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9-07 04:32: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二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起首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东西,接着先容了小艇奇特的结构特点,然后讲了舟子的高明驾驶技能,末了细致先容了小艇与人们的一样寻常生存息息相干。捉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运动同风景、风情联合起来举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重要特点。

  教学本文要到达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明白水城的风情,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意会作者的表达要领。本节课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要教学内容为生字词教学和感知小艇的样子以及开端感知它给人们所带来的情趣。联合如许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艇的形状特点,教学难点是了解捉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表达要领。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艇的外形特点,感知小艇的情趣所在。

  3.背诵第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段理解小艇的样子。

  2、通过观看资料片、有感情朗读等加深对威尼斯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初步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二、说教法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的是威尼斯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风情,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课文中所提及的新月、独木舟、水蛇等,尤其是独木舟,学生的直观认识不一定非常清楚。因而,需要借用学习资料,实现空间移位,让学生在感受水城美丽动人的同时,理解课文。

  教学中主要采用“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思、动口说、动手画,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理解训练。运用直观语言,借助图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画一画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思、动口说、动手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一个独特而神秘的城市。(播放课件——威尼斯风光录像短片)学生看完后跟学生简介威尼斯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对威尼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由学生自主质疑。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播放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威尼斯的风光,从视觉上对威尼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会兴趣盎然的投入课文的学习。读课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易产生学习兴趣,有学习主动性,师生加以整理,使问题有研究的价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是高年级学生必备的一项学习能力,自主预习更是阅读的基础,是阅读的铺垫。好的预习就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为了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为上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

  (这一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儿我给学生提出两点要求,带着这样的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检查

  A、字词(课件)

  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

  停泊簇拥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1)指生读词语。注意读准:尼、艇、艄、祷、哗、簇

  (2)解释词语意思。指生汇报预习时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解释:操纵自如、手忙脚乱。(这两个词语是理解课文重点句段的关键,因此一定要解释好,解释透。)

  (3)、再读词语。(高年级识字教学也很重要,这里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扎扎实实的搞好识字教学,夯实基础。)

  B、查读课文: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错误要及时纠正。(初读课文,一定要扎实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理清文章思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汇报,交流,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技术好以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同时让生分别找出在哪一部分。随着学生汇报,师抽象出主要内容并适时板书:样子(2)技术好(4)作用(5、6)。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思路,就一定要教会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而这一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归纳起来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难,而且这也有利于以后学生对此类文章思路的更好把握。】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样子。因此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充分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一写作方法,最后能让学生也学着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写某种物品,从而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背诵有关的句段也在仿佛的理解体会中水到渠成。]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小艇的重要性

  感知小艇的重要对下节课理解作者为什么单单写威尼斯的小艇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威尼斯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这一特性凸显了小艇在威尼斯的地位。通过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小艇在威尼斯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以及为什么小艇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呢?去感悟小艇对于威尼斯人来说的重要性。

  (二)、学习2自然段:小艇的样子

  1、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它对人们这么重要,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看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艇的样子吗?

  这一设计主要是为后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做铺垫。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之后再独坐者的描述更能够帮助学生去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表达方法。

  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

  【这一问题正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切入点,同时也是学生在解题时迫切想知道的,因此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理解感悟的效果会更好。】

  2、学生按要求做,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让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学生可能抓到: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像…仿佛…。这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三个比喻句来充分理解小艇的特点。如:比作独木舟,独木舟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帮助理解,从而体会到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新月见过吗?什么样子的?出示新月的课件。让学生来感悟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生活中水蛇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从而体会到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在每一处充分理解体会的基础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头脑出形成表象,并更好的感悟小艇与众不同的特点。

  4、知小艇的样子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与精当。重点比较“仿佛”改成“好像”好不好?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在写文章时反反复复的用同一个词不是很好。

  5、了小艇的样子之后集中归纳出小艇的特点:长、窄、深、翘、灵活

  6、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艇的认识以及小艇的图片画一画小艇的样子,巩固学生对小艇特点的掌握。

  7、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表达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一难点重点是通过对小艇的样子的描述去体现。因而在学生掌握了小艇的特点之后则去引导学生去体会写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去感知。具体做法如下:

