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6-03 04:38: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多彩四季”。该单元前三课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了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的感情。第四课同样是美文,但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一样更加个性和张扬,更加有热烈的时代气息。通过学习本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夏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美感,让他们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从而使本单元教学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美文的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较低;学生阅读的面比较狭窄,平时很少读到描写夏季的文章。但是他们生长在乡下对夏有很深的生活体验,通过朗读比较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以上原因,同时依据新大纲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朗读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抓住富有魅力的语言说出夏的美,并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表现美。

  ○3学生能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读出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感受作者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对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的赞美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夏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强化朗读,整体把握,深入体会,学以致用”的思想指导下。我认为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朗读水平和阅读面的限制,通过朗读寻求学生与文本间的共鸣则成为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手段: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将媒体信息与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

  六、说教法与学法

  a)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贯穿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教学本文时,我主要拟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探究式、读写结合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b)学法

  我们的'课堂无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感受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讨,去想像水面下“八分之七”。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甚至有所创造。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我拟定用诵读品味法、赏析法(圈点批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时数:

  八、教案:

  导语: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或是写成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的象征的夏感;或写成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失落之情的夏感,[播放PPT1](茅盾)“毒恶的灰沙阵”、(老舍)“烫着行人的脸”、(罗曼罗兰)“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杨万里)“日常睡起无情思”(蔡确)“手倦抛书午梦长”。可是有一位作家却“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这间的黄金的夏季”,那就是梁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当代散文中的精品。[播放PPT2]出示课题、作者

  说明: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一板块:

  (1)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思考这样二个问题: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说明:通过视频画面的播放,展示出课本描述过的鲜活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即学习任务。

  这些具体的景象主要表现了夏天什么样的特点?

  那么,在这些描写中,这些图画里,你觉得文章重点描写的是哪些?(生:麦浪翻滚,夏天金黄的色彩,农民辛勤收割。)

  师:这样看来,作者写夏天的美景(板书:景美),不仅是表达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主要还在于深情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板书:人勤)。

  第二遍读,我们就来重点读这些描写。

  师范读示例,要求学生认真听范读。

  例句: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里的“泛泡、冒气”“终于沸腾”都应该重读,但又不能是一样的重读,而应该是由轻到重,“沸腾”一词应达到重读的顶点,以充分体现夏天的热烈。)

  教师小结:

  诵读文章时我们先要看一下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然后来确定语速,语气。哪些语句应读得急促有力,哪些应舒缓柔美;哪些词重读,哪些词只需轻轻带过,同时应读得准确流畅、停顿恰当。

  第三遍读:请学生朗读文章(每位学生读一节)、其他同学与老师认真听,并作出评价。

  说明: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做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与教学分离,学生和教师都将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误认为评价只是老师的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中,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的评判。这样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

  我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评价模式,采用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学生由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信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他人作出评价,受到批评的同学也学会比较宽容、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使每一个学习者有可能更多地获得大量他人评价,就像照镜子一样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学生在反思、评论自身和他人的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工作的质量,成为建设性的评论者。

  第二板块:

  梁衡的散文美,美在它富有激情,让我们细细品味这朵充满激情的花儿: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内容和语言上有哪些美点?仿照示例用圈点勾画法选择文中两处进行批注。

  示例: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分析:

  本句是一个独句段,是全文的总领。/内容上本句概括出了夏天的特点,同时暗示这篇文章既写了夏天的景物,又写夏天里人物的活动,歌颂劳动和劳动者。/“热烈”一词用得好,它赋予夏天以人的感情,流露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归纳:

  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含义深刻的句子、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对比的作用、直接间接描写的结合、细节描写的运用等。只要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

