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5-19 19:32: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诗歌《摇篮》,这首诗选自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教材。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宁静优美的气氛.我依据孩子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孩子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创设情景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孩子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孩子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第一部分运用了小游戏开火车,组织孩子入座。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视觉感官,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朗诵的时候我加上了音乐,这就强烈地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效果。,使孩子能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感官。孩子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处于积极的学习中。第三种方法是情景创设法,在配乐朗诵时,创造了优美的背景图,让孩子在听的同时,入境如情,因为形象的图片很容易在孩子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所以,在活动区域有特别铺设了四个活动场景,使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诗歌中的语句,理解诗歌中的语句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孩子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引导孩子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孩子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孩子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言。根据纲要中让孩子"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场景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为孩子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孩子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孩子通过探索尝试,敢于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环节主要体现着孩子贴了宝宝们以后,很兴奋,很想表达,所以,我就让孩子自己把诗歌说出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给予鼓励,这就符合新纲要指出的: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孩子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达到读写结合说真话抒真情的目的。我选择了一则新闻材料:《中国专家谈伊拉克战争》。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伊拉克战争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学生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在关注着一个焦点。围绕第二次海湾战争,你能说些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的生活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二、 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 分组讨论法。把学生分成若干读写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发的这则新闻材料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 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小组评改后,当堂进行评定,选出几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阅读完新闻材料后,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共同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的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3、学生修改法。个人自改后,分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

  4、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导入语: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什么?我们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着什么?那就是美伊第二次海湾战争。此时此刻,那残酷的战争还在继续着,那惨不忍睹的悲剧还在上演着。对于这次海湾战争,你想说些什么,或由这次战争你想到了些什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海湾。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三)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也可以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可自由结合。以5人为单位。组长由自己的组员推荐。

  (四)讨论:

  你对美国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2.你对海湾战争知多少。(个人想,小组讨论)

  (幻灯片)展示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次海湾战争及与之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尤其是在医院里的悲惨一幕。

  (五)作文片断练习。

  (六)快速修改;

  1.个人改。学生完文之后,自我修改。

  2.个人修改完毕,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以此作为小组评改的依据。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可略作补充。

  3.小组改。教师巡回指导。每人都和其他同学下评语。如果在评改中有异议的地方,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讨论,如果还不能确定,小组之间可以商榷。也可以让老师也参与进去参加讨论。

  4.集体评改:由学生自由推荐文章共同评改。(文章内容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对所看到的文章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老师则从学生的评论中总结概括。从文章的题目,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归纳。

  (七)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走近海湾

  题目新颖的:

  构思立意好的:

  创新的:

  语言表达美的: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旨在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常自己动动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画风》,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本课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 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动脑想像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针对课文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我计划用两课时学完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主要讲: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课时主要讲:

  1、认知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出风的。并通过读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际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风的特点、作用和种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深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3)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语感目标

  通过情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体会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聪明机智。

  现在我就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说一说: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3、指名分节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

  [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在人文的课堂中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过渡:读了课文后,大家知道谁在画风了吗?学生会高兴地喊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1、师:瞧,这三位小朋友来到咱们班了,想认识吗?(出示课件:图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画画,三位小朋友头的上方分别有他们带拼音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过。

  [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交朋友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质疑解难,精读感悟。

  1、自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老师在学生读书、理解的过程中随机播放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随机指导朗读,特别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物。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小组合作,读懂课文。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大胆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1)、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把你最喜欢的小朋友的话读给同伴听。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师:文中的三个孩子画出了风,小朋友,你们想画风吗?准备怎么画风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你的学习伙伴吧!

