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授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授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
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
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
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蚀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2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主要学习线段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后续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还是今后探究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预备知识和方法指导。因此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学会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挑战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品尝发现的快乐,感受轴对称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线段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又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画轴对称图形的基础,加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在几何图形和实践问题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难点是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实践问题。
突破方式:
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识水平,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由“创设情境——活动探究——实践应用——课堂小结”四部分组成。在此程序中我将采用:情景与直观演示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我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例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导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讨论、分析出线段的对称轴特征,以及线段的对称轴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以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四、优化组合说流程
课前准备:透明纸片、三角板、量角器、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多媒体导入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现象。
2、体验:用纸片展示线段,观察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由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二) 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全体活动)
1、动手操作:设计方案找线段的另一条对称轴。
2、讨论:观察对称轴与线段的位置关系。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概念。
引导探究:探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小组活动)。
1、动手操作(投影展示步骤):
(1)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上任取一点P;(2)连接PA,PB。
2、讨论:在操作过程中,比较线段PA,PB。
3、明晰(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的发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困难,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探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及性质这一活动中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第一组:巩固训练
填空:
1、如图,若AO BO,EF AB,则直线EF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
2、如图,已知直线CD垂直平分AB,则 _____ 。
3、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AB=5,那么AC= 。
(设计意图:这三道小题都是对刚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数学化语言的组织,让学生加深印象,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组:强化训练
例1: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变式演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 AC于点E,AC=8 cm,△ABE的周长是14 cm,求:AB的长。
2、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解:连接BP
∵ MN垂直平分线段AB( 已知 )
∴ AP=BP ( )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训练解题格式。)
第三组:拓展延伸
1、上罗中学和上罗一小计划在村公路上共同设一个心理咨询 中心,如图,A处是上罗中学,B处是上罗一小,直线L表示村公路,应在村公路L的何处设心理咨询中心,才能使心理咨询中心P到两校的长度相等?
2、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已经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方便的上学,上罗镇计划以三个村为一个范围建公立幼儿园,如图,A、B、C表示三个村的地理位置,问:幼儿园建在何处,才能使得到三个村的距离相等?请你作出幼儿园的位置(用P表示)。
(设计意图:这组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设计的,设计为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当一会设计师,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组题的教法是:组内讨论,各组推选一名上台展示。)
(总设计意图:三组题型,从三个面,全方位的覆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讨论、提出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从旁参与讨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归纳,强化体系
1、引导学生从这节课“学了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作业布置:练习题第2题、习题10.2第3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体系。)
五、归纳总结说设计
本节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出发,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遵循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3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4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事物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较强的感性基础,本节课就是要在这些感性基础上建立起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两个概念,为学生以后其他的空间图形打下基础,并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美。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天性使然,对探究活动有着较强的兴趣,并且已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是粉念。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力争让学生自己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去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为本节课设定了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两个概念。能辨别身边的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从过于关注概念本身转化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上来,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让学生在掌握认知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教会学生体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别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结合教学重点和我班学生学习情况我把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做为本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彩色卡纸、剪刀、尺子等是我所准备的教具和让学生所准备的学具。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游戏,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做交流,大胆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感与参与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的思想。本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我立足学生的学创设了一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