  说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学习目标的选择者、是学习内容的探索者、是学习成果的发现者、是学习方式的创造者。教师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是情境观察的服务者,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是协作活动的参与者,是解答疑难的指导者。活动中,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自己确定学习起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独立思考、协作讨论和自我评价,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找到这个词不可,而绝不能为了逃避困难,用差不多的词句敷衍了事。”所以一篇美文,离不开美词,美句的使用,所以《夏》到处散发了激情的美。更可贵的是梁先生的文章用自己含蓄隽永的语言悟出了劳动创造的美。本文它不仅美在大自然的万物上,更美在勤劳的人身上。我们没有梁先生的水准,但我们能够通过反复的阅读、体悟,渴望与梁先生达到共鸣,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第三板块:

  生活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从梁先生的文章里我们发现了夏的美,那么,请大家抓住夏季的特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个季节。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发言

  学生评价:只要谈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练习“从情境中发现了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这都归功于《夏》带给我们的启发,所以梁先生的《夏》在今天恐怕是难得描写夏季的美文了。

  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读夏—品夏—写夏的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夏》使我们想起了精美的牙雕,小巧的盆景,想到了一方素绢、一块碧玉、一泓清澈的小溪、一簇秀丽的山花,它是一部杰作:

  教师赠语: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找寻生活中的美,才能发现美,欣赏美,最后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

  布置作业:

  说明:“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福录信尔语)在教学中,不论使用何种媒体,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各种媒体都为教师所用,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设计者、主持者、示范者和评价者,要将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作比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择、恰当运用媒体。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的散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除了运用诵读的手段之外,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而如果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那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课文,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老师要将媒体信息与与文本信息进行整合,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第一环节“读夏”中,通过视频画面的播放,展示出课本描述过的鲜活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出问题,解读文本,让学生在彰显智慧的同时产生愉悦感与成就感。

  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评价工作,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在第二环节“品夏”中,抓住“朗读评价表”让学生评,学生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对他人作出评价,受到批评的同学也学会比较宽容、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使每一个学习者有可能更多地获得大量他人评价,就像照镜子一样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学生在反思、评论自身和他人的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体工作的质量,成为建设性的评论者。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拓展想象力,写出了一篇篇美的写夏的文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现代教育媒体中各种各样的形象是想象的支柱,没有它,就难以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教学第三环节“写夏”中,通过本课提供的大量夏天的画面和老师提供的示例要求。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第二环节时间太短,尤其运用朗读评价表更费时间,在这一环节上还应合理设计环节,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率。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上午好!(1.播放课文插图)大家请看,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课文插图。图上有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和火红的高粱。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或许您已经猜到,这篇课文名字叫《秋天的图画》。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一课的教学设想——徜徉在如画的秋天里。(2.出示标题)

  (3.教材简析)《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场景。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给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提供了极好的训练点。

  (4.学情分析)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根据班级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应的变动。

  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我班的学生已经能够自觉预习课文,愿意大声朗读,能主动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并且有了初步质疑、释疑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刚积累《识字1》中有关秋天的词语,对秋天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学习,需要老师不断地用各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⑶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

  (6.教学重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秋天的美好。

  (7.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以“看、读、说、写”为教学主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运用“观察和语言”两种迁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秋天,观察秋天,表达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在我重点说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一、走近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于是,课的一开始,我出示几张有关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在学生猜出是秋天以后,我又出示一系列秋景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置身于美景面前,在教师为其营造的美丽秋天意境中,拉近与课文的距离,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奠定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识美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可以说,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本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秋天的美,然后,我设计了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

  1.以个人读、齐读、赛读等方式认读生字并组词,使学生对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有个整体的认识。2、对对碰。在学习生字“颊”时,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趣味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夹’和‘页’一碰,颊颊。”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2、编顺口溜。我用这样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劳”:戴草帽,花力气,去劳动。记忆“图”字,则可以说:框住冬天就是图。对于“燃”,就可说成:突然起火,燃燃燃。3、给字配画。生字“梨”和“粱”笔画比较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我出示相应的图画,再结合分结构讲解,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4、适时书写。在指导学生识记本课生字的同时,我适时插入“波”“浪”两个生字的写字教学。这两个字同偏旁,同结构,而且都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写一写。

