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9 12:33: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快乐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相关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词,正音

  (二)交流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明确学习要求

  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3.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设计意图:目标引领,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学得有的放矢。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全课的感情基调。)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

  (一)自学感悟——自由快乐之心

  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2.引出阅读方法,引导自学,阐述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段,作批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文,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

  (二)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事

  1.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快乐自由的事。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课件,回顾所有快乐的事。

  3.小结,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情,在充分自由的讨论、交流、感悟中,体会作者在园中自由快乐的心情,了解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物

  1.依据交流出示语段“愿意……就……”

  2.引读该句式,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想象“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课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写。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三、研读深思,领悟中心

  1.深入质疑:学到这里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问题?

  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自读体会。

  3.交流:“作者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快乐?”领会祖父的慈爱和宽容,是作者自由快乐的源泉。

  (设计意图:引导进一步质疑,深入研读,领悟中心,学生能在自读自悟中把握文本的内涵。 )

  四、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出示《呼兰河传》封面,引导猜测书中内容。

  2.出示茅盾对该书评价的话语,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是一部凄婉的歌谣?”。

  3.激发阅读原著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质疑,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由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要有成效必须让孩子在每堂课中学有所的。在我们“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这样开放自主的课堂中,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为此,每上完一节课,我常常会问自己:这节课我让孩子得到些什么?从语用教学观出发,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写作。纵观这个目标,我们每节语文课必定是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实践课堂,进而我会问自己我教会孩子学习语言了吗?教会孩子会应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了吗?同样这节课上下来,我也问了自己这样的问题。庆幸的是我能回答,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说;

  一是“方法”,二是“应用”,三是“兴趣”

  方法本课教会孩子应用阅读方法、领悟写作方法,学会读书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依据单元目标,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自渎自悟为教学重点,相机引导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入情入镜地读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中体会情感,从而学习怎样表情达意。

  应用学会应用是学习终极目标。它包括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这篇课文是独立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应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孩子应用阅读方法,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在祖父园中的自由快乐。不失时机地让训练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并熟练掌握,直至延伸到课外。本课作者语言表达上极富特点,特别是反复手法的应用,这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为此,我让学生仿写文中的排比句式,从文本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让孩子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会运用语言反复手法的.语言表达,学会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兴趣整堂课,我尽力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让孩子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讨论、交流。整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完全沉静在文本的意境里。另外从矛盾的评价入手,引导孩子质疑“为什么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设置悬念,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孩子们也悻然接受了课外阅读的任务。

  自从我参加我们学校的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后,我发现在这样自主开放的堂中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思维也越来越奇怪,状况不断,往往会搞得你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教学机智来应对,而这儿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另外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中还不够放手,不够相信学生,总想抱着他们走,势必这样他们永远学不会走路,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让孩子学得更有成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收益,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以文本为基点,进行情感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引导阅读等方法让阅读丰富起来。进而理解从而使阅读多元化。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品味法

  【教学准备】

  *教师:《祖父的园子》多媒体

  *学生:预习本课,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导入的学习。

  二、步入园中

  (一)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出示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二)感悟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感悟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引导学生从种类、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理解。

  2.感悟园中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三)感悟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植物自由】

  1.默读、浏览课文摘录关键词词语,圈出自由之物。

  2.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3.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人自由】

  1.浏览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写了萧红和祖父在园中的哪些事情。

  (出示学习建议)

  ——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

  (预设: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2.拓展阅读:

  《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童年生命的自由。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感悟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师配乐朗诵范读: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2、总结升华

  3.拓展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七、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网络学习课前准备:

  字典,课本图片,笔记本,网络畅通,学习所用电子产品。

  网络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正确书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解释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说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网络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网络教学难点:

  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人们往往留恋童年时光,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童年生活吧!下面先介绍一下萧红ppt。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ppt: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4.教师领读我会认生字,练习朗读。

  5.教师领读我会读词语,练习朗读。

  6.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我会写生字,观察讲解易错字。“拔”区别拔和拨;“承”;区别瞎和割。

  7.学习词语:明晃晃、光芒四射。

  8.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从哪两方面写祖父的园子的?

  教师小结:两个方面,第一园子里有什么?第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9.跟老师一起读读前三段,说说园子里都有什么?学习前三段。

  10.再读课文前三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3.积累ABB词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揭示文题

  1、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三十年代,中国文豪鲁迅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这位女作家就是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阅读课文后的“作家卡片”,初步了解萧红和《呼兰河传》。

  2、板题、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预习反馈

  1、认读词语:

  (1)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小昆虫。

  出示词语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准:蚂蚱màzha

  (2)还有一些农作物。

  出示词语二: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注意“倭”的读音。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3)还有她模仿祖父干的农活。

  出示词语三: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4)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小黄瓜、大倭瓜、栽花、拔草这一景一物一事构成了“我”的快乐空间,让人难以忘怀。再读三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三、一入园子,赏景物之自由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用心地读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第2、13节)

  2、读书(①投入情感;②想象画面)评议、交流(用词概括是个怎样的园子?)。

  3、学习写法。

  作者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词语、句子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用心去发现,后再交流。

  四、二入园子,品作者之自由

  1、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用心读读3—12节,“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划出有关词句,先与同桌说说在集体交流。

  2、交流、品析、朗读。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地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3、你觉得作者在这样一个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自由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开心幸福的……)

  4、了解“借景抒情”写法。

  五、三入园子,悟自由之源泉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为什么这样自由?他有一个怎样的祖父?从文中哪些词句能体会到?

  2、引导体会祖父的“笑”。

  (笑中有疼爱,笑中有宽容,笑中有教育,笑和爱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

  3、小结: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变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仿写片段。(借课文13节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句式有点变化更好!)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1、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2、总结:萧红在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因为她是个女孩,不喜欢,只有她六十多岁的祖父疼爱她,呵护她,所以,长大了后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她就想到了祖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才有这样一个园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她这样一个童年的生活。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不一样的,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

  教学反思: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

  1、一入园子,赏景物之自由。

  这一板块,先直接学习园子描写部分,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所有的昆虫、农作物都是自由生长,“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连用了多个“……愿意……就……,想……就……”等句式,语言清新、欢快,充满童趣,透过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自由的心灵产生共鸣。

  2、二入园子,品作者之自由。

  先感受园子的自由,再感悟作者的自由,使教学板块清晰、明朗。本块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读懂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一天的劳动场景,与祖父之间发生的几件愉快、有趣的事情(祖父干农活,自己瞎闹,闹够了,又去玩,玩腻了,又跟祖父闹),通过这些特写的镜头,感悟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

  正因为作者的心灵流淌着自由的气息,所以她的眼中和笔下的园中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活的,作者写昆虫、农作物的自由,其实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由的情怀。让学生了解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三入园子,悟自由之源泉。

  如果说前面“园子自由、作者自由”两个板块的设计是“果”,那么“悟祖父之爱”就是“因”。没有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她的的祖父,就根本不会有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文中没有太多的笔墨直接写一个怎样的祖父,教学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爷孙俩的对话,抓住祖父的“笑”,来体会祖父的和蔼可亲、宽容慈爱。

  课堂上,学生会与作者共鸣,发出会心的微笑,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这是本节课我与学生最大的收获。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1)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2)全班汇报。

  (3)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五、反思与评点

  (一)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个园子是作者萧红记忆中的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儿,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让作者感到快乐、自由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发在她孩子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篇内容上感性的文章表达方法上也有突出的特点,比如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领悟这种情感怎样表达出来,成为我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学校不久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作为教改实验教师,我把“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带入课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基础上,交流读书心得,提出存疑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再设计重、难突破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读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本课教学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点。

  1、体现鲜明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学活动开始前预备活动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自学“三维目标”:把握主要内容、读出作者情感、提出个人见解。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自读课文,查找作者生平资料,阅读《呼兰河传》描写童年生活部分的相关文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我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拥有的阅读经验和个人感悟,在正式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事先收集学生质疑的问题,从中挑选出与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不谋而合的“精品”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力解决,自主获得感悟,这样的课堂像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学生充满了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二)评点

