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藏羚羊的故事》是西师版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整个第二单元都是生活中富含深意的文章,通过对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件的描写,阐明做人做事的道理。
《藏羚羊的故事》是一个催人泪下、令人深思的故事。老羚羊冒死截车,跪拜车前求救的无奈,科考队员主动救助受伤的小羚羊的举动,父子团聚的喜悦,都令我们刻骨铭心。文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全文共10段,围绕老羚羊和小羚羊父子深情,科考队员关爱藏羚羊这两条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冒着生命危险截车,跪在车前求救,并带领科考队员看望受伤的小羚羊,目送小羚羊安全离开,又迎接康复的举动,无不显示出伟大的父爱。年长的科考队员的警觉性,让我们佩服。大家救助小羚羊的举动:拿矿泉水给小羚羊喝,给小羚羊处理伤口,体现科考队员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待小羚羊伤愈后再放归自然,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阅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我拟定了如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重点语句的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其中,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环保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体现语文课书声琅琅的特点,我采用了“以疑导读、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便能领悟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同时,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朗读指导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来理解关键句,重在引导学生的朗读要处理好关键词的朗读。
为此,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导入唤起新知
由于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开课时,我便让学生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温故而知新”,这一简要环节中有利于梳理学生的旧知,同时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自主阅读初悟关怀
本文主要围绕关怀这一情感线索展开:老羚羊对小羚羊的关怀,科考队员对小羚羊的关怀。这一环节中,学生根据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的学习要求:“用()勾出体现老羚羊关爱小羚羊的句子,用[]勾出体现科考队员关爱小羚羊的句子”,以疑导读,自读文本,边读边勾出重点语句,品味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关怀,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
合作研读深悟关怀
肖川曾说:学习方式决定生存方式。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意在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成果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同时,进一步研读,讨论对于重点语句的感悟。实现生生互助,生生对话的过程。此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便能通过其他学生的交流有所收获。
品读交流深悟关怀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否难点。为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采取让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如学生汇报到老羚羊迎接小羚羊康复时,教师便相机出示相应的语句,并引导感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大胆谈感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同时,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又要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通过抽生读句子——谈体会——指导读——评读——齐读等反复朗读的形式,学生能体会真诚而深厚的情感。重点感悟的语句腻味:冒死截车、跪拜求救、目送离去、迎接康复、科考队员救助小羚羊、放归自然而两次流泪。其中目送离去和科考队员流泪送归是感悟的难点,我让学生揣摩老藏羚羊和科考队员的心理,以此突破难点,感悟真情,深悟关怀。
深入探究品悟关怀
通过学生再度品读文中印象最深的语句,交流感受,加深理解体会,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目的。
拓展练笔内化关怀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环节,意在通过感悟文本这个“例子”,让学生用简短的话写出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环保的理解内化于心,从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行为。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我立足文本,忠实于新课标理念,努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通过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养。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机械制图;说课的内容为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教学实施两部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
《制图》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规律与方法的学科.它拥有严密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识图,绘图技能的提升,创新意识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基础.
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指的是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转换,他与先行的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和立体几何有着一定的联系系,同时他又被称之为工程语言,故又与后续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CAD、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在职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识读、绘制图样的能力。 在职业技能方面:使得学生最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在职业方法能力方面:可以使学会质凝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
在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审美能力
为了取得这些作用,机械制图这门课在教学上应实现以下三个课程目标。
Ⅰ. 能力目标:在能力目标上,能正确掌握绘图方法,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Ⅱ. 知识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学会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学习制图的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学会查用有关标准的基本方法。 学习机械零件、结构要素的图样表示法,学会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方法。
Ⅲ. 素质目标 : 在素质目标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上,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语言,在课程体系中机械制图是众多专业课程的前沿课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语言,在机械工程上的交流当然像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口语一样离不开机械制图,同时在招聘岗位的能力需求和学生工作实践中反馈的信息显示,不同的与机械相关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读识图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注重读识图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院的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必要课程改革。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和训练的关系、使实践更有针对性,建设任务驱动,项目导
向库、制图室、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和场所。
三、内容选取
根据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读识图能力)、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的不同,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差,并对理论不感兴趣,总是希望自己去实践,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李京龙主编的《新编机械制图》和与之相配套的《新编机械制图习题集》。选择本教材体主要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新理念:删减了换面法、立体的表面展开等章节主要是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
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激发学生兴趣,突出读识图实用技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如:以子项目齿轮油泵的测绘为载体,第一步 根据项目确定教学与学习任务,第二步 分小组拆装模型分析零件结构第三步 制定零件图的绘制方案,第四步 完成零件的测绘,绘制标准图样,第五步 小组评价、教师点评、讨论问题、总结。
贯彻新国标: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使教学与一线生产在有关制图国标方面“零距离”接口,相贯线的简化画法、表面粗超度代号。