  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学生在读文中感受秋天之美,也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汉字之美,于无形中受到了双重美的感染。

  三、品读美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最好能读出感情。为了达成阅读教学的这一重要要求,我分了三步来实施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掉字,不添字,然后采取开火车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一人读一句,注意字音,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

  第二步:以分小组的朗读方式,每个人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成员听,然后每个小组选出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第三步:老师范读课文并提问:1、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原因。

  多种形式的朗读使文字转化成画面,将学生带人文字所描述的意境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秋天的丰收、喜庆之美。

  四、徜徉美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秋天的美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如何将这种感觉深化,并在其中渗透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徜徉在如画的秋天美景中。

  1、读与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看图读文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句式规律,也能轻松地理解句意。于是,我又设计了比较句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初步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最后,我提出要求:你能像这样仿写一句话吗?如此一来,学生对秋天的感悟在语言训练中更加透彻了。

  2、读与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学生还沉浸在美丽的秋天里时,我提出问题: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勤劳的人们是指哪些人呢?你觉得大雁的回答对吗?然后,让学生以读促思,借思悟文,并联系生活,最后得出答案。

  3、读与说结合

  如果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当学生思考“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时,我指导朗读文中的重点句,然后转换角色,以梨树、苹果、稻海、高粱的语气来说一说。最后还以其

  他事物的语气说一说。

  在以上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徜徉在字里行间,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丰富美

  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光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因此,在课的最后一环节,我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板书就应该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窗口","主阵地",学生能否攻下知识的堡垒,板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我主要以文中的重点句为主,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答案为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我对《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的一些个人想法,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二、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学习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三、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故事《神奇的镜子》;视频《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胶棒。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等,使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去探究事物的变化。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故事,自由探究、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七步: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谈话法,通过和幼儿交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我们说一说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三)、认识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这一步我运用了观察法、触摸体验法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操作法、交流法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自由探索,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探究如何使用放大镜。

  (五)、观看视频,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本步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掌握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六)、运用放大镜,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本步运用操作法与记录法;为幼儿准备了三类很小的图片,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图片贴在记录单相应的空格里。进一步巩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最后,让幼儿把完成的记录单放到教师完成的记录单的下面,师幼共同欣赏。教师还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更多的细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探索。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一单元中第四课的内容。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内容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建立通讯录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产生整理邮箱的应用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同时让学生明确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删除邮件、移动邮件的操作

  2.能够鉴别、筛选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前后知识联系,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明确及时整理邮箱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养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习惯,增进生生间的合作意识。

  2.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删除邮件

  2.移动邮件

  教学难点:

  删除邮件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法,任务驱动,合理引导,精讲多练为主,配合必要的演示和讲解

  学法:实际操作,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

  1. 上课前教师给每位学生的邮箱发送若干份电子邮件;

  2.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网络教室,PPT课件,导入视频,功能卡,电脑票等。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一、故事导入,二、探究学习,三、应用提升,四回顾总结”四个环节。

  (一) 故事导入

  由于大强的疏于管理,他的电子邮箱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终于不看重负,邮箱中的邮件你争我挤,面目狰狞的诈骗、垃圾邮件正跃跃欲试,引诱用户上当受骗……小丽、能能得知大强的烦恼后,决定帮助他一起对邮箱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三人将如何完成这次清洁工程?大强的'邮箱能够实现“完美瘦身”吗?他们还将有哪些收获?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无用邮件“一扫光”——删除邮件

  师:打开信息技术公共邮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邮件并进行分析哪些邮件属于无用邮件呢?

  温馨提示:

  大家还记得如何删除一个文件吗?提示:删除文件一定要选定文件后,再单击删除命令。怎么样,你得到启发了么?

  交流:

  (1)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些邮件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

  (2)相同重复的邮件没必要都留着。

  (3)有些邮件看完后,觉得没有保存价值,就应该及时删掉,节省邮箱空间。

  师演示。

  活动二:串门邮件“请回来”——移动邮件

  思考并尝试操作 结合课本23页的介绍互助讨论学习绍互助讨论学习

  尝试练习:怎样找回误删除的邮件? 同伴互助学习

  师:大强一不小心把晓云发给他的邮件也一起删除了,那怎么办?谁能帮他找回误删除的邮件呢?