  本课教学平实、自然、有效、扎实。执教者力图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这过程中的收获与存疑,围绕有质量的质疑设计并展开教学环节。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充分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读写结合”使本节课浓浓的语文味儿弥散开去。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方面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体现了“针对性”、“合作性”、“生成性”、“探究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如“独立性”、“能动性”、“超前性”也较为明显。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7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美好的童年”这一单元主题编排的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片略读课文。编排在它前面的是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五年级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很显然,这样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从前一篇课文中习得阅读方法,然后运用方法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而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如:定位模糊,把略读课文当精读课文;忽视指导,成了学生自读,甚至课外读物;教学简单,局限于回答导语中的问题提示。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目标不清,方法不当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就“略读课文怎么教”这一话题展开了论坛,提供了观摩课。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如下:

  一、总结《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描写的

  主要场景,从具体的句段描写中体会情感。运用这种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学生带着导语中的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园子中的哪些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引导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劳动、玩耍、美景。“白色朗读”与内容相关的段落,积累三个方面的词语,如:追蝴蝶、捉蜻蜓等描写玩耍的,铲地、拔草等描写干农活的,胖乎乎、圆溜溜等写景物特点的。

  三、品读语段,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让学生带着导语中的'第二个问题再读课文: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玩耍,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课文,画下感受最深的语段,写写感受到的心情。再聚焦到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的。

  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写写画画。

  组织交流。作者的心情是自由的,是快乐的。大部分学生找到这样的段落:

  1、“铲地把谷子铲掉,留下狗尾巴草”的段落。

  “浇菜的情景”

  这哪里是劳动,分明是在玩耍,在祖父的慈爱中自由快乐地玩耍。

  2、玩耍的段落: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吃黄瓜去了。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的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3、写园子里风景的句段: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自由朗读,读出园中花鸟虫等的自由。

  (2)说说作者用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式表达了这种自由和快乐。

  要……就……

  愿意……就……

  不愿意……也没有人……

  (3)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领悟作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境由心造”,正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它们不再是景物,而是人,作者的伙伴。

  四、拓展阅读

  选择《呼兰河传》中的两个片段,一段是写呼兰河小城的,一段是写小团圆媳妇的。学生自读,谈感受,老师介绍《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自读自悟空间大,时间足;

  二是讲究“略中有精”,精读的点更突出,更集中;

  三是导语提示引路,注重“要求与方法”;

  四是拓展阅读,求效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8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都是自由的,花、鸟、虫子、菜等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本文的写作特点: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设计理念

  (一)扣题导入,走近萧红引用课后“作家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思维活力。

  (二)是整体阅读,梳理文路自读,走进园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重点词句赏读,看景物之自由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四)说、议、读相结合,品读,解“我”之自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五)拓展联想悟祖父之爱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六)引读、概括悟作者表达特点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七)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愿望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前准备: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读本、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板书课题读题)。

  【设计意图】:

  课始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切入课文后面的“作家卡片”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极好地引用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向学生渗透了读法指导。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自读,走进园子

  1、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2、轻轻地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趣)

  课文通过那些描写来写出这里的有趣的?(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梳理文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一切都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设计意图】

  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二。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呈现了“我”的童真、顽皮。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引导学生体会:看似平淡的两个动作,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这样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的形象。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学(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设计意图】

  读读、议议、联想、再说、议、读相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四、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拓展)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才有我的,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五、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蝴蝶随意地飞,在我看来,是。

  小结: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

  引读、概括,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六、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如果一天,两天,如果你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先别回答,先去读读《呼兰河传》,看完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

  【设计意图】

  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设计说明:

  让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这项作业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的积累,提高阅读质量。

  附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景爱

  热闹自由有趣

  事详: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略:栽花、拔草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0

  祖父的园子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从对昆虫、草木的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第二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语言,融入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关注体会思想感情: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深切的怀念之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反观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通过图片理解四个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细读文本,从写景、叙事的具体语境中体会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蚱”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4.能从写景的部分体会作者对园子、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教学重点】

  通过园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中,咱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今天咱们则要走进一个让著名作家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一起感受园子里别样的童年生活。

  出示课件1:

  2.介绍作家作品。

  教师引导:在畅游“祖父的园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文的作者萧红(板书:萧红)。

  出示课件2:

  教师小结: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是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市呼兰区)人。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伯乐》。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孤独的童话故事进行了串联,形象地表现出呼兰河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本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者萧红文学成就以及本文的出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帮助其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请学生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3:

  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祖父的园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祖父的园子呢?

  预设: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教师小结,引出下一个环节:在这个园子中,既有美丽的景色,也有我和祖父相处的快乐时光。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感知园子的特点,对祖父的园子形成整体的认识,初步体会文中表现的情感,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梳理文章脉络

  提出要求: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哪些段落写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

  1.学生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批注。

  2.组织小组交流:再次读完课文之后,你对本文的脉络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预设:课文的第1-3段和15-19段分别写了园中有哪些景物,4-14段则写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

  出示课件4:

  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文三个部分,第一、三部分侧重于写景,第二部分侧重于叙事。(板书: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第三部分:描写景物;第二部分:叙述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训练其速读能力,在读中了解文章脉络,为之后有层次地理解、赏析课文奠定基础。)

  四、认读生词

  1提出要求:课文中有一些生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出示课件5:

  学生看着课件词语,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2.提出要求:请学生根据图片读词语,注意词语的正确发音。

  出示课件6:

  学生看着课件词语,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五、学习课文景物描写部分,体会祖父的园子中样样都有、生机勃勃和一切生命的自由舒展。

  1.学习1-3自然段,感受园子里的样样都有和生机勃勃。

  (1)教师引导:萧红说: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下面,我们就跟随萧红的文字到“祖父的园子”里走一走,看一看。请你默读1-3自然段,看看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预设:祖父的园子里有很多动、植物。

  教师引导:课文里用哪个词来概括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的?

  预设:是“样样都有”这个词。

  出示课件7:

  教师追问:这个词用的是不是有点夸张?请你仔细找一找,课文里都提到了哪些动、植物呢?

  学生读文,在文中划出来。

  全班交流。

  预设1: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还有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这些树木。

  预设2:蝴蝶有白的、黄的、红色、满身金粉;还有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形状和形态都不相同。

  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难怪作者说这花园里边明晃晃,新鲜漂亮。作者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让这幅画活了起来,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预设:“胖乎乎”、“圆滚滚”这两个叠词读起来很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蜜蜂饱食花蜜之后憨态可掬的样子。

  教师追问:除了小蜜蜂,还有吗?

  预设:还有那棵大榆树:“呼叫”“冒烟”“发光”“闪烁”这几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生机勃勃)。

  出示课件9:

  教师小结:在1-3自然段,作者写了祖父园子里动植物的颜色、大小、种类,还通过细致描写小蜜蜂和大榆树,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人心生向往!足以看出作者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园子)让我们展开想象,美美地读一读这几段吧。

  出示课件10:

  学习15-19自然段,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1)指导朗读,体会园中的“自由自在”

  教师引导: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吗?这小小的园子不仅样样都有,五彩缤纷,而且动静皆宜,令人向往。祖父的园子里仅仅是样样都有,就让作者魂牵梦萦吗?请大家默读15-19自然段,看看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学生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出示课件11:

  教师提问:你找到关键句了吗?请大声读出来。

  预设: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教师追问: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能告诉我们这个园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预设:是“自由”这个词。(板书:自由)祖父的园子还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园子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自由”的,比如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在这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表现它们的自由的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

  全班交流。

  预设:这个园子里的事物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教师引导:在这段话里,“愿意”这个词一共出现了6次。作者是不是太啰嗦了?让我们把7个“愿意”去掉,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12、13:

  预设:不啰嗦。作者重复使用“愿意”这个词是为了表现园子里事物自由自在的状态。

  教师小结:作者特意这么写,就让抽象的“自由”,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强调了所有的生命都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自由生长的.。

  其实在作者笔下,不仅有生命的事物是自由的,连土墙、天空、白云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也是自由快乐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嬉戏玩耍的小伙伴(板书:快乐)。

  出示课件14:

  教师引导:这些事物真的那么自由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出示课件15:

  学生边读课间的链接材料,边思考。

  全班交流。

  预设1:这些事物没有那么特别,这只是作者心里的感受。

  预设2::作者内心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她看到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点拨:让我们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再次走进园子,感受着园子的生机勃勃,感受着一切生命自由舒展,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

