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4-06-14 07:32: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75——76页,认识几分之一。

  一、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独立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引导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操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操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㈠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上课我激趣问道:“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你能用掌声表示吗?”学生兴趣盎然的拍手两次。我继续问道:“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小朋友,每人又得到几个呢?”学生均能用响亮的掌声回答。接着,我故作为难状地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呢?”这时学生不能用完整的掌声回答,孩子们面面相觑。有的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不失时机的说“对,是半个“,半个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从而巧妙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㈡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1、认识1/2。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一半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体都能找到它的一半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纸片,折出它们的一半,并说说是怎么折的。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接着,请学生上台演示汇报。有的学生说:“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有的说:“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还有的说:“我把长方形这样对折,一份也是它的一半。”对于同学们的种种折法和语言表述,我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时我揭示课前的疑问: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接下来指导分数的写法、读法,并让同桌相互交流,写一写,读一读,引导学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

  这一环节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2、认识1/4。

  在学生初步理解1/2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一张纸的1/2,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会说:我能折出这张纸的1/3;还有的说我能折出它的1/4,我相机总结:像1/3、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接下来,分小组合作学习,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看哪组折法多?我也参与到学生中与他们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一起分享学习成果。又通过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已不再是难事。我出示情境图:快看,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吃西瓜的时候,它们都想吃得最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心想:“我肚皮大,吃得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才行。”它们俩谁吃得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猴吃得多,因为小猴平均切2份的那1份要比小猪平均切4份的那一份大。”我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个孩子:“你真了不起!”接着,我又把问题推向更深层:“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看谁能从这些圆中发现规律?”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即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把同样大小的物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那一份就越小;分的份数越少,那一份就越大。

  这一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故事,使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火花,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㈢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我设计了五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

  1、看图写分数

  2、判断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是不是1/2。

  3、看图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巩固本课所学基本知识点。

  4、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折一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这是一道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避免了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㈣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会说,我知道了分数也是一个数;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还有的会说我这节课学的很开心等等。

  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经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经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经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经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

  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

  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

  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馈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2、练习二十七第2题要回答为什么。

  3、完成3—5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学习这部分知识要注意什么?(通过这几组题的练习,加深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的内容,认识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

  (一)复习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二)新授

  1、导入新课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

  (1)教学例1

  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

  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

  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

  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馈。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3、教学各部分名称。

  (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

  5、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例1--例5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学好这部分的内容,既为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作铺垫,更为小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初步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二、说学情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制定的: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感悟几分之一;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分数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等学习数学的能力。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分数的基础。所以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

  又因为从整数扩展到分数,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困难,所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但学生对它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新课标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本课力求在教法上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从分数的产生背景出发,通过“看”中学、“动”中思、“比”中悟,体验分数的产生、发展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本节课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综合运用教法,以班级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环境,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复习平均分:通过小精灵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个苹果;2个橘子,怎样分给她的好朋友莉莉和聪聪呢?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让学生自己来分,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说出这样的分法:“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2个橘子,每人分1个。”这时提出问题:“这样分同学们满意吗?”“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分得的都同样多。”“分得的都同样多可以说是怎样分呢?”“平均分”。这是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平均分是教学分数的基础。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每人分2个苹果可以用2表示,每人分1个桔子用1表示,但是小精灵还有一个桃子想分给他们,该怎么分呢?“每人分半个桃子,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教师提出问题,回答“不能”“那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分数”,在这让学生深刻体验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半个桃子没法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了,怎么办呢?只有引出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既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又让学生体会出分数产生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那么这半个桃子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分数怎样写呢?分数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半个”,但怎么表示呢?学生的内心产生矛盾。

  1、认识1/2

  多媒体播放分桃子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平均分的情境,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写1/2。

  紧接着组织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的1/2,展示学生的作品,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1/2表示?

  2、认识1/几的分数

  看着这个图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分数?学生例举联想到的分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接着组织学生读一读。再请学生按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做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分数,是怎么认识的?

  小组合作完成后,再请小组代表汇报,这里要注意学生的表述是不是完整,让学生明确“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练习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基础题:课本91页主题图让学生找找都有哪些分数。

  课本93页第1题。

  发展题:课本96页第1、2题。

  (四)引导学生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将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一、说教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的整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淡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从不同角度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几分之一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表示几分之一的方法有很多,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并且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一的分数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数感,实现数概念的扩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而教学重难点方面是能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而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纸法和小组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并且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表示分数的方法,问题的解决和分数的表示方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关于教材中的主题图——分月饼。

  并提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预设:每个小朋友能分得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样表示?

