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01 11:17: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朴素、真切,写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

  根据学生掌握的已有知识,他们对叙事类散文并不陌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他们大多已经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在课堂中已有了初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但也可能会遇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

  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

  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四、教法学法

  教法的运用: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阅读感知法:遵循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问题引导法: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启发式教学:以启发、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

  4、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优化学习效果。

  学法的渗透: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学法。

  1、品评赏析法:学习过程中,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段落进行品评、赏析、积累。

  2、讨论交流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小组合作法:随着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语文学习的新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设计

  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朗诵《合欢树》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对母亲的爱,进入主题,这篇书写着母亲对儿子爱的《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的内容,唤起学生曾有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为下文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情感铺垫。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阅读文章,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

  2、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要求:边读边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段,了解文章的情节。

  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阅读,主动学习,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简洁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通过熟读、品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人物。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母亲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分析母亲的形象。

  2、母亲是怎样教导我要“好好儿活”的,理解母爱的内涵。

  要求: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圈出重点词,仔细品味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读、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补充背景,增进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进而讨论交流、分析鉴赏文中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内涵,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爱,突出教学的重点问题。

  (四)再读课文,引发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让学生再读文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思考。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

  2、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把握文中“我” 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好好儿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

  (五)重读课文,知识拓展

  通过学生再读文章,了解文章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从而拓展知识。

  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

  1、了解叙述方法——“插叙”

  2、文中插叙的内容和作用

  要求: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插叙的内容,思考其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叙事性散文常用的叙述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常写作中掌握插叙这种方法技巧。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

  2、学了这篇文章,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200字左右)

  总之,本节课我将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原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伊通第五中学的钱小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4章第4节的内容,为了使本次说课清晰流畅,明了直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凸透镜的学习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的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个维度: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将教学重点定为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将教学难点定为: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的反射知识,学生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拥有简单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的教学要求

  采用以下的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

  四、说学法

  选用以下的学法:观察法。实验、归纳等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在农村教学的几年中,每年身边都会听到学生野外洗澡溺亡的事件,教材中,明确指出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这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这样的设计,从身边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来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演示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多媒体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教师指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规律,(这样的设计是我个人认为,学生虽然接触物理学实验不是很多,而且自主探究能力较弱,但是,在上节光的反射定律时,已经认识了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及法线,那么就很容易突破这节光的折射的名词了。也为后面的实验中发现光的折射定律顺利进行,降低难度。)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由于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以明确探究目的。紧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现象感到困难,我将使学生结合光的反射定律

  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再经过一番讨论,〖提出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继续演示:

  〖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3、拓展应用

  用光的折射解释以下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因为本节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带着知识满载而归,同时,会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求知状态。

  第四环节: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中。

  六、说板书设计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与处理】

  《春天在哪里》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第一单元的教材都是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与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融为一体,刚好又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学习本组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穿插了综合实践活动,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生入学已有半年,能用普通话进行表达,但表达得不够完整、不够准确。由于学生年龄小,倾听别人说话缺乏耐心、不够认真。因此,将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完整地讲述春天的变化,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仪态大方、有礼貌。认真听人说话,了解内容,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教法学法】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要从开始本组学习时就提出要求。在课文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春天的图画,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组织学生到滨江公园去春游,要求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三个方面去寻找,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激情引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想不想听?”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着播放视频《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春天不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还钻进了小朋友的耳朵里,躲在小朋友的心田里。回忆一下,大家到滨江公园去春游,发现春天有哪些变化了?” 调动起小朋友的学习热情。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善说,享受到交际的乐趣。

  二、小组讨论,互相介绍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物、听到的春天的声音、感受到的春天的变化,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发表见解,互相补充。教师提示学生尽量说具体、补充完整,并且融入其中,个别辅导。

  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上台展示,交流汇报

  教师问:“同学们在小组中说得真好,谁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在哪里找到春天了?它是什么样儿的?”找几位同学上台说说,要注意说具体、说完整,做到大方、有礼貌。台下的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听,对没说到的内容,可以进行补充,对没听懂的地方,可以发问质疑,还可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并说明原因。

