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教科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3章的第2节。本节共1课时。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有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三种主要形态,本章第1节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式;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加工。自动化加工是信息加工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智能化和人性化加工的一个基础。本课为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作前期准备并打下基础。
在深入分析并吃透课程标准后,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对教材进行了建设,设计了不同于教材的教学案例;并按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增加了“需求分析”和“选择开发环境”。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需求分析、算法设计、选择开发环境、编程实现。
② 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思想方法——算法设计,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③ 了解并尝试高温烘箱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程序设计过程,懂得运用编程加工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为以后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②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
体验编程加工信息的主要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我所教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基础整体相对较好,但据我所作的调查显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按照“以强扶弱”的原则,开学不久就把他们分成了15个左右的小组,每组4人,并指定了各组组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小组合作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程序设计很少有学生接触过,再加上内容本身相对枯燥,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刮板输送机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学生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编程掌握多少,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了解其内在机制;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现小小的目标,有成功的体验和收获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总的指导原则,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教法:
1.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比如对于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归纳不完整或准确,需要教师适时补充和讲解;对于算法的概念和怎么样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也需
要教师的'讲解和诠释;对于游戏的编程实现,需要教师演示操作其中一小部分,为学生的亲身体验作示范;对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学生理解起来更是抽象,需要教师适时点破并作分析。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张教师将学习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我设置了让学生组装并运行自己的游戏(只是组装整个游戏中一个小的模块)的体验任务,让学生在看似玩乐的过程中,体验编程加工的独特魅力和主要过程、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采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了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创设挑战、形成吸引力,加深他们对编程加工的体验和理解,同时防止他们完成必作任务后,去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我设计了2个拓展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作。必作任务和拓展任务之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梯度。
四、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课件资源、视频录象等,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进行组装操作、修改加工,从中体验编程加工的独特魅力和主要过程,进一步理解其内在机制。
2.小组协作
教师通过评选5个优胜组,给予课外上机奖励以及学习评价表等激励机制,强调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遇到问题主张先
自己思考(如观看视频录象),不能解决的再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探讨,若还有(转 载于: :信息的编程加工说课稿)问题再请教老师。通过小组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不同的解决途径,开阔学生思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媒体运用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VB简体中文版、课堂教学课件、取火柴游戏成品、半成品及完整源代码、制作过程视频录象、学习评价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展示取火柴的小游戏,请几个学生上来玩该游戏,其他学生观察游戏过程,思考怎样才能有取胜的策略。(教师不点破)
接着,教师设问:既然大家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有没有思考过游戏到底是什么呢?游戏其实就是专业人员设计好的用来供用户娱乐的程序,是对信息的编程加工。那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游戏呢?然后提议学生自己设计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都喜爱和熟悉的游戏,很自然引出课题;通过提议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18分钟)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做出这个游戏,即信息的编程加工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同时告诉学生,老师会根据整节课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选出5个优胜组,利用课外时间给予他们一个小时的自由上机奖励。
1.需求分析: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计算机“做什么”。
说明:这一步学生很难回答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第2章进行信息获取时首先需要做“定位信息需求”来引导学生思考。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设问:“我们只要把问题原封不动地交给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得出结论吗?”从而引出结论:“计算机并不能代替人做所有的事情,它只能按照人们事先给定的步骤工作。因此,当我们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先要一步一步设计好怎么做,也就是
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然后通过编写程序,将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计算机语言表述为指令,从而赋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归纳并自然地引出后几个步骤,避免生硬的说教,使知识的讲解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2.算法设计: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设计的一组(有限个)求解步骤或方法。
教师讲解算法的概念,并强调:它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再通过一个极为生活化的事例加以说明和诠释:邮寄一封信可分为写信、写信封、贴邮票、投信等步骤;每步分别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实现。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本游戏的实现应该怎样设计算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怎样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中发挥的作用,初步突破教学的难点。
3.选择开发环境:
教师通过类比“要表达某种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实现”,让学生明白:可以选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来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从而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由于VB操作简单、上手容易(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不要提面向对象等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学生听了反而糊涂),所以我们选用VB来实现。避免学生建立“编程=VB”的片面观念。
4.编程实现: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并调试实现。
(1)界面设计:界面是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的外观,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接口。
(2)编写代码: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
(3)调试运行:刚编写的程序不一定正确,必须在计算机上反复实际运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测试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游戏的界面,再让学生思考:该界面需要设计哪些部分呢?