  假如老师告诉你:老师也做了一只小艇:小艇有点长,两头有点翘,行动有点快。你能想像出小艇的样子吗?(学生肯定说想像不出。因为我说的句子没有具体说出小艇有多长,像什么?)接下来我就顺势去问:威尼斯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而马克吐温对威尼斯小艇的描写却让我们如同见到了真的小艇,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哪?(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抓住小艇的特点细致观察;抓住小艇长、窄、深、翘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在这样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写作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才能都写生动,写具体。

  在此基础之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一设计也就是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在引出这一问题后教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然后说一说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写什么?这样很自然的便将第3自然段一带而过,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那“说不完的情趣”。

  【这样感悟与体会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交谈中便能读懂,读透,体会深刻,阅读教学便显得轻松愉快、游刃有余。配乐范读更是容易让学生很快就进入这一意境。】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一关键计划的是让学生依照作者的写法去写一段话,重要是本身的某个物。计划意图是对付本节课难点的——了解捉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要领的牢固进步。闻名的教诲家陶行知说:“老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充实得发掘了课本的内在,奇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引导有机地联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办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小池》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池、惜”等7个生字。会写“立”1个生字。

  3、抓住诗眼“惜、爱”体会小池之美、画面之谐、诗人之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四、说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细流”与“泉眼”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五、说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4、多媒体整合法。本诗虽是描写初夏的小池的景色。但诗的言语与现代文相比,大相径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言语积累能力比较低,理解起来更不容易。于是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说话,激趣导入

  1、出示小池图,思考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怎么样?

  2、组织学生说说画面的景色。(从训练学生根据图画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古诗的语言品味学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教师示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3、学生继续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提炼词语品味(出示词语)

  (1)学生读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尖尖角细流晴柔

  (2)这些都是小池中的'景物,你能从刚才那幅图中找到这些景物吗?然后找景物,乘机理解“泉眼、细流”等词。

  (3)学生可能找不到“晴柔”,可以通过组词让学生找到。

  出示:晴——晴空、晴天

  柔——柔和、柔软

  师:晴可以组成晴空、晴天,柔可以组成柔和、柔软,晴柔就是柔和的晴空,它在图中的哪里?学生找到水中的晴空。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图相比于读字,更感兴趣。从读图到读字,再从读字到读图,这种图文结合一是合乎学生发展规律,二是有机的把识字与理解结为一体,既能让学生识字读书,又能使学生在图理解词的意思,突破了学生阅历少,对于古诗文理解的难度。)

  5、师:这幅画十分美丽,有泉眼、小荷、树阴、蜻蜓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小池图。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诗意、诗味、诗情原本就存在于诗的言语中,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诗歌的意味情也会明晰起来,当然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时,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到学生的头脑之中,这与作者的喜欢也具有一致性。)

  (三)、走进诗境,体会诗情

  1、你们都喜欢这首诗,是因为喜欢这些景、这小池,诗中哪些字是说喜欢的意思?

  (1)学生找出惜、爱,教师随机也提问:谁惜谁,谁爱谁?同时理解简述诗句。

  (2)还有谁喜欢谁,为什么?同时理解简述诗句。写“立”。

  2、在这样美丽的小池里,小荷刚刚露出了漂亮的尖尖角,喜欢小荷的蜻蜓早已立在上头,还有哪些动物立在上头呢?想象说话。

  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3、可见,小池是多么美丽,而且每种景物都喜欢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谁来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指导,读出美丽、和谐、喜欢,配乐朗读。

  (借助图画,抓住诗眼“惜、爱”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述的意境,在诗境中表达想象,学生也自然成了小池中的某某景物,他们能体会出什么是美,什么和谐、什么喜欢。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诗的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走近作者,加深印象

  1、师:这是一首描写初夏小池的写景诗,它表达美、表达爱、表达和谐。诗人爱小池吗?我最爱小池中的什么?为什么?