  师巡视指导学习

  (三)应用提升

  活动一:我帮邮箱“大瘦身”

  师:我们删除了无用的邮件,邮箱是否真正“瘦身”了呢?我们来完成一个小调查:邮箱空间知多少

  参照教材24页,完成调查表

  师:通过调查表,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删除后的邮件存放在已删除文件夹中,仍占用邮箱空间,为了让邮箱真正“瘦身”,就必须把无用的邮件彻底删除。

  活动二:垃圾邮件“快走开”

  师:刚才我们删除了邮箱中的无用邮件,可是邮箱中还有一些不速之客呢?

  提示:大强收到了一个中奖的邮件,要不要打开?对于来历不明的邮件是否要打开查看?

  观察区分垃圾邮件

  同学们,邮箱还有一些秘密武器等着你来发现呢,还等什么,快快行动起来吧!看谁发现的多?

  探究邮箱的其他功能

  (四)回顾总结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明确知识要学以致用,并养成及时整理邮箱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设计反思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本课的课容量较大,重点在于“新知”的教授,我认为有必要再安排一堂“第二课时”,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创设情境,请学生分组整理几个“问题重重”的邮箱,来巩固旧知,并从整体的角度来整理邮箱。再就是“邮箱空间”知识点的新授,让学生提高对“邮箱空间”的责任感。最后,组织“好习惯、坏习惯”小讨论活动,在活动中,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卫生习惯。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乙醛》,属于高二化学有机部分,本节内容计划安排为两个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对第一课时的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并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②训练学生重视善于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知觉到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②结合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论,认识物质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科学规律。

  (二)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

  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法, 以实验为主线,以结构理论为指导,通过假设→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探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如:对醛基结构的分析,猜想乙醛有还原性,做银镜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银镜,分析形成银镜的原因,讨论归纳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

  (二)情景教学

  运用启发式的语言,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可将教师讲授转化为启发诱导,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如: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三)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中要时时指导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三、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① 研究物质的基本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② 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③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巧记忆。

  四、教学策略

  课堂上分析乙醛分子的结构,探究其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原理。强调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一)情景引入

  创设问题情景回顾前面已学有关乙醇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

  (二)新课

  1、乙醛的分子结构:

  (1)展示乙醛分子的球棍模型,由学生写出乙醛分子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和官能团。

  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醛基中含有碳氧双键。

  (2)提醒学生注意醛基的写法:-CHO或

  在-CHO中,H和O的位置不能够颠倒。

  2、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实物了解乙醛物理性质(色、味、态),通过乙醛的水溶性实验了解乙醛能与水互溶。

  (2)化学性质:

  (a)加成反应

  将乙醛的官能团醛基中的碳氧双键与烯烃中的碳碳双键类比,得出乙醛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同时由乙醛分子中加入氢原子,引出有机化学中还原反应的定义,即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说明乙醛具有氧化性。

  CH3CHO+H2 CH3CH2OH

  (b)氧化反应

  2CH3CHO + O2 2CH3COOH

  乙醛催化氧化成乙酸,引出有机中氧化反应的定义。乙醛得氧叫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乙醛不仅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悬浊液)所氧化。

  分析银镜反应时注意难点突破:

  ①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乙醛分子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乙酸,同时Ag+被还原成Ag,银氨络离子释放出NH3,碱性环境中乙醛最终转化为乙酸铵,而NH3极易溶于水难放出气体。

  ②该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乙醛得到1个氧原子被氧化升2价,Ag+→Ag被还原降1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故Ag(NH3)2OH计量数配2,4个NH3分子有1个成盐,剩3个NH3 分子,2个OH—提供一个氧原子给醛成酸,剩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成1分子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利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的过程中科学地掌握一个有机化学中很难的化学方程式,避免了死记硬背。

  工业上可采用该原理制水瓶胆,不过是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这为以后葡萄糖的学习奠定基础。

  分析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 如何配制新制的Cu(OH)2悬浊液?