接着教师打开课前准备好的游戏半成品,先简要介绍VB的工作界面,对VB独特之处进行有选择地说明:如界面设计窗口、代码窗口、运行,停止命令行,让学生能很快地进行。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属于-——教材,我分以下几部分说课:1.指导思想 2.学情分析 3.教材分析 4. 重点、难点 5. 教学目标 6.教学过程 7.组织教法和学法 8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作指导方针,更好地落实国家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突破口,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运动的满足,同时让学生在运动中健身,在运动中合作,在运动中创新,在运动中享受,在运动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主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情况,场地器材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为————教材,属于——系列,单元,模块。并对这一教材简要分析。得出重点,难点。
四.重点、难点
五.教学目标
从教材的分析,重点、难点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学练,知道团队精神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作用。
2.在练习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拓展练习内容,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大胆实践,活学活用。
3.学生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体验人际关系和竞争合作的重要。
六.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教学活动
目标认知学段
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并提出学习目标
集中注意
解释学习目标
激发愿望学段
激发兴趣
提供多种内容的选择
产生动机
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
认识信息
讲解、示范或展示教学辅件
回忆相关知识
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性挂钩
信息加工学段
粗略加工信息
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信息交换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改进纠编
分析问题,进行指导
二次加工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效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效果评估学段
自我评估
提供评估方法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介绍知识的应用
再次激发
提现新的目标
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评估教学效果
七.组织教法和学法
1.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交往和生理心理机能变化等规律,根据学生的经验背景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
2.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把课堂学习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分散和集中结合的组织形式和小组间的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成为生动活拨的课堂。
3.采取开放性大课堂教学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实现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教学目标。
八.总结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完成目标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改精神,以后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找到新的教学切入点,来调适自己的教学,这也是我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的方向。
说课稿 篇3
(一)合作学习,探求新知
用投影片显示:
1、如图所示,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2、把学生回答的结果的不同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提问这些表示的结果都相等吗?
3、指出:即完全平方和公式。
4、模仿练习:(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填空))
5、换元拓展
提问:等于什么?是否可以写成?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
(二)探求规律,巩固练习
1、探求规律
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
公式变形为:(首±尾)2=首2±2×首×尾+尾2
2、运用规律
让学生填表
式子首项尾项结果的中间项结果(完全平方式)
符号系数
(x+2y)2 (2a-5)2 (-2s+t)2 (-3x-4y)2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上面的.表格不难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
3、巩固练习
(三)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例:花农老万有4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29.5m,30m,27m。现老万将这4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1.5m,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四)发散练习,勇于创新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2)填空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4)请你编1~3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对应的是华师大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版)第四章第二节的活动五——动画的制作,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学习使用ImageReady制作一个动画,通过这个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中帧的概念以及动画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尝试制作简单动画。在备课阶段,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认为本教材提供的活动不足以让学生对动画的制作过程有比较深的认识,又考虑到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对教材的活动内容作了改动,将原来的图形动画改变为制作文字动画,让学生能从动画制作的基础入手,从而了解并掌握整个动画的制作过程。
二、 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是我校职一年级金融班的学生,他们性格活跃、好动,但在学习上略显粗糙、马虎,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比较习惯跟着老师的操作演示进行学习、操作,学习态度比较被动,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太愿意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通常无法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考虑如何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兴趣入手,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能从“要我学”逐步走向“我要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并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另外还有一点,金融班的学生并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所以有必要修改教材内容,变图形动画为文字动画。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知道动画中“帧”的概念。