  1、小组讨论画风方法。

  2、全班交流画风的方法。

  3、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课件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互相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老师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业应具有“创造性学习过程”的本质,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设计具有多样性的,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板书设计:

  15 画风

  赵小艺 旗子 飘

  风车 转

  陈丹 小树 弯 仔细观察

  宋涛 雨丝 斜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赞颂了刘琨面对入侵强敌时的勇敢与智慧。

  课文开篇先交待了时代背景,西晋末年,北部边疆很不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刘琨驻守晋阳城,勇气可嘉,也为下文智退敌兵做了铺垫。

  课文接着写匈奴骑兵将晋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晋阳成了一座“孤城”。此战,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晋阳守兵不过两千,而匈奴骑兵则有5万之众。在刘琨沉着指挥下,守城将士“利用有利地势英勇抗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尽管如此,由于“援兵未到”,加上“城里兵力减弱,粮食在减少”,“孤城”晋阳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琨不能不“急得团团转”。

  然后,课文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详细描写了一天晚上,刘琨登楼巡察,面对冷月、荒漠……他发生一声声长啸,惊动了匈奴兵营。刘琨由此想起了“四面楚歌”的故事,就让人取来了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对着匈奴兵营深情吹奏。刘琨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骑兵的思乡情。匈奴将领眼看将士们无心恋战,就连夜撤兵了。

  “一首胡笳曲,救了一座孤城,被传为千古佳话。”课文就此戛然而止,显得简洁传神,既交待了故事的结果,又点了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针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做强调;在词语理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不少方法,课前已经能通过预习自主学习词语。在课堂中,教师更应做到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理解上。

  学生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感悟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继续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之外,还更应注意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层次性。不仅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吃得下,也要保证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能吃得好。

  因为这是一篇历史课文,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能力、兴趣。做到让学生不仅能进入文本,更能从文本中感悟到主人公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只是单纯的理解,可以说这些词语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从引出课题对“闻鸡起舞”一词的理解;到整体感知各种方式对“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的理解;然后运用这些词语进行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在研读课文时,还将“凄厉、凄婉”进行比较;通过观看录像知道“四面楚歌”的意思。真正发挥词语的作用,而不是只为理解而理解。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处理这篇课文的朗读方面有整体感知的读;有理解后的感悟读;有融入自己感受的情感读;有老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读……多层次的朗读训练旨在让学生披文入情、以情悟文。因为课题一看马上就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因此只要把课题说说具体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终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感人又很悲伤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过程和方法】经过分主角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境感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习并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文中小鸟情感的变化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我期望首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经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一堂课,我能够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小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问问他们“小鸟和大树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能够引出本篇文章的资料,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学生们自我阅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挑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解决,然后再由教师自我进行示范诵读,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读完文章后要对学生读错的重点字词进行加强记忆,能够在黑板上加以书写,并带领同学多读几遍,以保证字音字形的正确。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学生在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再进行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可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终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应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紧之后我就会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呢能够依次找同学来回答: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小鸟和门先生也一齐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最终是小鸟和小姑娘一齐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鸟内心境感的变化,我会让小组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应对每个人时不一样的`心理变化。如小鸟和大树在一齐时是开心欢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终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悲痛难过的。

  最终,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每个人体会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人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还有的人说要无私奉献。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能够的。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同学们继续深刻体会文章情感,在班级内找人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主角的语气,能够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性,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同学们将文章体会到必须程度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我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很大,每个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不一样,那么他代入的主角也会不一样,从而想法就会不一样,这个环节教师就需要给予同学鼓励,让他们大胆发挥自我的想象,发散思维。

  (五)作业小结

  同学们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课后相应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为此,我针对本节课的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一是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二是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我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我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资料的浓缩。经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去年的树

  鸟儿:实现诺言

  珍惜友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激各位考官聆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见过大海?”“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在一部分学生骄傲地说出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时邀请大家到大海去旅游,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2.出示多媒体课件。随着画面的展示,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千姿百态,尽显眼前。教师和着音乐娓娓道来,强烈的感受,使学习欲望被再次激发。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出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在学生观察插图时,相机引导他们从上到下说明图意。在体会月亮、星空、海鸥、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教师配乐范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节拍,细细品味。

  2.抓住重点指导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知”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

  3.合作体会练读第二句

  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的?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4.配乐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四、欣赏音乐,总结延伸

  “军港之夜”中的师生共舞,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这也应该是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课要点 不倒翁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即便是初次见到它,也会一下子喜欢上它。

