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静物”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物体的质感、画面的空间感及光影效果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苹果与花瓶》:画面简洁,表现的是一个花瓶和两个苹果。用块面关系以及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表现物体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以及光感表现到位,但是空间感较弱。)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画家们大都是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及时代特征。读画的时候,应该通过这些简单的静物画作品,深深地感悟到平凡的物品自身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关键在于发现。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更多的美。
2.课后尝试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静物之美。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结: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总结: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总结: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
1、剪刻;
2、制版;
3、涂色;
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特性,初步掌握纸立体造型的成型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折叠、剪刻、组合、粘贴等方法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纸雕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纸雕的制作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感悟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物尽其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雕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利用组合、粘贴的方法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实物展示纸浮雕作品和立体纸造型作品,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察:
①同一题材的纸雕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不同?(一个只能在一面或两面看,另一个可以多角度欣赏)
②纸雕是一门什么样的工艺?(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
学生回答,引导:一张平面的纸,经过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和巧妙切割,就可以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立体纸作品。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门有趣的手工艺术,制作一个纸雕作品。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纸雕的特点
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放家具、文具、建筑等不同的纸雕作品,提出问题:
①不同种类的纸雕作品有哪些相同特点?(立体感很强,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形象概括、装饰感强)
②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一下纸的材料有何不同?(光滑、粗糙、坚硬、柔软等)
③不同种类的纸雕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又需要注意什么呢?(造型美观、色彩和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纸雕作品的立体感很强,可以从多角度观察,想要做一个生动的纸雕作品从选材到造型、色彩等都要根据表现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2.制作方法
展示纸雕作品《大公鸡》并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①这件纸雕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公鸡与小鸡;整体形象简单、概括)
②运用到了什么样的`颜色?有什么特点?(红色,使得整个作品色彩鲜艳、更加生动活泼)
③这件作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作?(剪贴、拼接、组合)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件《大公鸡》运用了剪贴、拼接、组合的方法进行制作,整体形象简单、概括,并且运用了鲜艳的红色,使得整件作品色彩鲜艳,更加的生动活泼。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大公鸡为例,示范并讲解大公鸡的制作方法:
1.用两个大圆筒组合,将圆再折成半圆形,弯曲、粘合组成身体;
2.剪刻鸡冠、翅膀等细节部分粘合组合到身体上;
3.修饰,组合粘贴,完成造型。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生动的纸雕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纸材的选用以及作品的稳定性。
3.完成作品后举办“纸雕高手”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或创新之处。
4.其他同学从造型、色彩、组合、粘贴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恐龙》:用不同的基本形组合成身体,正方形做四肢,菱形做身体上的骨板,造型夸张、生动形象)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看似平常的纸,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创意就变成生动夸张的纸雕作品,这样变废为宝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延续这种物尽其用的思想。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和色彩现象进行色彩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和对于色彩调和的体验,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
对美术作品进行色彩分析,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四幅图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学生将图案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风景的色彩和谐关系,顺势引出课题《色彩的调和》。
环节二:感知作品,提出问题
出示莫奈的作品《池塘》,提问:画面中有哪些色相?这些色相在色相环中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蓝、绿,它们属于相邻的关系。
进而继续追问: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人什么感觉?学生举手回答:莫奈运用蓝色和绿色描绘出静谧的夏日池塘景色。几块浓重的绿荫和点点睡莲以及桥栏的亮部使画面富有节奏,各种不同的绿色使画面达到了和谐的效果。顺势总结出色彩和谐的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统一协调的色彩现象。
(一)了解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教师展示蓝色调、绿色调和紫色调三个画面,请学生分析色调调和的色彩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以蓝色色调作品为例,底色偏湖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钴蓝,稍暗,形成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而使画面在统一中达到活泼、对比的效果。进而总结出: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变化、纯度和冷暖的变化。
(二)了解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展示现代摄影作品《秋林》并提问:秋天的树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它们在一起为什么显得那么和谐?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秋天的树林呈现一派绚烂的橘红色,深深浅浅的大红、中黄、赭石、土黄等交替出现,虽有不多的绿色隐藏其中,但其零星的.分布和较暗的色调也不足以和大面积的红黄色调抗衡,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总结出: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带有某些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
环节三:分析辨认,掌握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花瓶,请学生辨认哪些是同色相调和,哪些是不同色相调和?