  诗人最爱小池的,因为。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朗读训练,读出诗人的爱池之情,特别要让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吟诵。

  2、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诗人不仅是爱小池的人,还是一位爱自然、爱田园风光的人,具有爱心的人。出示杨万里的两首诗,学生诵读。

  (从认识一首诗并进行感情吟诵到吟诵两首诗,从学习一首诗到认识一个人,杨万里在一年级学生的心里再已不是诗人,而是见得到,摸得着的朋友,学生争着读诗的兴趣也会因此大增。)

  七、说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

  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

  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3个生字;初读课文;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5个生字;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6爷(y6)爷和小树(sh))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

  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全课八个生字。

  3、指导学“衣、裳、伞”三个生字的形和义,并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伞”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再举起一把伞,引导学生利用伞

  ②指名说说伞有什么用?(伞可以挡雨,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夏天太阳当头照时,打开伞就凉快多了)。

  ③先指导观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写两个“伞”,上宽下略窄;上短下长,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三、四两笔斜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丨”压竖中线写。

  (2)出示生词“衣裳”

  ①指名读词,说明“裳”要读轻声。再说说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笔画记“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写一个“衣”字,注意第二笔横要比下边的大撇、大捺写得窄。

  ③指导记和写“裳”字的形。先告诉学生“裳”字上边是个新偏旁叫小字头,“小字”作字头,竖钩要变成竖,左点往右下点,右点变成撇。再让学生按部分记“裳”的形。指导写两个“裳”字。“裳”字容易写长,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范字时,要着重让学生看清横中线上是哪些部

  上。“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写得一样宽。

  4、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课中休息——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稻草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到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认真读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当学生经过读句思考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在句子中把“衣裳”指的是“爷爷给小树穿上的稻草”用线画出来,使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注意了这个联系,就能确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图(1)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稻草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

  (3)指导读。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穿什么样的衣裳读清楚。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心愿”,理解“心愿”一词。

  补齐课题板书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自读课文,不会的拼拼音,问问同学。

  同桌互读。

  师范读。

  3.出示词语、认记。

  4.认读生字,词语。

  说说怎么记字形。

  5.读文感悟。

  (1)观图一说说图的内容。

  观察月光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笑?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讨论:理解“自言自语”。

  练习读,读出月亮高兴的心情。

  (2)观图二

  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愁眉苦脸?月亮想什么呢?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

  谁来用一句话来夸夸珍珍?

  (4)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同学们都郊游了吗?

  自读最后一节。

  (5)理解“艳阳天”一词。

  6.练习,巩固字词。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变色龙》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6课。通过继续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自然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第十五自然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他儿童国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作为学生的探究伙伴也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变色龙尚属罕见动物,极为罕见,同学们对于它的认识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光靠读来悟变色龙的特征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变色龙。通过一些图画,了解变色龙捕捉食物之迅,以及它能在不同的环境和温度下变色的过程,学生饶有兴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画,直观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生物活动情景图,非常醒目。此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动物,发现有些动物与环境颜色一致,很难发现;而有些动物的体色却很鲜艳,一目了然;更有趣的是,有些动物的体态竟然与植物的样子相类似等等,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初步感知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默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他们留下了深印象,并说出原因

  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让学生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语句读好。

  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谈一谈我们观察小动物后获得的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让学生谈一谈放回变色龙后想说的话。

  (三)交流资料,活跃课堂:

  由于课前我安排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在这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老师同学共享,给学生创造了交流获取新知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变色龙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用转盘识字的方法给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氵、日、目、忄、虫、讠”转出了“清、晴、睛、请、蜻、情”等一串同类的形声字,列出了6个相应的词语“清洁、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

  第二部分是相应的儿歌和情境图供学生阅读、观察。图的内容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清清的池塘映出了水面上荷叶、荷花、小莲蓬的影子,一只只大眼睛的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正忙着捉蚁虫呢。

  第三部分是生字:两条绿线内3个字“蜻、蜓、蚊”只识不写,下面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要求掌握音、形、义,田字格中红色的生字是供学生按笔顺描红的,田字格上面要求认识1个偏旁“忄”(竖心旁)。

  2.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认识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忄”。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4.教具准备