我和学生一起玩了一个为米奇加耳朵的游戏。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设计中渗透了轴对称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如无声世界舞蹈《千手观音》的三组图片,自然界中一组蝴蝶的图片、日常生活中大量经常运用的轴对称事物的图片。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很快感知出这些图形两侧分别对应相等。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轴对称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和戏剧舞台上的脸谱艺术。接着让学生从身体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量轴对称现象中找出规律,自由创造轴对称图形。由于是自由创作,孩子们的想法不仅相同。当他们创作完成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做法,并展示自己的结果。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归纳出要沿着当中的直线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通过电脑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我的细心引导把美术创作何数学课堂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概括能力。把学生的作品当做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再次动起手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重点指导那些容易出错的图形,如: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沿着圆的直径对折多试剂次,你有发现了什么?我让学生把这些探索过程归纳成一句话说给系朋友们听。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洞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新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座‘讲一讲,感知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再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折一折、画一画中深化探索过程。
第三个环节,综合实践学以致用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首先我出示了直观判断题,学生每天大量运用的数字、字母和汉字。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又引导学生交流品味中国汉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国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性,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又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的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1、让学生创造性的摆一个从正面看身体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让两个或三个学生合作用身体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征稿启事让学生为我们的新邻居“福源中学”设计新校门。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许多中外著名建筑和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事物的图片。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数学教学三个有机整合,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新校门的设计中来,做到了学以致用。
练习的设计从加深认识、体验创造、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有课内向课外的验身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全课小结:本节课从游戏引人、动手操作、交流感受、课外延伸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中获得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我的板书摒弃了传统的用文字表述概念的做法,力争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述复杂的概念,把学生作品当做课堂资源充分利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的学习的快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5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对折,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3、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这个三角形”或“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创造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制作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学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样的,画、剪、围、拼……都可以,制作方法虽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体会,相互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说做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达到制作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均匀,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1、基础练习:“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设计理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痕——对称轴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
①把课后练习1(课本P91练习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
③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
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
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
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
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守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圆
研究报告:
略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7
一、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定位教学目标,找到教学切入点。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新数学读本》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P34、35《对称图形》。
2、关于对称图形的知识点分析、定位。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这课中出现的对称图形主要是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且是一个图形。用“对折”、“折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状一样”、“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为对称图形的内涵,需要学生初步了解,并且通过操作,对对称图形有一点直观性的了解。
3、教学目标
(1)经历多种感观、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
(2)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能力;
(3)经历拼、画、折、剪的操作,丰富学习方式,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
5、教学难点: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灵活地辨认对称图形。
6、了解本课内容的衔接与铺垫,找教学切入点。
一上《认识物体与图形》中认识基本图形,二上《图形小世界》中拼七巧板,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分与和这些是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点阵画对称图又为后续点阵、面积等内容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二、设计教法,预设学生学习过程。
(一)多种学习形式,认识对称图形。
1、直观演示法,感知对称图形特点。
2、动手拼一拼。解开对称图形的基本事实。
3、点阵画图形,加深对称图形的认识。
(二)大眼睛找对称,学会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课外延伸,欣赏对称事物,感受对称美
(四)剪对称图形,运用对称图形特点,创造对称美。
三、实际教学,看学生实际学习反馈。
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一)图形超级变变变,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片断一
(注: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过程很感兴趣,投入地观察,一直跟随着课件,发挥着想象力,同时又在积极思索着变身的窍门。)
学生:正方形对折,撕成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在拼成大的长方形。(两个一样的图形拼图,这个变身的窍门就是对称图形的特点)