结合刚才所学的两种色彩调和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后,教师运用同色相调和进行示范,学生观察学习。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1.布置活动练习:以教材中的花瓶图案为参考,为妈妈设计一块色彩调和的围巾。根据时间提示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调和的知识设计围巾的色彩搭配。
2.展示学生作品:从能否积极参与对色彩调和知识的认知、探讨色彩调和的原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色彩的美术现象。
2.课下搜集色相调和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运用,下节课与同学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出于对笔墨表现中的点、线组织,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傲雪梅花这一题材。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选择了不同颜色的梅花图片和关山月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一”的学习,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以比较分析的方法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动一”以感受为主,可以安排练习,让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来学习使用国画工具,进一步感受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中技法的学习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过程图片和勾花、点花的图示,讲解传统的绘画技法。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内容,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应作为重点传授。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动二中安排学生参照范画的某个局部,学习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尝试画一幅梅花,明示了学习过程中借鉴与临摹方法的运用,以掌握规律,为己所用。
教材中学生作业注意了不同的表现方法的选择,以供学生参考。
在评价建议栏目中,从构思、用笔和水墨、色彩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资料库中有关画家、名词和诗词资料,扩展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
学习大空间一栏收集了齐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学习梅花画法的基础上,将中国画里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菊、兰、竹等题材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表现不同的内容,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包含中国花鸟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提供了教学所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篇首选择梅花图片可以用于课题导入。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设置尝试表现的学习活动,选用关山月先生画梅的步骤图和勾花、点花的图示,介绍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处理作为知识传授的重点,教学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梅干、梅枝的画法图例,构图的处理也应结合图例分析。
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梅花题材的中国画作品以及书法作品。学生准备的宣纸应稍大些,便于笔墨表现。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以欣赏感受自然界和艺术表现中的梅花为基础进行笔墨尝试,通过对传统笔墨的体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绘画技能进行创作表现。
首先可以选用有关梅花的诗歌、散文、图片和中国画作品设置情境导入。以提问、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长习性,感受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体会梅花顽强、倔强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动一”应着重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了解艺术作品和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如描绘形态、色彩、情感的词汇,有关生物常识和历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体会、理解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梅花给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尝试创造表现的欲望。
使用以书法用线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画中的线抑扬顿挫,疏密穿插,结合墨色的变化具有深刻的审美意味。通过教师演示、讲解,介绍书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结合作品欣赏和比较,分析中国画作品中书法用笔的力度与韵律。教师演示作画过程的直观教学,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尝试、体会笔墨和宣纸产生的特殊效果,对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设置笔墨表现的练习,可以表现精神、情态的词汇命题,尝试运用水墨材料、工具,进一步感受、理解中国画笔墨运用中表现的意味。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作品和中国画作品,以及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对梅花的描写,编辑成册或制作小报。通过类似的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中寓意、精神表现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二”以学生作业为主要内容。在教师的辅导下,借助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作业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对工具材料的尝试,水墨变化的体会和对书法意味的线以及穿插、组合、疏密关系的理解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和有关诗歌、散文,构思表现某种情趣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想,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结合兰、竹、菊、荷等传统题材的国画作品,以及有关诗词、散文,指导学生进行交谈和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表现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优秀文化传统,并鼓励他们进行绘画尝试。
