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6-09 22:3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学生情况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板书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部分: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其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重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肤浅,尤其对本课的历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避免历史知识过于专业化、成人化,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三、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讨,汲取历史教训和影响,以史为鉴,强化环境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2、本课难点:⑴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

  ⑵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当今的启示。

  五、说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具,递进式层层深入地设计设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自然的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详见教学过程)

  六、说教法:

  1。创设情境,以西汉初期和东汉末期的地图的显著改变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及图片,一边跟随学生导游的讲解

  4。成语竞猜:先由教师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并引出对班超出使西域的评价。

  5。以两汉对内对外关系为主题,由师生概括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说学法:

  1。 预习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2。从时空上强化学生对丝绸之路的掌握。

  3。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归纳知识。

  4。通过对张骞、班超的评价以及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和开阔视野,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八、说教学模式:

  导知——导情——导行

  九、说教具:

  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理解教师的要求,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对比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十、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以学生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优化了教学环节,精练了教学内容,简明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得以发挥,主体作用得以展示,思维得以充分训练,情感得以渗透,人格得以升华。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十一、说作业:

  (2——3分钟)评估测试卷第十五课。

  以上是我对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这一节课,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

  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教科书第44页的游乐场情景挂图,目的是想通过这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算出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上各有多少人?学生看见这张图后兴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回答出:小火车有3+3+3+3=12人,过山车上有2+2+2+2+2+2=12人,观览车上有4+4+4+4+4=20人。(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据这个宗旨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分小组摆图形游戏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喜欢什么就摆什么,如小松树,小伞、三角形、五角星,小房子等。

  2、小组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2)讨论后,老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叫学生进行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图形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观察以上三个加法算式的特点。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认识乘法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1)首先我讲解“乘法的含义”,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由于有了刚才观察的结果做铺垫,学生很快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

  通过观看加法算式演变成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师稍加指导,使学生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还有加一种表示方式,从而引出“乘法”并把“乘法”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指出5×4表示4个5,读作:5乘4。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加法算式中只有5,为什么到乘法中却多了一个4,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演变过程,学生立刻得出结论,乘法算式中的5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着演示另外两个例子来巩固学生得出的结论,经过这样一番演示,本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2)刚才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通过这样的过渡,以3+3+3+3+3+3=18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我先让学生说一说3×6的含义(学生回答:表示6个3),那6个3连加的和等于多少(18)。既然3×6是由加法算式3+3+3+3+3+3改写成的,那么3×6应该等于多少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18,接着教师立刻教学生这个算式读作:3乘6等于18。同时告诉学生这个算式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把前后两个数互换,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并通过动画演示认识乘法算式中第一个数叫做因数,中间的符号叫做乘号,第二个数也叫因数,以及最后的结果叫做积。利用这个动画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很快地就掌握了乘法的读写。

  4、改写算式,巩固新知

  A:首先我叫学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B:接着我板书几个练习,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更简便,并告诉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题目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四: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发现图上每一群跳绳的人数是一样的。

  2、要求学生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列出乘法算式。(图上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中去。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五: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能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说课稿 篇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第六课《静夜思》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为第74—75页。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

  a.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b.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个同学们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d.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和写字

  3、教具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生字卡片

  4.课时划分:一课时或两个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课文在时间上跨度大,而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后,感情仍很淡漠,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远程教育为载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远程教育的资源中,如互动探索和课外拓展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由于是农村小学,条件不好,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手头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都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教学设备也跟不上,现在有了远程教育资源就拉近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距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只有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思等几个环节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观察交流、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静夜,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在上新课前一晚,布置学生去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上课时把自己观察到夜空的内容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后引入新课:静夜思。

  课题引入后,给学生解释下课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思念,又思念些什么?提问后,把远程教育碟片切到《静夜思》这课,让学生欣赏课文。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去发现这课的生字,并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拼音帮助自己读准每个字,尤其是一些后鼻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欣赏完课文后,把整首古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的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指名朗读,评议,注意读准后鼻音,如:静,床,光,望,乡,明,霜,上等。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请音读的准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读记生字。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的方法,如:“夜”——亠,认识“亠”。“故”——“古”“攵”,认识“攵”。

  “床”——“广”“木”,认识“广”等等。

  交流后,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把远程教育资源切换到识字的画面,把生字逐个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复习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读和组词,读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看他念的对不对,再在生字前显示出正确的拼读音节,全班一起念一遍,读的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个别学生的读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现“静”字,先让学生拼读,再显示“静”的读音“jing”和词组“寂静”,“夜”——“ye”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学生学习。