  学生宁心静气,美美地读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想象画面、朗读等多种方法关注园子里具体的景物描写,体会蕴藏在一景一物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六、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教师总结:萧红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之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充满生机,更重要的是,一切生命都是那样的自由舒展,无拘无束。这样的园子怎能不让人向往,怎能不让人热爱?在这样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由与快乐的园子里,幼年的“我”与祖父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请你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用自己的朗诵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体会其中的快乐吧。

  出示课件16:

  七、生字书写

  教师引导:祖父园子里的蜜蜂、蝴蝶等景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和祖父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品味。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2个生字。

  出示课件17:

  教师点拨:这2个字都是形声字,部首都是虫字旁,意思均与昆虫有关。这2个字在写的时候要写得左窄右宽,特别注意“蝴蝶”的“蝴”字在书写时应整体写紧凑,“古”要细窄,“月”的位置要稍微靠下。

  学生在本子上书写练习三遍。

  八、课堂作业:

  出示课件18:

  1.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三遍。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

  九、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生机勃勃

  第三部分:描写景物:自由快乐

  第二部分:叙述活动

  祖父的园子

  喜爱园子

  (萧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嗡、樱”等13个生字。

  2.能从“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3.通过“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从“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祖父的园子》。请你先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课件19:

  预设: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园中景物的特点及其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为本节课深入感受人物活动所体现的感情做好铺垫。)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园中活动,感受祖父的爱。

  1、教师引导: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萧红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之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充满生机,更重要的是,一切生命都是那样的自由舒展,无拘无束。那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作者和祖父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你默读课文4-14段,圈画关键词,找出我和祖父所做的事情。

  出示课件20:

  预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情有: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

  教师提问:小小园子里竟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儿,读着“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你有什么感觉呢?

  预设:自由快乐。

  3、教师追问:没错,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自由快乐。(板书:自由快乐)果然如课文里所说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不仅园子里的景物是无拘无束的,园子里的人更是自由快乐的。他们的自由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趣?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快乐?边读边圈画关键语句,并进行批注。

  出示课件21:

  交流讨论:

  预设1:“我”和祖父种小白菜这一段描写得非常好玩。这段话中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这几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顽皮可爱。

  教师引导“我”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请你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瞎闹”的快乐。

  预设2:我和祖父“铲地”这件事写的非常好玩。在这一段中,“乱钩”(标红)这个词可以看出“我”在铲地时是多么地随意。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居然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来我不是在给祖父帮忙,而是在帮倒忙。

  出示课件22:

  预设3:我和祖父“浇水”这段描写的很有趣,我很顽皮地拿水瓢扬水。

  出示课件23:

  教师引导:园中这么多农作物,干农活怎么少得了浇水呢?浇水又怎么少得了“我”这个小跟屁虫的掺和呢?你瞧,“我”在浇水时“把水往天空一扬”,这一扬水之后,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4:水全浇到了“我”和祖父的身上,两个人像两只落汤鸡,却哈哈大笑。

  教师引导:此时的“我”是多么地自由畅快啊!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请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份快乐吧。

  预设5:课文第13段描写的很好玩。不做农活时,“我”也有很多的快乐。你看,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多么得无拘无束啊!

  出示课件24:

  教师引导:现在的你是不是非常羡慕作者当时的生活呢?那就让我们用欢快的节奏读一读这些文字,去分享作者的自由与快乐吧!

  4、教师引导: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边读边进行批注。

  出示课件25:

  预设:“我”之所以如此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教师追问:这份宠爱在什么地方表现得最为突出呢?

  预设:这份宠爱尤其表现在祖父的笑里。不管我是多么地胡闹,哪怕是把粮食随意地丢掉,祖父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开怀大笑。

  教师小结:祖父的“笑”里,饱含着对孙女深深的疼爱之情。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教师引导: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编织了一首爱的小诗。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出示课件26、27:

  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往下写一写这首小诗吧。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祖父采谷穗,我也采谷穗;

  祖父摘黄瓜,我也摘黄瓜……

  教师引导:总而言之,“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甜甜地滋润着作者幼小的心灵。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课件28:

  预设:学生应该能够答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教师总结: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最自由,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疼爱,也能感受到我对祖父深深的热爱与依恋(板书:依恋祖父)。祖父的园子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板书:童年乐园、精神家园)。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园子里满满的爱,去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关注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可是,萧红18岁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乐园了。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那年,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自由的爱的乐园,在一个又一个的异乡漂泊,直至31岁时病逝于香港。虽然整整12年,她再也没有回过那个给予她无限快乐的祖父的园子。但因为想念,她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以童年回忆为线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文字无数次梦回故土。

  请你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出示课件29:

  预设:从祖父去世,“我”逃荒这些语句能够感受到萧红的悲伤。

  教师引导:“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对园子、对已经逝去的事物的深切怀念。作者在这段话中不厌其烦地讲述祖父和“我”年龄上的变化,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且反复使用“………了”的句式,表明祖父去世后,那些让“我”感到快乐的东西也都离开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与怀念之情。

  教师点拨: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请你捧起《呼兰河传》,从中取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阅读链接”,思考其中所表达的不同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四、学习生字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生字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生字。请你观察这11个生字,能发现什么相似点吗?

  出示课件30:

  预设:在这13个生字中,除了“尾”“承”“逛”外,其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易错字。

  出示课件31、32、33、34:

  ①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樱”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木”字旁写得要窄一点,两个“贝”字并列、写紧凑,“女”字要写的又扁又宽。

  ②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拔”字,说一说哪一部分容易写错?

  预设:书写时请注意:右边是“朋友”的“友”加一点,要跟“拨水”的“拨”区分开。可以巧记为:拨掉一毛。

  ③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承”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承”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中间的竖稍弯曲,三个横要短、靠上一些,右边撇要短,捺要长。它的笔顺是:横撇、竖钩、横、横、横、横撇、撇、捺。

  ④教师提问:请你观察“瓢”字,说一说哪一部分容易写错?

  预设:“瓢”字要注意,右边是一个“西瓜”的“瓜”。书写的时候,票字要窄长,右半部分的撇画穿插到左半部分。

  布置作业

  1.“樱、拔、承、瓢”四个字端端正正各写三遍。

  2.如果你有兴趣,请阅读《呼兰河传》。

  出示课件35:

  板书设计

  喜爱园子

  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童年乐园

  精神家园

  第三部分:描写景物:自由快乐

  (萧红)

  依恋祖父

  第二部分:叙述活动:自由快乐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文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分析情感。为此我按照课文的脉络,将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围绕“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物,通过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来感受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继而体会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我”和祖父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祖父的爱是我在园中自由快乐生活的依托,进而感受作者对祖父的依恋,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怀念。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因而,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其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并提出问题: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从词入手,插入课文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黑板上的词语。

  在小说《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一个园子,而且写得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吧!

  二、品读课文

  (一)感受自由的快乐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自然段里读出了什么?得意,指导找出带颜色的词语,积累abb词语。

  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在写这个园子,请同学们看地13自然段。

  自由读,读着读着,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会出现一个什么词语呢?(随心所欲)用片断中的话来解释“随心所欲”这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板书:自由)

  一读句子。

  哪些是自由的?(倭瓜、玉米、黄瓜)

  引读

  我是倭瓜,我愿意 就 ;我是玉米,我愿意 就 ;我是黄瓜,我愿意 就 。

  还会有什么?出示句子:我就是 ,我愿意 就

  哦,真的是(二读句子)

  过渡:我也是自由的,我要 就 。找读4——12自然段。

  园子里的一切景物的自由都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我是自由的,所以我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我玩累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梦呢,梦里她看见——(让学生想象梦里看见的东西。)

  读到这,你们地 心里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二)品读祖父的爱。

  过渡:园子留给我的,仅仅是自由的快乐吗?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什么让我值得留恋吗?