关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展示、自评和互评等形式,应注意学习方法的导向,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产生的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本单元是中国传统绘画课,对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分析作品、示范时应对用笔用墨重点讲解,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评价建议。
四、教学选择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第一课时可以通过梅花题材的国画局部临摹,感受用笔用墨技法,第二课时尝试画一幅梅花,可以扩展到其他表现人格精神题材的创作。
学习水墨表现技法,除按照传统绘画程式进行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其他方法。如:根据命题进行点、线组合的水墨抽象表现;参照书法造型局部结构、笔法构成画面的水墨表现;体会音乐表现的情感,进行水墨表现等等。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以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用表达不同情感的诗和画对应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或依据图片进行写作,编辑成册、制作贺卡等活动。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的画家作品可供学生比较欣赏,但作为学生临摹的范画难度偏高,而借鉴、临摹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范图时应考虑构图简洁,利于学生临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画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师示范时要边画边讲解,也可以结合图示说明,用图示明确基本画法,例如梅干的画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选择梅花为表现题材,考虑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识说明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诗文、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利用咏梅诗句设置悬念,导入课题;请学生朗诵咏梅佳句,感受梅花的个性;唱影视金曲,诠释梅花的象征意义;欣赏经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以欣赏教学,梅花图片和国画作品的欣赏贯穿课的始终,使学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间交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讨论,能提高讨论质量;运用演示法,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对作画步骤、表现技法有进一步认识。
4、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课涉及大量的图片、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有很大优势,也可以准备作品挂图,画梅步骤图,梅花、梅干、梅枝画法图示,咏梅的书法作品等。
“书画同源”,中国画强调一个“写”字,用笔、结构和布局,都与书法艺术紧密关联。通过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对笔性的了解,可以准备书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复印件,以供学生参考,体会用笔韵味。
5、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技法学习可以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梅的结构、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基本知识讲解和技法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借鉴与临摹也十分必要,通过临摹掌握画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学画梅,可以先练习勾梅,以求对梅花的造型结构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勾线笔以中锋行笔来画,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稳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间大小宜均匀些,不要大小过分悬殊,花瓣勾好后用浓墨勾花心和花托。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表现原理,尝试运用点彩画法进行色彩练习。
2.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掌握点彩画的特点,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
3.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传递的不同情感和表现形式,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点彩画的特点并用其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难点:理解色光现象并运用到点彩画创作中。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PPT播放两组图片,分别是莫奈的《草垛》《睡莲》以及把它们处理成黑白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张?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有色彩的图片,色彩给人以鲜亮、活泼、富于动感的感觉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还能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导入新课《色彩的表现》。
(二)设置游戏,掌握类型
教师设置“连连看”的游戏:PPT展示大卫·霍克尼的《花瓶静物》、冷军的《牛仔裤》、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梵高的《星月夜》以及“表现性色彩”“固有色彩”的字样,引导学生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固有色彩表现物象本身的颜色,表现性色彩摆脱色彩的客观真实性,完全表达主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欣赏作品,探究特点
1.展示吴作人的《三门峡》和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两幅作品的色彩和笔触有哪些不同?(《三门峡》色彩浓郁、笔触凝重,细腻的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运用具有表现性的小色点不重叠地混杂排列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午后散步游玩的场景,并且形成光色弥漫的视觉效果)
2.教师追问:画家是使用什么方法创作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三门峡》是画家将不同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获得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后再将其画到画面上,我们把这种画法称为色彩混合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画家在画面中将不同纯度的小色点交错并置在一起,使观看者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混合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表现方法称为点彩画法。
(四)设置活动,分析原理