  在交际过程中,学生会对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说得最多、最全面。比如,“我在公园里找到春天了,我发现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桃花开了。”“我在广场找到春天了,小朋友在放风筝。”“我到隆中去玩,发现郁金香开花了。”“我回老家,在小河边看到小蝌蚪了。”……此时,老师再问:“谁听到了春天的声音?”把学生引入听觉感观的回忆,学生就能说出风吹树叶沙沙响,燕子唧唧叫,蜜蜂嗡嗡忙采蜜等等。教师再提示:“春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会说天气暖和了,我们脱下厚棉衣,换上了单衣,早上上学不冻手了,白天变长了、变亮了,可以省电,哈气时看不见白雾了……

  课前,教师已要求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此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由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或展示图片、绘画作品,介绍图中春天的景物,或展示照片,介绍是谁在哪里干什么,那里风景如何,或展示实物,介绍它在春天时的变化,或朗读有关春天的诗词,或谈自己感受到的春天。听与说的要求不变。

  交际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初步的简单的评价活动,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和批评。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极富动态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四、播放视频,温故知新

  “同学们说的真美啊,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视频《春满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想说什么?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视频画面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观察春天的景物、倾听春天的声音、了解春天的变化、唱出春天的赞歌。

  五、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春满人间》,同学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说:“春天真美啊!”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赞美春天。如:画一画自己看到的春天、背一背有关春天的诗词、唱一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写一写有关春天的感受……这样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学生不喜欢春天。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让喜欢春天的学生和不喜欢春天的学生分成两队,分别准备资料,双方展开辩论,看谁能说服对方。在这一交际过程中,喜欢春天的学生可能会说:春天天气暖和了,草绿了,花开了,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我可以出去春游,所以我喜欢春天。春天来了,不用再穿厚棉衣了,我喜欢春天。春天可以放风筝,因此我喜欢春天。而不喜欢春天的学生可能会说: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我身体弱,不喜欢春天。春天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很多流行病就是这时候开始流行的,比如流脑、非典等,损害人的健康,我不喜欢春天。在这激烈的争辩中,学生对春天的特点了解得更全面,认识更客观。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出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应该注意什么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这样水到渠成地为学生创设了交际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从中得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卫生、积极锻炼身体,游玩中还要注意安全。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ai ei ui》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中包括韵母教学和儿歌教学。本课是第一课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 ”的四声。

  3、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的书写韵母ai、ei、ui。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复韵母ai ei ui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学生容易发成两个单韵母的音,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四声及标调方法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给ui标调作为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是第一次复韵母教学,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三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游戏、电教媒体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和多媒体电脑PwerPint。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教学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认读单韵母和声母,将单韵母卡片粘贴在黑板上,使本来枯燥的复习变得趣味盎然,然后让学生分类,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学习ai

  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将单韵母卡片粘贴在黑板上了,这些单韵母是分散着的,现在就要让小朋友去挪动卡片,让六个单韵母一个挨紧一个,空出位置给准备学的韵母。并引导学生说,这些单韵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给别人,多友好啊!引出“ai” 音。再出示,妈妈和小孩子在一起,谁高谁矮?进而引出复韵母ai,再板书。再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从而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无关紧要的挪动字母卡片变成生动的教学资源,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观察ai的特点,这个新的知识点是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发现,不是我们老师给予的,要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肯定有学生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老师纠正。再齐读。再合作读(就是你读我听,或者是我读你听)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再读ai的四声(出示ai的四声)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课中休息,游戏

  玩扳手腕的游戏,引出ei的发音。

  (四)学习ei

  先学习读准ei音:

  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会读?然后再指名读,齐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力量来自孩子的主动性”。这一环节扳手腕这个游戏巧妙贯穿在ei的学习中,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就很能吸引孩子,孩子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掌握读音,巩固读音。

  再学习ei的写法:

  (出示)小朋友“明明”写的ei(这里e和i分得比较开)让学生观察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怎样写才好?