  齐读4——12小节。体会到什么?(祖父的关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3个笑)

  在萧红的眼里,祖父是个怎样的?在笑里还读出了什么?(和蔼,慈祥)

  板书:爱。

  插入: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而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是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痛苦,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和苦难,祖父就像一束阳光一样温暖着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再读课文。

  三、超越文本。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多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老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瞎闹、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与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的。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简介作者和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呼兰河传》就是她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谈话,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表达。

  3、提问: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都做了些什么?(栽花、铲地、捉蜻蜓、浇水)

  三、细读品味,感受快乐。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拓展谈话,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园子在心中的印象——充满生命的气息

  在园中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们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走进了祖父的园子。孩子气十足的强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象的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的突出特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能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作者的表达方法,能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语言特点,用心去领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读中体会作者如何借助侧面描写、借景抒情抒发感情,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领悟萧红的童心世界和对祖父、对家乡的怀想之情,进一步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强烈愿望。

  【预设流程】

  板块一 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很长的精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与朗读进行学习。

  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但不完全等同。

  3.思考: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呢?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提醒学生:初读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跳读,扫读,快速检索重点句段,不要逐字逐句读,这是信息时代一种很重要的阅读策略。学习策略之一:找重点段、摘关键词)

  预设:学生会找到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

  板块二 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预设:样样都有)

  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正音,提示难读的词语。)

  这花园,简直就是“昆虫大观园”啊!这就奇怪了,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这怎么能说是个花园呢?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只有满园花开,才会有那么多昆虫的喧闹;蝴蝶、蜜蜂,才会沾满花粉。不写花开,满园花香,这叫侧面描写!这就是高明的文字!萧红的文字,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图片

  板块三 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关注17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你可以摘录哪几个词语,概括这个园子。(预设: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教师引导归纳:一切自由)

  设疑:按理,写园子,作者要重点写园子的大和美。但从这篇课文看,作者重点却花在写“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到文章中去找原因。暂时搁置问题)。

  既然作者说,“一切都是自由的”,那么这段话究竟写了哪些自由之物?(请用笔圈出自由之物。)

  5.视像化朗读。师:学习写景的文章,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浮现这个事物的画面,然后用个性化的方式,将事物的样子再现出来。比如“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鸟真的飞得很自由?

  (学生尝试练读——教师示范点拨:通过声音的拖长,速度的快慢,再现事物的自由。)

  比如: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学生用视像化朗读的方法,选读其中的一两句——指名读——带读——齐读)

  现在,同学来代言园子这些事物的代言人,愿意代言谁,就把文中的事物,改成“我”。例如:我飞了,就像我在天上逛似的。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学生体验式朗读,读出万事万物的自由。(当学生读到“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时,可把凳子、桌子假想成架子、房子,站到凳子上,桌子上用肢体语言去感受万物的自由。)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话读起来特别带劲?你认为这么带劲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愿意”“就”等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图片

  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 (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 ),我( )

  图片

  12.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

  想种菜,就( )

  ……

  想睡觉,就( )

  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静静地进入梦乡。(悠远的音乐渐起,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四段,读后,用如梦似幻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梦境。)

  师:也不知睡了多久,你,你,你,你们,渐渐地睁开了眼睛。来,谁来和大家分享,刚才在园子里梦见了什么?(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是啊,就连梦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自在的。我们虽然没有去过萧红和祖父的园子,但依然可以梦见这自由的一切。可以想见,童年的萧红,也一定会在这“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乐园中,梦见园子里的一切的。而事实上,萧红离家以后,这园子里的一切,就真的只能在梦中出现了。萧红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

  图片

  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图片

  6.齐读后追问:难道,这园子里,从不下雨吗?从不下雪吗?从没阴天过吗?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 (太阳让万物欣欣向荣;有了太阳,才会有一切事物的生长;太阳带给人温暖……所以,萧红觉得这园子里太阳是特别大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4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祥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非常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生疏,但是学生的认知才能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浅薄。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根底。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开展。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响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理解学生的自学根底,在稍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老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展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考虑:“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课前先学,检查反响。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瞎闹、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谈话导入

  1、谈话: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与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的。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简介作者和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呼兰河传》就是她对故土的一本回忆录,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妙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谈话,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表达。

  3、提问: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都做了些什么?(栽花、铲地、捉蜻蜓、浇水)

  三、细读品味,感受快乐。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颖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得意;祖父的园子充满活力、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欢,难以忘怀。)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活力勃勃的感觉。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得意,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欢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得意。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考虑: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但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安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假设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假设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妙,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拓展谈话,领悟写法

  考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详细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似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表达童真童趣的句段。

  3、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土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考虑,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妙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考虑: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板书:

  快乐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默读考虑。

  ⑵全班交流。

  5、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29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4-01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03-27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9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4-09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04-30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04-30

《牧童》教学设计11-24

《乡愁》教学设计12-08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快乐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相关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词,正音

  (二)交流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明确学习要求

  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3.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设计意图:目标引领,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学得有的放矢。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全课的感情基调。)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

  (一)自学感悟——自由快乐之心

  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2.引出阅读方法,引导自学,阐述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段,作批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文,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感受作者的自由快乐。)

  (二)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事

  1.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快乐自由的事。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课件,回顾所有快乐的事。

  3.小结,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情,在充分自由的讨论、交流、感悟中,体会作者在园中自由快乐的心情,了解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自由快乐之物

  1.依据交流出示语段“愿意……就……”

  2.引读该句式,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想象“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课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写。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三、研读深思,领悟中心

  1.深入质疑:学到这里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问题?

  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自读体会。

  3.交流:“作者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快乐?”领会祖父的慈爱和宽容,是作者自由快乐的源泉。

  (设计意图:引导进一步质疑,深入研读,领悟中心,学生能在自读自悟中把握文本的内涵。 )

  四、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出示《呼兰河传》封面,引导猜测书中内容。

  2.出示茅盾对该书评价的话语,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是一部凄婉的歌谣?”。

  3.激发阅读原著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质疑,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由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要有成效必须让孩子在每堂课中学有所的。在我们“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这样开放自主的课堂中,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为此,每上完一节课,我常常会问自己:这节课我让孩子得到些什么?从语用教学观出发,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写作。纵观这个目标,我们每节语文课必定是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实践课堂,进而我会问自己我教会孩子学习语言了吗?教会孩子会应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了吗?同样这节课上下来,我也问了自己这样的问题。庆幸的是我能回答,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说;

  一是“方法”,二是“应用”,三是“兴趣”

  方法本课教会孩子应用阅读方法、领悟写作方法,学会读书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依据单元目标,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自渎自悟为教学重点,相机引导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会入情入镜地读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中体会情感,从而学习怎样表情达意。

  应用学会应用是学习终极目标。它包括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这篇课文是独立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应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孩子应用阅读方法,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在祖父园中的自由快乐。不失时机地让训练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并熟练掌握,直至延伸到课外。本课作者语言表达上极富特点,特别是反复手法的应用,这是语言训练的好机会,为此,我让学生仿写文中的排比句式,从文本内容延伸到课外生活,让孩子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会运用语言反复手法的.语言表达,学会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兴趣整堂课,我尽力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让孩子在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讨论、交流。整堂课孩子们兴趣盎然,完全沉静在文本的意境里。另外从矛盾的评价入手,引导孩子质疑“为什么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设置悬念,激发孩子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孩子们也悻然接受了课外阅读的任务。

  自从我参加我们学校的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研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实践后,我发现在这样自主开放的堂中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活跃,思维也越来越奇怪,状况不断,往往会搞得你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教学机智来应对,而这儿让我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另外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中还不够放手,不够相信学生,总想抱着他们走,势必这样他们永远学不会走路,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让孩子学得更有成效。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收益,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以文本为基点,进行情感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引导阅读等方法让阅读丰富起来。进而理解从而使阅读多元化。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品味法

  【教学准备】

  *教师:《祖父的园子》多媒体

  *学生:预习本课,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导入的学习。

  二、步入园中

  (一)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出示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二)感悟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感悟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引导学生从种类、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进行理解。

  2.感悟园中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三)感悟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植物自由】

  1.默读、浏览课文摘录关键词词语,圈出自由之物。

  2.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3.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人自由】

  1.浏览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写了萧红和祖父在园中的哪些事情。

  (出示学习建议)

  ——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

  (预设: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2.拓展阅读:

  《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童年生命的自由。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感悟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师配乐朗诵范读: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2、总结升华

  3.拓展阅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940年12月20日香港完稿。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七、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4

  网络学习课前准备:

  字典,课本图片,笔记本,网络畅通,学习所用电子产品。

  网络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正确书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解释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说出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网络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网络教学难点:

  读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人们往往留恋童年时光,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她的童年生活吧!下面先介绍一下萧红ppt。在萧红的记忆里,难以忘却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呼兰河传》节选的`——《祖父的园子》。(ppt: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4.教师领读我会认生字,练习朗读。

  5.教师领读我会读词语,练习朗读。

  6.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我会写生字,观察讲解易错字。“拔”区别拔和拨;“承”;区别瞎和割。

  7.学习词语:明晃晃、光芒四射。

  8.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从哪两方面写祖父的园子的?