  ② 反应发生的条件:碱性环境、加热至沸腾。

  ③ 与银镜反应方程式类比分析得出乙醛与Cu(OH)2反应的方程式。

  (三)课堂思考

  乙醛能被Ag(NH3)2OH溶液氧化,乙醛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氧化?会出现什么现象?乙烯与乙醛都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四)小结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烃的含氧衍生物衍变关系:醇→ 醛→羧酸

  (五)课后思考:依据有关反应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乙醇氧化的氧化产物为乙醛。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 乙醛 醛类

  一、乙醛

  (一)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 或

  (二)乙醛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水溶性

  2、化学性质

  (1)乙醛的加成反应

  CH3CHO+H2 CH3CH2OH

  (2)乙醛的氧化反应

  2CH3CHO + O2 2CH3COOH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三)乙醛的用途

  说课小结: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指导学法,使学生愉快地、顺利地、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6

  内容提要:先剖析教材结构,结合编写者的思路,分析了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知识体系,明确该框题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方面,教法有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学法有问题探索法、知识再现法、演绎归纳法。利用多媒体和丰富网络资源作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思路(本节课用什么案例引入?引入的方法是什么?主要探究什么问题?形成什么理念?学生践行要求是什么?)来展开。

  关键词:经济生活 公司的经营 说课案例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第一单元就介绍“生活与消费”我们的消费离不开商品,我们消费的商品从何而来?当然是生产出来的,因此,顺理成章,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生产”。大家想一想,商品是由谁生产出来的?在现代社会,财富主要是由劳动人民在企业中创造出来的。所以,第五课就专门分析财富创造的主体,正是按照这一逻辑,第五课叫“企业和劳动者”,它包括两个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要了解市场及市场经济这个整体,就必需了解构成它的“细胞”——企业。它是市场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没有强大的公司和企业,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掌握有关企业、公司的知识,能对市场经济基本内容有一个轮廓性认识,对广大青少年今后从事经济建设有着启蒙性的指导作用。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在第一目,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是公司及公司的基本特征,然后重点分析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共同之处,教材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最后,教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二、教学重点:公司制的地位、作用;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难点: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企业与公司的含义和分类,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股份有限公司与有

  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理解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如何依法设立公司的问题和国企改革为什么要建立公司制。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未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通过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公司,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诚实守信,锐意进取的精神。

  第二部分: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企业、公司、公司经营成功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深化。渴望成功体验,渴望了解社会。

  二、说教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引导,提供充足的事实与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体验事实,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从而领悟观点。充分采用对比方法,把握企业与公司,法人与自然人,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图片、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三、 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参观、访问、听讲座、上网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制作网页等学习方法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1、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2、知识再现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举例分析等再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举一反三”。

  3、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说教学手段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投影、画片、图形、文字、录像、音响、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形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该框题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当然最主要的资源是教科书,还有:有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各国货币、各国各地风土人群、名牌商标)、录音、录像、影视

  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澄海成功企业家发展:蔡文彬、刘绍喜、蔡东青等)

  实践活动资源——企业、自然和人文景观等;

  信息化资源——网上资源、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本节课用什么案例引入?引入的方法是什么?主要探究什么问题?形成什么理念?学生践行要求是什么?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问题——情境

  品牌影响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世界品牌实验室(WBL)评价品牌影响力的基本指标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偏好度、品牌

  占有率、品牌满意度、品牌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直接评价和认可,其中,核心指标是品牌忠诚度。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经过长达半年对全球1000个知名品牌的调查分析,根据品牌影响力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最终在20xx年推出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下列图标分别代表全球哪些知名品牌?

  (1)Coca-Cola可口可乐 (2)Nokia诺基亚 (3) SONY索尼 (4) Microsoft微软 (5)Benz奔驰 (6)Adidas阿迪达斯 (7) KFC肯德基

  你能说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品牌吗?

