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范文锦集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从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威尼斯市民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它同水城威尼斯的关系。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对具体文字的分析了解小艇特点。
这个环节抓住修辞手法的作用达到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通过抓“操纵自如”等重点词句把握船夫驾驶技术好。
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问题。第五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小艇一出动,整个城市都喧闹了起来,那么,夜里呢?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
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2)本篇课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说课的内容将从课程标准、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具、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课标
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它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说学生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合作探究,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其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为传播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其依据:对于中学生来讲,知识的掌握较容易,但要落实在行动上是比较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为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去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2)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3)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说教具
鉴于我校新教学楼教学硬件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的课件包括漫画、图片、情境材料等,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论井冈山的人文趣事,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入新课。设计意图:从说身边的事作为开课,这种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有利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本节课主要设计三个问题,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三消费的结构,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扣住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并注意把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活动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突破此重点,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观看文山步行街的图片,请同学谈谈有关步行街的相关信息。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问题,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生成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二:观看三峡移民视频,让学生通过这项活动,自然生成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三:看中法文化年视频,请同学举办中法文化年这项活动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得出教育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为让学生弄清楚这一理论,我设计探究活动:中秋话祝福,你是通过什么手段表达中秋祝福的?这些手段有什么特点和优点。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及感悟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第三部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为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观看中法文化年交流活动的视频,讨论: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哪些积极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目的就是通过这样活动了解文化交流的作用,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参与文化生活,自觉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同学归纳教师引导,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作用,做一个文化传播的使者。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围绕本框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和能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以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使学生把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不仅巩固了所掌握的知识,有提高了学生分析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再现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清晰,结构有条例,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使板书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学习的一种有效工具。
(七)、说课堂评价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及前后联系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声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作者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以美仑美奂的笔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重点写“途中听泉”和“山寺听泉”,全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写了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至五自然段写了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鼎湖山泉声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
3.情感目标:A、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了解鼎湖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我们学生要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二、四自然段相关泉声的生动描写,深切感受泉声的美妙和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之情,并有感情地读好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并灵活运用课文所学和自己网上查得的相关资料;想象和品位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法。
① 品词析句法。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以疑导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以疑定教,顺学而导。
(二)学法。
① 自主研读法。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②品味想象法。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品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紧扣题眼,以疑导学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聽”字故意写成繁体字,并趣解“听”字,由此提醒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学习本课,品味泉声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由“听泉”这一题眼,引导学生看题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揭示话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学生对文章才有一个整体的感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读”,通过“读”来达到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目的:
1、轻声自由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以“鼎湖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领会作者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研读“途中听泉”,初识泉声的特点。
话题1:“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2、研读“山寺听泉”,品味泉声的美妙。
话题2:“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精读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电视、CD等媒体中听到的“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是怎样的,进而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等词。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流的景象。
(2)质疑理解 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天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 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课文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学会感悟了泉声的美妙后,我把练笔挤进课堂:引导学生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题眼“听”字,以趣解繁体的“听”字,统领全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聆听、辨识、品味泉声也须“入耳、入目、入心”,方能感悟泉声之美妙,润物之无声也。整个板书,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既起到引领读书方法之功效,又突出了文章之中心,可谓一箭双雕也。
听
入耳 入目 入心
泉声美妙 泉水润物