  然后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引导学生看明明这位小朋友写的字,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自己主动发现写好复韵母的窍门。充分相信学生自己能写好,学生认真观察,细心书写,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为后面主动学习、自觉观察奠定基础。

  (五)学习ui

  创设打电话情境,引出ui.

  然后让学生观图记Ui的发音和形。

  (六)巩固训练

  出示电脑,学习声母和ai ei ui的拼读。用分组读和开火车读等活动,让学生在熟读中识记字音。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服装结构制图》(第二版)的内容,主要讲 的方法和步骤,它是学习整个 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服装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服装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制图方法,并且也学习了结构制图,这为学习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学生要熟悉常见

  B、 掌握

  2、 能力目标:

  A、 学生能够独立绘制

  B、 进一步推出 在造型上的各种变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是结构制图方法,解决重点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解并带领学生用绘图的手法一起深入并了解其结构原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难点是的画法,解决难点的办法是利用Flash动画,把抽象变成直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将 的款式结构进行区别比较,归纳总结。其次我运用直

  观教学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难点。

  六、说学法

  1、看(看内容)听(老师讲)、做(完成实训任务)

  2、收集资料,开阔视野,举一反三

  3、交流合作:小组讨论、咨询老师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多媒体教学)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衬衫,那么女衬衫都有哪些特征呢?展示出一件女衬衫,学生看实物并回答:特点小方领、前片收肩胸省、中襟开5粒扣、腰节处略收腰,一片长袖,袖口装袖头,袖头上钉钮1粒。

  利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目的为了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也轻松的带出新课内容。

  既然我们知道了 的结构款式,那么的款式特点是什么?(启发提问)

  2、新课讲授(35分钟)

  准备一件 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特点。最后我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将答案给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基础知识的学习。

  结论:和 的结构特点基本一样,区别在于 腰处没有收省,整体略显肥大。 学生根据观察得出的结论,从而引出我们依据什么来绘制此款男衬衫?

  款式特点:制图依据:(板书)

  突破难点: 的画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清楚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出 的具体画法。

  3、实训拓展

  任务一:课前让学生搜集 的一些款式,分析并找出款式变化的位置。 任务二:利用刚刚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根据所给出的要求,设计 。 课前我们已将学生分为4个组,每个组设计并画出自己的款式。制图过程中如有什么问题可相互商讨或向老师请教。

  需注意的事项:

  1、年龄的设定在款式上给我们有了一定局限性,我们要分析它的背景,穿着场所,最后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

  2、制作完成后交出最终款式结构图,并点评其他团队作品的款式变化的位置、优点和缺点, 最后我来点评补充说明。

  3、模拟项目的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力、拉近企业和学校两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自由设计风格也能让学生对服装时尚有一定的敏感触觉,从而锻炼学生在审美上的一种能力,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

  4、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学习了 比,掌握了制图要点和制图方法,运用对比法使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最后利用布置任务不仅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强化了知识要点。

  八、板书设计

  一、 制图依据

  款式图与外形

  九、 作业

  请同学们为家人做一件衬衫,必须有款式变化。比例1:5

说课稿 篇6

  说设计意图:

  彩虹在每个人的童年都化为了一个个美好的记忆,而彩虹的尽头为孩子们展开了一段獾与狐狸共同寻宝的经历,两只小动物在奔向彩虹尽头,那充满期待和幻想的历程中,耳闻目睹了不同的“我的宝贝”,绘本借助两只小动物最终的发现,向孩子们传递着“我的宝贝”的信息。

  “寻宝”的活动,在彩虹路的吸引下,肯定能充分带动大班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追随獾和狐狸一起享受寻宝之旅,让他们在期待与追寻中,凭借细致的观察,凭借用心的感悟,得到意外的收获。

  说活动目标语重难点:

  这个活动借助自主阅读使幼儿自己发现故事其他三个重要的角色,松鼠、鸭妈妈与兔爷爷,引导幼儿发现前两者的宝贝是什么?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再通过集体阅读、结合重点画面的交流,大胆猜测动物间的对话,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两个重点目标的解决,伴随难点——由兔爷爷的宝贝引申的对“宝贝”含义的理解,这个难点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个充足的时间。