  教师小结:两个方面,第一园子里有什么?第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9.跟老师一起读读前三段,说说园子里都有什么?学习前三段。

  10.再读课文前三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3.积累ABB词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揭示文题

  1、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三十年代,中国文豪鲁迅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这位女作家就是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阅读课文后的“作家卡片”,初步了解萧红和《呼兰河传》。

  2、板题、读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预习反馈

  1、认读词语:

  (1)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熟悉的小昆虫。

  出示词语一: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读准:蚂蚱màzha

  (2)还有一些农作物。

  出示词语二: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注意“倭”的读音。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3)还有她模仿祖父干的农活。

  出示词语三: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4)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小黄瓜、大倭瓜、栽花、拔草这一景一物一事构成了“我”的快乐空间,让人难以忘怀。再读三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句子是否读通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

  三、一入园子,赏景物之自由

  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用心地读读。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第2、13节)

  2、读书(①投入情感;②想象画面)评议、交流(用词概括是个怎样的园子?)。

  3、学习写法。

  作者在写这个园子的时候,哪些词语、句子写法很特别?她是怎么把园子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写得那样生动的?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用心去发现,后再交流。

  四、二入园子,品作者之自由

  1、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用心读读3—12节,“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趣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划出有关词句,先与同桌说说在集体交流。

  2、交流、品析、朗读。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地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3、你觉得作者在这样一个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自由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开心幸福的……)

  4、了解“借景抒情”写法。

  五、三入园子,悟自由之源泉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为什么这样自由?他有一个怎样的祖父?从文中哪些词句能体会到?

  2、引导体会祖父的“笑”。

  (笑中有疼爱,笑中有宽容,笑中有教育,笑和爱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

  3、小结: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

  (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变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仿写片段。(借课文13节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直接写一写我在园子里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句式有点变化更好!)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1、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2、总结:萧红在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因为她是个女孩,不喜欢,只有她六十多岁的祖父疼爱她,呵护她,所以,长大了后她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她就想到了祖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才有这样一个园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她这样一个童年的生活。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不一样的,祝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

  教学反思: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作者萧红在二十九岁回忆故乡的园子时,仍备感亲切与温暖,那园子是她一生难以忘怀的最温馨的家。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学习第二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觉作者对童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学习,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学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在学习了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后,在学生情绪达到高潮,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读这一段,感觉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

  1、一入园子,赏景物之自由。

  这一板块,先直接学习园子描写部分,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所有的昆虫、农作物都是自由生长,“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连用了多个“……愿意……就……,想……就……”等句式,语言清新、欢快,充满童趣,透过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与作者的自由的心灵产生共鸣。

  2、二入园子,品作者之自由。

  先感受园子的自由,再感悟作者的自由,使教学板块清晰、明朗。本块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读懂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一天的劳动场景,与祖父之间发生的几件愉快、有趣的事情(祖父干农活,自己瞎闹,闹够了,又去玩,玩腻了,又跟祖父闹),通过这些特写的镜头,感悟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

  正因为作者的心灵流淌着自由的气息,所以她的眼中和笔下的园中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活的,作者写昆虫、农作物的自由,其实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由的情怀。让学生了解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三入园子,悟自由之源泉。

  如果说前面“园子自由、作者自由”两个板块的设计是“果”,那么“悟祖父之爱”就是“因”。没有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她的的祖父,就根本不会有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文中没有太多的笔墨直接写一个怎样的祖父,教学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爷孙俩的对话,抓住祖父的“笑”,来体会祖父的和蔼可亲、宽容慈爱。

  课堂上,学生会与作者共鸣,发出会心的微笑,仿佛自己就成了园中的一朵花、一只虫、一只蝴蝶,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这是本节课我与学生最大的收获。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6

  一、学情分析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十分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陌生,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肤浅。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基础。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思路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馈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自学基础,在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教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先学,检查反馈。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3)针对课文提出质疑

  二、精讲启迪,注意生成。

  1、捕捉教学文眼

  (1)请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感觉,头脑中会跳出什么词来?

  2、细读,引发体验高峰

  (1)你最喜欢哪句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你的心情。

  (2)配上音乐请学生在温馨的旋律读书

  (3)请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4)小结:是啊,字词有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些特殊的词与句式能让我们体会到,萧红的文字朴素又洒脱,字里行间扑腾着“自由”二字。

  (5)启发“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十七自然段

  (2)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后感受

  (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

  (2)配乐自主读书

  (3)学生赛读,感悟读书方法

  (4)用“借景抒情”之手法,课堂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5)汇报写作片段。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小组自学讨论“人的自由”部分。

  (2)抓住学生汇报内容予以点拨、指导。

  (3)帮助学生发现“自由、快乐”的背后是爱。

  (1)小组成员在组长汇报下,各抒己见,用边读边悟的方法学习。

  (2)全班汇报。

  (3)在交流中体验一种人性自由的爱。

  四、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请学生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在拓展深化中,能自悟自评。

  祖父的园子

  园子·人

  自由·快乐

  祖父·爱

  五、反思与评点

  (一)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这个园子是作者萧红记忆中的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儿,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让作者感到快乐、自由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发在她孩子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篇内容上感性的文章表达方法上也有突出的特点,比如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领悟这种情感怎样表达出来,成为我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学校不久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作为教改实验教师,我把“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带入课堂,在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基础上,交流读书心得,提出存疑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再设计重、难突破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读出个人的独特见解。本课教学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点。

  1、体现鲜明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学活动开始前预备活动中,我就给学生提出自学“三维目标”:把握主要内容、读出作者情感、提出个人见解。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自读课文,查找作者生平资料,阅读《呼兰河传》描写童年生活部分的相关文章,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我在课前了解到学生已经拥有的阅读经验和个人感悟,在正式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事先收集学生质疑的问题,从中挑选出与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不谋而合的“精品”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力解决,自主获得感悟,这样的课堂像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样,学生充满了学习的自由与快乐。

  (二)评点

  本课教学平实、自然、有效、扎实。执教者力图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师了解学生自主读书这过程中的收获与存疑,围绕有质量的质疑设计并展开教学环节。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充分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内化迁移,“读写结合”使本节课浓浓的语文味儿弥散开去。教师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方面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体现了“针对性”、“合作性”、“生成性”、“探究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如“独立性”、“能动性”、“超前性”也较为明显。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7

  《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下册“美好的童年”这一单元主题编排的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是一片略读课文。编排在它前面的是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五年级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一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很显然,这样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从前一篇课文中习得阅读方法,然后运用方法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量。而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如:定位模糊,把略读课文当精读课文;忽视指导,成了学生自读,甚至课外读物;教学简单,局限于回答导语中的问题提示。略读课文的教学存在目标不清,方法不当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就“略读课文怎么教”这一话题展开了论坛,提供了观摩课。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如下:

  一、总结《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阅读方法:抓住课文描写的

  主要场景,从具体的句段描写中体会情感。运用这种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学生带着导语中的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园子中的哪些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引导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劳动、玩耍、美景。“白色朗读”与内容相关的段落,积累三个方面的词语,如:追蝴蝶、捉蜻蜓等描写玩耍的,铲地、拔草等描写干农活的,胖乎乎、圆溜溜等写景物特点的。

  三、品读语段,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让学生带着导语中的'第二个问题再读课文: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玩耍,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课文,画下感受最深的语段,写写感受到的心情。再聚焦到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的。

  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写写画画。

  组织交流。作者的心情是自由的,是快乐的。大部分学生找到这样的段落:

  1、“铲地把谷子铲掉,留下狗尾巴草”的段落。

  “浇菜的情景”

  这哪里是劳动,分明是在玩耍,在祖父的慈爱中自由快乐地玩耍。

  2、玩耍的段落: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吃黄瓜去了。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的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3、写园子里风景的句段: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1)自由朗读,读出园中花鸟虫等的自由。

  (2)说说作者用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式表达了这种自由和快乐。

  要……就……

  愿意……就……

  不愿意……也没有人……

  (3)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领悟作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境由心造”,正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它们不再是景物,而是人,作者的伙伴。