从基本图形入手,向学生初次展现对称图形的特点。这段引入一方面唤醒学生已有的对图形的分与和、平移与旋转方面的经验,经验是有层次性的,因人而异,所以学生学习的起点会不同,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也会不同,在这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设定了自己的起点。另一方面图形平移、旋转、分、和,又为下一环节创设性的拼图作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图形的变化感兴趣,发挥想象力,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拼图的欲望。
(二)学生操作拼图,发现对称图形的“基本事实”。
1、现在利用她们的窍门,请你也来变一变,从上面的图形中,选两个拼一拼,你打算选哪些图形?学生操作。(图形在信封里,一组一个信封)
片断二:学生拼图的兴趣很浓,尽管只要求她们选两个图拼一拼,还是有不少学生拼了第二个、第三个图形,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并运用了平移、旋转的知识努力拼出不一样的图形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2、学生展示作品。观察拼图。
片段三:展示拼图是那么地欢快,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同学,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在展示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拼法,然后努力想拼出不同的图形。
片断四:敏锐地捕捉到了图形形状有一样的事实,经过平移、旋转后可以更清楚地找到相同的图形。
这些图形你怎么拼的?(选择一样的图形,对起来拼拼,对折,大小、形状一样。)这里都是这样的图形吗?(拿掉不同类的)
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叫它(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对折重合、上下左右图形一样等)(课件出示“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儿,你对他有了哪些认识?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他。
通过前一环节中所得的关于对称图形的认识,来拼一拼,材料来源——做与说、书上习题第3题,由于图形有难有易,故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能力,分层操作,选择图形拼接,展示拼图。通过学生说拼法,感知图形左右、上下一样大等。解开对称图形的基本事实,将对称图形正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的对称图形的内涵。
(三)点阵画图形,加深对称图形的认识。
1、出示点阵,出现半棵松树,这是什么?(树)怎样可以证明是树?(画出另一半),你准备怎么画?(对折画,画点,连连起来等)
片断五:学生感知了点的位置是根据左边已有的点与折痕的关系得到的,点和点连成线,形成面,左右形状是一样的。
2、学生动手画第二幅(鱼)。展示有问题的作业,分析原因。
通过画对称图形,让学生了解很多对称图形来自与生活中的对称事物,把生活中的对称事物画在纸上,就能得到对称图形。
(四)大眼睛找对称,学会判断对称图形的方法。
1、大眼睛找对称,说说是不是对称图形
片断六:在判断中,关于对折产生了疑问,竖的对折是对称了,横的对折却不是对称,怎么办?带着这个疑惑,动手折一折,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有一种对折是对称的,他就是对称图形。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只要看它们对折后是否能够重合,能够重合的就是对称图形。利用了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对称图形。
(五)课外延伸,欣赏对称事物,感受对称美。
欣赏生活中的对称事物。(建筑、剪纸、脸谱、飞机、风筝、蝴蝶等)
片断七: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同时被美丽的对称事物所感染,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可以很有意境、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
美丽的对称图形,除了欣赏还可以装饰环境,大家一起设计或收集一些对称图形,来装点我们的教室,好吗?(有学生马上提议剪一剪)
(六)剪对称图形,运用对称图形特点,创造对称美。
有什么办法能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呢?我们要制作一颗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对折画半棵树,我直接画就行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自己喜爱的图形。创造对称美。
作业反馈:课堂作业本p26第一题,判断16个对称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全对有4名占,错1个有4名占,错2个有5名,错3个有5名,错3个及以下的占69.23%;错4个有3名占11.54%,错5个有3名占11.54%,错7个、9个的各一名占3.85%。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二年级对称图形说课稿全部内容供家长参考,祝能够进入是适合的学校!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8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二课时。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图案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欣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接触一些简单对称知识。对称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发现少部分部分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也还不错,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课堂发言受客观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够大胆。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愿说,大胆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展示。
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以画图为主,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有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出所给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观看图片,欣赏对称美。
2、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见图1图2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
1、淘气画好的房子不对,那怎么改正?
自己先改,然后集体交流。
2、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引导:1)想象一下对称轴的过程,感知如何补全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图形的关键点。学生自己先找,然后叫学生上台演示,并标字母。
3)回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怎样找对称点。(数轴点距)。
4)学生自己找出对称点,然后上台演示。
5)连接对称点。
3、学生立完成图形。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
找出关键点——数出轴点距——描画对应点——连接对应点
5、欣赏激趣,尝试制作。
小组合作,试着玩成活动三,并集体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1)P24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各点的对称点,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猜字游戏
2)照镜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安排
第24页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变成6。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对称图形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5.教学难点: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了较宽松的学习空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课始,老师一句: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的撕纸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学生的兴趣推到了极致!你会象老师这样玩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折纸和撕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通过撕纸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从直观上引发出对称之美,课堂教学随之直奔学习主题。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找特征,初识轴对称图形(作品)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师一句:这些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验特征,再识轴对称图形(图片)
出示图片,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抓住了学生好胜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想到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辨特征,找出真假轴对称图形(课件)
赏心悦目的练习面画,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习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1.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什么?(学生充满自信地猜测着,猜到最后一个,打开后居然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的花瓶。)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趁势启发学生:想一想,花瓶的另一半形状和大小会是怎样呢?你能想办法剪出这只完整的花瓶吗?