  说活动准备:

  1、 绘本图书人手一册,教师自制ppt,

  ——p9、p13、p16三个灵活链接画面;

  ——两只小动物站着、走着、跑着、趴着、爬着、跳着的动态对比画面。

  2、有自主阅读经验,初步了解身边的人的“宝贝”是什么。

  说活动策略与过程:

  一、封面定位(认识主角、封面导读)——经验导入

  1、獾与狐狸的关系,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与表达。

  2、利用幼儿调查,经验交流对宝贝的理解。

  3、过渡导入:獾和狐狸要去彩虹的尽头找宝贝,他们会找到宝贝吗?会找到什么宝贝呢?激发幼儿到书里去发现。

  二、自主阅读(问题阅读、交流阅读)——优势利用

  1、 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獾和狐狸在寻宝路上碰到了谁?他们的宝贝是谁?

  2、 引导幼儿重点阅读兔爷爷的宝贝,利用会识字的幼儿优势导入或录音验证,解决幼儿疑惑与阅读难点。

  三、集体阅读(重点阅读、对比阅读)——配音激发

  1、 引导幼儿观察重点画面p9、p13、p16,猜测动物间的对话,并鼓励幼儿进行配音表演。

  2、 借助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獾和狐狸两位朋友始终在一起站着、走着、跑着、趴着、爬着、跳着……形影不离,从而理解獾和狐狸找到的宝贝就是“朋友”。

  3、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为故事配音。

  4、 说说自己的“宝贝”。

  四、延伸活动:

  在“幸福拍手歌”的音乐背景下,与好朋友在一起享受快乐,事实上这就是绘本p23页的情境再现,快乐不言而喻!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雪孩子》这篇课文选自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叙述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童话故事。文章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课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在本册中的安排位置及低段孩子现在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我为孩子们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本文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第2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课文3~8自然段,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体会雪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会写“瓜、衣来”3个字。

  说学生:

  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中。当充满情趣的画面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识记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

  说教法:

  低段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物象,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采取情境教学的模式,声画同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反映课文的内在意义,刺激孩子形象思维对具体物象的感知力,帮助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说学法:

  因本文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故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图文结合、字句结合、互帮互助的方式,在游戏中学的形式,来学习文章及生字,其次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观图、读中说话、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讲一讲我是如何运用教法及学法,来帮助孩子完成以上学习目标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场景)下雪啦!下雪啦!雪花可真美啊!(板书:雪)谁知道雪花是怎么样的?美丽的雪花下了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看雪地上来了一个孩子,(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雪孩子、雪娃娃、雪人……)(板书:孩子)谁认识“孩”这个字?(说说“孩”的音形义)最后齐读课题。这一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美丽的情境,通过板画雪花、出示雪孩子引起孩子们学习《雪孩子》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雪孩子长得怎么样?(可爱、很漂亮、很白)是的,它很美,很可爱。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读吗?在读课文前,胡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预设:问同学,问老师,看后面的生字表……)这一环节在交流认字的办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1、下面老师就让大家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弄懂圈出的字的读音。这一步是想让学生先自己学会不认识的生字,这样的印象可能会更深。 2、学习生字词。

  (出示以下生字词)让 往 /一起玩 化了 /休息 知道 /烧着了 睡觉 /玩累了 救出了 柴堆

  指名学生领读(第一组都是后鼻音,第三组的第2个音节读轻声,第四组的“着”“觉”是多音字,第四组词中很多没出现过)。出现不带拼音的词语组合,及单字气球游戏,学生认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3、再自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预设:1、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舍己救人的事。2、这个故事讲的是雪孩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的故事……)说得对。这个环节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说话能力训练。

  三、品读课文。

  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物象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他们描述那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想象。而想象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生活中尚未出现过的事物,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任意变换和组合。老师在思维教学活动中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具体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朗读课文)(故事发生前,天气是这样的,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用波浪线画下来。( “一天一夜”)谁能用读来表现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指名读,再齐读第一段的第一句)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出示图片与句子: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这是一幅多美的雪景图啊。(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这一步帮助学生读中观图,理解文本内容。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讲述第二自然段内容导入(出示图片3)这幅图画了什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哪里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引导学生从图中、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又“”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汇报朗读。(学生在读中悟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除了又唱又跳,你想象一下,他们还可能玩什么?(生交流)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多高兴,多快乐啊,那他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时,会互相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小白兔多高兴啊!那谁想做小白兔,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呢?

