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必备】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这是南师教材大班的一节音乐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有许多孩子的胆子很小,怕这个怕那个,有的还不敢拿一只小虫子,为了培养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新《纲要》的目标要求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与同伴进行歌表演。通过儿歌、多媒体课件、运用脸部表情、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总之,整个活动呈现了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的板凳呈半圆形摆放,钢琴在一侧。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熊、熊妈妈的头饰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生动、活泼的演唱影响孩子,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整合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帮助他们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让幼儿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2、创作法:所谓创作法是指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些新的事物。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体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最后的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小熊和熊妈妈,共同体验过桥时害怕和过桥后的喜悦心情。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合作表演,而且认识到要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是创编了多种多样的动作。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整首歌曲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幼儿尝试着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时,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过桥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说儿歌——完整欣赏——节奏游戏——动作体验——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说儿歌,激发兴趣(情境:请来一位小客人,看大屏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可爱的小熊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帮助幼儿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
(三)节奏游戏(随音乐拍节奏)
把从前枯燥的歌词练习设计成一个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既让幼儿熟记歌词,又能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四)动作体验(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2/4和3/4的不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出许多动作,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孩子们拍完后,我设计了一个请小熊客人拍节奏的环节,从而巩固这一知识点。
(五)完整演唱(引导幼儿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表情后,讨论出现这些表情的原因,从而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完整演唱,并激发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进行歌表演)
在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以后,很想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因此,我给孩子们创设环境,让孩子们戴上头饰,踩着平衡木进行歌表演。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解多步方程的基础,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比较,发现规律,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为今后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等式的性质,在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再进行具体化练习,加深认识。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节课探索等式的性质,并对等式的构建和等式的性质进行具体化练习。
3、教学目标: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三、关于学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一些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全面总结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以前学生解方程习惯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式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例如:x+3=5、3x=-12等,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用估算的方法或逆运算的方式我们都可以求出方程的解;而象19+28x=33x-1这样比较复杂的方程我们用上述方法还能求出它的解吗?我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入新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等式性质的构建做好铺垫。
2.实验探索,从特殊到一般
等式性质的呈现属于实验探究型课,目的是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等量的变化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这里我分段逐步呈现等式的特性。首先出示平衡天平的图形,给学生一个天平平衡的印象,引导学生用字母构建一个等式,接着在上一个平衡天平的基础上,两侧同放一个三角形的符号表示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观察这时出现什么现象,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做,两边才会保持平衡?通过学生实验得出使天平两边平衡的方法,并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验的过程,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接着通过几个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借助上一个实验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天平两边成倍变化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情况观察归纳结论。同时注意在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实验,把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叙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结论给予概括得到等式的性质。
上述讲授等式的性质用的是观察实验法,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客观事物和现象找出它具有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抽象出对象的属性,再通过归纳,概括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加以表述。同时也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3.强化概念,指导学生尝试
关于等式概念、等式与方程的联系的引出,教法上采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练习回顾、交流的方式。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采用师生共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实验和猜想,自已发现结论,并用总结的形式表述结论。等式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关键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练习的速度越快正确越高,说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越好。因此在教学中得到等式性质后,就用三组尝试练习加强巩固和提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五、小结与练习
本环节是对所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并质疑问难,除小结所学的知识技能外,还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进行了概括,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同时也对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等式与方程联系、等式的性质。
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达到:(1)巩固所学概念;(2)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3)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找骆驼 》它是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五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内阅读课文,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预设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有关学情分析,将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
教材分析
本文是这单元训练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的第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后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起到铺垫作用,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商人寻找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第一自然段——找骆驼2-10自然段——找到骆驼11自然段”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说预设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阅读、的要求。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外地务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础知识较差,虽然有些字会认但拼音却掌握不好,因此,自学能力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
思维活跃,领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为了顾及后进生的学习发展,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主动学会本课中几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9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详细和仔细”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读占鳌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代讲。以读引导想象。背诵老人说的一段话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特别是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