  (海尔、TCL王牌、茅台、五粮液、全聚德等)

  你还能说出澄海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品牌吗?

  (宜华木业、奥迪玩具、蓬盛橄榄菜等品牌)

  这些企业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现在采取何种组织形式?

  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提出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发学生智力。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事例———情境: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一定事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际上就是“举例”,这应该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比——情境;反思——情境)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企业的含义和分类、以及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由感性材料入手,引导出公司。

  一、公司的经营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的含义和分类

  ①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

  自然人:以生命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个人。

  法人是由国家所拟制的人格,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务的组织。按照财产所有权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国有型法人(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他全民所有制机关)、集体型法人(集体企事业单位)、私人型法人(外资、侨资和其他私人开设的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混合型法人(不同所有制成分组成的企业法人)。根据设立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划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集体、三资、混合和私人企业)和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企业法人(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②法人的分类

  按照财产所有权性质不同划分

  A.国有型法人: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全民所有制机关。

  B.集体型法人:集体企事业单位

  C.私人型法人:外资、侨资和其他私人开设的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

  D.混合型法人:不同所有制成分组成的企业法人。

  根据设立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划分

  A.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混合企业、私人企业。

  B.非企业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思考:如何依法设立公司?比较自然人与法人?

  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把握两个概念,通过程序法和比较法来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 公司的特点和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

  [出示课件] 图表比较: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异同比较

  相同点: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共同特征是“有限”和 “合股” ;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均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部分;(都有名称、活动场所等)

  (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漫画探讨出两种公司的最主要的异同点,从而把握我国法定公司的两种形式,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教材比以前强调多了既用漫画又用对比表还用分析,说明这一知识点成为新教材的一个重点。)

  不同点: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其他区别见教材表格。

  提示:国有独资公司体现了一种不平等性;将出现个人独资公司。P42“公司的生命是法律赋予的。除国有独资公司外,公司应是两人(含两人)以上 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出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在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不得少于两人,否则公司即宣告解散。由于新的《公司法》的颁布,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十册语文第八单元习作《给长辈写信》的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评改习作。

  众所周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从中可以看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评改作文。

  上这种自改互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先看学生的稿子,而不做任何批改。在作文评改课中大力表扬习作中的优点,引导学生根据评改标准先自改习作,再交换修改。学生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学生互改作文又是相互学习别人长处,提高作文鉴赏能力的过程。因此,利用评改课,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相修改,能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我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不足,进而指导学生写信内容充实,说话要得体,懂得表达真情实感。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叙述有条理,说话要得体。教学难点是在评价习作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掌握评改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与采纳他人建议的习惯。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评改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评改热情,圆满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会采取这几种教学方法:

  1、谈话法。2、巡视指导点拨法。3、当堂评定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评改任务,我将注意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讨论法。2、学生修改法。3、集体评改法。

  我将通过下面几个步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一、师生合作,共同回顾习作要求,明确评改标准。

  1、同学们,写完这篇习作后,我们该做什么呢?(修改习作)

  2、举例简单说明修改文章的意义。

  (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3、组织学生共同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老师相机提出评改习作的重点: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事情,在记叙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话要得体。

  4、出示并学习星级评改标准: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评改标准的?

  习作等级评改标准

  ☆☆☆☆☆格式正确;用语得体;内容充实,善于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正确;用语较得体;内容较充实,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写信格式欠规范;用语欠得体;内容欠充实,需进一步表达真情实感。

  5、对照标准,自改习作,划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

  6、指名交流时,指导学生自评“这次习作,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引导其他学生根据评改标准赏析文段,评定星级,复习写信的格式。

  (个人自改后,再互相修改,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赏析习作的能力。)

  二、师生、生生合作,互动评改。

  1、“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像雕琢过的美玉令人眼前一亮,我们一起来合作评改习作吧。