2、 能力目标:会用ImageReady制作简单的文字动画,能借助“帮助”文件进行自主学习,制作特效文字动画
3、 情感目标: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知识的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教材布局上看,是对PS学习内容的延伸,其实质更多地是让学生能活用好PS的技能,而动画制作本身并有多大难度,但考虑到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让学生能“学有所得”,并且“效益”尽可能最大化,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最终的教学目的,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更是提升对学习的信心。
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ImageReady制作文字动画
教学难点:
1、 预设动画效果,并按预设效果进行帧的设计
2、 让学生能学习多样的动画制作技巧
本堂课的教学安排是学习动画制作,由于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因此教学难点在原基础上有了增加,这也是基于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而产生的,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而言就有了更高的标准,学习过程会更有层次,同时学习效果也会更丰富和精彩。
五、 主要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会技能,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能力,实现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鉴于以上指导思想,本堂课教学程序被设计为由一个教学导入和两个教学活动组成。首先在导入阶段,展示由学生利用PS制作的关于“保护环境”的电子宣传画,这是学生参与学校的一项宣传活动而制作的作品,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引出学生作品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任务目标:使作品具有动画效果。
在第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讲演法讲授文字放大的动画效果制作方法,这个环节中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演,知道文字动画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并尝试把自己的宣传画上静态文字做成动画文字,并要求尽可能自己设想一种动画效果,而不是简单模仿教师讲演的案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所做出的动画效果可能与设想的不一样,但这样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因此学生一般可以通过修改达到自己的预设,个别可能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间讨论或向老师求助来解决。活动一的任务完成后,会有一个作品展示和师生合作评价环节,展示的目的主要是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而评价是为了让同学通过比较,找出作品间的差异并明确改进的方向。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个活动环节,教学安排是让学生学习特效文字动画的制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文字动画特效的效果图和相关的“帮助”文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有兴趣,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多个选择可供学生挑选, 但考虑到既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又不要过多纠结于选择什么,因此提供的学习内容在数量上是有限制的,这里提供了四种文字特效动画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学习,并将选择的这种特效应用于自己的宣传画上。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最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做出他选择的动画特效,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鼓励学生仔细阅读“帮助”文件,并逐步落实到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去,当然学生也可以与周围和自己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进行讨论、切磋,或求助老师。
活动二的任务完成后,安排了一个学生演示环节,由学生推荐或自荐,让某位同学上讲台为大家操作演示并讲解他自己选择的文字特效的制作过程,并由其本人小结制作心得。
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如何让宣传画上的部分图形动起来?例如蝴蝶飞舞、云朵飘动等。
六、教学效果
这堂课由学生作品引入,引出作品改进的目标:让文字动起来,在后续的两个活动中,学习内容由简到难,由模仿学习到独立自学,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从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
七、重难点解决策略及教法改革亮点
本堂课教学中,就教学内容来看,它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习制作动画,而难点,如果直接按教材进行教学,则基本不存在,另外这一章节的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地位并不算突出,但却非常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喜欢动画的,如果能让他们亲手做出来,相信他们一定很有成就感,而兴趣是使学生投入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动力。因此利用一切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可以说是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堂课教法改革的亮点是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而这一环节真正有意义的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选择的,这一设计一方面是通过可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自主权,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了尊重,学生会更愿意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所选的内容不同,学生会产生好奇心和好胜心,诸如我能学会自己选择的内容吗?我的选择是不是比别人的好?等等,这些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实际上这一环节中安排的不同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哪个更好,主要是看学生的喜欢及如何应用到他自己的作品中去,所以这种可选择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有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另外由于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达成后,学生会更乐于展示自己,分享自己的作品。那么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不会遇到问题呢?当然会遇到,而且由于他们选择的内容不同,问题也会不同,如何解决呢?预定的方法是:第一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帮助”文件,逐步落实到操作中去,第二可以与同学讨论,协作找出解决办法,第三求助老师。基于这三点,学生大多能完成任务。这样的选择性学习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操作技能,不太可能有时也没有必要,因此提供电子文档形式的“帮助”材料,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又不会造成课时不够用的矛盾,而课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还会让学生学得更多。而更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就内容选择来看不算太出彩,但教学过程的设计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满意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被激发出来,同学们能专注自己的制作,且课后就学生提交的作品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部分同学作品的效果非常好,当然也有一些作品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在课堂上,我还发现相邻的同学基本没有选择相同的文字效果来学习制作。