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2,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那么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也是难点。
说教法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必然要求教师要形成“弹性化”方案,要适当 “留白”。随时调整,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 。
因此预设本课采用地教法如下
1以读代讲法
在语文能力体系中, “读”占鳌头 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得重中之重。因为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读,尽情地读,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2、质疑问难法
陶行知先生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可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十分重要。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3、情境教学法
孩子共有的特点就是有好奇强、爱探索、易感染,爱表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在本文教学中以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说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个特点,在本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读读 划划 议议 中整体触摸文本,养成自主探究 主动质疑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镜 构建新知。
说程序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因此为了把目标落到实处,我预设安排3课时实施教学,下面我说一下每课时的教学目标第1课时,指导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第2课时,研读全文,理解老人说的话,第3课时,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词句训练。
第二课时的教学预设,共分3个大板块进行学习:
第一大板块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并出示问题老人没看见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得这么详细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懂课文,读好课文。这板块的设计目的是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预计学生会学的有目的,学的有兴趣。
第二大板块在多元朗读中感知课文。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
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的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9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去读,多媒体出示句子 ,首先 让学生自由练,然后指名读,教师随即问,你刚才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读的为什么要这样的,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并随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让学生想象说话。如此步步引导 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 “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着 通过分角色读、、以及同桌表演读 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 ,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忿忿的。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然后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追问:从商人与老人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回答并板书左脚有点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一颗牙。这板块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原则。
第三板块在反复练说中训练思维。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预设通过,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等手段,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预计教学思路如下:1、师过渡
说课稿 篇4
一、说大纲要求
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与鉴赏的介定与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二、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社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六个小说单元,其中第四册有三个单元为小说单元,本单元作为高中小说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
三、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特点及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一遍后,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故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①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教法与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从学情出发,我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喜欢语文课上得有深度、有内涵。作为一节小说鉴赏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而显死板的偏颇。为此,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四、教学程序
1、布置课前预习,印发预习材料。要求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2、导入新课
首先,在屏幕上打出“自杀?他杀?”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4年年初,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深入调查。很多学生从小就想做警察,这无疑给了他们一次圆警察梦的机会,很容易就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
3、问题探究
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后,指出调查应涉及的几个方面:调查一:案发背景;调查二:现场勘查;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通过这四个问题旨在探讨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四人组成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考虑到调查三、调查四的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两份材料加以引导:
4、成果展示
让学生充分准备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组织班内交流、研讨课堂过程至此,教师再顺势推向一个高潮:思考,写出本案“结案报告”。至此,学生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已把握得相当完整准确。趁热打铁,把课堂引向另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本案引发的思考?让学生领悟“创新求活,守旧必死”的主题。
5、能力延伸训练
借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巴尔扎克葬词》为“别里科夫”写一篇悼辞。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1、 说教材: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第28课《古文二则》中的第一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在简短的文字中表现了古人对待诚信与金钱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蔡勉旃所具备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的培养目标。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2、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文言课文。
(2)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重诺守信,养成诚信的良好的品行。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二、说学情:
初一的学生在前面虽已学过一个单元的文言文,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去朗读,怎样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理解文意等。
三、说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时采用了设置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法、问题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
五、 说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
提问学生:
1、如果你借给了你朋友一笔钱,你会不会让朋友打一张借条呢?
2、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有一天,你正一个人在街上溜达,忽然你发现路边有一个钱包,里面有一千多块钱,而周围又没有人,这时你怎么办?请如实回答这个问题,不要不好意思。
我这样做铺垫是为了:先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问题,来探求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为让学生充分认识本文主人公埋下了伏笔,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
(二)引入话题,理解文意。
1、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引入课题,并解决字词。
2、朗读课文。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4、提问学生:谁能到讲台上给大家做一次小老师,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读、讲一讲?
(三) 分析、探究课文。(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 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怎样理解“券在心,不在纸”这句话?
(四) 拓展、延伸。(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生活 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2、 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生活中各种关于金钱与诚信的问题及案例加以引导,如:合同纠纷、商业信誉、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给学生一个各抒已见的机会,再加以正确引导,既勉励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要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又让学生明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要有保护自己正当权利的意识。这样,把课堂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达到既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能力,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
(五) 布置作业
课下你能搜集一些有关金钱、诚信的故事、成语、名言警句吗?