四、内容组织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分为基础和技能两个模块;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制图应用技术、零部件测绘四个项目及任务;1 -1平面图形画图、2-1基本体三视图画图、2-2 组合体三四图画图、2-3轴测图画图、3 -1标准件和常用件画图、4-1零件图表达方式和技术要求、4-2零件图画图、-3装配图画图8个单元。课时安排上;由于基础模块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学生读识图和绘图实践的基础,同时兼顾实用为度,故安排108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技能模块强调实践与技能,是学生谋求岗位和专业基础能力,故安排48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尤其在测绘识图上安排66课时,占总课时三分之一强。
第二部分 教学实施
一、 教学重点、
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视图、剖视图识读; 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
二、 教学重点
a. 课程学习特点方面 : 制图 , 由三维到二维 ; 识图 , 由二维到三维。 b. 课程内容方面:组合体、剖视视图,零件、装配图的读图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投影的规律来解决“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采取了演示、类比启发、讲练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展现既获取理论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直观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
2.理实一体化精讲发挥主导、多练 发挥主体
3、图示对比法:易于区别概念,并理解接受
4.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5.直观教学法: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及理解
6、总结归纳法:简单、明了、易记
五、教学组织
1、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结合现场模拟教学,以项目促教以项目促学;
2、教学过程:《投影法、三视图形成》教学方案设计
"投影法、三视图形成"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京龙主编《新编机械制图》教材,项目2章第2、3节的内容.是继平面图形画图之后,组合体画图及零部件测绘技术之前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了解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②、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③、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
讲 述 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图示对比法:易于区别概念,并理解接受
提问引导法:增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
复习 简要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左右)
(1)、 导入新课:(实例导入:2—3分钟)
导入方式:举生活实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引出概念。
提出问题: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
与我们见到的影子有何不同。
分析解答: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引出本节:为了掌握投影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其思维方法,我们来学习有关正投影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2)、 新课讲授:(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的重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准确的分析教材的难点—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讲解课程。
(3)、课堂作业,巩固所学。(35分钟)
指定《机械制图习题集》中的相关习题,让学生从今天所学的内容上去对其进行分析,巩固所学,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投影法和三视图在绘制图机械图样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学生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有更深刻的记忆,总结为四句顺口溜:左右方位主俯现,上下方位主左见;俯视左视显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
(5)、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1分钟)
布置任务: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视图,三视图是采用正投影方法绘制的,用以表达物体的形状。初学者应注意掌握三视图的形成方法以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就从这儿开始。课后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对点的投影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资源
教材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京龙主编《新编机械制图》体现新理念:主要是够用、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适应课程改革的新情况:相对弱化尺规作图,强化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激发学生兴趣突出读识图实用技能,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贯彻新国标:遵守并贯彻最新国标,使教学与一线生产在有关制图国标方面“零距离”接口。
参考图书有《机械制图》修订版王泉主编《工程制图》刘潭玉主编《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
教 案: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课件:根据所用教材及时更新,做到与教材配套。
试 题 库:收集试题,建立试题库,并不断更新。
教学评价
(1)期末闭卷笔试 占总成绩的占50%;(2)平时成绩(作业、课堂纪律与课堂讨论等)占20%;(3)现场教学(大型作业)占30%
过程性评价:态度、情感、知识、方法、技能、创新
终结性评价:知识记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纲要》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冰是幼儿 生活中常见并接触过的物质,幼儿很喜欢玩水,玩冰。在玩冰中幼儿不仅能充分享受玩冰的乐趣,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对冰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不断深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冰”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很难自觉发现冰的`一些基本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冰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尝试玩冰,知道冰块的明显特征。
2、体验玩冰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在玩冰活动中充分感受冰的一些基本特性,这方面是注重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构建知识;难点为: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方面注重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三、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果汁冰块若干。
2、制作冰块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3、热水一盆,各式颜料等物品。
四、教法和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用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外,还采用了直观教具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等方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感受冰的神奇和有趣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体现活动多元化的整合。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本次活动中,幼儿的主要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情感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尝试操作法等。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下面我为各位老师具体阐述一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吃过冷饮吗?你知道有哪些好吃的冷饮吗”?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自由交流。(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看看说说,交流经验
老师出示一块彩色的冰块,“这是什么?冰块是什么颜色的”?“你在哪里见过冰块?”请幼儿先自由的交流,然后再小结。(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巩固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提升,也能照顾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也有主动发言的机会。)
(三)、摸摸玩玩,尝试操作
1、给幼儿摸摸玩玩冰块,“冰块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摸了一会儿,你的手心里多出了什么东西”?在幼儿玩冰的时候,引导他们观察冰的变化。
2、给幼儿品尝果汁冰块,猜猜冰块的味道。感觉冰块在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3、“怎样让冰块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将冰块放在热水里,看看冰的变化。
4、提供给幼儿各式制冰的器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起制作冰块。