  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P82,P83插图。音乐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借助转盘,创设故事情境,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形声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看图,诵读儿歌,将形声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低年级年龄小,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采用情境教学,创设故事情境,展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彩图,吸引学生观察画面,练习说话,欣赏美学,然后图文对照,诵读儿歌,帮助学生领悟儿歌,达到加深理解字义,增加语言积累的目的。

  2.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扶放结合,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字词,了解词意句意,并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再现短文的意境,以达到训练语感,巩固积累识字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了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氵、日、虫、忄、讠、目”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走呀走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氵”,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氵”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氵”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习“晴、睛、清、情、蜻、请”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讠、忄、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请坐、晴天、事情、眼睛、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树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三)故事延续,学习儿歌: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小朋友对创设的故事情境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P82上的儿歌时,可先把故事延续下去,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引出儿歌

  教师可叙述:小“青”交上好朋友“清、晴、睛、请、情、蜻”后,可高兴了。有一天,天气很好,他约了他的好朋友们一起去郊游,看,郊外的风景多好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P82.P83页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充分的练习说话的时间,并给说的好的小朋友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优美的词,一句优美的话都有可以。待学生练习说话以后,教师可继续延续故事: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7个好朋友忍不住唱起来。(出示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捉蚊虫。)

  2.诵读儿歌

  诵读儿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抓住重点词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加以评价。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样,并在评价过程中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保护益虫的思想,让学生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儿童的情趣来。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加以背诵,还可以让小朋友边背诵边自由地加上动作。

  3.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记忆形声字,重点指导“坐、事”的字形和书写规则,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4.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形声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可设计如下练习。

  第1题:找朋友(连线)

  qinɡ qinɡ qinɡ jinɡ

  睛 晴 情 请 蜻 清

  第2题:按课文填空:

  天气____________,池水_____________。

  小蜻蜓,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来飞去________蚊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识字8

  (晴天)晴 清(清洁)

  日 氵

  (眼睛)睛 目 青 虫 蜻(蜻蜓)

  讠 忄

  请 情

  (请坐) (事情)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目标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确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新课标要求本年段的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依据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本课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出发,我把“在读中感悟、欣赏画家的'牧童的优秀品质”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便是要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说策略

  新课标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空泛的道理,而是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想一起,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悟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熟读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从思想上受到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说流程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引领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生字词,以同桌对读,接力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自主识字,读通课文,在识记生字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方法,用“你指我认”“我说你找”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识字效率。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结合教师范写迁移方法自主写好其他字,从而达到第一课时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做阶梯,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戴嵩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板书课题,将“画家”二字写得大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些,然后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想法。

  教师设疑,这样一位有名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学生生疑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体会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课标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为什么向牧童道谢?训练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2、再读课文,想想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然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遇到不同看法可以议一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参与讨论,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3、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为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作以点拨:

  (1)、在读人们称赞的话时,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仿读,赛读,表演读,在这多种形式的读中,我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方法,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然后结合插图引导想像,在场的其他人还可能怎样称赞?从而理解“纷纷称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动用感官,发挥想象,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2)、在学生汇报牧童挤进人群指错的语句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如同炸雷的声音后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画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假如你是牧童,你会指出画的错误吗?为什么?(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换位思考,从而体会画家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3)、在戴嵩虚心接受指正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感情朗读,读中感悟戴嵩的虚心。

  4、对比感悟,体会品质。

  从年龄、地位、生活、品质进行对比。(这样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戴嵩和牧童虽然年龄、地位相差悬殊,但他们的品质却是同样优秀,借机追问:一大一小书写课题合适吗?)

  (三)、发展语言,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联系自己,你想对谁说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可再次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有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交流课前资料。欣赏了徐悲鸿画的马,试着为他的画配上几句话。(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由写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增加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收集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学习的故事,读后交流,

  六、说板书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因此,我先一大一小板书课题,意在突出大画家、小牧童,在体会二人品质后改写课题,意在深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品质同样优秀,整个板书既表达了文本的内涵,又简洁凝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会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

  2、读最后一句话,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2〉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4、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

  1、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2、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3、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03-26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11-20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01-2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8

小学语文《练习1》说课稿02-11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05-23

小学语文说课稿《太阳是大家的》11-21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必备]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08-21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说课稿范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