  2、提出合作评改的要求:每人根据标准评改自己和一个同学的.习作,互相评改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评改意见,谈谈各人的想法。

  (在理解评改重点与标准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评改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引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3、交流后,各人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在班级内汇报、交流、展示习作。

  老师从中找出经过评改的“问题习作”和几篇不同类型的习作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星级评改标准自改、互改习作后,师生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对他们的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扳手腕》是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有“扳、腕、赢、呐、喊、威、斜、券、势”9个生字。课文截取了课间活动的一个片段,通过对紧张激烈的扳手腕比赛的描写,体现了少年儿童快乐有趣的学校生活。

  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烘托出比赛紧张激烈的气氛。描写的语句富有童趣,颇能抓住孩子们的心。“胸有成竹”和“胜券在握”表现出两位比赛的孩子互不相让、不甘示弱,“呐喊助威”“欢声雷动”有体现出一旁观战的孩子们高昂的情绪。描写两位孩子比赛扳手腕时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文章把他们的神情、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朗读的教学,整体把握句子,感受比赛的激烈。

  学情简介

  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字词的学习能力,但教学中不可忽略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巩固学生拼读的能力,识记字词的能力。学生的朗读能力相对比较稚嫩,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再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情感体验。本阶段学生自主积累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如想象、游戏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应用语言。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扳、腕、赢、呐、喊、威、斜、券、势”9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赢、券、势”等字的读音,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赢”的字形。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篇课文中有9个生字,其中“赢”是后鼻音,“券”是三拼音,“势”是翘舌音,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声拼一拼、读一读。“赢”字虽不要求书写,但它笔画很多,容易和“羸”“嬴”等字混淆,所以可以用一些方法,教学生识记,与形近字区别。

  目标二:本课的词语“欢声雷动”“胜券在握”“呐喊助威”“胸有成竹”,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本课的成语较多,且在文中都比较关键,理解了这些词语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词语的解释,只有在语境中掌握词语,才能更好地应用词语。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说话等练习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应用词语。

  目标三:通过朗读,感受比赛时紧张、激烈的气氛,并读出句子的语气。

  课文从两位选手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观众的表现入手,把比赛描写的紧张而又激烈。两位选手在比赛前的语言描写、在比赛时的动作及神态描写,都值得学生反复朗读。

  目标四:体会丰富多彩的课间休息,感受愉快而有趣的学校生活。

  这是课文学习的的情谊目标,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所能感受到的。无须老师或学生多说什么,完全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把这样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小练笔作个铺垫,让他们在课文的启发下,找一找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而精彩的片段。

  说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注意方法的渗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展开。

  1、通过质疑,了解课文内容。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题产生的疑问,往往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课文。因为有疑问,你就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快地关注到相关的内容,反复阅读,所以质疑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这是符合二年级的特点的。通过提问,孩子们其实关注到的是文章的人物是谁?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一般读文都会关注的问题。

  在质疑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小敏和小容扳手腕,他们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最后小容赢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很快如丝一般被抽了出来。

  2、指导朗读,在读中把握情感。

  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课文的教学也体现了二期课改以读为本的精神。文章中,作者在语言、神情、动作方面的描写生动而富有童趣,比赛前,两个孩子都信心十足、互不相让;比赛时,两个孩子都用尽力气、紧张激烈。这些语句既要学生通过朗读积累,又要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所以课堂中,对关键的语句我进行了朗读技巧的指导。如,要表现出“胜券在握”“胸有成竹”时,教师示范朗读,语调上扬,语气高昂,学生通过模仿体会出两个孩子都不甘示弱;要表现比赛紧张激烈时,教师指导学生控制好语音、语速,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便从朗读中得到升华。

  二、注意语言的积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实践

  词语、句段的积累都要经过“找——读——背(记)——用”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积累才是有效的。