聆听 辨识 品味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想我能行》是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童心让世界充满温情,充满感动,充满美丽。所以我们在教授这一单元的课文时,要唤起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拥有一颗童心,让我们充满爱心,充满欢乐,去理解孩子们的情怀。《我想我能行》这篇课文是一篇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让我们从贝贝“我能行”的做法中感受到童心的力量。这是一篇叙事明理的文章,贴近孩子的生活。讲述了贝贝的篮球被几个大孩子抢走后,靠自己的能力得到同伴的认可,融进了他们的圈子,拥有了更多朋友。让学生能够学习贝贝遇到困难时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二、说学生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习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4、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这是二年级的语文课,识字和写字教学仍然是教学重点。就本文的内容来看,比较适合在读和说中进行情感积淀和交往方法的学习,而这要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如何建立学生表达的信心,激发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则是教学难点。
五、教法
在第一课时中,主要以生字教学和读书为主。在生字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疑、认读、扫疑、板演生字书写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学生读书中,我运用了“五读指导法”读书,给学生逐步增加读书的难度,同时又是循序渐进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以“情景教学法”为主,为学生创设“校报特约记者来采访”这样一个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学法
学生在教学过程,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五读”教学环节中,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激发了学生想说的欲望,学生乐于参与到其中。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看法,他们对交流的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与帮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七、说课时安排与教具准备
本课安排教学两课时、教具有自制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因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还是作为第一课时的重难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以和学生谈话的方式导入到本课课题:“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一点困难,练习写毛笔字,可总是写不好,平时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是老师鼓励大家,今天你们谁来鼓励鼓励老师呢?”让学生鼓励老师,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也一定会有诸如“老师,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功的”“老师,希望你克服困难,把毛笔字练好”“老师,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此类的鼓励发言。我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谢意,说:“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你们的鼓励让老师更加自信,下决心一定要把钢笔字练好。我也想用一个叫贝贝的小男孩的话来鼓励自己——我想我能行。贝贝究竟遇到什么困难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我想我能行》,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我想我能行)学生书空写课题,让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发现问题
老师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文中的贝贝,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想知道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你读课文时读不通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和阅读量有限,在初读时也一定会遇到很多读不通的地方,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在读课文时的障碍。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的字词错误,及时纠正,用课件出学生易读错的本课要求认读的字。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之后,通过指名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等形式,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然后进行生字扩展积累词语练习,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八个,我先采用归类法让学生记忆生字。“拾、拍、抢”让学生找到它们的特点,都与手有关,都是提手旁;众是会意字,三人为众;用形近字辨析来区分“投”和“没”。在指导书写上,我在低年级教学时,一般会是通过投影仪示范书写,但今天因为设备原因,我在黑板上示范一个字的书写。通过范写生字,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规范书写,在写生字时做到心中有数,并让学生练习空写。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识字与写字时,要达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识字、写字这项教学任务。
(四)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正确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能把它们在课文中读正确,如果能就把刚才的问号擦掉。在你读课文时是不是会有一些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问号标记出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把初读课文时遇到的不认识的字擦除,其实在给学生无形又建立了自信,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收获与快乐。让学生标记不理解的词语,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贵有疑”在这个五一环节也得到体现。
(五)四读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汇总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们有些词语需要教师的帮助,有些词语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有很多词语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来理解。”学生读课文时,我要巡视指导,帮助一些学生来理解。这个环节把理解词语这个“球”又踢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六)五读课文,做到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读得时候不仅要思考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那就更好了。”通过指读,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读出文章的起伏,开始的平静,中间的波折,最后回归平静。
(七)课堂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生字写一写。
(八)作业
布置学生练习写字和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文中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本文的`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在读与说中进行情感积淀和交往方法的学习,口语交际可谓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这是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让学生在复习后可直接导入到口语交际训练当中
同学们,先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因为贝贝和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才师的毛笔字有了很大的进步,是不是应该为老师祝贺一下。老师有了进步,不知道我们的小主人公贝贝遇到了什么困难呢?因为上节课对课文内容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课文。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来回答。(课件:时间人物地点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个春天的中午,爷爷陪着贝贝在广场上玩篮球。可是球被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抢走了。贝贝被抛在一边变成了观众。教师相机板书:一个春天的中午爸爸贝贝广场抢抛观众)
(二)谈论交流,学习贝贝的方法
接着我设置教学情景:贝贝的球在广场玩篮球,可是被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抢走了,那该怎么么办呀?校报通讯员也了解了此事,老师作为校报的特约记者来采访一下同学们,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怎样的?那老师就开始履行我特约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了!这位同学你遇到过贝贝这种情况吗?遇到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想法?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角色转换,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学生对这样的话题也很感兴趣。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此时要是一个听众,对学生语言方面的障碍进行帮助,了解学生对这伯事的态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
通过学生发言,总结几种各异的想法:
1、哭;
2、找爸爸帮助;
3、和他们一起玩。
特约记者还有问题:如果你是贝贝的爸爸,你会怎么做?同样通过学生的发言总结出爸爸的几种做法:
1、教训;
2、让他们和贝贝一起玩;
3、孩子们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你认为贝贝和爸爸的哪种作法最好?为什么?很明显,学生都会选最后一种。
我们来看看课文中贝贝和爸爸是怎样做的?指导朗读爸爸和贝贝的对话,并让学生了解到喜欢贝贝的做法在于贝贝并没怪那些大孩子,也没有求助于父亲,他细心观察,抓住机会,用“一跳“,”“一接”,“一传”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赢得了同伴的认可,融进了他们的圈子,拥有了更多的朋友。(相机板书:一跳接传融)而爸爸这样做更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也是在启发和诱导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爸爸也正因为儿子的表现高兴地笑了。根据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
(三)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结识了善良的贝贝,感受他用纯真的童心去理解大孩子,用简单的行动就化矛盾为友谊了。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像贝贝一样,在童心世界里纯真、健康地成长吧!
(四)作业
语言作业:把贝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行为作业:向贝贝学习,解决学生和生活中的困难。
九、教学预测
通过层层深入、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我预测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识字和写这些语文基本技能掌握提很牢固,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得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在思想上学到了与人交往的方法。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23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观潮》说课稿10-15
《浮力》说课稿12-21
广告说课稿01-10
倍的说课稿01-13
长城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