  3、师讲述期间发生的事情导入第7、8自然段。

  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会怎样做呢?(生交流)的确,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7自然段吧。(学生齐读课文)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一段)是啊,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来时,它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它全身的雪在不住地融化,可它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它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但它已经没力气了,最后,它的头也完全融化了,眼珠掉到了地上,我们的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顿)现在,我们的男生有感情地读读第8自然段。(男生齐读课文)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怎样了?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它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它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它不是还在吗?(放录象: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猜想故事的结局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猜想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课文中的某些提示,根据自己充满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出丰富奇特的结局,运用这种常用的思维教学方法,可以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学生想象说: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怎样说呢?但那白云慢慢地飘走了,越飘越远,小白兔看见了,多么难过啊,同学们,我们给小白兔想个办法把雪孩子留住,让它永远和小白兔在一起吧。

  五、情感的升华。

  说得真好。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雪孩子,你们愿意永远和雪孩子在一起吗?(愿意。)那我们怎样才能让雪孩子永远在我们身边呢?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雪孩子就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也就是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全班配乐朗读。)

  六、写字指导

  ①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学生看田字格的笔画笔顺,书空一遍。

  ②“瓜”和“衣”都有一长撇、一短撇,它们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出示这两个字,并将字中的长短撇用红笔标明,以方便学生观察,特别要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指导写“瓜”和“衣”。注意两长撇的不同:一个竖撇,另一个是斜撇。两短撇的不同:一个是卧撇,另一个是短撇。

  学生练写。学生自己写“来”。(注意撇捺两笔的对称)

  学生展示写字本,互相评议。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刘蕊的《父亲的谜语》。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父亲的谜语》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赞美了人间真情的纯真和美好。《父亲的谜语》是一篇叙事散文,以“猜谜语”为线索,深情回忆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情景及长大后与父亲的难舍难分,再现了作者童年及长大后与慈爱的父亲间一个个甜蜜快乐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展示了父亲对女儿那细腻、深沉的感情,也抒发了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文章构思精巧,选材巧妙,语言朴实、通俗、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学习本文,在理解文章感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是能唤醒同学们内心或已沉睡许久的内心,并通过学习本文中父亲眼睛的细节描写,来提高同学们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水平。

  2.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加深同学们对父爱的理解,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我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在下面单独呈现)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本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②欣赏课文独特的选材和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 读讲结合,运用设疑赏析文章选材与构思、品评语言文字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深沉的父爱,培养学生回报父母、孝敬老人的美德。

  3.教学重点难点

  在《父亲的谜语》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的眼睛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将父亲对作者深沉、细腻的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所以,本着领会一篇文章,提升一个水平的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学习文中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文章以谜语贯穿全文,抒写父爱的精巧构思。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的因素,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感情,甚至对父母爱的付出视而不见。另外,也根据同学们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不能更为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希望可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为深切的感受到身边浓浓的亲情,并且在写作水平上能有一定的提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实质是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和成功。基于这种理念,我选择了此法。为了能更明显的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让学生们仿写来体现这一特点。由开始部分的初步尝试,到学习本课后的加以修改,来巩固所学内容。

  学法:讨论、探究法:

  对父爱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课文,品评、讨论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反思:

  从预设效果来分析,通过课前练笔,以及课后修改这一环节,能够引导帮助同学们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课堂表现来说,不论是课前导入,还是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本,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启发同学们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如何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还不能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最后,诚恳希望各位同事提出宝贵意见。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2.【实用】说课稿集锦5篇

3.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4.实用的说课稿集锦7篇

5.【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7.【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