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教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对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他们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这就为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2、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难点: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通过平移认识“平行线”
活动1:我将让学生用铅笔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当我看到学生是这样移的时候,我将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问学生:“平移前后的两支铅笔有什么关系?”估计有学生回答:“平行”;我将及时给予赞许,并板书。
(结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平移后的两条直线组成平行线。)
2、画平行线
活动2: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将直接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两个三角尺画平行线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动手画一画,用两种画法画平行线。这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并判断平行线
活动3:在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用纸折出一组平行线,这拓宽、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估计学生会折出以下这些情况等等,我将以其中一种折法作为例子直接演示来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平行线,随后让学生判断自己折出的一组线是否平行。这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活动4: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由易到难设计以下两道题目,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第一道题目是……,第二道题目是……。随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操作,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
《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一级的数,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能力目标: 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景中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阐述多位数读法的规律。
情感目标: 1、结合实际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难点:各数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之所以采用这种教法学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
最后,我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我设置了复习练习,让学生读万以内的数,然后让学生总结回顾关于万以内数的知识,为下面学习亿以内的数做好铺垫。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20xx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当学生回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引入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这样设计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
(三)实际操作,自主学习
A、亿以内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与数位名称:在这一环节我用计数器拨珠,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一千,问学生: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回答出: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 时,再问学生: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在此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拨、想、说,小组讨论后,然后全班交流。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研讨法,使学生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认识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接着我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当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回答:计数单位时,我告诉学生计数单位是要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这一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统一性,理解亿以内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从而更容易的接受下面的知识。
2.计数方法:通过第一环节的拨珠,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你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分级方法:由于数位如何分级是一种统一规定,所以可直接告诉学生: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就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4.数的组成:课件出示13819000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含义。
5.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所学到的新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巩固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6.练一练:是课本第四页的做一做,前三个练习是数数练习,目的让学生熟悉刚刚接触的新数位的知识。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万以上的数,课件展示身边的大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现实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B 、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这一环节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习题,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 课本第八页练习一中的第二题,采用这个练习作为例1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照,发现万以内数与亿以内数在读法上的相似点,学会简单的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2 除去旧知识的对照,让学生能够熟知简单亿以内数的读法。为例3打下基础。 总结 在例1、例2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这些亿以内的数。目的是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例3 板书出示90080760首先让学生回顾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环节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数位名称,数的组成,哪些数是个级的数、哪些是万级的数,最后引导学生读较复杂的亿以内的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复习了第一环节的知识,同时学习第二环节的知识:弄清在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例4 课本第5页例2,进一步掌握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
例5 通过例3、例4引导学生使用分级的方法快速读出亿以内的数。
例6、例7 是来自身边的大数,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8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的方式巩固新知。
(五)全课总结,巩固新知
小组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安排作业:1、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2、完成课本第9页第4题。
在作业中及时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画一个角。在学之前请同学们先拿出复习资料。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锐角( ) 钝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 第一题是复习什么?生:角的度数!
师:角的分类!好下面做一下第一题。
师巡视、指导。发现有的同学没有填全。
师:这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锐角,有的可是有两个三个呐!
订正
师:锐角。生:4°、40°
师:有填一个的吗?
生:我填的是4°。注意,这里面可不是只有一个锐角。
师:钝角。生:91°、127°。
师:什么叫钝角?生: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的角。
师:刚才那个锐角,什么叫做锐角?生:小于九十度的角...师:叫做...生:锐角。
师:直角。生:90°
师:平角。生:180°
师:周角。生:360°
师:下面看第二题。量出下面的角。
生量。师巡视指导。
师订正角1多少度?;角2多少度?角三呢?学生一一说出。 这里一边说开口方向一边说度数多好!
师:量一个角我们要遵循哪些步骤?
