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 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为9.30m/s。
例题2: 例题:五指山至海口的路程为220Km,一辆汽车从五指山市开往海口,这辆汽车的速度是55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已知:S=220Km ,v = 55km/h
求:t
解:根据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这辆汽车4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例题3: 例题:20xx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v2=30km/h=30/3.6m/s=8.3m/s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五指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21、6 km/h=____m/s
(2)5 m/s=____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 min通过了180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
A、1、25s B、0、625s C、0、8s D、2、5s
八、效果评价: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2
1、学生讨论: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为什么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教师总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3、学生讨论: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通过默记、朗读、背诵、限时练习,抢答、讨论等形式安排练习,使学生对知识应用延伸。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说、写”这些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四、说学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说说、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说、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学情分析
课文讲的是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大部分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够说出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大意,学生应该能比较准确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基调。但毛主席老年丧子的无比悲痛心情,学生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不可能感受的那么深刻,教学时不过分要求学生,求真情,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六、说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2、生齐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相关内容: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学会看病》评课稿《松鼠》教学设计《飞夺泸定桥》说课教案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实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梅花魂《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四)、细读体会,领悟情感
一)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并随笔记下自己的感受。
2、带着体会感情朗读。
二)学生自学。
三)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情朗读。(学生能通过朗读能找到一些描写,体会出主席的悲痛心情,所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学生可能从以下段落谈起:
第五自然段:从主席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体会出主席的无比悲痛。(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第六自然段:用语言描写反映出主席的悲痛。
第八自然段:主席从矛盾到做出抉择。(心理描写)
第九自然段:虽然做出抉择但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第十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体会到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细节描写)
板书:常人情怀 伟人胸怀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出示毛主席已逝的5位亲人的相关资料)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配乐朗读)
(五)、小练笔: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体会到的情感,联想画面,运用文中的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小练笔,这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一个课堂反馈。
七、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既言简意赅,又写出了文章中心。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山处处埋忠骨
常人情怀 伟人胸怀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中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其中,我将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李时珍的品质作为了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设想一:版块式教学,理清思路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中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文章明是写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为达到教学目标3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我将整堂课设置成三大版块,即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甘于吃苦的精神,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苦中作乐的品质,以及通过抓动作品悟人物严谨踏实的作风。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条理清晰,更向学生渗透了要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并抓住环境、语言。动作等要素的描写达到使文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目的,为学生平时的写作打基础。
设想二:抓重点字词,感悟课文
1、 在环境这一版块教学中,我重点抓的是直接描写古寺破败的.这一段,抓住“到处是灰尘”和“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体会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这里没有人来打扫,更没有人居住。抓住“长满了青苔”让学生品悟到古寺的阴暗潮湿。而对“断垣残壁”的处理则先让学生联想古寺的样子,然后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通过这些品读,感悟到古寺的破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中找到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条件之差,在此生活之苦。而李时珍要住在这里,就是不怕苦,用个词语来说就是“甘于吃苦”。
2、 抓人物语言这一版块中,我主要抓了李时珍说的“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中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联系课文得出(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月光下记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而这样的苦从时间上来说又是“长年累月”的,这又是苦上加苦,对于“长年累月”的理解我是以补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李时珍如今快50岁的人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
那么在这一版块中又怎样凸显人物品质呢?我于是抓了一个“笑”字,这是李时珍说话时的神态,通过这个字的点到为止,学生就能理解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很苦,但他却能笑对这一切,说明他能“苦中作乐”。
3、 动作版块中,抓住“端详”、“扯”、“嚼嚼”这三个动作,学生就能体会到李时珍做事非常认真,为了弄清药草的药性,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去品尝草药,这又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作风。
设想三:情景的创设,丰富联想
情景创设的环节我放在了李时珍说的“我们修订号《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李时珍察访药材很吃苦,为什么是值得的?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因为修订好《本草纲目》本身是件为民造福的好事,所以值得,所以吃再多的苦李时珍也能笑着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一次又一次创设情景,就能使李时珍的品质更显高尚,形象更显高大。
四、总结
纵观我的课堂教学,尽管我的本意是如此的,但课堂上又是灵动的,因此我的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清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4单元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是美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陶泥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课《大提琴》做好准备。
2、 说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活动一”设置的核心目标制作雕塑作品来实现,其中包含了两个教学组成部分,一个是模拟表演,另一个才是制作作品。其中表演环节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尝试利用陶泥捏制人物动态的过程,使学生认识美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3、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3)发展目标:
A、能够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立意构思、整体造型、神态表现、运用造型手法进行情感表现。
攻破这一难点、重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优秀雕塑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 说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 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材料拓印描绘出有特殊质感效果的作品,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找出表现物体质感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游戏参与——对比分析——尝试泥塑的制作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第一课时以“清晨的活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清晨所见的起床、晨练、环卫等展开讨论。开启学生的想像力,去发现那些平常得我们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动。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这是创作的第一步。比如关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变无序为有序的交警等等。通过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进入第一个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将刚才的语言叙述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加以表现,既可表现个体活动,也可表现群体场景。这种想像加表现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生活有意识的理解、分析,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游戏参与
请几位同学摸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收集一些生动的、表现力强的典型造型,将有代表性的动态表演再次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将它们记忆定格,并提出本堂课的作业:利用陶泥捏制人物造型。这项活动需要比较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为下堂课的作业打好基础。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协调、重心是否平稳、动态是否有韵律感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及时指出学生对泥性掌握不够的一些共性错误。评价以鼓励方式为主。作业基本完成后,教师注意组织集体评价活动,在学生相互评价基础上,提出一些帮助学生改进的积极建议,学生在课后可对造型再进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制。
3、对比分析
,教师首先拿出几件圆雕作品实物给学生欣赏,并加入到学生当中讨论圆雕的特点,结合复习《与米罗游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圆雕是适于多角度欣赏、完全的空间造型实体。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种方式,通过一组投影演示,师生可以共同欣赏并分析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圆雕作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尝试、了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点与泥塑技艺外,还需要启发和诱导他们观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
4、活动展开
在欣赏之后,教师开始传授泥塑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师可以示范或播放录像带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一课时的作业主要是完成大体造型,运用团块确定人物的比例结构和大体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进一步塑造作品。先学生自主尝试捏制,接着教师评价引导,然后学生尝试动手修改或者重做,再由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最后在积极修改中完成作业。
5、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七课《蜗牛的奖杯》。
一、说教材: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这篇课文内容长短适中,但层次清楚,内容通俗易懂,童趣性强,与课文相配的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朗读,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学生中也有成绩好,骄傲自满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正好可以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我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能正确读、规范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认识、学写偏旁“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初知课文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板书:蜗牛)指读“蜗牛”,同学们对蜗牛了解吗?生交流
2、师:小朋友比较熟悉现在的蜗牛的样子,传说过去的蜗牛是有翅膀的,并且还得了一 个冠军奖杯呢。边说边完整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教师再讲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边范写“奖”字,边说记忆方法:这个字,上面是“将军”的“将”的变形,下面是个“大”字。古代的大将军打了胜仗,皇帝会送给他一个大大的奖赏。学生书空。
3、然后鼓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趁势引导: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第三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长句子。
给足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后
3、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多种形式读。
(2)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简单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指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课件出示部分长句子指导朗读。
(4)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将轻松的课堂氛围还给学生,让不同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乐于交流)。
4、学生按要求再读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的?用横线划出来。
(2)、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用波浪线划出来。
(3)、蜗牛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用括号标出来。
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订正。再读一读这些句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此反复诵读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自主探究,识写结合。
1、课件出示本课部分教师课前在田字格中写好的生字,自主识记。
2、认识新部首“支”,范写“翅” 。注意强调“支”成为部首后最后一笔“捺”的变化。(多媒体演示写法),学生描红。认识多音字“强”,练习用“强”字组词。
3、指导学习难写好的“蜜”。指导笔顺。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交流其他生字的字形特点(形声字)后在书上描红、临写。
四、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蜗牛背上的壳竟是多年前它参加飞行比赛时得的奖杯,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今天我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先说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继续学习本课生字“蜻 蜓 蜂”,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以及“……”的用法来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蜗牛身上硬壳的由来,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综上所述,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对话,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这两句话中“唯恐”和“生怕”虽然是近义词,但担心、害怕的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体会,因此领悟、体会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母语的丰富多彩成了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2、学法
针对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巩固复习;读中感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理解寓意和学写生字,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环节:巩固复习
1、首先我引导学生复习认读课文中的“自由地飞翔、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说一句话。观察这些词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说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现课文内容,为继续学习课文作准备。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一两则填空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说话难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心。
第二环节: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读读悟悟,体会以前蜗牛翅膀的有力