  3、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跨越这道悠远的时间长河,去体会这首古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生字复习后,让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都读懂了哪些词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学生表演后,在自由练习朗诵,练习背诵。在背诵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学生个别背,全班背和分组背等。在背诵时,如有不记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两个字,再让学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诗的背诵。还是不会背的同学,要求他们回家后要多朗诵,记住课文。

  4、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学生能掌握并正确书写本课所要求会写的4个简单的汉字的笔画顺序。把这课的远程教育资源切到写字画面,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认清“目,耳,头,米”这四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要注意汉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让学生看一边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再把自己的右手举高,跟着远程教育资源在空中书写,练个一、两边后,让学生拿出本子书写生字,在书写时要告诉学生注意“耳”是上横短,下横长的,写“头”和“米”字是要注意最后的两笔是“丿”和“T”或“丶”,这两笔是相呼应的,要把“丶”写得上尖下圆。学生在书写是要随时提醒他们要注意坐姿与执笔的姿势要正确。

  5、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学习的最大敌人是遗忘,为了减少遗忘,课后就要巩固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强化教材文本,内化知识的目的。我上完《静夜思》一文后,让学生完成远程教育资源上《静夜思》这篇课文的习题。内容如下:

  ⑴读汉字选音节

  ⑵看拼音写汉字

  ⑶词组连线题

  这套题既有读音、字、词的训练。即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读音,也强化了字、词。学生完成远程教育资源上这些习题后,基本上达到了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狐假虎威》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共九个自然段,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3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说学生:

  二年级是属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主要是通过“读”来获得,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五. 说教学准备:

  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生字模板等教学用具。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动物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老虎和狐狸的图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老虎和狐狸的印象。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3 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4、指导“假”字的书写,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告诉“假”的读音,但不告知理由,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的意思的能力。】

  二、欣赏课文朗读动画,听感结合。(学生轻轻地打开书一边听朗读,一边看动画。)

  【设计意图:欣赏课文朗读动画,一是起示范作用,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看边想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想不想自己读一读?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的拦路虎,要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先把它们清除。

  (1)指名读词语,生评价。

  (2)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骨碌”一词的读音。

  (3)学习本课的多音字“朝﹙运用白板中聚光灯的效果把朝字突出出来﹚”

  (4)齐读这些词语。

  (5)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狐假虎威、扑过去、半信半疑、纳闷、威风、胆子、吓跑、寻找、爪子、借着、骨碌、违抗、窜过、一趟、狡猾、百兽。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导学生理解“纳闷”一词(在白板中运用放大镜的功能把这个词放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学生用这个词说话。

  (7)小结:只一会儿功夫,就把字音读得那么准,同学们多不简单哪!自己夸夸自己吧!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重复再现中识字,遵循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识字后,自我夸奖又使学生有了成就感,更鼓励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个故事还挺长的,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个故事讲完,这句话就在课文里,你们相信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句子:“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3)、这句话说出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来试试对号入座。“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和“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2、“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默读过程中,既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五、学习课文,深入了解。

  过度:这下我们明白了,狐狸是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下面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让学生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动作的词。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跑”吗?

  (3)、从这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更厉害?

  (4)、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1)、出示: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①指名读,从“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明了什么? ②学生试着表演狐狸的动作表情,感受狐狸的狡猾。

  (2)、听了狐狸的话,老虎为什么一愣?这时它会怎么想?

  (3)、出示: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名读,体验狐狸的狡猾和嚣张。

  (4)、听说狐狸是老天爷派来的,老虎为什么松开了爪子?这时它又怎么想?

  “蒙”是什么意思?(欺骗)

  (5)、出示: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名读,“摇了摇尾巴”说明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子、找重点词语,其实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六、师小结。

  七、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进行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虎、借 ”(师范写)

  4、学生上黑板板演。(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让学生很感兴趣)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识字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在观察交流中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及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的示范指导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说板书

  下面是我根据课文的教学内容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板书:

  狐 假 虎 威

  狐狸 老虎

  狡猾 凶猛

  得意 蒙住

  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前半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导致我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时间不够,比较仓促地去完成,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让学生上黑板练写“虎”字时,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在白板上书写,再加上白板又出现了一点故障 ,因此学生没能很好的完成。以后在白板教学中我还得认真钻研,争取让它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浅显易懂,看似平淡却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到沙漠里亲身体验后,发现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都很有用,而认识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故事,赋予我们这样的道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教材。但三年级的孩子对骆驼和沙漠缺少一定的认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3、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1)感悟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2)充分理解小骆驼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是: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童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故事,去自然而然,比较到位地感悟文章赋予我们的深刻道理呢?根据文章及学生特点,我决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真正走进小骆驼的这个角色中,再在步步推移地比一比,看一看,读一读,问一问等学习活动中,揣摩体会小骆驼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二)、入情入境,角色体验,感悟“自豪”。

  第一步:外表比较,体验“委屈”。

  1、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吗?

