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02 20:53: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一首诗歌不仅暴露了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而且远为深广的记录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实感情,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首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解说。

  一、 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古典诗歌的鉴赏训练对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前面几课中尝试了诗歌的鉴赏,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整篇课文我计划用三课时讲完,我所说的这节课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根据大纲以及单元学习要求,结合课程进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部分重点词语以及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用法,把握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和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 教法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诗歌需要反复诵读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品味法和讨论点拨法。

  为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三、 学法分析

  学生在学习诗歌和文言文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鉴赏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生的主要学法有: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等。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屠洪纲的歌曲《孔雀东南飞》,由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引出大雁殉情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由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赏析。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照情节的发展选择有代表性的段落来进行鉴赏。这一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补充总结,并且对重点词语以及修辞手法等作补充讲解。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由刘兰芝的人物形象过渡到对悲剧原因的分析。

  提问问题:刘兰芝可以说具备了中国女子身上的所有优点,可是为什么最终只能选择“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呢?是谁造成了刘兰芝的悲剧?

  引导学生从悲剧的直接制造者焦母和刘兄身上探究悲剧的深层原因,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认识悲剧的根源。教师补充介绍著名诗人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以加深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认识。

  设计次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拓展延伸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刘兰芝的自尊自立和反抗就显得尤为可贵,请同学们回忆所知道的像刘兰芝这样的女子。如《氓》中的女主人公,《梁祝》中的祝英台等。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刘兰芝这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子,探讨了兰芝的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专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铸就“血泪沈园”!但以刘兰芝为代表的这些女子之所以能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正是由于她们的身上有一种坚强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她们代表了人类对真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人们希望世界上更多的是天长地久,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不再上演,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人们让这对不幸的夫妻魂化为鸟,实现相依相守的愿望。

  7、作业设计

  以《兰芝,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周记。

  意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说学法

  1、诵读法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体悟法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①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意向(雨巷、 油纸伞、 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 寂静、 美丽 高洁)象征意义(心境、恋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居于这套教材的最后一册(第四册)第三单元,是承接第三册的第一单元记叙文的语言表达,第二单元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而编排的。课文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二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认识,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运用揣摩语言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理解,我认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二难点: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2.第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

  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途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能力。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此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

  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知新”。

  (三)新课讲授:

  1、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点语句的方法。

  (1)问题1:

  为什么说马克思“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2)问题2:

  讳饰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以及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以上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段入手揣摩语言。

  (3)问题3:

  第三段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可以分为哪几层意思?“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

  此问题通过对句子的主干和层次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4)归纳方法:

  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精读课文,分组讨论,运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然后选择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理解的情况。

  (1)问题1、第八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哪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2)问题2、第二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该句将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放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此题从抓重点句、联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3)问题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使命”和“事业”的修饰成分各有哪几层?“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明确:“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生”“真正”。“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推翻” 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4)问题4、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

  明确: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5)问题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

  以上两题分别从关联词和过渡段方面揣摩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内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熟悉了揣摩语言的切入点。所以为节省时间,本步骤由教师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出示板书设计)

  (四)比较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进行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均为葬词,在内容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均对逝者的历史贡献与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之情;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相近,都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于逝者的不同,特别是作者的不同,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作比较阅读时,应注意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之处。在这里,我们选取两篇文章中的几个片断来作一下比较阅读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亭送别》。我将从以下 8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长亭送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名剧《西厢记》的一折,写的是崔莺莺送别心上人张生的故事,表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这个单元是高中首个戏曲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剧扛鼎之作,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戏曲语言特点、作者及作品梗概。

  能力目标:1、体味莺莺的心情,分析其形象。 板书“人物之美”

  2、品味曲词之美。 板书

  情感目标:1、体会封建社会对自由爱情的摧残。

  2、分析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表现手法的分析品味曲词之美。

  难点:

  分析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得以突出,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三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女士演唱的《长亭送别》片段。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王实甫。

  (三)表演擂台,请学生表演其中的重要曲牌,学生表演后请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四)整体感知,分析文章

  1教师提出问题1、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莺莺与张生离别别时,内心有何感受?

  根据能力目标2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要注意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语。

  莺莺在送别张生的时候除了有内心不尽的悲伤和不舍外,还有对未来的忧虑,张生考不上状元,他们两人的爱情就不会得到崔老夫人的同意,她忧虑,张生考上状元,她怕他“停妻再娶妻”,莺莺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

  2问题2、莺莺是一个善良、多情、心思细腻的女孩子,但人们在评价她的时候总是说她身上具有叛逆精神,你如何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回归课本,细读课文。

  莺莺的叛逆精神主要表现在她重情义、轻功名上,这可以从她的唱词中看出来。

  (五)自由讨论

  教师布置讨论题目:

  本篇课文打动人之处,除了动人的情感外,语言的美也是至关重要的,请同学们四人结为一组,对你最喜欢的某个句子进行讨论,看它没在哪里。

  这一环节突出了设计的教学难点,教师的点拨很重要,要指导学生从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等其他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去分析。

  本文语言的特点是诗词化、文采飞扬

  六、说矫正反馈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比较莺莺与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有何异同?

  通过对比,学生们对莺莺的叛逆精神会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七、说作业布置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语言上有何不同,请写一篇二三百字的鉴赏文字。

  八、说教学创新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亭送别》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论坛”“对比阅读”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02-17

人教版倒数的认识说课稿07-08

分数乘法说课稿人教版10-28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8

人教版火烧云说课稿06-21

人教版分式方程说课稿05-11

人教版第9册《新型玻璃》说课稿01-16

高中语文必修《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01-10

人教版高一生物说课稿11-2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