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1-07-05 18:51: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东南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东南亚》是(鲁教版)《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2。本课地位: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由于它是我们相邻,为此容易与我国西南地区融合在一块进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学案导学: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使用东南亚地形图、世界地图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地理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视频录相:通过神舟系列飞船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图表来熟悉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历程。

  2、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提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所讲是“新探索”。要突出“新”在何处。从天文探测的角度来看,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对于本课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我让学生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设立专题《宇宙探险》,进入我的博客()全班交流。

  步骤:①明确目标: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②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③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④给学生提供网址。www.pku.edu.cn(天网)、www.sina.edu.cn、www.cernet.edu.cn www.stats.gov.cn等。⑤学生查找资料,在word里编辑,提交一份小报告到()。

  对于保护宇宙环境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提问导学法。首先提出问题:(1)宇宙中垃圾产生的原因?(2))宇宙中垃圾的危害?(3)控制或清除垃圾的办法? 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来解决。通过这种分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总并板书.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八、作业布置:让学生读一读《神舟铺路、中国撼天》的专题报道,确立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即“中国航天之路”,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业余时间中去。

地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 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

  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学生

  巴西是足球王国,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很陌生,现代媒体手段先进,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报纸、杂志查找各种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巴西时,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举例,多要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的组合

  a.本节课运用谈话、阅读、讨论、学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本节又采用了知识结构图法,使学生的地理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而步步深入,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b.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教具选择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依据教学目标,快读课文,整体把握,明确重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p.89—92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

  教学目标:1、了解巴西的面积人口、经济水平。

  2、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3、了解巴西的人种文化、工业农业。

  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

  教学、难点:①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②巴西的经济、文化、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引课设计

  根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引出课题: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版书),之后,介绍主席出访巴西,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整体感知,重点把握。

  自学3分钟,学习方式自由,要求学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找出答案,准备竞答与竞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

  3、教师主持,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学生比赛提问题,教师从量和质两方面为学生所提问题打分,分组比赛,决出胜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讲解,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4、总结巩固,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概括,使知识条理系统。随堂练习意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

  七、设计的理论依托: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等基本理念。

  八、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结合。粉笔板书采用词语式板书;电子板书采用结构式。粉笔板书如下图。"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关键性词语,基本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说课稿 篇4

x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三章<中国的人口>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编排是以人口—环境—资源为主线,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学习本课内容是学习本章其它部分知识的基础,也是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社会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基本国策;通过读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情况等。

  技能培养: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我国人口,使学生认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初步树立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加强我国国情、国策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及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由是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同时也为初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认识的内容。)

  难点: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或影响。(理由是根据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学生大多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教学程序

  问题导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在1995年抽样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是多少,分布情况如何,过多的人口带来哪些问题或影响,该如何控制?(理由: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对我国人口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同时可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个粗略的认识。)

  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课件]播放一组人口众多的照片和录像?

  [提问]这些照片和录像给大家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师归纳小结。(能使学生感性认识我国人口众多)

  接着展示[课件]我国人口增长图

  师指出1995年、20xx年世界人口总数,并让学生计算一下,当时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启发学生从图中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及引导学生分析研究840年—1949年百年多时间与1949年—20xx年50多年时间人口增长情况,并讨论分析其原因。

  [课件]显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1999)”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个?(学生读图回答)(通过这些数据,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人口数量多的特点,各省数量相差大,为学习下一知识点作基础)接着师也联系一下本地实际(加强乡土教育)针对前面得出的结论,师分组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或影响(设计意图:可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利于加强我国国情教育,可培养学生识图和解题能力及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接着设问: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应用什么方法解决?(前后衔接,通过学生思考、回答,突破重点)

  关于人口密度教学:可以这样转入,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的人口分布在哪里?从地图上怎么阅读?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状况用什么表示,怎样计算?为了理解人口密度启发学生计算江苏、山东、新疆、西藏四省的人口密度(作业本),并根据结果思考: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充分理解人口密度,并为学习接下来的内容作准备,同时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课件]显示“中国人口密度图” [读图提示]

  1.A、B两点的人口密度各在什么范围?

  2.我国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大,哪些部分人口密度小?

  3.我国人口界线是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4。在图中找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和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自治区。师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小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突破重点奠定了基础)[课件]闪烁“黑河、腾冲”的名称和之间的人口界线 ?

  [提问]人口界线东南、西北两部分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层层设问推进,实现重点的突破)

  归纳小结:根据本节课知识内容和特点,对照地图采取概括式小结方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运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反馈练习:为了真正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引入练习。

地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本节是继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材。所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基本状况,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应知道的基本常识。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彼此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部分“工业及其重要性”,形象的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部分“我国工业的分布”,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介绍我国分布大势,然后以实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第三部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介绍概念、特点及分布等,让学生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渗透了思想教育。

  2、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工业的分布,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读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工业基地、工业区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工业的系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5。课时安排本节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工业及其重要性”,第二课时讲“我国工业的分布”,第三课时讲“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二、说教法

  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于此,本课采取的教学法是:情境教学法——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过程探究化。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交通和农业的内容,对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这类内容来说,学生普遍感觉较为枯燥和遥远。时代需要我们教师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本课学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举一反三,构建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是三课时的内容,因而我的说课将会以块状知识为框架来展示我的设计思路。第一块“工业及其重要性”我采用以下知识结构进行教学:

  对《生产过程和工业的概念》的处理:一提到工业,学生们普遍感觉枯燥、乏味和遥远。为了让学生轻松进入本课的学习,我采取了隐形导入课处理。

  将所学问题以问题情境化来展示:要求学生们观察教材图4。23和投影片,让学生归纳汽车的生产过程和工业的概念。对《工业的分类》的处理:结合图4。23和教材110页活动第二题,让学生归纳。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的处理: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说教式的内容变成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式的活动教学。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教材108—109页四个角色,要求学生们任选一种身份,结合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从各自的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系。通过学生自身参与活动探究来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工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处理:我采用生活情境化来处理,让学生结合教材109页活动第一题,回忆自家有哪些工业产品并“追根寻源”,通过以上途径来感受工业产品跟我们生活的密切。

  然后在展示我国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盛况的短暂视频,燃起学生的热情。最后出示一些设施、装备、及特技效果,来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兴国、工业兴国的观念。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块“工业的分布”我采用以下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对于《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的处理:[出示课件提问]对照“我国工业的分布”,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学生抢答]——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地区。

  关于《区域发展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处理:指导学生读图4。26“辽中南地区”、图4。27“沪宁杭地区”,先了解位置,然后根据图例熟悉图中的矿产资源分布、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的构成、交通路线,最后根据活动1。2的要求组织学生讨论,重点探究区域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学生对工业部门饼状图接触不多,教师应让学生在充分熟悉图例的基础上分析工业分布的特点;学生在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后,对于这部分区域工业分布的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科学方法。)

  [师生小结](学会知识归纳的方法。)

  其他影响条件如政策、环境、劳动力等。(结合教材112页活动第3、4题并联系汾湖开发区和吴江经济开发区,解决问题,体验进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关于《合理分布工业》的处理,我主要是利用课本112页活动题第4题来完成,《发展乡镇企业的好处》(——工业分布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能使分布工业更加均衡;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再结合汾湖开发区。第三块“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我采用以下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结合课件和教材图片“北京高新技术园区”,介绍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学生回答]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通过观看中关村的视频材料,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什么特点呢?

  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 (加深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特点的理解。)对照教材图4。30并结合本地开发区,说出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学生回答]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因地理位置不同,就具有不同的开发重点。沿海、沿边、内地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教材115页知识后回答——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以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开发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以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请学生阅读P115活动1的三则短文,然后回答活动2的(1)(2)(3)小题。

  五、谈个人特色:

  努力体现以“活”为宗旨的地理课堂。这个“活”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理念方面,既体现“回归生活,关注生活”的理念。其次是活动建构方面,改变原有的死板的,表演的,老师为绝对主角的课堂环节设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现活动建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活动组织实现智慧传递和生成。再次是课堂效果方面,“活”力四射,学生能够心动大于行动。发散的、多维度的、积极的思维令学生们张扬个性,充满灵性。将地理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客观世界,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初步解决问题。

地理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埃及》,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非洲和西亚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读国家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气候、文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 ,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设疑解疑,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安排教学,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会”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总之,在教学中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这些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埃及。设置悬念,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

  联系图象,展开教学。从埃及地形图入手,设置四个疑问,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有关埃及的领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识点。

  (1) 仔细观察埃及的轮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2) 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属不属于埃及?

  (3) 埃及主体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称?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这四个疑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思考题: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引导学生自己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上来分析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于城市部分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二)沙漠广布

  此知识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

  从图8-13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多沙漠?(与气候有关)什么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什么特征?(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的说埃及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课本p78页尼罗河资料,讨论埃及人为什么称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引出对“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经济特征、苏伊士运河等重点内容的讨论、分析,重点点拨,深入理解。采用“看——议——讲”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并最后共同总结:

  (1)尼罗河对于埃及农业的影响。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泛滥后,从尼罗河上游会带向下游很多肥沃的土壤,当尼罗河水退去时,这些肥沃的土壤就是对埃及人最大的恩赐。

  (2)城市和人口分布上,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就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岸,以及红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是沙漠,没有水源,无法生存,这也是埃及人一条生命的长廊!

  (3)尼罗河的运输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现代石油棉花的运输,游客的流动都依赖尼罗河。

  (4)尼罗河的水利作用。尼罗河可以灌溉农田,然后一点最主要建造了一个阿斯旺大水坝。埃及现在的电力,84%都是由这个大坝供应的。(这个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之一,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它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建造这个大坝,也给埃及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阿布辛贝神庙,从底处切割平移到了一个比原来地址高200多米的地方。)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学生自己看书,说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是什么?埃及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1)读图8—18,找出埃及的长绒棉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教法探讨: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读图8-18,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埃及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它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别列举一些吗?此处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例如象形字、太阳历来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1)读图8—21,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认为游览埃及的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从中也体现出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小结并承转到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语)埃及古代文明里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3、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课下办一期有关“金字塔之国”的手抄报,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埃及。

  4、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有两条河对于埃及特别重要:苏伊士运河、尼罗河。首先这两条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上。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尼罗河可以想到埃及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知识,也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同时强化了记忆。

  五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尼罗河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纲目式板书,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填充图册埃及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成长资源上的习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和评价,谢谢大家。

【地理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

2.实用的地理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3.【推荐】地理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4.关于地理说课稿4篇

5.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6.【必备】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九篇

8.【精品】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