生说师板书:1、找准开口方向 (开口向左用外刻度,开口向右用内刻度。)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看另一条射线经过哪一刻度。
师:量一个角我们会了,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么画出这个角呢?好!现在看老师给大家作示范。
师边说边作示范:1、先画一条射线。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画另一条射线。
师:看明白了吗?好下面打开书在看一下书上是怎么画的。 这一环节没有必要。
师:看完了吗?刚才咱们画的是开口向哪一方的?生:右!师:好,能不能画一个开口向左的?生:能!师:好,现在你们画一个开口向左的55°角。
生画师巡视。
师:画完后,同桌交换检查一下。
生交换检查。
师:画完了吗?再画两个怎么样?生:好!
师:画65°、110°的角,开口方向随意!
生画。
师:我们画了4个角了,那你能不能总结一下画一个角应有哪些步骤呢?
生回忆刚才老师画角的步骤。举手。
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边说边板书:1、先画一条射线。
2、重合(1)中心——端电 (2)0刻度——射线
3、画另一条射线。
师:好,再画一个角怎么样?生:好。师:用量角器画一个45°角。生画。
师:画完了吗?生座正以示画完。能不能不用量角器画?生:能!用三角板!
师:好,拿出你的两个三角板。两个三角板中六个角各是多少度?指两名学生回答。
师:好,现在用三角板画出45°角。
师:用三角板还能画多少度的角?(30°、60°、90°)
师:好了,我们学会了用量角器,三角板画角了,下面我们拿出一张纸来,用纸来折出角来。
师:用纸折出45°角。生折然后订正。
师:再折出各135°角来,折完就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课标
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分为四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亿以内及以上的数,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
2、会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3、认识计算工具,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数学思考:
1、在生活中解释数,用数解决问题。
2、能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解决问题:
1、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我将通过教材的编写特点、单元编写特点、单元内容结构、知识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教材的编写特点:
单元编写特点:
单元内容结构:
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
这里我将其分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3、要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
4、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评价建议:
1、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评价、课堂表现、作用评价)
2、情感评价(学习爱好、学习兴趣、自信心)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
资源开发与利用: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2、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生身边的数学、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开发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与教学配套资源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下面我将就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具体说课。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亿以内数的认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在两部分认识数的教学中安排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数位、数级,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亿以内的数,知道亿是一个大数,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获得探究学习的体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 会数学学习的方法。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亿以内数的读法
难点:每级中间或末 尾有零的数的读法
二、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知识结构: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三、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先试后导,当堂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4、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PPT展示20xx年人口普查的人数,提供认识大数的现实背景,意在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画面上呈现的大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千”“万”“十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活动一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活动二的数位顺序表。
呈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
活动三是教材例2、例3的教学,例2重在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每个计数单位的个数,整万数则可以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然后在加一个“万”字即可,例3重在让学生掌握含两级的读法,特别是含0的数的读法是难点。让学生尝试读数,集体讨论并总结读数的法则。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本环节我共设计了三组不同的练习。基础练习考察整万数和含两级数的读法,巩固练习意在区别万以内和万以上数的读法和拓展练习探索含0的数的读法。不同层次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做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四)课堂小结,反思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新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我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五)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本节课只是的巩固和复习。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在旧知的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角的画法。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5°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动手操作,参与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找点、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soft/
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
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135°75°
演示并指导学生折角。
2、利用手中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半圆仪、三角板)
【学会灵活运用特殊角画角,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画 角
1、用量角器画角:
重合、找点、连线。
直接画 30、45、60、90度
2、用三角板画角: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减一减 15度等
合理选择画角方法。
如果您觉得好的话,请告诉您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们的动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徙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明白和探索关不会感触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长,盘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长,盘算中就会出现种种差别和环境。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黑白常须要的。课本在摆设这一部门内容时,有如许一些特点:(1)建立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办理题目标历程中教学盘算,并在生存中找到它的原型。(2)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造就学生迁徙类推能力。(3)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这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实践与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同学们,你们爱不爱旅游”问题出发,引入本课例题教学。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12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允许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杂还是简单,教师到给予肯定,这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3、师生共同探究笔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积?最后算什么?