  四、拓展阅读

  选择《呼兰河传》中的两个片段,一段是写呼兰河小城的,一段是写小团圆媳妇的。学生自读,谈感受,老师介绍《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自读自悟空间大,时间足;

  二是讲究“略中有精”,精读的点更突出,更集中;

  三是导语提示引路,注重“要求与方法”;

  四是拓展阅读,求效率。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8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都是自由的,花、鸟、虫子、菜等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本文的写作特点: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设计理念

  (一)扣题导入,走近萧红引用课后“作家卡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起学生思维活力。

  (二)是整体阅读,梳理文路自读,走进园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重点词句赏读,看景物之自由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四)说、议、读相结合,品读,解“我”之自由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五)拓展联想悟祖父之爱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六)引读、概括悟作者表达特点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七)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愿望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前准备:萧红的自传体《呼兰河传》读本、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板书课题读题)。

  【设计意图】:

  课始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切入课文后面的“作家卡片”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极好地引用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向学生渗透了读法指导。

  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

  二、自读,走进园子

  1、检查自读:(投影)

  ①读一读,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②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2、轻轻地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趣)

  课文通过那些描写来写出这里的有趣的?(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整体梳理文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与文本、作者对话,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看景物之自由

  1、读着萧红清新自然的文字,我们仿佛一起走进了园子轻轻地读第2、13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漫步,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并相机,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一切都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设计意图】

  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反复朗读,尊重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与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才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二。品读,解“我”之自由

  1、自由读读课文3—12自然段,看看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事?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呢?划出有关词句,用心读一读,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

  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②(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

  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呈现了“我”的童真、顽皮。

  ③(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引导学生体会:看似平淡的两个动作,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这样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的形象。

  ④(抢水瓢浇菜)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⑤学(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板书:自由)

  【设计意图】

  读读、议议、联想、再说、议、读相结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使得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这样教学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四、想像,悟祖父之爱

  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拓展)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在园子里漫步,你们看到了吗?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

  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你们理解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板书:爱)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才有我的,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这部分教学采用老师拓展、学生默读、圈划词句、写出感悟、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五、引读,深化“心”之自由

  1、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蝴蝶随意地飞,在我看来,是。

  小结: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

  2、(课件呈现,齐读)园子里,鸟儿蝴蝶、花草蔬菜瓜果,我,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3、引读14节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

  引读、概括,学生从文本阅读中领悟了作者表达特点以及写作手法,使学生明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能写好自己我们的习作,这样把学生的关注点落在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上,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的教学价值上,课堂学生所得就丰厚多了

  六、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你们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如果一天,两天,如果你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先别回答,先去读读《呼兰河传》,看完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

  【设计意图】

  结尾回归课题,拓展配乐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激发学生再次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稚拙之美,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原著和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这符合新课标指出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2、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设计说明:

  让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这项作业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增加阅读的积累,提高阅读质量。

  附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景爱

  热闹自由有趣

  事详: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略:栽花、拔草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一个普通的园子为什么令作者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

  2、第2节以读代讲。

  3、读第13节。漫步在园中,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词——

  引读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4、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一切都是自由的?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默读课文3-12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划出相关词句,写写体会。

  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一个人——

  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有了祖父的爱,我就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引读第13节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唤起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0

  祖父的园子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结构: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从对昆虫、草木的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第二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语言,融入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关注体会思想感情: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对祖父、对园子、对已逝去事物深切的怀念之情。可以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反观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也能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通过图片理解四个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细读文本,从写景、叙事的具体语境中体会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蝴、蚱”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4.能从写景的部分体会作者对园子、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教学重点】

  通过园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中,咱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今天咱们则要走进一个让著名作家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板书:祖父的园子),一起感受园子里别样的童年生活。

  出示课件1:

  2.介绍作家作品。

  教师引导:在畅游“祖父的园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文的作者萧红(板书:萧红)。

  出示课件2:

  教师小结: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是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市呼兰区)人。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伯乐》。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把一个个孤独的童话故事进行了串联,形象地表现出呼兰河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本篇课文就选自《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作者萧红文学成就以及本文的出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帮助其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请学生出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3:

  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祖父的园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祖父的园子呢?

  预设: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教师小结,引出下一个环节:在这个园子中,既有美丽的景色,也有我和祖父相处的快乐时光。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感知园子的特点,对祖父的园子形成整体的认识,初步体会文中表现的情感,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梳理文章脉络

  提出要求: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哪些段落写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

  1.学生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批注。

  2.组织小组交流:再次读完课文之后,你对本文的脉络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预设:课文的第1-3段和15-19段分别写了园中有哪些景物,4-14段则写了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

  出示课件4:

  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文三个部分,第一、三部分侧重于写景,第二部分侧重于叙事。(板书: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第三部分:描写景物;第二部分:叙述活动)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训练其速读能力,在读中了解文章脉络,为之后有层次地理解、赏析课文奠定基础。)

  四、认读生词

  1提出要求:课文中有一些生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出示课件5:

  学生看着课件词语,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2.提出要求:请学生根据图片读词语,注意词语的正确发音。

  出示课件6:

  学生看着课件词语,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五、学习课文景物描写部分,体会祖父的园子中样样都有、生机勃勃和一切生命的自由舒展。

  1.学习1-3自然段,感受园子里的样样都有和生机勃勃。

  (1)教师引导:萧红说:祖父的园子里“样样都有”。下面,我们就跟随萧红的文字到“祖父的园子”里走一走,看一看。请你默读1-3自然段,看看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预设:祖父的园子里有很多动、植物。

  教师引导:课文里用哪个词来概括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的?

  预设:是“样样都有”这个词。

  出示课件7:

  教师追问:这个词用的是不是有点夸张?请你仔细找一找,课文里都提到了哪些动、植物呢?

  学生读文,在文中划出来。

  全班交流。

  预设1: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还有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这些树木。

  预设2:蝴蝶有白的、黄的、红色、满身金粉;还有大的、小的、好看的、不好看的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且形状和形态都不相同。

  出示课件8:

  教师引导:难怪作者说这花园里边明晃晃,新鲜漂亮。作者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她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让这幅画活了起来,你发现这个秘密了吗?

  预设:“胖乎乎”、“圆滚滚”这两个叠词读起来很形象!让我们看到了蜜蜂饱食花蜜之后憨态可掬的样子。

  教师追问:除了小蜜蜂,还有吗?

  预设:还有那棵大榆树:“呼叫”“冒烟”“发光”“闪烁”这几个动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它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生机勃勃)。

  出示课件9:

  教师小结:在1-3自然段,作者写了祖父园子里动植物的颜色、大小、种类,还通过细致描写小蜜蜂和大榆树,让我们感受到了它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人心生向往!足以看出作者对园子深深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园子)让我们展开想象,美美地读一读这几段吧。

  出示课件10:

  学习15-19自然段,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1)指导朗读,体会园中的“自由自在”

  教师引导: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吗?这小小的园子不仅样样都有,五彩缤纷,而且动静皆宜,令人向往。祖父的园子里仅仅是样样都有,就让作者魂牵梦萦吗?请大家默读15-19自然段,看看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学生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出示课件11:

  教师提问:你找到关键句了吗?请大声读出来。

  预设: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教师追问: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能告诉我们这个园子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预设:是“自由”这个词。(板书:自由)祖父的园子还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园子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自由”的,比如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在这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表现它们的自由的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

  全班交流。

  预设:这个园子里的事物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教师引导:在这段话里,“愿意”这个词一共出现了6次。作者是不是太啰嗦了?让我们把7个“愿意”去掉,再读一读。

  出示课件12、13:

  预设:不啰嗦。作者重复使用“愿意”这个词是为了表现园子里事物自由自在的状态。

  教师小结:作者特意这么写,就让抽象的“自由”,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强调了所有的生命都是随着自己的意愿自由生长的.。

  其实在作者笔下,不仅有生命的事物是自由的,连土墙、天空、白云这些没有生命的事物,也是自由快乐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嬉戏玩耍的小伙伴(板书:快乐)。

  出示课件14:

  教师引导:这些事物真的那么自由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出示课件15:

  学生边读课间的链接材料,边思考。

  全班交流。

  预设1:这些事物没有那么特别,这只是作者心里的感受。

  预设2::作者内心感受到的是自由快乐,所以她看到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

  教师点拨:让我们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再次走进园子,感受着园子的生机勃勃,感受着一切生命自由舒展,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