  我会继续追问: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平均分1块月饼的结果,进而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月饼的分配问题引发矛盾冲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用拍手不能表示出结果时,就自然地引出了分数。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不知不觉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地创造分数,体会了分数的优越性。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题目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1页到93页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

  二、说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有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数有整数向分数扩展,体会分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这节课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有线绳等教具和学具。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开始,由狗哥哥和狗弟弟分月饼的故事导入。在预习案中提到了,第一天,他们买了4个月饼,狗哥哥想要3个,狗弟弟不愿意,引导学生们说出必须要平均分月饼,分得的同样多,这样才公平。在这里强调平均分和分得同样多。接着出示情境,第二天,2个月饼,每人分得1个。到了第三天只买了一个月饼,那每人分得多少?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说出每人分半个。由此导入新课,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引出今天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说一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这些学习目标。熟悉的分月饼的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学生们各抒己见,有写二分之一和一分之二2种写法的,老师比较两种不同写法的相同之处,都有1和2,很容易理解了毎人分得的个数可以用整数2、1表示。由分数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上是怎么规定分数的写法的。强化二分之一的意义和写法。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1、深入认识1/2

  接着,我让学生们用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自己表现出二分之一来,学生有用圆片的、有用正方形的,有用长方形和线绳的,我将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含义,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同位交流,发现相同点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不同点是平均分的图形不同。看来,表示分数时一定要说清是“谁的”很重要。

  这样在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分享中,丰富二分之一的表象,进一步感受到分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加深对二分之一的认识。

  2、动手操作自己创造一个分数

  引导学生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某个物体或者图形,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小组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分数,先折,再画。然后考虑这些分数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创造出了许多的分数,让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数,并且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都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还有同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创造出了像八分之四这样的分数。接下来就来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每个分数都有一条线和2个数字,这条线就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分了几份;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就像母亲背着孩子,学生们就更加深刻的记住了分子和分母,也比较容易的区分。由此,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同时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由小猴和小猪争论谁吃西瓜吃的多出示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

  1/2 :1/4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西瓜的图片很容易就得出2分之1大,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自己总结出为什么2比4小,2分之1却比4分之1大呢?学生说出了平均分的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小。接着再出示8分之1.

  总结出分子是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由一条纸条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进行比较,内化对整体1的认识。

  五、 联系生活,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先让学生看德国国旗,健身器材,巧克力上面藏着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出现过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吃一个馒头或者一块面包或者一盘菜的几分之几。体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讲到这,这节课接近了尾声。我对学生的课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出示8支铅笔)先把8支铅笔的1/8奖给发言积极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再把8支铅笔的1/4奖给遵守纪律的同学,每人奖励几支铅笔?通过获得铅笔的支数不同活动,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为今后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最后,在这种奖励的愉快氛围中进行全课小结。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机构。

  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题,填分数。第二题是比较分数的大小。第三题是拓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这几道练习题形式不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六、说学习评价

  这节课我采用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板书主要是由我的书写和学生的作品组成的。突出重点,克服了课件上没有完整板书的弊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从以下三方面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一的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 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初步建构分数概念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这节课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使学生初步感知几分之一。

  2 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例题的教学。

  学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我觉得,有效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 )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⑴把4个苹果、2个梨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分得多少?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⑵把一个西瓜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半个,教师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这个环节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引入,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 )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一) 认识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 老师用一个圆代表西瓜。展示对折的方法:对齐,保证是平均分。剪开拿出其中的一份是一半,进行展示。

  (这里要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一半和一个的不同)

  “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板书:二分之一,生读一读,

  ②这一份是西瓜的二分之一,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请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环节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1内有两个二分之一)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学生动手折自己的纸片,并给其中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新的疑问引发新的思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

  使学生明白不同单位1的二分之一也是不同的。

  ⑶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在用纸创造二分之一后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二分之一?

  请生说一说。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等。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新知识广泛存着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加深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出示三分之一图,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不能,你觉得可以怎样表示?生说一说。

  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交流三分之一的形成,还是在巩固分数产生的意义。触发学生灵活思维。)

  二 :认识四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说,师板书。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分数的大家庭有好多成员,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

  ⑵动手操作:请大家折一折四分之一。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四分之一。

  ⑶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不同的折法,并互相说一说各自四分之一的意义。

  ⑷扩展延伸: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呢?请生分别来说一说。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这个环节先动手折出四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想象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产生,是想让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从直观感知过度到形象思维上来,能以此类推,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几分之一?图略。

  (2) 看课本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几分之一

  (3) 说一说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4) 折一根绳子,反复折,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

  这四道练习题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节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练习注重了层次性,开放性,发展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既照顾了全体,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你觉得你有什么收获?

  这样做,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对重点知识画龙点睛,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五):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二个人,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同学们:你们觉得懒羊羊真的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请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去进行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就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也是对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的有效的预习。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比较分数的大小是一个难点,我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直观的参考和有利的帮助。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等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本单元只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多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纸片,通过折和画表示出几分之一。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三、教学策略及课堂组织策略:

  教学策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注重动手实践、充当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并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课堂组织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积极锻炼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手、动脑探究中认识分数。

  四、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

  1、认识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图,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矿泉水、香蕉、苹果,并知道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满意。当分到一个月饼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通过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着眼一个“探”字。】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接着让学生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折一折,进行判断、选择。教师问怎样才能一样多?让学生想到平均分,也就是对折。再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直观演示的时候故意将一个月饼分成一大一小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之后再一次正确直观的演示,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强调: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能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的分数,着重突出“平均分”,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后通过解疑感悟分数的实际意义。】