2.剪一剪:小组合作完成花瓶图,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3.画一画:你想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画图形的窍门。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0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由此探索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认识角是轴对称图形;
(2)探索并了解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3)能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角平分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说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了一定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轴对称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诊断分析
1.在学习有关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时候,学生常常将角平分线理解成角的对称轴,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了特别强调;
2.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常会运用全等将角平分线的`性质再证明一次,而没有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简化证明过程,因此,在本节课通过例题及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说明
1.根据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这一理念,注意通过折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获得用折纸这样的操作发现法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
2.在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处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满足所有七年级学生最基本的知授容,又注意了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比较优秀),因此,本节课突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对原有例题作了补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馈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议练中学会运用角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同时还进行了思维拓展,这样充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
3.本节课在教法上选用了“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这是基于本节课的知授容,有实践背景,适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置了四个活动:
①动手活动:通过动手度量、折纸等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②表述活动: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互动说理证明;
③应用活动: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认识及应用;
④拓展活动: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对线段的轴对称性进行探索.
4.教材中只给出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文字语言叙述,并没有给出符号语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学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学习时,已经接触了符号语言的叙述,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结合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且对性质进行了说理,同时在对性质说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师都给出了规范的说理过程,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为后面学习证明(一)、(二)、(三)打下基础.
5.评价方式
根据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说理,是否能应用所学知蚀解决实际问题,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对称。
这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对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把主题图中的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糅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之中。本堂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依据从初步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而在上述目标中,我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什么是对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听一听等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对称的特征。
四、教学设计环节:
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将播放一段神舟六号振奋人心的发射场景,一边播放一边解说: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真伟大啊,能将人类送上太空,我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接着,我将神舟六号的样子画下来,再出示飞机、汽车,也将他们的样子画下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我先进行演示,然后将徐行对折,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左边和右边的形状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板书:对称)
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境,自然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是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变一变。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开始,我神秘地说:“老师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能猜猜是什么吗?”边说边出示对折的蝴蝶图让学生猜。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接着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建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我先让学生相互交流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恰当的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发现有学生会通过对折再剪,我会让他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问他是怎么剪的。如果他说,我是先对折再剪时,我会对他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对折看看,估计学生会通过动手操作后发现,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我们说它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从形象的生活实物到抽象的图形。我估计0、8、以及后面的字母A、H,学生较难辨别,于是我通过演示对折来验证。这样学生就对对称现象更加清晰了。
认识对称轴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被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这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学生认识对称轴的学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得乐此不疲,以达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在教学对称轴之前,先对学生之前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给予肯定,并奖励学生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这个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是怎么知道的?估计学生会说,通过对折。接着就请全班同学把图形对折来验证。再让学生打开看看,图形中间有什么?估计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我会对学生的回答既是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
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板书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并在小组内评价谁画得最棒!并且互相纠正错误。
看书置疑,解答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每个问题,由此来知道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予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理解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环节:
第一题是课本68页的做一做。这道题是要求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接着画出他们的对称轴。我估计星星学生会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对称轴。
第二题是课本70页的第二题。通过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第三题是课本第70页的第三题。这道题有点难度,是要求学生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四题是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运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颜色不同的脸谱,并分成两半,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来拼成对称的脸谱。让学生在玩中巩固了对称的知识。
再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后是欣赏现实中的对称现象。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在交流中得到大家的肯定,使他们充满自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学生一目了然。
【《对称图形》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09-21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6-21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4-22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12-15
《认识图形》说课稿12-31
说课稿:《组合图形面积》12-17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12-30
中班数学图形教案02-24
数学说课稿07-20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