六、说不足: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讨论时不够激烈,思维不够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更要加强扩大学生阅读面的指导,开阔学生视野,力求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我的说课结束,请多多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星空的联想》。
《星空的联想》首先是一节关于宇宙星空的想象课,让孩子们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基础上,拓宽思路,对宇宙星空进行大胆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其次,本节课又是一节造型表现课,让孩子们对宇宙星空进行无限联想后,再使用刮蜡画的方法画出所想象事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目的。
基于我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订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宇宙知识。2能够运用刮蜡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3发现和体验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要想使学生画好想象画,必须从学生兴趣出发,在了解浅显的宇宙知识基础上,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将此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使用刮蜡法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作品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结合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直观演示法、情景创设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断采取欣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尝试、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本课的内容。
那么该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呢?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仰望夜空激疑团
2乘坐飞船游太空
3欣赏范作学画法
4创作体验快乐行
5小小画廊品成功
6再创星空拓思维
一、仰望夜空激疑团
在这一环节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创设问题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将这样引入课题:
“同学们,每当晴朗的夜空,当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啊,茫茫夜空中蕴藏了多少神奇莫测的奥秘啊。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以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乘坐飞船游太空
在这一环节交流讨论,解决重点
我会采取游戏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太空去遨游。同学们想到神秘的太空去看看吗?
“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已经坐在了宇宙飞船中。
5、4、3、2、1发射!飞船升空了,速度越来越快,很快我们已经穿越了大气层,来到了茫茫的宇宙中。孩子们,正楷眼睛,看,宇宙多么神奇。”(点击课件,展现宇宙星空图)精美的课件会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一定会发出阵阵惊叹:啊—我在用画外音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宇宙,在孩子们无限憧憬中,我设计提问:
1、你希望宇宙中有一个什么样的星球?
2、你希望在这个星球中做什么?
然后我会再出示一组星空图片供学生欣赏。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承担着激趣的任务,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创作的素材,因为对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有限,需要老师帮他们打开一扇想象的窗户。
三、欣赏范作学画法
在这一环节,我将突破教学的难点。
我主要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直观演示为第一层次,我用刮蜡的绘画方法表现了一张星空的联想图,并向学生讲诉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以及作画步骤,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制星空的想象画,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另一层次的教学是我带领学生欣赏课本中范画,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明确自己想要画什么,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更好的来表现。从而突破了难点。
四、创作体验快乐行
这一环节,学生将动手,亲自实践,体验成功。
我鼓励学生用刮蜡法,每人创作一幅星空联想图。学生作业时,我播放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创设氛围,利于学生创作。并且来回于学生之间,全面观察学生的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随时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作业,做其他学生的榜样,这样,学生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作业效果、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体验到了成功。
五、小小画廊品成功
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内在的潜能,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在黑板上布置出一个小小画廊,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作品贴到画廊中,再组织学生欣赏小画廊,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
六、再创星空拓思维
这一步是课后延伸 拓展思维
我鼓励学生课后用手工等方法来制作星空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对《星空的联想》这课的设计,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级的学生。对乒乓球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学生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的重难点是: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五、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动,模拟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游戏等辅助主教材教学。
2、结合图示,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做好示范,激励学生学习。
3、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4、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六、场地与器材
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
乒乓球台:10张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取分组不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开始部分:课堂常规 → 1、整队、检查出勤2、师生问好3、安排见习生4、宣告内容和目标(2分钟)
要求:静奇快
准备部分: → 1、托、颠球跑游戏2、 脚步动作练习3、挥臂练习(正、反手)
4、球性练习要求:动作由慢到快,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5分钟)
基本部分:1.正手攻球 →1、借助挂图讲解2、示范 教师做完整的正手攻球挥拍动作示范
2、徒手挥拍练习 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做尝试性挥拍练习,教师巡回纠错,选出好的同学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同学纠正
3、正手攻自抛反弹球练习注意击球的时机和击球的部位
4、单个动作练习 两人一组进行对攻练习
5、教学比赛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 ,分组进行循环比赛,使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个组比赛。(27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与小结 →1、音乐放松 根据音乐,教师带领同学做自编放松操,达到放松的效果
2、评价本课情况 师生互评 3、布置归还器材4、师生再见(6分钟)
八、预计负荷与密度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内容安排,本节课运动密度、运动负荷中等。
练习密度:35%±5
平均心率:120次/min±5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音乐活动,集体舞《顽皮的小绅士》。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了老师们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首乐曲来源于奥尔夫的音乐教材。选择本教材,我考虑的是,如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能满足了大纲中提出的:"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对教材的理解,我从情感态度、能力和认知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会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音乐走踢踏步。