4、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1、计算:124×35
改错关键:这个关键计同等个数学医院的改错训练,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夸大了细致点,而这细致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2、改错关键:这个关键计同等个数学医院的改错训练,通过改错又一次的夸大了细致点,而这细致点正是本课的难点。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三位数呈两位数的算法是怎样的?。
教学无定法,还请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成绩早些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9
简析教材 :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将亿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读写大数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本册教材在调整教材编排的同时,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这一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点,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本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本单元第2课时,是对万以内数读法的扩展,是学习亿以内写法的前提,更是将数的读、写知识扩充到亿级的基础。本课时的知识将为后面学习提供直接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方法将为后面学习提供迁移类推的思路。
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迁移类推掌握万级数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观察对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过程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万以内数中0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当播音员播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数据,从中感受数太大,不易读出、读准,设置悬念。
2、学习读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分两层进行教学。
(1)学习读整万数。教授时在数位顺序表下将数1925、407、460变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试读后让学生说一说与原来的数相比①现在的数有何变化?②在读法上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观察从而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突破万级数该如何读这一教学关键。再提出:怎样读者几个数又快又准。让学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级再读数比较方便,并巩固练习了读整万数,为下一层次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习读含有两级的数。①先试读不含零的数, 学生独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况下读出这一组数,使学生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②再让学生试读85003000、85000300,读后思考:①数位上出现 0又该怎么读?通过学生结合读书的体会,探讨这个问题,掌握0在什么位置上要读,在什么位置上不读。
在教学这两个环节时,对教材中所给的数据进行了适当补充,并分层教学目的就是要突破两点① 万级数如何读②分清大数中的0 哪些该读,哪些不读。学生掌握了这两点,也就学会了读亿以内的数。万级数如何读,通过读整万数、沟通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来实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万级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接着通过让学生试读两级数、争辩。划一划、思考并回答问题等一系列自主活动,使学生探究得出在读大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的0要读,并且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探索新旧知识联系,找到知识生长点,运用知识正迁移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3、反馈巩固:第5页 做一做 :先观察数的特点再读。
三、思维拓展
用8、5、3、0、0、0、0、0按要求组数,通过组数将本节课推向**,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数位上有0该如何读?
四、全堂总结
运用歌谣帮助理解记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2、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了“创设情境——操作活动——建立模型(这节课主要是建立线的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生活中哪里有线?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出课题: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直的,有弯的,数学中同样也有直的线和弯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播放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孙悟空图片,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手里的宝贝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两端分别点一个点,表示金箍棒的两头,从而认识线段,并介绍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追问学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领?并及时通过动态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头放在地上,让它向另一个方向延伸,从而认识射线。再在黑板上画一条线表示金箍棒,一端点上端点,让它向上变长,让学生体会它可以变得无限长,我们是画不完的,所以只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让学
生继续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横着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让学生试着到黑板上画这样的线,并认识直线。这样,借助金箍棒的神奇变化,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三种线的特征,并加深了对“无限延伸”的理解。
接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门、射灯、斑马线、铁路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图形的特征,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进一步区分三种线,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表格,让他们明确这三种线的特点:端点、延伸情况、与直线的联系。我先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商讨,把商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中。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找出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三种线特点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四)三种线的读法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由于前面学生对这几种线的特征以及端点的概念比较明确了,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线为什么只能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本环节我先对线段的读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线和直线的读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说为什么射线要从有端点的一端读起。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五)实践运用,强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过一点能画多少直线,过两点呢?
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哪一条最短,要求学生独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练习,如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3)线段CD长5cm。()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这些内容更有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判断正误的练习中,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升华成认知;在“试一试”、“量一量”活动中,让学生把认识用于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能。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既富有挑战性,又较易达到目标,这样设计,较高地达成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合集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