(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的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正如《纲要》所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教师小结,从而突破重点,有效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延伸,拓展知识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块,再尝试一下,还有哪些办法能让冰块融化。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寒风中的人》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是一节社会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采访在寒风中辛苦工作的人,体验在寒风中的感觉,感受到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在寒风中辛苦工作,他们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从而教育幼儿尊重他们的劳动,培养幼儿不怕寒冷的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在寒风中工作的人,了解寒风中工作人员的.辛苦。
2、能大胆的进行采访活动,对在寒风中工作的人产生崇敬之情。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能大胆的进行采访活动,了解寒风中工作人员的辛苦。把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懂得关心别人作为活动的难点来突破。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
1、精神准备:幼儿体验在寒风中的感觉,邀请具有特殊职业的家长来做客。
2、调查表、课件。(寒风中的各种工作人员)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调查法:通过让幼儿参与调查,让幼儿在教学活动发挥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激发孩子们热情的目的。
提问法:在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性提问法来引导幼儿有目得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激励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
鼓励法:在活动中我注意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善于运用多种鼓励方法,针对幼儿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及时对幼儿进行肯定的评价,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热情。
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观察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讲述自己了解的“寒风中的人”。说说:自己看到的是谁?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他们是怎样在寒风中工作的?将调查表贴在展示板上。
(二)引导幼儿观看教师课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辛苦。根据需要可提出以下问题:
画面中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风雪打在他们脸上,他们感觉怎么样?
如果他们都不出来工作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引导幼儿说说寒风中的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尊重人们的劳动,如: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
(三)邀请特殊职业的家长代表与幼儿面对面交流。
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采访,如:警察叔叔,这么冷的天你站在外面冷吗?等等。
(四)给寒风中的人送温暖,留念。
鼓励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家长代表,并说一句话,以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五)活动延伸
绘画:《寒风中的人》,引导幼儿回忆自己调查时的情景,并画下来。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照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 给小闹钟“拍照”。
(1)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
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1、给定一个方向能够分辨出其他三个方向,回看简单的线路图,但如果让其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有困难。
2、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内容: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时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原、本、市”等3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两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小节,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在于用模仿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3、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4、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说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卡片、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提示课题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学生与文本的心距离近了,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欣赏自己家乡的景色,让他们感受到美,然后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学生大吃一惊,为自己有这样美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爱。观察了这么美的景色,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看着美丽的家乡发发感叹,说说自己内心的心理话。在此同时,教师教师板书课题《家乡》。
(二)初步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五位小朋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图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文本中小朋友的距离,仿佛这些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他们也和你们一样也爱自己的家乡,想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完整课题。《画家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课件出示课文的录音及动画,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了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4、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学习生字“原、市”两个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这儿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便使这些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最想去谁的家乡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2、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教学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话,欣赏平原的美景,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样做的呢?学习最后一句话。同时学习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扮演导游,练习说话
平平的家乡是那么美,老师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游客来到了平平的家乡——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谁愿意来扮演平平, 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老师给你的词语用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词语:又平坦又宽广、金黄的、绿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数也数不清、要做出色的导游,我们先得熟悉导游词,小导游们快准备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发现规律,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1、说说平平在写自己的家乡的时候是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的?
2、结合开头的图片说说自己的家乡。然后进行评议。(当成作业在课外把它写下来)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教材进行仿说、仿写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就语文教学而言,从学习古代、外国的经验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模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在仿写过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学到家,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写话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写话就像走迷宫一样难,那仿写就是为学生指明走出迷宫的正确方向。一年级的写话,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的起点,在这时就抓住教学的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23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观潮》说课稿10-15
《浮力》说课稿12-21
广告说课稿01-10
倍的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