反思本堂课的设计,从细节上看,我觉得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制作的宣传画的主题如果能与其专业特性联系起来,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职业道德或职业精神的机会;在第二个活动环节中提供的四个学习内容,从难易程度上还可以更好地设计一下,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可能更能满足不同学力的学生的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还有不少,总之,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地位,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法与学法,对教材要深刻理解,对学生更要深刻理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老师才能教得快乐。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北师大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拓展阅读《古诗二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许多不同内容的古诗,如《夜雨寄北》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的大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上的愁苦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境,品味诗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愁苦之情。
五、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吟诗言、悟诗情、入诗心;重诵读品悟,品读感悟,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思中明理,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
上课伊始,我以《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夜雨寄北》“激趣”,通过师生回顾古诗表达的情感,以及诵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营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郁氛围,既而导入新课,然后,板题,解题。这样以诗引诗,进行师生对话,架起师生文本间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
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绘“江南秋夜图”
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诗歌的意韵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把握。这个环节我力求突出一个“读”字和一个“悟”,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找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用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把简单的景象:月亮、乌鸦、霜花、枫林、渔船、钟声、客船……进行想象描述,并提炼整理出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六个意象;最后让学生自由大声反复朗读,感悟这些词语,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当学生的动情点被激活时,我随即小节导入下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这幅凄清悠远的江南秋夜图吧,把词语的意韵融入诗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情感——赏“江南秋夜图”(这个环节我预设三步完成)
第一步:今夜无眠
在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中,我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学生的品读铺设意境,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然后用“以诗引诗”、“以诗悟诗”、“师生接诗”的方法反复朗读诗句,着重体会“愁”的滋味。
这样在诵读中让诗意打动学生,让诗人的情怀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游子愁、思乡愁、忧患愁、失意愁等种种情感体验,达到学生与诗人情感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夜,对诗人张继续来说注定是一个因各种“愁”而难以入眠的夜晚。
第二步,今夜愁眠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编织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多维空间品味诗歌传递的`人文情怀。
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学生可能会说出今天晚上诗人的母亲、妻子、孩子都在思念着诗人;我就根据学生的语言、情感及时整理,挖掘学生已拥有的诗句,来丰富对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将无眠的诗人思念着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也牵挂着远行的诗人,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无奈。
第三步,今夜不眠
我是这样导入这一步的:正当诗人辗转反侧之际,寒山寺悠远的钟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禅意的钟声,一声一声撞击在诗人的心坎。此时,愁绪满胸的张继又会有怎样的怀想呢?
学生边议边说,互相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出“钟声让夜晚显得更加凄凉”“钟声使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更加强烈”等,这时我适时点拨:这钟声给诗人以震撼、也给诗人以安慰。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就如这钟声一样悠远、绵长。
这样在读读、议议、想想、说说中,学生对诗人所抒发的浓厚情怀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一样滚滚而来。
最后,我设计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古诗、升华情感的环节。随着多媒体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渐次再现的画面,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枫桥夜泊》。让这幅江南秋夜图牢牢地定格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七、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我突出一个“愁”,以“愁”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
枫桥夜泊
无眠——愁眠——不眠
羁旅之愁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23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观潮》说课稿10-15
《浮力》说课稿12-21
广告说课稿01-10
倍的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