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说课稿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孩子的眼中,美丽的蓝天总是充满着生命力。蓝天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他们想象的源泉,为了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此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即活泼好动,对事物也已经充满了一定的探究和表现欲望,我把活动定位在音乐领域,给孩子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游戏的形式串联而成。
孩子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设计: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他们一定的表现欲望,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具体目标为:
1、积极的参与活动,感知蓝天的美丽;2、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创编情景动作;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大胆想象,并自由的创编情景动作。通过自己尝试,从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动作的形式加以表现。《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游戏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
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对蓝天有了一定的认识。
2、物质准备:蓝天布景图,以及幼儿事先制作好的蓝天中的物体。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活动以观察——猜测——联想——讲述——创编——表演贯穿这一主线线索。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
活动的第一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律动进入活动室,并在律动中通过语言让幼儿一下子便进入到活动的氛围和主题中来,教师带领着幼儿在活动室中随意的坐下,为活动的开展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
进行到活动的第二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蓝天中的美丽景色,在活动准备中采用鲜艳的蓝天画面将幼儿从相对疲塌、懒散、松懈的“低唤醒”状态中唤醒,通过幼儿观察,让幼儿对蓝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知蓝天的美丽。在感知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蓝天里的东西一起送到蓝天里去,让它变的更美丽。在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同时,让幼儿一起参与到布置蓝天布景的活动中来,增加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我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使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姿态中参与活动。
在第三部分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情景动作。在这环节中教师让幼儿自己设置情景,并鼓励他们用动作表现出来,既增加了情趣,又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经验,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创编个性化的动作上来。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接着便是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感受和想象音乐中的情节,一方面为下面的共同游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从自发性学习进入自觉性乐感的形成。最后将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溶解到音乐里,教师运用儿童化、趣味性的语气;运用丰富的、多彩的表情;做一个简单的引导和提醒,更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并和幼儿共同跟着音乐旋律游戏。整个游戏中贯穿的是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这会使幼儿感受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最后是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开着小飞机到外面的蓝天世界中游玩,引导幼儿持续不断的对蓝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心,用脑,用眼,用身体,用嘴巴,用手,用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表现的激情,再创于各种感官的表演下,此时他们真正和音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艺术素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定义。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老师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地成长。
我说课的内容是Unit 1 Topic2 SectionC.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字0-10,并结合日常生活,练习数字的表达,为听力做好准备。再通过四组图片所创设的情景,呈现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的表达"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 It is ?" 以及表示感谢的另一表达法 "Thank you very much.", 同时综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同伴进行问答练习。
2、重点与难点
仁爱七年级上册课文
重点:学习英语数字0-10.
难点:数字的运用和熟练掌握。
3、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初学生能用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且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结合教学重难点我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4个方面:
1.语言知识
(1)语音
①初步了解单词的重音
②能识别并正确使用不同的语调。
(2)词汇
掌握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telephone number(3)语法
人称代词主格的用法。
(4)功能与话题
询问他人的电话号码 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It is?
2.语言技能
(1)听:能听懂0-10的数字。
(2)说:能询问别人的电话号码和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
(3)读:能用英语读出生活中的.数字。
(4)写:能写0-10数字的英文单词和询问别人电话的句子。
3.情感态度
通过采用游戏、小对话、小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4.学习策略
运用卡片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加以练习。
二、说教学策略
我们大部份的学生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知识的领悟、掌握及运用能力有较大的差距,大部分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课程标准中提出:基础阶段教育的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分层导学、先学后教、精讲互动、合作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差生抓起,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合适的教育。
在"分层导学、合作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及能力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小组的英语成绩及能力水平大体相同。这有利于展开讨论并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小组竞争。
三、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以交际为教学核心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通过自编一篇对话,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实现学生掌握、使用重点词组及句型的能力目标,突破重难点。
2、竞赛教学法:通过单词游戏、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实现学习策略目标。
3、听力训练法:通过听录音、回答问题,在听中感知、模仿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的目标。
4、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各类图片,增加记忆、加深印象,活跃课堂气氛。
(二)学法及学法指导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计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3、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通过复习询问个人信息及出生地的句型,导入本课新单词。(5分钟)(二)呈现:通过学习0-10的数字,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
(10分钟)
1、教师手持0-10的数字卡片,上面是阿拉伯数字,下面是英文单词。对折卡片,只出示阿拉伯数字,先示范每个数字的读音,要求学生先静听,再跟读。
2、教师连续朗读这11个数字,强调前10个数字用升调,最后一个用降调,并要求学生跟读。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
3、播放2b 录音,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4. 双人活动。一个学生用中文说出数字,另一个学生用英文说出这个数字,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数字0-10的英文说法。
5、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组数字,让学生试着以最快的速度读出。
6、让学生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练习数字的读法。
(三)巩固:把数字融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会说英语数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0分钟)1、启发学生用英语数自己的手指,文具盒里的笔,书包里的书本,教室里的窗和灯等,把枯燥无味的数字融入现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英文数字,让学生说出汉语。
3、两人一组,一个同学用英语说出一串数字,先从位数少的说起,另一个同学用汉语说出来。
(四)练习:通过询问电话号码,培养学生简单的英语交际能力。(8分钟)(五)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制作名片和玩数字游戏,练习英文数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单词。(7分钟)