教师放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中“戴帽女子”的局部,组织学生找出人物身上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裙子受光部的黄色点为光源色,裙身中的朱红色点为固有色,裙子背光部的绿色、蓝紫色点为环境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固有色是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环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体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五)教师示范,掌握步骤
教师展示“海滩”的单线稿,以“夕阳下的海滩”为主题示范点彩画的方法,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表现方法。
(六)学生实践,作品展览
1.布置活动练习:鼓励引导学生以“情感最饱满的刹那”为主题,大胆创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主题清晰,颜色运用和谐,色点大小一致。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主题和色彩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七)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2.课后搜集点彩派的另一位画家西涅克的资料,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阶段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
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板书:注重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简洁明快美感)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欣赏、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四、展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创作了自己风格别致的装饰画,感受了装饰画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拓展: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富有童真的评价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板书:装饰画注重色彩简洁明快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教师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
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
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
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1。剪刻;2。制版;3。涂色;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漫画的类别,感受漫画的特点,掌握漫画创作的表现手法,用黑白单色的方式创作一幅漫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漫画内容、画幅和绘制方法,将漫画进行分类,欣赏《瞻瞻的车》等漫画作品,分析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及比喻、对比等表现方法,用漫画的方式表现身边有趣的经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漫画特有的幽默感,体会漫画背后的教化、娱乐和审美功能以及特定的讽刺丑恶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漫画的基本特点及其创作手法。
难点:利用巧妙的构思体现漫画的幽默感和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讲述故事:
话说有个人经过农田,发现农田里有一头没有犄角的牛,他便询问老农原由,农夫说:牛没有犄角有很多原因,有的是遗传,有的'因为生病脱落,还有的因为跟其他牛打架失去的,而这头牛没有犄角,是因为它是一头驴。
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听完给你怎样的感受?(幽默、搞笑)
教师总结:笑话是一种语言上的幽默,能够使我们捧腹大笑。生活中充满了幽默,我们可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幽默吗?那就一起跟老师进入新课《漫画》。
(二)作品图像识读
1.漫画的含义、分类
出示漫画作品《手工水饺》《刘翔》《三毛流浪记》,并提出问题:
①漫画中展示了什么内容?(饺子馆老板为了蝇头小利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道德行为;刘翔胸前披着五星红旗,展现出胜利的笑容;三毛和小伙伴在理发店的片段)
②三件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用一样吗?(《手工水饺》讽刺社会现象;《刘翔》描绘了人物的特点;《三毛流浪记》引人发笑、带来健康的快乐)
③漫画是如何表现内容的?篇幅上有什么特点?(单幅、四格)
教师继续展示漫画作品《刘翔》《20世纪》《瞻瞻的车》并总结:漫画是可以用于讽刺或用于愉悦,但必须具有幽默感的图画。按用途可分为讽刺画、幽默画、肖像漫画等。按篇幅可分为独幅漫画、四格漫画,四格漫画创作累计 一定数量后就成为系列漫画和长篇故事漫画等。按绘制方法可分为色粉、白描、电脑绘画、水粉等,其中以黑白单色描绘的形式最常见。
2.漫画的特点、表现方法
继续欣赏作品《瞻瞻的车》《钓鱼》《天在上面》,思考问题:
①漫画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构思夸张、造型奇特、使人发笑)
②作者在哪些细节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画面幽默感的?(扇子——轮子——比喻;蜘蛛网——耐心——夸张;地球——科学——误会)
教师总结:画家运用夸张的构思和造型,结合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法、对比法和误会法等,表现作品的内涵,同时具有幽默的效果,展示了语言、文字表达不出的东西。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呈现自己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形象特点,并示范漫画的创作步骤:
1.仔细观察,选择一个角度认真观察脸形,注意人物五官的特点;
2.线描勾画,用黑白单色勾画教师脸形的轮廓,夸张眼镜,突出人物的神情特点;
3.深入修饰,根据人物的特点添画细节。
(四)美术创意实践
1.布置活动练习:从生活中选取有趣的题材,利用黑白单色的绘制方法完成一幅漫画作品。
2.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画面构思主题,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
(五)多元展示评价
设置“漫画展览会”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并从漫画的构思、表现方法、幽默感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身价倍增》一头猪的形象,画上了黑眼圈,让人误以为是熊猫,身价倍增。独幅漫画,夸张构思,运用误会法表现画面的幽默感。)
(六)小结升华作业
1.总结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升华情感:漫画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更是一种心灵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幽默风趣,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人深思或令人捧腹,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享受,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笑声!