  学生宁心静气,美美地读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想象画面、朗读等多种方法关注园子里具体的景物描写,体会蕴藏在一景一物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感受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六、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教师总结:萧红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之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充满生机,更重要的是,一切生命都是那样的自由舒展,无拘无束。这样的园子怎能不让人向往,怎能不让人热爱?在这样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由与快乐的园子里,幼年的“我”与祖父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请你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用自己的朗诵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体会其中的快乐吧。

  出示课件16:

  七、生字书写

  教师引导:祖父园子里的蜜蜂、蝴蝶等景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和祖父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品味。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2个生字。

  出示课件17:

  教师点拨:这2个字都是形声字,部首都是虫字旁,意思均与昆虫有关。这2个字在写的时候要写得左窄右宽,特别注意“蝴蝶”的“蝴”字在书写时应整体写紧凑,“古”要细窄,“月”的位置要稍微靠下。

  学生在本子上书写练习三遍。

  八、课堂作业:

  出示课件18:

  1.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三遍。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并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上体会。

  九、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生机勃勃

  第三部分:描写景物:自由快乐

  第二部分:叙述活动

  祖父的园子

  喜爱园子

  (萧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嗡、樱”等13个生字。

  2.能从“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3.通过“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从“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祖父的园子》。请你先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课件19:

  预设: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园中景物的特点及其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为本节课深入感受人物活动所体现的感情做好铺垫。)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园中活动,感受祖父的爱。

  1、教师引导: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样样都有、生机勃勃、自由快乐的园子。萧红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了园子里的景物之中,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充满生机,更重要的是,一切生命都是那样的自由舒展,无拘无束。那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作者和祖父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你默读课文4-14段,圈画关键词,找出我和祖父所做的事情。

  出示课件20:

  预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事情有: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

  教师提问:小小园子里竟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儿,读着“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你有什么感觉呢?

  预设:自由快乐。

  3、教师追问:没错,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自由快乐。(板书:自由快乐)果然如课文里所说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不仅园子里的景物是无拘无束的,园子里的人更是自由快乐的。他们的自由快乐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趣?能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快乐?边读边圈画关键语句,并进行批注。

  出示课件21:

  交流讨论:

  预设1:“我”和祖父种小白菜这一段描写得非常好玩。这段话中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这几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顽皮可爱。

  教师引导“我”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请你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瞎闹”的快乐。

  预设2:我和祖父“铲地”这件事写的非常好玩。在这一段中,“乱钩”(标红)这个词可以看出“我”在铲地时是多么地随意。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居然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来我不是在给祖父帮忙,而是在帮倒忙。

  出示课件22:

  预设3:我和祖父“浇水”这段描写的很有趣,我很顽皮地拿水瓢扬水。

  出示课件23:

  教师引导:园中这么多农作物,干农活怎么少得了浇水呢?浇水又怎么少得了“我”这个小跟屁虫的掺和呢?你瞧,“我”在浇水时“把水往天空一扬”,这一扬水之后,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4:水全浇到了“我”和祖父的身上,两个人像两只落汤鸡,却哈哈大笑。

  教师引导:此时的“我”是多么地自由畅快啊!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请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份快乐吧。

  预设5:课文第13段描写的很好玩。不做农活时,“我”也有很多的快乐。你看,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是多么得无拘无束啊!

  出示课件24:

  教师引导:现在的你是不是非常羡慕作者当时的生活呢?那就让我们用欢快的节奏读一读这些文字,去分享作者的自由与快乐吧!

  4、教师引导: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边读边进行批注。

  出示课件25:

  预设:“我”之所以如此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

  教师追问:这份宠爱在什么地方表现得最为突出呢?

  预设:这份宠爱尤其表现在祖父的笑里。不管我是多么地胡闹,哪怕是把粮食随意地丢掉,祖父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开怀大笑。

  教师小结:祖父的“笑”里,饱含着对孙女深深的疼爱之情。从笑中,我们完全明白了:“我”在这园子里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是这样回忆祖父的笑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教师引导: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编织了一首爱的小诗。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出示课件26、27:

  请你发挥想象,接着往下写一写这首小诗吧。

  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祖父采谷穗,我也采谷穗;

  祖父摘黄瓜,我也摘黄瓜……

  教师引导:总而言之,“我”都是跟在祖父后面,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祖父的爱就像涓涓细流,甜甜地滋润着作者幼小的心灵。此时,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课件28:

  预设:学生应该能够答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教师总结: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最自由,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疼爱,也能感受到我对祖父深深的热爱与依恋(板书:依恋祖父)。祖父的园子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作者童年的乐园,是作者永远的精神家园(板书:童年乐园、精神家园)。请你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园子里满满的爱,去感受萧红的自由与快乐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关注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可是,萧红18岁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乐园了。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那年,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自由的爱的乐园,在一个又一个的异乡漂泊,直至31岁时病逝于香港。虽然整整12年,她再也没有回过那个给予她无限快乐的祖父的园子。但因为想念,她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以童年回忆为线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文字无数次梦回故土。

  请你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感情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出示课件29:

  预设:从祖父去世,“我”逃荒这些语句能够感受到萧红的悲伤。

  教师引导:“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对园子、对已经逝去的事物的深切怀念。作者在这段话中不厌其烦地讲述祖父和“我”年龄上的变化,表达出“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且反复使用“………了”的句式,表明祖父去世后,那些让“我”感到快乐的东西也都离开了,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与怀念之情。

  教师点拨: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请你捧起《呼兰河传》,从中取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阅读链接”,思考其中所表达的不同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四、学习生字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生字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生字。请你观察这11个生字,能发现什么相似点吗?

  出示课件30:

  预设:在这13个生字中,除了“尾”“承”“逛”外,其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易错字。

  出示课件31、32、33、34:

  ①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樱”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木”字旁写得要窄一点,两个“贝”字并列、写紧凑,“女”字要写的又扁又宽。

  ②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拔”字,说一说哪一部分容易写错?

  预设:书写时请注意:右边是“朋友”的“友”加一点,要跟“拨水”的“拨”区分开。可以巧记为:拨掉一毛。

  ③教师提问:请你观察“承”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承”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注意中间的竖稍弯曲,三个横要短、靠上一些,右边撇要短,捺要长。它的笔顺是:横撇、竖钩、横、横、横、横撇、撇、捺。

  ④教师提问:请你观察“瓢”字,说一说哪一部分容易写错?

  预设:“瓢”字要注意,右边是一个“西瓜”的“瓜”。书写的时候,票字要窄长,右半部分的撇画穿插到左半部分。

  布置作业

  1.“樱、拔、承、瓢”四个字端端正正各写三遍。

  2.如果你有兴趣,请阅读《呼兰河传》。

  出示课件35:

  板书设计

  喜爱园子

  第一部分:描写景物: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

  童年乐园

  精神家园

  第三部分:描写景物:自由快乐

  (萧红)

  依恋祖父

  第二部分:叙述活动:自由快乐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关注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文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内容,分析情感。为此我按照课文的脉络,将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围绕“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物,通过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来感受园中景物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继而体会作者寄托在景物中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围绕“‘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我”和祖父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祖父的爱是我在园中自由快乐生活的依托,进而感受作者对祖父的依恋,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怀念。

  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的结尾,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因而,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其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并提出问题:课文中描写的园子充满了爱与欢乐,但在《呼兰河传》的结尾,作者却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从词入手,插入课文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来读一下黑板上的词语。

  在小说《呼兰河传》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一个园子,而且写得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吧!

  二、品读课文

  (一)感受自由的快乐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自然段里读出了什么?得意,指导找出带颜色的词语,积累abb词语。

  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在写这个园子,请同学们看地13自然段。

  自由读,读着读着,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会出现一个什么词语呢?(随心所欲)用片断中的话来解释“随心所欲”这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板书:自由)

  一读句子。

  哪些是自由的?(倭瓜、玉米、黄瓜)

  引读

  我是倭瓜,我愿意 就 ;我是玉米,我愿意 就 ;我是黄瓜,我愿意 就 。

  还会有什么?出示句子:我就是 ,我愿意 就

  哦,真的是(二读句子)

  过渡:我也是自由的,我要 就 。找读4——12自然段。

  园子里的一切景物的自由都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作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我是自由的,所以我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我玩累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梦呢,梦里她看见——(让学生想象梦里看见的东西。)

  读到这,你们地 心里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二)品读祖父的爱。

  过渡:园子留给我的,仅仅是自由的快乐吗?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什么让我值得留恋吗?