1. (两人一组相互提问,交换信息。仿照3b中的名片,帮你同伴制作名片。)2. (顺风耳——数字单词记忆比赛。)
(1)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拍球的次数,随后快速抢答,说出对应的数字和该数字的拼写。
(2)几轮之后由学生拍球,指名回答。
(3)可加大难度,快拍与慢拍相结合让学生猜。
3. (数字读写。)
(1)学生六人一组。
(2)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卡片上有几组数字。
(3)各组轮流选两名学生,一名读数字,另一名把所听的数字写在黑板上。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换下一组,最后写得又快又正确的组获胜。
4. Homework:
(1)帮自己的父母制作卡片。内容包括:姓名、国籍和电话号码。
(2)收集各类号码,认读并用英文书写在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
Where are you from?
Section C
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It is ?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
1.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繁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去送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1)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2)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
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
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进行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四、参考资料
关于课文的故事 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记载。司马迁作《史记》,在其中专门写了一章《滑稽列传》,记载齐国的淳于髡、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等人如何用“滑稽”批评君王,魏国的西门豹如何用“滑稽”战胜迷信,为民除害的故事。
西门豹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复姓,名豹。魏文侯时任邺令。曾破除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水渠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以发展农业生产。
巫婆 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 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西门豹罢官 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这篇课文一篇科学类的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的介绍。
二、学生分析:
对于我们班级的孩子来说,尤其是男同学来说,对神秘的恐龙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外的时候,通过课外书、电视,对恐龙的名字、有特点的恐龙的样子,有了基本的认识,可是对空龙灭绝的原因几种说法和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历史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通过课文,加深孩子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孩子对恐龙研究的兴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从儿童的兴趣入手,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感受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16个生字即:恐、类、庞、避、耐、萎、亡、哺、乳、偷孵、谜、或、者、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情感目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词语。
2、培养学生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法和学法:
针对儿童特点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法。
八、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一)导入
朱熹在〈〈孟子解说〉〉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活泼、生动、有趣,才能吸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导入这一环节中,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喜爱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并让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探究中,学习“恐龙”、“庞大”两个词语。在课前我会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的搜集,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使学生的求知欲更进一层。
[理论依据:[这里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一的信息处理收集、处理的能力。这里我采用“资料收集”的学法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主动走入课文。]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设计过度语:“为什么这么庞大的动物在中生代一下子就灭绝了呢?”让学会声产生疑问,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看谁能找到课文中说的几种说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在归纳时,练习了“因为……所以……”句式。在学生充分地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省略号的用处。在整体感知后,进行了有一定规律的集中识字,为朗读扫清障碍。
[这里我采用导读和设疑的教学方法]。
(三)深入课文,诠释重点
在重点学习“恐龙灭绝的原因”中的第一、二两种说法时,采用了从扶到放的过程。第一种说法,从词语到句子,让学生体会恐龙灭绝的原因。第二种说法的教学采用了卡片式,让孩子小组合作,自主的去探究总结恐龙灭绝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所以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中我采用了阅读学习法。探究性学习以“活”和“动”为总特征。“活”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动手和动脑。本课内容具有探索性,因此,可采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同时,还采用组织讨论法和重点词语的剖析法,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这一理论依据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让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和生评想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书写练习
课堂最后,将两种说法连在一起让学生说一说。对整节课学习的课文进行了整体回顾,对两种说法的内容进行巩固。小练习的练笔,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课堂作业本的内容。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一、说教材
这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它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学生在较准确、熟练的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要连续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而这一课是乘法的特殊情形,教材把它安排在独立的一段,旨在让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能正确笔算;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估算和笔算,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应用一般笔算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鉴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二、 教法学法
这节课我将以谈话法,探究式教法为主,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并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参与到情境中来,并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练练、比比 ,再归纳总结的方法,自己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并和0与一个数相加做比较,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应用。
三、 教学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打算以学生们日常喜爱的人物懒羊羊与喜羊羊的情境故事穿插整节课,因此,我将本课节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自主探索,过关斩将
3、课堂小结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的探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上课前,我设计了口算比赛的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计算意识,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通过抢答,发礼物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初步学习了解0+0+0=0和0×3=0。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0与一个数相乘和0与一个数相加,观察它们的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与一个数相加仍得原数。为了奖励他们,猜猜谁会来到我们的课堂,然后让学生看一段视频,引出竞赛机制,哪组先到达羊村哪组就获胜。
从而引入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过关斩将。
(二) 自主探索,过关斩将
第一关:我是小小裁判员
出示:1+2+3+4+5+6+7+8+9+0与1×2×3×4×5×6×7×8×9×0大小比较
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哪一队会赢的理由。主要是让学生巩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第二关:破译密码
百宝箱的密码是518的3倍。
让学生自主计算,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第三关:取秘籍
一开始,演示(羊村长每天早晨走3圈,一圈是508米)这一生活情境图,根据这一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估算及在小组内合作探索计算方法,然后与前面进行比较,引出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从而归纳总结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带着收获,顺利进入下面的第四关。