2、在手套的提示下,发现并明确手套在舞蹈队形交换的提示作用,及时地转换动作和交换舞伴。
3、体验小绅士快乐的心情,表现顽皮神气的神态。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因此,我把学会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音乐走踢踏步确立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把在手套的提示下,发现并明确手套在舞蹈队形交换的提示作用,及时地转换动作和交换舞伴确立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良好的活动准备为每个活动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BA音乐段式的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白手套(若干,戴在右手上)、帽子一顶、绅士图片一幅。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音乐磁带,录音机。在活动过程中,白手套得到了反复的使用,体现了教具的有效性。
选择有效的方法手段,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我首先使用的是欣赏法:让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旋律,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在活动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幼儿感受并学习小绅士神气、顽皮的姿态。接下来,我用讲解法,让幼儿了解如何通过手套这一学具及时进行队形的转换和伙伴的交换。最后,我使用了练习法,让幼儿通过练习巩固舞蹈,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
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大班幼儿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学、好问、喜欢操作、乐于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学法:多通道参与法、探索创造法、表演体验法、尝试法。这些方法贯穿并渗透于整个活动当中,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在活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我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集中、个别等形式,具体流程为:激发兴趣--欣赏乐曲--学习动作--巩固表演
首先,我让小朋友完整欣赏音乐、观看绅士的图片并学习绅士礼,激发孩子对表演这首乐曲的愿望。接下来,我通过提问乐曲段式和念儿歌:我是顽皮的小绅士,散步到广场去跳舞,路边的小狗我逗一逗。来帮助幼儿完整地熟悉音乐情节。在学习集体舞这个环节,我让小朋友先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引导他们更好地表现小绅士神气、顽皮的姿态。我利用激情的引导语言,让孩子们在自由表现中积累经验,增进对姿态要求的感知,从而进行学习,完成了我本次活动的重点。接下来,我以手套作为向导,让幼儿认识手套的作用,并在手套的提示下正确地变换队形和交换舞伴。在这个环节中,突破了重点,我的难点得到了解决。本次活动,我借助手套的提示作用,是这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我让小朋友在手套的提示下完成动作,难点得以突破。活动通过欣赏、自由创作、发现、学习等手段,给幼儿的经验是完整的。
纵观整个活动,我能做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从一开始的完整欣赏到独立地创编动作,再到最后根据积累的经验进行学习并表演,处处体现了层层不断深入探索的模式。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并达到了教育目的。
当然,再好的活动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如孩子的个体差异、教具的使用情况等,我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求尽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8号参赛选手,我来自第八实验中学,我的名字叫八哥,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华夏之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六方面展开。
一、 说教材
《华夏之祖》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3课,本课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前两节的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和原始的农耕生活,介绍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人文初祖”黄帝和他对中华文明奠基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禅让制,及禹建立国家、原始社会终结。也提启了下一单元内容国家的产生。
二、 说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解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历史感知、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其民族意识。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部落联盟,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 “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四、说学生学情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尤其是对比较遥远的上古史非常陌生,此外还保留着许多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于感性的图片、动画、影像资料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社会制度的演变则相对陌生,难以理解把握。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加强理解,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
五、 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具体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前预习,课堂上分析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通过分析归纳、分组讨论,古今对比,情境体验和联系实际,达到师生交流互动,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获取、应用和升华知识。
六、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给学生播放录像《海内外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炎黄子孙的说法从哪里来,什么是炎黄?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首先多媒体展示介绍《黄帝图》、《炎黄战蚩尤示意图》,使学生对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和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范围及其征战有直观的了解认识。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炎黄战蚩尤的部分,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并简述部落联盟的概念和涿鹿之战的征战双方、过程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孙中山的一段话,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参与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要求学生找出可以论证此结论的传说依据,并自由发表观点,之后让学生讨论段末的动脑筋“ 你对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均由教师加以评述总结。最后多媒体展示出《祭黄帝文》,加深学生对黄帝功绩的认识。再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黄帝的评价和感受。
禅让制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在讲述尧、舜、禹的“禅让”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禅让”的特点,由教师指出 “禅让” 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再由学生阅读有关小字的材料,解答说明。随后教师设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它与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何异同。最后在说明“夏朝建立,原始社会终结”时,指导学生联系、归纳前两课的有关内容,初步向学生引入生产力、剩余产品、私有财产、及阶级等概念,帮助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原始社会发展过程的系统完整认识。
教师可以作一图示讲解说明。
(三)升华
讲课完毕后,留下思考题:国家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课下结合所学知识多渠道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形成整体的发展的历史观,而不是分裂地、孤立地看待某一历史,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另外,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影视资料、网站及书籍等。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老师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