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时间:2024-06-28 07:33: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略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认真聆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二、说目标:

  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是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这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窜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明白发生这种情况的极偶然性。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

  种田人的心情:乐联系文本,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种田人的行为:等,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7-10

小学语文《松鼠》说课稿03-2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上海弄堂》说课稿05-21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鹅的故事说课稿05-11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01-24

小学语文《练习1》说课稿02-11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05-13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说课稿11-20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05-23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略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认真聆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二、说目标:

  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是教学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这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而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这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紧扣住课文的语文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努力使一个设计承载多种功能。基于这样的文本与目标拟定,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

  1、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2、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因此,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讨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学生再读课文,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细节,对话文本

  兔子撞死的原因:窜首先让学生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在讨论中理解“窜”的特点,接着通过简笔画,勾勒出“窜”的背景,明白发生这种情况的极偶然性。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

  种田人的心情:乐联系文本,把种田人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样做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使词语带着活生生的形象贮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种田人的行为:等,什么时候开始等,怎么等,等的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想象种田人坐着等野兔时的言行和心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提示出规律,不劳动是一无所获的。

  三、揭示寓意、拓展学习

  师问:如果你是邻家一位老农,看到这位守株待兔的年轻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吸取课文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意在引领学生在对话、体验、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出示古文:以古文教学来结束全课,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语文学习之门,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说理念: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它既能启发学生探索又能帮助学生了解人情世故。寓言故事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所以,我这节课,不是单为了教这则寓言,而是通过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言的学习,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这节课,我将带着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学习,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线来组织各项训练活动。为了渗透语文的人文性,我为学生创设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也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单方面的授予学生,而需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感受、领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