  2、如果学生在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那么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我设计先让学生认识分数1/2,再让学生通过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和练习中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着眼一个“动”字。】

  3、认识四分之一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1/2的意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出现4个图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相信他们都很容易理解1/4的含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体验再一次的分一个月饼,要分成4份,问学生“应该怎样分?”,学生从实践操作,得知结论,利用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的含义。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活动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4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以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完成,既重视操作,又重视知识点的学习,着眼于设疑和解惑,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为了巩固学生知识性,在练习中我设计出示有5个图形全部分成4份,但是只有2个是平均分的,可以用1/4来表示,通过练习进一步强调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下面练习我设计通过“我能行”实践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1/4的含义,相信学生一定能用多种方法折出1/4。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新的分数在练习中我设计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折出其它的几分之一,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

  4、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上面知识点紧接着出示一组分数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学写分数中,并让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含义,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5、提高认识几分之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分数的意义,除了平面图形可以平均分,还有其它物体也可以,从而得出了分数意义。我便设计一个线段图和其它图形的练习,通过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几分之一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几分之一”。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出示课件)三只小动物分西瓜的故事,课件出示三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用涂色部分表示三只小动物分得的份数,分别占圆形的1/2、1/3、1/4,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这个游戏活动练习应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4的大小。让学生从图中得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一份越少。接着我又设计一组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通过“小试身手、大显身手”多种练习方式加深学生对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让学生先讨论再汇报,图中每个小图形表示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通过一个综合性拓展练习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估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轻松地完成练习,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最后我把分数置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认识分数并对分数产生兴趣,从而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让学生来一个总结性的归纳,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小结,有可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遵循学生获得和应用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读作什么?写作什么?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3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4

  说教材: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充。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以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乐学落到实处,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说明主题图。

  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谁来帮他们分一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2个苹果。

  2、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

  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瓶矿泉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师板书:平均分)

  3、师: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

  生:一半、半个……

  师:这个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1/2)

  师:同学们听过吗?像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师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二、动手实践 学知解困

  1、认识 。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师:这一半刚好是这2份中的1份(电脑演示书写过程,并出示1/2),这就是,谁会读?

  师:这一半是蛋糕的,那另一份呢?

  师:看来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师板书:每份是它的1/2。)这个它指的是谁呢?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1/2的呢?

  同桌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2、折出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1)动手操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蛋糕的1/2,老师这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又该怎么表示呢?

  (大屏幕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

  (2)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涂得?

  (3)展示不同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折法,及时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的1/2呢?

  (5)判断。下面这些图形都能用1/2来表示吗?

  3、认识不同的分数。

  师: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记录一些学生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你能不能也象刚才这样,先折一折,再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可以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次你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交流并收集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在黑板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

  )

  师: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现在请仔细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4、读、写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觉得分数你会写吗?拿出手指跟张老师一起来写个1/2!

  (先写中间一短横,注意短横不要写得太长,短横下面写个2,写在下面的正中间,短横上面写上1,同样写在正中间。)

  三、综合运用 发展思维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里涂色的部分吗?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3.它们分别占了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提问。但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训练。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

  大家好﹗我是19号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第7单 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一次重要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 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 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做好引路人,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为这节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本课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本课教学难点)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学习方法: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1.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学生准备)

  2.ppt课件、贴画。(老师准备)

  3.练习案。(老师准备)

  4.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操作实验和探究性研究。

  四、说教法学法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 点,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外延采用了情境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模式,内部则采取“导——扶——放”的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 学生的口、手、眼、脑得到整体的互动。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建构)

  三、检验成果,动脑反思。(反思)

  四、知识梳理,拓展解疑。(延续)

  环节一:(3—5分钟)

  1.游戏激趣。出示一幅懒羊羊分水果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已知问题用手指来表示数。

  2.由此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利用游戏引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一半的概念,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表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分数的兴趣。)

  环节二:(5--13)

  1.折。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引出1/2,让学生认识并会读会写 1/2 。

  2.说。(1)让学生展示交流折法后,引导学生质疑: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2)生活中你还有没有遇到过用1/2的例子?

  3.辨。出示练习,说说哪些图能用 1/2 ,为什么?

  4.想。你还能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我把“看、说、想、做”几个要素组合使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的印象。)

  环节三:(10—17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案。

  2.选派小组上台展示,讲解解题思路,师精讲补救。

  (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个小组活动,动静结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地观察、有效地收集、简单地分析、明确地解释信息得出结论,以此突破本课难点。

  本环节让学生描述本组的观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环节四:(5--7)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归纳出学习方法,适时整理板书。

  2.布置课外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瓜平均分给喜羊羊、懒羊羊2人,每人得到1/2,但懒羊羊不干了,他说,“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西瓜的1/4,你觉得他这样能多吃吗?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能紧扣、简明地呈现授课的中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环节呼应本节课的导入,留下一个很有趣味性的问题,为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进行有效的预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2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5-22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9-21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20

《乘法的初步认识 》的说课稿05-17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1-14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11-08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2-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