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时间:2022-06-10 18:49: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行线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并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的三个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3、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仅仅记住、理解而已,中等生对该部分的综合应用很不熟练,整个推理过程很难独自完成,很难做到有理有据的推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对新知识接受快的同学能够模仿书写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思维阶段有关,七年级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所以对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很难规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作为复习课,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学生已经记住了,但是不能综合应用,所以在本节课上多强调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希望学生能在合作好探究中有所收获,掌握平行线的判断和平行线性质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推理过程。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讨论、分析,推理,最后能够形成合理、规范的推理过程。从本节课中让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究新知、例题示范、加深理解、综合应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复习回顾

  首先让学生复习近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理理论知识,为本节课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2、情景引入

  本环节在介绍有关考古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个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可能通过猜测得到答案,但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的学习。从中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探究新知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例题示范

  这是教科书中出现的练习题和本节课的引例,目的就是通过其来落实基础,特别是学生刚刚接触到新的知识时,往往应用起来会感到比较生疏,或者说对它的感觉仍旧停留在“雾里看花”状态,这就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对新知识从熟悉到熟练的过程,无论是基本的习题,还是变化的习题,都要以透彻为最终目标。

  5、加深理解

  对比平行线的特征和直线平行的条件,发现其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

  6、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部分是对初步应用的提高,是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的综合应用,是要求学生经过几次推理一会才能达到答案。本部分设计了两个题目,一个题是要求学生填空,并体会推理论证过程,使学生感悟推理的依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题目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综合分析、理论应用,自主提高,使学生掌握推理过程,能够灵活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解决问题。

  7、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对于两个知识点整合,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够灵活应用和综合应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

  8、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又同向行驶。

  (1)如果公路c与公路a的交角为700那么公路c与公路b的交角是多少度呢?

  (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做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问题1: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

  问题1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爱学。

  问题2: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

  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

  (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

  (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

  问题3: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设计意图: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

  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出示准确形式.

  如图

  性质1.∵ 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a∥b,(已知)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a∥b(已知),

  ∴ ∠5+∠6=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问题4.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

  例如:如图,

  ∵ a∥b,

  ∴ ∠1=∠2.

  又∵ ∠3= ,(对顶角相等)

  ∴ ∠2=∠3.

  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

  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填空.此处将由性质1推导性质2的过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师关注学生独立书写性质3的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即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老师适度点拨,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

  设计意图: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来解决问题,巩固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如图,直线a∥b,∠1=54o,那么∠2、∠3、∠4各多少度?

  2.如图2,填空:

  ①∵ ED∥AC(已知)

  ∴ ∠1=∠C( )

  ②∵ AB∥DF(已知)

  ∴ ∠3=∠ ( )

  ③∵ AC∥ED(已知)

  ∴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3,∠1+∠2=180o,∠3=108o,求∠4的度数.

  设计意图:第1题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计算巩固概念;第2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3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条件结论

  判定

  性质

  3.我们知道了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它是后面学习中进行计算和证明的常用依据,可以用来转化角.

  布置作业:

  P22:2,3,4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在各个环节的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让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使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合理猜想,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说明,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节内容对以后研究角的大小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判定,具备了探究平行线性质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我班的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的心里特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学会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类比等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综合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

  借助“标准化双语教学平台”的教学优势,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发现、构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使“一题多解”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2、平行线的判定有哪些?

  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判定是: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

  4、总结: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激发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学习课文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做好准备。

  (二)合作学习一:平行线性质应用

  例(课本P19)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与∠D、∠B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

  1、讲解按课本.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本中的解题过程不够简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更为简单合理的解题过程,并由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P20).

  1、如图,直线a∥b, ∠1=54°,∠2, ∠3, ∠4各是多少度?

  2、已知∠ADE=60 ° ∠B=60 °∠AED=40°,(1)求证DE∥BC

  (2)∠C的度数

  想一想1、学生自主画图,并将已知条件标到图上,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2、寻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合理的将已知和求解的内容联系起来。即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来解题。

  3、正确的区分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4、规范解题步骤,学生不仅会说,更要会写。

  (四)合作学习二:拔高练习

  如图,已知AB∥CD , ∠ A=40°,∠ C=35°,求∠AEC的度数。

  想一想:1、题目中给了我们那些已知条件?

  2、如何将这些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呢?