第四关:我是快乐小医生
出示:(我是快乐小医生,看谁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通过趣味的故事,让学生巩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然后,设计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小羊们搬种子的环节,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在完成练习后对学生的练习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从而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在对着黑板和屏幕进行全班总结。(让学生畅谈感受、收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评价鼓励。)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闯关学习,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
“笛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内容以“名人小传”为主题,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比喻、排比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能进入课文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了解他们,走进他们。
“笛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受老木匠的笛声吸引,跟随老木匠学吹笛的故事。表现了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课文围绕课题“笛声”,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开篇,先用老木匠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后重点记叙了聂守信沉醉于这种音乐中,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动老木匠,开始学笛的过程。最后仍以“听,笛声又响起来了”这句话为结尾,又一次营造了一种人间美景。文章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清新优美,心理活动真实自然。所以我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描写老木匠笛声的语句的品读,以及对聂守信心理活动的揣摩,引导学生由笛声走进心声,感受聂守信对音乐的酷爱。想想聂守信向老木匠拜师学艺的过程,加深对聂守信的认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独立识字,查词义,读课文等。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对“聂守信”知道的较少,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较差,不善于从课外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学生朗读中,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朗读表达出来的同学不多,“如何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体验人物情感”,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我想在教学中找准训练点,开展扎扎实实的语文阅读尤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一是、乐曲导入,初读课文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二是、简介聂耳、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三是、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段串连起来,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读优美句子,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脑海里浮现的必定是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富有灵性的画面。无数次与文本的感悟和对话,语言和精神在朗读中积淀,情感在朗读中迸发飞扬。
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110、210、310、410、()()()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00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习。[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
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5、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到这里,整个教学过程就结束了,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这个即是一个练习,又是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课堂小结
在玩过之后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试着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结过后有时间再安排个欣赏,是有关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出示后,再让生补充信息,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的劳动成果。
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二、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①②③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评价)。
[2]、介绍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我们可以知道有些学生是按学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学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两类等。接着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笑笑和淘气是怎样分的,你和谁的分法一样?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书包并初步体会分类的好处
请学生把自己已经分类整理好的书、本子再放回到书包里,再比一比看谁拿得快,让学生感受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学生会知道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么乱,书包里比以前整齐多了,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的好处。
(3) 解释与应用
在做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猜想推测活动,分类之前学会先思考后再行动,这既是做事情的一种好习惯,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分类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这样分好不好?(有必要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分帽子”、“分车子”、“给老师和同学分一分”,学生是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你认为谁拿书会快一些,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车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一人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房间和其他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后我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教师对本堂课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9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新增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而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随机性观点理解世界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自己解决,但他们没有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可以联系实际出发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情境——学生实践验证——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整节课,学生在猜想、验证、判断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着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试着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二)说学法: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这节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实践、验证、游戏等。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 板块: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本板块开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例二的处理,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安排学生自己去学习汇报,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使学生有可以施展的平台。然后,再次调动积极性,采用了用喜欢的手势判断生活中的事例一项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对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理解。
第三板块:巩固升华,活用知识。
本版块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四个小练习。其中涂一涂和举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细心地判断,而且在举手的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符合要求,这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铺垫。我设计了说、涂、动手结合的练习模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深化知识。
一方面是总结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并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的关系。
四、说反思。
我的整节课重组教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组织学生活动中验证事件发生出现的三种可能性。学生学的兴致勃勃,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与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的时间安排上还不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