  1、词语的积累。

  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的展开,“欢声雷动”“胜券在握”“呐喊助威”“胸有成竹”这些词语始终是学生重点积累的对象。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释,理解应是明白作者用词的意图,用词的方法,以及我还可以怎么用。所以积累词语的方法是多种的。教学中,我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胜券在握”和“胸有成竹”的含义;通过说话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呐喊助威”;拆词解义的方法掌握“欢声雷动”的含义。

  2、句子的积累。

  文章是有许多长短不一的句子组成,但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通篇积累,也不能随便选一句就积累。要求学生积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较关键的,或颇具特色的,或很有韵味的,或富于哲理的。教师不是把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直接从文中呈现出来,而是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圈划出关键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背”是积累句子的最直接的方法,这篇课文中“只见小敏瞪着眼,涨红了脸,脖子似乎比平时粗了一圈,他正拼命地把小容的手往桌子上按。”“小容额上青筋暴起,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看他就要支撑不住了……”“忽然,小容大吼一声,猛地发力,把小敏的手扳倒在桌子上。”等一系列神情动作的描写是我要求学生能够积累的语句。作者的描写自然连贯、一气呵成,如果教学中我只关注其中的单个的字、词,只会使句子支离破碎,所以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受。学生在朗读中联系到以往的经验,语言就转变成了画面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3、说话的训练。

  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画面转换成语言时,就学会了“用”,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设情景,给予他们语言训练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摩一场扳手腕比赛,通过说话练习应用文章中的语言,完成语言积累中高层次的目标。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

  一、说教材:

  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散文诗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她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歌中迎春花、翠柳、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等作为春的使者让它们充满自豪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可以呼吸到春天的气息,不由自主地感觉自己像春天一样浑身充满活力。散文诗诗歌虽短小,却充满了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春姑娘悄悄地来了!春姑娘来到田野上对着迎春花说了一句悄悄话,迎春花立刻"滴答滴答"地吹起了小喇叭。燕子、小河、小狗熊、森林、百灵鸟听了春姑娘的悄悄话立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诗歌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而且意犹未尽。学习散文诗歌《春姑娘的悄悄话》应运而生,孩子们通过学习散文诗可以再次感受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并萌发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要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带给我们的快乐。

  2、能用喜爱、充满趣味的语气说一说,并能认真倾听别人描述春天美的话句。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理解诗歌,并通过比较,知道"滴答滴答"、"哗啦哗啦"、"嫩绿嫩绿"、"摇摇摆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诗歌。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色。

  活动的难点:在理解散文诗的基础上仿编散文诗。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观看课件、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格式,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诗歌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实物投影仪与诗歌匹配的课件。

  2、春天的美丽景色图片五幅。

  3、欣赏《春天》歌曲。

  知识准备:

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并进行描述。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与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老师制作相应的课件。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春图和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诗歌诗。如老师提问:"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根据幼儿所说的出示课件中相应而论,有目的帮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

  3、动作表演法:本散文中有许多动词、形容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蹦蹦跳跳"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小青蛙优美的舞姿来表现。

  4、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诗歌的美,体春天美的景色带给我们的快乐,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春姑娘,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词汇,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设计音乐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听听、说说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大自然的奇妙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天的使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4、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仿编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观看多媒体--欣赏散文诗相应的象声词--创编散文诗--音乐游戏(春天)

  (一)激发兴趣(8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从游戏《春游》引出课题:我扮春姑娘,带孩子们去春游,在布置成春意盎然的环境里观察,倾听春姑娘的悄悄话,并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好玩的游戏,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二)观看多媒体音乐课件(2分钟)

  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大自然,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三)欣赏诗歌(10分钟)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3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创编诗歌奠定基础。

  (四)创编诗歌:

  这一个部分我通过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一开始,我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理提问,你知道春姑娘还会对我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吗?,激发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对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及时鼓励和肯定。

  (五)音乐游戏(春天)

  活动最后环节,教师和幼儿边唱边玩游戏,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以上是我对组织语言活动《春姑娘的悄悄话》教学的初步理解和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23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观潮》说课稿10-15

《浮力》说课稿12-21

广告说课稿01-10

倍的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