  3、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添加辅助线的作用,添加的方法及要求(用虚线),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述清楚。

  (五)学生练习

  习题5.3第5、7、8

  (六)归纳小结

  求角的大小或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互补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当平行线间的夹角不能直接求解时,添加适当的平行线,将要求的角转化为两个平行线间所夹的内错角、同位角或者同旁内角来解答,为了解决问题,自己添加的线叫做辅助线,用虚线表。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

  习题5.3第5、6、8题

  选做题:

  习题5.3第14、15题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少学生不仅能说还能完整的书写下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提出问题并主动在小组内解决问题以上情况较好。但是个别同学还是跟不上节奏,存在会说不会写的现象,课后还得加强练习。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4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叫初雨,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日坛中学.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活动并得到您们的指导.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结合生活情景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本章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本节课在理解了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平行线的性质展开研究.并在探索性质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

  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探索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挖掘学习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另外,我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图形,并让图形动起来,借助测量功能度量角的度数,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加快了教学节奏,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08年8月8日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承办多项比赛项目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和安苑路之间,这两条路互相平行,现需要修建一条贯穿两条路的新干线,设计新修道路与安苑路夹角为65,那么它与北四环的夹角是多少度?

  通过学生熟悉并关注的奥运道路建设问题作为引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抽象出基本图形,将问题转化为探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本环节设置了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两个环节.

  学生活动:

  1.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学生首先独立完成活动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

  2.在小组内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并把自己的猜想表述出来.

  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通过交流积累了较为充分的事实基础,为有效地进行归纳概括提供了帮

  助.教师深入合作小组,倾听学生的见解,时刻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点拨,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注意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

  3.展示探究过程和结论

  合作小组代表上台借助投影全面展示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并关注学生叙述结论的语言是否准确.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认知过程.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过程,突出重点.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演示:

  平行线的性质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分别量出三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让学生直观验证探究的结论.然后改变截线的位置,帮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进一步明确其中不变的数量关系.

  〈三〉归纳性质说理证明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

  2.试一试用符号语言表达上述三个性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补充,并出示准确形式.

  如图:

  性质1.∵a∥b,性质2.∵a∥b,性质3.∵a∥b,

  ∴∠1=∠2.∴∠2=∠3.∴∠5+∠6=180o.

  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

  3.你能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说出性质2、3成立的道理吗?

  例如:如图,

  ∵a∥b,

  ∴∠1=∠2.()

  又∵∠3=,(对顶角相等)

  ∴∠2=∠3.

  类似的,对于性质3请写出推理过程.

  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填空.此处将由性质1推导性质2的过程以留白形式出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从而能进行简单的推理.教师关注学生独立书写性质3的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即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现在你能解决奥运会道路建设的问题了吗?

  2.已知:如图1,MN∥EF,CD分别交MN、EF于A、B,

  找出图1中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3.如图2,填空:

  ①∵ED∥AC(已知)

  ∴∠1=∠C(

  ;)

  ②∵AB∥DF(已知)

  ∴∠3=∠()

  ③∵AC∥ED(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如图3,∠1+∠2=180,∠3=108,求∠4的度数.

  首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引入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第2题回归基本图形让学生充分指出相等的角(包括对顶角),从而体会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达到转化角的效果;第3题从不同角度应用性质,强化重点知识的理解;第4题先判定平行再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条件结论

  判定

  性质

  3.我们知道了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它是后面学习中进行计算和证明的常用依据,可以用来转化角.

  4.回顾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所经历的环节,感受发现图形性质的方法.

  师生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平行线的性质,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白性质和判定的联系和区别,课下完成对比表格,下节课进行展示,从而突破难点;最后教师点明平行线的性质的作用及发现图形性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

  分层作业:

  (1)看书P21—P23(补全书上留白,划出重点内容);

  (2)书P25习题5.3第1—6题;

  (3)探究题(选作)

  如图1: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2时,结论改变了吗?图3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图4所示,∠1+∠2+∠3+…+∠n的和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延续,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看书帮助学生养成复习的好习惯;必作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应用;选作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您们的批评指正,谢谢!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

  (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讲解例6。

  (4)练习P174—175 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175 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六、效果预测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各个环节自然衔接。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合理猜想,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农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更加明了,更易使学生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将进一步的得到加强。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6-09

《金属化学性质》说课稿08-25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3篇07-07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08-07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11-15

五年级数学《分数基本性质》说课稿08-2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05-15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5-05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04-07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