  出示填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1)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小骆驼脚掌、眼睫毛和驼峰不美的外形特点。

  (2)观察小红马的神态,抓住“喷着响鼻”看出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

  2、想象:假如你是小骆驼,对小红马的嘲笑,你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读,读出小红马“喷着响鼻”瞧不起的态度,嘲笑的语气以及小骆驼委屈、自卑的内心。

  4、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过渡: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第二步:沙漠之行,深感“自豪”

  1、了解沙漠

  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看到了怎样的沙漠”引导阅读,并划出有关描写沙漠的句子。组织交流时,我将抓住“茫茫、无边无际、松散、铺天盖地”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沙漠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对沙漠的印象,然后播放一段沙漠的录象,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感受在沙漠生存的极其不易。

  小结并过渡: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2、引导质疑

  点击课件——(最后一节)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两个问题:(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3、走进沙漠

  请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的第3、4小节,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点击骆驼相应部位,出现文字)

  a、驼峰: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板书:贮存养料 )

  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读出小骆驼的担心和妈妈的自豪)

  b、脚掌: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引导学生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板书:防止陷进沙子里)

  c、睫毛:点击课件

  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板书:挡住风沙

  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让我们分角色朗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第三步:再扣课题,领悟道理

  1、再次引读第五自然段:沙漠之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师:结合前面学的内容,你把这句话分解开来说说吗?试用上“虽然……但是……所以……”

  生:虽然我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它可以保证我在沙漠里行走而不陷进沙子里。所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最后,我再让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用一句话进行高度概括吗?

  生:虽然我的脚掌、眼毛、驼峰都长得很难看,但是在沙漠中都很有用。所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师:学到这,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从“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方面说一说。

  (三)、拓展表达,回归生活,强化“自豪”

  曾经让小骆驼十分自卑的长相,也让他找到了自豪的感觉。在生活中,学习上,你一定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能跟大家说说吗?

  五、说作业:

  1、(课后第4课)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将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展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后反思

  一、读中感悟 ,体会情感变化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找一找表现小骆驼心情的词语,学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两个词语。然后我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感到委屈?学生都能复述出第一段的内容。并且读小红马的嘲笑语气读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来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 借助媒体,分角色朗读,了解脚掌、睫毛、驼峰的作用

  课文中描写的沙漠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看过沙漠。而本课中的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显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语言文字的训练,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我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语气。感受骆驼身上难看的东西的作用。先结合课文说,再结合自己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同时提升本课的主题,学生由骆驼的自豪引发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三、指导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红马和小骆驼再相遇时,小骆驼会对小红马说什么?

说课稿 篇6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达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义新目标。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以亲情为主题,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社会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作品情感。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倾诉内心挚爱。

  三、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学习文中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想象表达感情。

  根据以上重点难点,应把精力放在朗读和拓展练习上。(详细方法将在教学步骤中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感官理解课文,并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练笔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将按一课时、七环节进行教授。

  (一)导入

  朗读诗歌《真爱》,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你生活中最爱的人是谁?

  2、你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你的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用心朗读课文,感受母子情深。

  2、学习合理想象,表达内心真爱。

  (三)扫清文字障碍

  出示生字,齐读正音

  (四)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思考问题

  2、出示问题组:我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我具体为妈妈做了那些事?

  3、板书总结:金色花(花瓣儿、花香、花影)母子情深

  4、齐读课文,体味真情。(配乐)

  (五)品读赏析

  1、找出最能表达母子情深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2、品读3-5自然段,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六)拓展运用

  1、展开合理想象,抒发内心真情。

  2、小组讨论,互诉真情。

  3、纸鹤传真情(在折纸鹤的纸上写一段话或几句诗,再折成纸鹤送给最爱的人。)

  (七)布置作业

  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动手实验】吸附沉淀并过滤,除去池塘水中的不溶杂质(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正确地进行实验的能力,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讨论小结】该实验目的、仪器与试剂、操作要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对比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组的滤液不澄清?应该怎样补救?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疑过渡】刚才实验所得的澄清的水是不是就能安全饮用了呢?为什么(再次激疑,把学生的思维又一次引向高潮,有意注意被激活)?

  【知识回顾】生产自来水时,沙滤后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进一步过滤不溶杂质,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杂质。

  【投影讲解】活性炭的过滤吸附作用(以旧激新,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对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

  (四)练习巩固

  【投影展示】

  (五)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2.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4.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5.【实用】说课稿集合6篇

6.【实用】说课稿集合8篇

7.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8.实用的说课稿范文10篇

上一篇:幼儿园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