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几张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提问:你见过的蜗牛是这个样子的吗?看到这两种不同的蜗牛,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进行交流)随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一、二两自然段,我适时点拨学生抓住“有力、自由地飞翔”体会以前的蜗牛翅膀有力,飞行自如。考虑到学生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我紧扣“遥遥领先”这个词,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再现比赛场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借助“甩下、所有”理解“遥遥领先”就是所有这些参加飞行比赛的对手都被蜗牛超过了,而且被甩得很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找出带有“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课件中用红色突出)的句子好好读一读。教师趁势说:这下,老师明白了,蜗牛在飞行比赛中得到奖杯是因为:引读第一自然段“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顺势板书: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它的对手就这么几个吗?还有谁也会来参加比赛?师点拨:难怪文中用的是“……”(课件提示参赛小动物和省略号),我们读到这儿时要稍微停顿一下(指导读好省略号)。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课件出示奖杯)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教师扮演记者,学生扮演小蜗牛,想象练习说话。(课件演示:采访图片!)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过渡:获得冠军的小蜗牛,后来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结果又如何?巧妙地激起孩子们学习探究第三自然段的欲望。
2、读读品品,感悟得奖后蜗牛的得意
第三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弄清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事?找到反应蜗牛得到奖杯以后的表现的词语,此时(板书:得意洋洋)指导读出这种得意洋洋的感觉。紧接着,以“得意洋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找描写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课件出示:“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成天的意思,(利用换词理解的方法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用已会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再次质疑: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此环节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态。在教学中,我预计“唯恐、生怕”这两个词文言色彩较浓,学生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我和学生交叉读这两句话,并为“唯恐、生怕”找找近义词,初步感知蜗牛内心担心、害怕的心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学生在交流中不仅能体会到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能使文章意思更显得准确鲜明,使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脑海中,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蜗牛既得意又担心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到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
3、读读想想,领悟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了蜗牛因不再练习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飞不动了。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组织交流感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天长日久、退化、勉强”等词语。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理解“退化”一词时会有困难,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第三段,了解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退化一词。从而体会蜗牛不思进取,结果沉重的奖杯变成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书:坚硬的外壳、慢慢地爬行)。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理解寓意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利用媒体出示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想象蜗牛现在的心情。接着创设情境:看着现在的自己想到以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如果你是蜗牛会说怎么想呢?转换角色思考: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先交流,然后写在书上。或用填空说话的方式降低想象说话的难度,让更多的孩子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通过说话的过程提高认识,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名言。让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第四环节:学写生字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确实需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就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应该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的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蜂、蜓”两个生字。我利用媒体出示生字,指导学生朗读,找出两个生字的共同点,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当堂练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认真书写。
第五环节:讨论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最后讨论,《蜗牛的奖杯》是在讲蜗牛变化的故事吗?(教师要说明这也是一个童话故事,它是要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的,不是讲有关蜗牛知识的文章。)课文是根据杨啸的寓言诗《蜗牛的奖杯》改写的。(课件出示原文内容),请学生课后查找阅读。简单介绍《毛驴办学》、《狐狸和宝镜》、《螃蟹的恳求》、《猪的诉状》等。
六、说教学板书设计: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7、蜗牛的奖杯
有力的翅膀 坚硬的外壳
得意洋洋
自由飞翔 慢慢爬行
这样的板书,我主要以蜗牛的身体及心理的变化过程,体现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对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七、总结陈词:
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引用资料: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蜗牛在歌曲里是如何做的?让学生明白道理!即: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知识: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国情(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必要性)含义、要求、目的、做法。
2、能力目标:
(1)具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能力。(2)具有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做法。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如存在浪费纸张、粮食、随地吐痰等现象。
三、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
四、学法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通过欣赏歌曲《地球你好吗?》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复习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认清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环境形式。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认识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作铺垫。
(二)认真倾听----形成共识
活动一: 播放视频《资源扫描》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感知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认识我国的资源国情。
活动二:通过让学生说说人类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身边经历过的、或了解的事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活动三:通过教师引导、师生分析,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活动四:通过欣赏漫画和自主阅读,让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通过请你决策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循环经济的方案的选择和小组探究及交流,来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提高认识-----落实行动
活动六: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行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学习,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一名有责任心的公民。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 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23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观潮》说课稿10-15
《浮力》说课稿12-21
广告说课稿01-10
倍的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