  齐读4——12小节。体会到什么?(祖父的关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3个笑)

  在萧红的眼里,祖父是个怎样的?在笑里还读出了什么?(和蔼,慈祥)

  板书:爱。

  插入: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为她是个女孩而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是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痛苦,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和苦难,祖父就像一束阳光一样温暖着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再读课文。

  三、超越文本。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多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

  老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

  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瞎闹、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与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的。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简介作者和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呼兰河传》就是她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谈话,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表达。

  3、提问: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都做了些什么?(栽花、铲地、捉蜻蜓、浇水)

  三、细读品味,感受快乐。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拓展谈话,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园子在心中的印象——充满生命的气息

  在园中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们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走进了祖父的园子。孩子气十足的强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象的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的突出特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能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作者的表达方法,能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语言特点,用心去领悟。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读中体会作者如何借助侧面描写、借景抒情抒发感情,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领悟萧红的童心世界和对祖父、对家乡的怀想之情,进一步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强烈愿望。

  【预设流程】

  板块一 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很长的精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与朗读进行学习。

  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但不完全等同。

  3.思考: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园子呢?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提醒学生:初读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跳读,扫读,快速检索重点句段,不要逐字逐句读,这是信息时代一种很重要的阅读策略。学习策略之一:找重点段、摘关键词)

  预设:学生会找到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

  板块二 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预设:样样都有)

  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正音,提示难读的词语。)

  这花园,简直就是“昆虫大观园”啊!这就奇怪了,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这怎么能说是个花园呢?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只有满园花开,才会有那么多昆虫的喧闹;蝴蝶、蜜蜂,才会沾满花粉。不写花开,满园花香,这叫侧面描写!这就是高明的文字!萧红的文字,是值得细细品读的。)

  图片

  板块三 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关注17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中,你可以摘录哪几个词语,概括这个园子。(预设:一切都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教师引导归纳:一切自由)

  设疑:按理,写园子,作者要重点写园子的大和美。但从这篇课文看,作者重点却花在写“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到文章中去找原因。暂时搁置问题)。

  既然作者说,“一切都是自由的”,那么这段话究竟写了哪些自由之物?(请用笔圈出自由之物。)

  5.视像化朗读。师:学习写景的文章,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脑子里可以浮现这个事物的画面,然后用个性化的方式,将事物的样子再现出来。比如“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鸟真的飞得很自由?

  (学生尝试练读——教师示范点拨:通过声音的拖长,速度的快慢,再现事物的自由。)

  比如: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学生用视像化朗读的方法,选读其中的一两句——指名读——带读——齐读)

  现在,同学来代言园子这些事物的代言人,愿意代言谁,就把文中的事物,改成“我”。例如:我飞了,就像我在天上逛似的。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学生体验式朗读,读出万事万物的自由。(当学生读到“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时,可把凳子、桌子假想成架子、房子,站到凳子上,桌子上用肢体语言去感受万物的自由。)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话读起来特别带劲?你认为这么带劲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愿意”“就”等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图片

  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 (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 ),我( )

  图片

  12.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

  想种菜,就( )

  ……

  想睡觉,就( )

  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静静地进入梦乡。(悠远的音乐渐起,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四段,读后,用如梦似幻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梦境。)

  师:也不知睡了多久,你,你,你,你们,渐渐地睁开了眼睛。来,谁来和大家分享,刚才在园子里梦见了什么?(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是啊,就连梦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自在的。我们虽然没有去过萧红和祖父的园子,但依然可以梦见这自由的一切。可以想见,童年的萧红,也一定会在这“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乐园中,梦见园子里的一切的。而事实上,萧红离家以后,这园子里的一切,就真的只能在梦中出现了。萧红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12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

  图片

  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图片

  6.齐读后追问:难道,这园子里,从不下雨吗?从不下雪吗?从没阴天过吗?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 (太阳让万物欣欣向荣;有了太阳,才会有一切事物的生长;太阳带给人温暖……所以,萧红觉得这园子里太阳是特别大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4

  读《祖父的园子》一文,学生轻轻松松就跨进园子,感受到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的气息。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也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祥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孩童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充满梦幻色彩的。这样的话题非常贴切儿童生活,学生学起来不生疏,但是学生的认知才能有限,情感积累与体验比较单一或浅薄。因此,要让学生从查找作者的生平入手,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阅读《呼兰河传》,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为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打入根底。学生先谈谈读书收获,再提出自己的读书疑问,这些在课前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个人的读书收获较片面,因此把合作学习、探究学生的精神和方式引进课堂,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素质的开展。

  首先是课前先学,为学生提出自主阅读的三维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读懂作者内心情感,提出个人独特见解”,检查反响学生的自主读书的收获,这样可以理解学生的自学根底,在稍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然后老师根据事先获知的学生质疑问题,择其精华投影于屏幕,让全班同学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忘自己“引领和点拔者”的身份,从“园子”直接切入第十三段的教学,然后聚焦于“自由”这个字眼,教学由此展开并形成波澜。接着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体会写作方法,并由此拓展片段写作,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展文本语言内化迁移。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获得“自由的背后是爱”这个关键的.感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难点:感悟作者对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充分地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

  2、考虑:“我”在园子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运用学过的方法在书上批注。

  3、提出你对课文的质疑之处。

  4、理解作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阅读《呼兰河传》中与萧红童年生活相关的篇章。

  课前先学,检查反响。

  1、谈话导入,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要求抽查预习情况

  3、展示学生的质疑问题

  (1)谈自己对阅读的感受

  (2)从各个角度谈阅读收获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瞎闹、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谈话导入

  1、谈话: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与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祖父的园子,看看她的童年是怎样的。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简介作者和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呼兰河传》就是她对故土的一本回忆录,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妙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织谈话,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用文中的语句表达。

  3、提问: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都做了些什么?(栽花、铲地、捉蜻蜓、浇水)

  三、细读品味,感受快乐。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颖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得意;祖父的园子充满活力、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欢,难以忘怀。)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活力勃勃的感觉。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得意,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欢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得意。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考虑: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但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安康的、漂亮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假设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假设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妙,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拓展谈话,领悟写法

  考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详细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似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表达童真童趣的句段。

  3、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读到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一下。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土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考虑,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妙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合作读。

  3、指名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默读课文,考虑:

  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谈谈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说,全班交流。板书:

  快乐自由

  4、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⑴默读考虑。

  ⑵全班交流。

  5、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和祖父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作品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我和祖父一天里在园子里都做些什么呢?(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等。)

  (二)趣事体乐

  1、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我在园子里也在劳动吗?

  从文中找出关于我在园子里的描写,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句话,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抓住“瞎闹、乱勾、乱闹”三词体会作者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同学们,羡慕作者的生活吗?喜欢他的生活吗?喜欢、羡慕他的什么?板书自由、快乐的我。

  对于我在园子里的举动,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后生评,相机指导。

  2、祖父对我的顽皮举动是什么反映呢?

  观察插图,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语句,通过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

  填一填:

  当我把菜种踢飞了,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当我 ,祖父笑了,他仿佛在说:“ 。”

  板书:宽容、慈爱的祖父

  正是因为祖父对我的宠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我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三)借景抒情

  文章中除了写我的自由,还写了什么也是自由的?

  迅速浏览13自然段,找出中心句。齐读。

  这一段作者怎样将事物的自由描写出来的呢?请先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感受。

  指名汇报,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动植物仿佛也变得具有灵性,生动活泼起来了。

  指名有感情读。

  出示:我就是倭瓜,我愿意爬山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我就是 ,我 。

  学生练读,试读排比句。

  引读: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倭瓜 ,黄瓜 ,玉米 。蝴蝶 。所以,作者说:一切 。

  作者仅仅是想写景物的自由吗?他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板书:爱园、乐园。

  (四)情感升华

  同学们,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长大以后,历经了许多坎坷与不幸的萧红,常常会回忆起呼兰河城,因为这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出示:(师配乐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同学们,有别样的感受吗?课后,请同学们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读读本文,也许你会读出更多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