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摘果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法,主要内容为10以内减法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 5以内的减法。教材通过摘果子的情境,将具体的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5-2=3,为以后10以内减法及更大数的减法学习做准备。根据数学课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2.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二、探究新知: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三、做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体现以下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行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准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常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应给予保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知识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0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课件1)
二.新授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
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你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 并说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减少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
10减1得9,10减2得几 10减3得几 ......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数学游戏——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练一练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
2. 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 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
2.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小猫钓鱼》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了解儿童的认数、数数情况,以及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学会读、写0。教科书的编排是先认识0的意义(什么物体也没有时),再学习书写0,最后认识、理解0的其他含义,并将知识拓展到课外,寻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据一年级新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乐学、爱说。
学情分析: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因而对0的集训,单独安排一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鱼形卡片,直尺,温度计。
课型
数的认识授新
教学时间分配:
见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课件)小猫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猫爷爷带领着他们一家人外出钓鱼,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逻辑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性。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知识点目标: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十几减7。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7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提升合作意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参与到小动物的计算比赛当中去。首先出现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想让你们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起了他们“想参与”及积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出现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讨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12根里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是从12根里减1,减1……一共减了七个1,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几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从1捆中拿走5根,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从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7减2得5,10减5得5。所以12-7=5。这种想法在平时教学中比较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班一起讨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揭示课题,引导归纳
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7。教师揭示课题:十几减7。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示例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12-7,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添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回答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用了“奖励法”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劲头浓厚,同时又巩固了新知识,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游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是以后学习数的大小比较、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通过直观和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的学习方法,统一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教具准备:计数器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
十个一是()。
二十三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0里有()个十,一百里有()个十。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例4。
(1)这里共有几枝铅笔?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你能在计数器上把它表示出来吗?
(2)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说。
(3)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问:为什仏这么写?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由用铅笔表示数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出示例5。
(1)学生独立写数,相互读一读,听一听。
(2)引导学生观察,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3、教学例6、
出示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
(2)问: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问:100怎么写??引导学生说。
(3)观察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
(4)让学生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35页“做一做”。
2、练习七4、8题。
(四)、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例4、
例5、
例6、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小猫吃鱼》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小猫吃鱼”。
教材分析:
材料中安排的“小猫吃鱼”是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景,通过这一故事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情景,逐步引出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食物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生活经验也较丰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经验。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3. 初步体验加减法呼你关系的思想。
4. 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说教法与学法:
1. 根据本节课的意图主题图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游戏.互相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亲生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过生日”的场面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课题“小猫吃鱼”改为“小猫过生日”,体现了以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
(二)细看画面,展开想象
告诉学生今天是小猫的生日,猫妈妈特意为它准备了最爱吃的小鱼。然后提问: 1. 数一数,盘子里有几条鱼?
2. 看着小鱼,小猫心里会怎么想呢? 3. 猜一猜,小猫会吃掉几条小鱼?
设计意图:一数一猜一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套圈游戏
教师引导为了给小猫生日助兴,小方已经迫不及待的表演套圈了,认真看图,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表演中学习,即可是学生放松身心,又可获得知识。
(四)吹泡泡游戏
引导:小朋友,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下面小明要给小猫表演吹泡泡了,认真观察图画,思考,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精神,初步理解“0”在减法中的意义,从而是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摆学具游戏
同学们,你们看小方和小明都给小猫表演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呀?听老师的口令……..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摆小棒实践活动,既可以是学生放松身心,又可以获得知识,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六)分蛋糕,学会合作
小猫要请大家吃蛋糕了,小朋友们高兴吗?
请出5个小朋友,其中一个演小猫,请大家吃蛋糕。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吃蛋糕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七)总结
回想这节课,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通过这些游戏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八)联系国庆,体验快乐
明天就是10月1日了你知道10月1日是谁的生日吗?
设计意图:由小猫的生日自然过渡到为祖国妈妈祝贺生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29页第一题和第二题
以上,是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叫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并希望各位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把握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
2、教材地位:分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的“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本节课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通过一个信息窗“乱七八糟的房间”引出“怎样整理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等活动,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教学难点:学会将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6、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袋(分别装图片、豆子)
二、灵活选择教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展开教学,为实现教学目标,灵活合理地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本节课开头我采用了猜一猜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要不得 将小礼物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引导学生给小礼物归类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开展竞赛的游戏活动、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设计导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教学法新知时,让孩子们自己探索,通观看未整理的房间谈感受,引出问题“怎样整理呢?”,在小组内说想法,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相互讨论分类的结果。再让学生通过观看整理后的房间,使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在练习中,让孩子们动手整理文具盒,开放题让小组同学议一议,分工合作,将袋子中的豆子挑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分类的技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精神。
3、联系生活法
《课标》中强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在教学中我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分类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用途,创设生活情境:用课件出示乱七八糟的未经整理的房间,和整理后整齐、美观的房间。在强烈的对比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就能改
变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在练习中,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分类摆放物品的现象,整理文具盒、图片,把豆子进行分类等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多媒体教学法
本节课两次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在新课教学中,通过幻灯片出示未整理的房间和整理后的房间,运用了直观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整理后的房间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使用方便,便于清理,体验到分类给生活带来了好处。`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本节课多次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中运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通过圈一圈、涂一涂、分一分、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掌握了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动手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理念。
2、学习讨论法
讨论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这个问题充分发表见解,在练习的比一比中,先学生议一议怎样给豆子进行分类,并在比赛后互相交流评价各自的方法,在分一分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讨论如何将图片进行分类,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给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3、观察发现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幻灯片,发现了房间很乱,需要整理,使学习分类的新知成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感情和需求上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进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再让学生看整理后的房间,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优化组合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好奇心、好胜心强,都认为“我是最棒”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水平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大家想知道吗?看,这是什么?(教师一边贴一边让学生认,贴完后)告诉同学们老师要把这些小礼物分别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小朋友,然后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来把这些小礼物分一分,归一下类。让不同分法的同学说说分
法,为什么这样分,使学生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与束缚,而是感到好玩,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师:小明同学最近搬新家,他想邀请大家去参观他的新居,瞧,这就是他的房间,(多媒体出示教材主题图)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整理?