  这首写不倒翁的儿歌内容非常有趣,琅琅上口,用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如何将不倒翁推碰,让它东歪西倒,它最后都能回复原状,这也是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作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课文,课文只是一个载体,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难,语言环境中识字是重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新生,学生的好奇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通过儿歌学习生字的这种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敢于大胆开口,在学习上认真、进取,乐于在课堂上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开始逐步养成较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学生愿意在儿歌学习中学习生字,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但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学,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况且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基础也是不一样,教学内容太难能力差的学生接受不了时,他们的注意力便不会集中,此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和情感这三方面的目标遵循了识写分流、优化写字的原则,简化了语文知识,强化积累和运用,认知目标以学习内容为内容,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儿歌的内容,描写“又、来”。三个方面的目标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

  1、通过听读方式感知整篇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激趣”。开始,教师激趣导人, 实物演示不倒翁,问:这是什么?学生一下子被台上这欲倒不倒的不倒翁吸引住了,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思考:你觉得不倒翁怎么样?先自由准备,然后讨论。这时候,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本领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来引领,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生字。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字的字形和字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起来,课文短,读的遍数可以多一些。此时对生字的音、义和读通句子,先不作过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

  2、抓重点,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新词 依据学生已有的拼音能力,要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生字,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生字不多,“把、孩、又、起、来”这五个字难度也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五个生字可以一起出现。当然在识字教学中一味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每个字都花大力气识记,也应该各有侧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 认写分开,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保证多认字,二是少写字,写好字。五个字都写,写字难度太大。因为刚入学的6、7 岁儿童 ,手部的小肌肉群还不发达,而笔画多的字要精细描画,这对以粗疏、整体感知为特点的儿童来说很难适应。但是,打好执笔写字的基础相当重要,低年段又是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们可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特别是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在上学前就形成了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他自己根本写不好字,老师也很难纠正他。所以我们在教一年级新生写字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朗读和语感的训练 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能感受到儿歌语言的趣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生字学习的重复操练变得丰富了。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几步: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说你呆,你 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逗号停顿之处,并通过师问生答指导读好“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来突破难点。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喜爱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5、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不倒翁,有点呆,胡子一大把,样子像小孩。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来。”这段话与课文有联系且语言结构相似,改变语境让学生朗读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又可以帮助学生再一次了解儿歌内容,同时进行不加字漏字的朗读训练,落实本单元朗读训练目标,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课文的改编或者课外阅读的补充,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难度过大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1、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因此能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姐妹字换偏旁记:像“把”和“爸”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我班学生称之为“姐妹字”。在汉字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换偏旁记便成了学生识记生字的主要方法。比如复杂的字,拆开记,对于笔画结构较复杂的字,孩子们也并不害怕,会拆字组合、化难为易。如“孩”,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用书空的办法写一写,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其实孩子们学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识记法、形体识记法、熟字加减法、画画法等等,或许还有让我们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养成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识字方法。

  2、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当出现新的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求不加字漏字、正确、流利的朗读;中等生先读生字,再一小句一小句地读,不求快, 但求读正确;后进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练读的时间,不要急于检查,更不应以个别会读的学生的朗读来代替全体学生的自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课时分配:2学时

  ()教材内容

  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本节以时间为核心,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并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意义以及流程的描述方法——流程图。生活与流程部分表达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用品的'效率的思想;生产与流程部分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表达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以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时序和环节的理解。

  ()教学的重点、难点、时序

  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流程、时序、环节的概念含义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并学会进行简单的生活、生产流程图的阅读和分析绘制。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流程意义及所蕴含的思想放方法,如“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绘制简单的流程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通过对典型工作的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产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及课本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眼光看待生活学习的思维体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二、说教法、学法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分页标题#e#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相机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相机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相机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相机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相机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03-26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11-20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01-2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8

小学语文《练习1》说课稿02-11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05-23

小学语文说课稿《太阳是大家的》11-21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必备]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08-21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说课稿范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