3.课后利用所学的漫画造型手法为爸爸妈妈创作一幅全家福。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4
花 卉 装 饰 画
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
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
教学背景:
一次美术课即将结束时候,我一个不小心将墨打翻了,灵机一动组织学生们看我顺理成章的玩墨,心已经痒痒的学生不时的参与到游戏中来,我引导学生自己选择玩法,无拘无束的自由表现,一不小心玩出了令人惊奇的作品,从他们游戏时的兴奋劲和最后说感受中,我已经感受到学生已经注意到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线条粗细曲直的不同,我趁机强调水与墨和色是一对谁也缺不了谁的好兄弟,从而引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才有了后面我设计的这节彩墨活动课程。
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观察国画及收集它的相关知识,准备好颜料、笔、墨、纸、砚,并带到课堂备用。在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汇报:“上次我们玩了一个彩墨游戏,大家还记得那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出了文房四宝和中国画颜料。“同学们记得真是很清楚,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再上一节以“挑战”为主题的彩墨游戏课,但是,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要想在游戏中获胜,就先要通过练习,熟悉文房四宝,并会运用它们。”
在请同学们在课桌上垫好毡子或废旧报纸后,我请大家仔细查看大屏幕的任务表,出示了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得任务.
任务一:请你尝试着用笔墨,画出粗细不同的线;
任务二:用笔墨画出浓淡不同的线和点;
任务三: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一画,效果如何?
任务四:同学们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大胆尝试!然后记录,以备交流。
大家根据分工进行活动,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画出了浓淡,粗细不同的点和线。有的先蘸满淡墨,再用笔尖蘸一点浓墨,卧笔侧锋画出一笔双色的效果。有的同学大胆挥毫,使用了许多侧锋画出花朵,有的小心翼翼用笔尖仔细的勾勒,点画??
通过刚才的实践,孩子们意识到用毛笔画得画和平时在绘画纸上画得画不同,并分析出了毛笔很软,由于加水的不同,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作品;生宣纸
有吸水性,由于用力不同可以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等。我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毛笔画主要有: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
然后我在刚才实践的基础上组织挑战赛,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小组的倾力合作,共同完成,我宣布了活动规则以后,出示了挑战题目: 首先,分别在每组的宣纸上任意画相同的一大笔,接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一笔引发的联想,选出最有创意的答案,确定出本组的绘画主题,然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本组的联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各组确定主题,第一组:在河中游泳的小蝌蚪;第二组:一片树林;第三组:一个插满花朵的花瓶;第四组:一组高高低低的楼房。学生们挥笔作画,用小小画笔把把想象变成真实的美术作品,相同的笔墨在每个人的眼中和手中,所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画面,换了不同的人来添画,最后的效果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们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主题,我适时的引导他们欣赏前辈们作品的表现方法,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中著名画家张桂铭的《觅》,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现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人之家》,画面上只是使用了极为简单的点、线、面,但由于墨色浓重的变化,大块面的错落安排,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韵味。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下张大千《泼墨山水》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运用了特殊技巧-------泼墨。在欣赏过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之后,同学们又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窃窃私语,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请他们把刚才的作品进行修正,完善!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画面饱满,要有大小、浓淡、粗细等变化;
2)要运用多种技法来表现;
3)分组合作,看看哪一组合作最愉快。
当学生完成的作品摆在桌面时,我利用大屏幕展现互评标准:画面饱满;画面中有大小,浓淡,粗细变化;画面整体美观等,要求学生展出并介绍本组作品,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手中的满意卡,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
教学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
2、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案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偶然情景,通过动手操作,引领学生从美术角度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并非凭空想象。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教学设计04-13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5-22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6-24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1-18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09-05
美术活动《高高的宝塔》教学设计12-27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1-09
一年级美术教学设计03-01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