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的行为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本章教材在讲述这方面内容时没有象以往教材那样对动物的的攻击,防御,贮食繁殖和社群等行为进行罗列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再侧重对现象的描述,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要变革。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则是通过对素材的分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创新。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本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明白一个道理:先天性行为为动物的生存垫定基础,学习行为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方能使自己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激发两种情感: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培养三种能力:合作探究,自主探究,语言表达。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指出:综合性学习是经验性的课程,在学习活动中要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法,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法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设计理念: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二)分析资料,初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多角度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生举例动物的某种行为,比如:初生婴儿的吮吸动作,蜘蛛结网,小狗学算术……再由其他的同学来区分
讨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从而理解: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
(四)关于狼孩的故事
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培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六、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
例如: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蜘蛛结网,初生婴儿的吮吸行为……
概念: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意义:为生物的生存垫定基础。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习行为
例如: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摘取香蕉……
概念:以遗传因素为基础,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意义:有利于生存。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生存能力越强。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三、说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是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特点和意义。
2.本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后进行,课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一般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并视频播放“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示范实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中。
五、说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后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鹅在水中游”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优美诗句,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动物行为的美。继而转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丽景观,各种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丰富多样,使人着迷。从而激发学生的对生物奥秘探究的兴趣,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动物的行为
“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和课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先对动物的行为概念和类型(例如:觅食行为、争斗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有个粗略的了解。
第二步:再通过指导学生观看每一段视频介绍后,让学生讨论动物的这种行为的特点和动机,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表现的行为类型的特点和对生存繁衍的意义。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三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其他动物行为类型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第一步:引导学生总结上面列举的动物行为的实例以及视频的解说,从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又分为哪几类。
第二步:通过“资料分析1—5”,进一步讨论分析获得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上述有关动物行为实例类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指导学生从动物行为的动态过程、与环境的关系、行为的结构基础等方面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4.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探究活动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在本节课堂上,通过演示“蚂蚁的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作出的假设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计划最周详可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步:播放视频“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范例,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第三步:让学生课后再对探究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并实施。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和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
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学生的假设,有利于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和课件)
作业练习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使学有所用。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社群行为等,说明动物的大多数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重要性。本节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节课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关动物行为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们辨别动物大多数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对上节课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而没有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3。提问教学法。4。讨论教学法。
5。比较教学法。6。练习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平等互动,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一)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学生预习教材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可分为那些类型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那些类型,每种类型举至少三个事例四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五教师点评: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分为
1取食行为
举例:蟒蛇吞蛋,狮子捕获斑马,黑猩猩用工具挖取白蚁等。
意义:对动物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维持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十分有利。
狗撒尿做标记
2领域行为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举例:两只雄盘羊的相互攻击行为
3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举例:两只雄狮为争夺配偶打架
4防御行为
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如:乌贼释放墨汁,招潮蟹颜色鲜艳的螯肢,螳螂的保护色。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4
说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说学情分析: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说设计依据:
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说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
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
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
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
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
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
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
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
分析后天行为:
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
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
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
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
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 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
2、动物社会行为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3.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4.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5.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你知道那些动物的交流方式?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生明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四、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在应用的时候,知识才是有价值。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5
说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及其变化的一种适应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都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平时对动物行为有所觉察,但缺乏有意识的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能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说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后,再以蜜蜂为例具体学习一种动物(即蜜蜂)的复杂行为。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2.了解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归纳知识。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体验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2.教学难点:蜜蜂的通讯行为。
三、教学准备
蜜蜂通讯行为的教学挂图或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动物的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再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
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社群行为等,说明动物的大多数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重要性。本节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节课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有关动物行为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们辨别动物大多数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动物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对上节课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而没有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提问教学法。
4、讨论教学法。
5、比较教学法。
6、练习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平等互动,归纳总结。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相关文章:
动物儿歌说课稿06-29
《在动物园里》说课稿12-27
生物说课稿:《空中飞行的动物》03-19
幼儿园动物的自我保护说课稿12-19
说课稿05-23
文明行为心得体会10-25
瓢虫说课稿03-12
《杠杆》说课稿01-04
《江南》说课稿03-16
《雨花石》说课稿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