2、讨论交流,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说想法,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学生交流反馈。说一说怎样整理,为什么这样整理?请二名学生上台,一人说一人贴图片。经过你们整理后的房间会是怎样的呢?多媒体出示整理后的房间。看了这两张图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3、小结:通过整理房间,你们学会什么?
这一环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叙述,使叙述在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意义,分类给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就有数学。充分体现《课标》中强调的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的新理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练习,使练习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技能。
1、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的家里或其他地方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
2、运用所学知识整理自己文具盒,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有条理,学生独立整理完交流评价整理过程。
这一练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3、练一练中的 1—3题
(1)第一题,涂一涂(把会飞的动物涂上色),先指导学生看书,在小组里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会飞,它们有什么特征,再让学生动手涂一涂,最后引导学生把剩余的动物进行分类。
(2)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启发学生说一说还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
(3)第三题,分一分,让学生将1号学具袋里的图片进行分类,分别装入青蛙玩具盒、文具盒、服装鞋帽袋中,把同类的图片装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再进行小组间互相检查分的结果,相互评价。
4、比一比
让孩子们将2号学具袋里的黄豆、绿豆花生仁、蚕豆挑出来,(小组合作,先议一议怎样分,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快)。比赛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确获胜的原因是小组分工合作,掌握技巧,从多中挑少,小中挑大。这一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技巧,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四)、课堂总结
1、你觉得今天谁表现得最棒,为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给事物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今天的表现 喝彩。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板书设计:
分类
学习用品 玩具 穿的 体育用品
图片略
我根据新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用图片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同,使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懂得应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 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 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课题:认识乘法(说课)
作者:长沙市芙蓉区长铁四小
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的意义作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继续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并让学生注意到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的数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题在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中的1—8题由看图找几个几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2、 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和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怎样改写乘法。
教学准备:CAI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将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把“认识乘法”创设在一个童话情景中,并将乘法意义的两个内涵:在几个相同数相加时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简便。分开突破,不增加学生的难度与负担。整节课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练习设计的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开放性题趣味十足,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认识‘小红帽’吗?”让学生回忆起童话故事,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紧接着,创设情境,“数学课上老师也带小朋友来看看小红帽的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导入部分中,我根据儿童心理,喜欢玩,喜欢小动物,卡通人物。时时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是用一个完整的情境贯穿始终。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况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你要把孩子引导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现在所处的位置。”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联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备继续学习乘法的条件。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了“小鸡”,“小兔,“鸡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设计“鸡蛋”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为学习乘法扫除障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新课标》中对计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准,而是看准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样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解决问题的渴望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学生根据“鸡蛋图”分别列出了3个5相加(横着看的),5个3相加(竖着看的)的连加算式。甚至也会有学生斜着看来列算式,或6个6个的看等等各种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的方法,学生能够理解,也记忆深刻。
我在教学中,在新授中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外,在练习中,并出现了“5+6+6”这类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实践中应用概念并进一步巩固概念。
紧接着我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的情境,来一个人要两支筷子,来50个人要准备多少支筷子?学生中大多数用乘法,我提问;“为什么不用加法呢?”学生都感受到太长了,麻烦。从而将乘法的意义突破。
《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原则,由基础题到提高题。首先让学生看一副图,说出是几个几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过渡到看到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图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题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3+5+5”这一题,刚开始学生会以为它没办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因为它不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算出2+3=5,这样就变成3个5相加,从而可以改写成3×5,5×3;接下来“3+3+6”这道算式就可以变成2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进而可以改写为2×6,6×2的乘法算式,同时“3+3+6”这道题可以把6拆成两个3使原来的加法算式变为4个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题:A+A+A+A。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而再一次的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总之,把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后感受:
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当然也有学生还出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觉得对于这节课,应允许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有的学生当堂课不明白,说不定回到家却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觉。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1-17
数学说课稿01-09
有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7-10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06-07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07-02
初中数学说课稿12-26
小学数学说课稿03-28
小学数学说课稿02-16
《认识钟表》数学说课稿06-07
高二数学说课稿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