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加连减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品】连加连减说课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连减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连加连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说学生: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应该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极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通过动手操作、游戏活动,使学生喜学乐学。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重难点:
1、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故事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
2、观察讨论、探讨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开课伊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特别准备了学生喜欢纸玫瑰花的特点,用三种颜色不同的花朵,既复习了前面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同时又轻松的导入了新课。
2、讲述故事激趣学习连加。
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后,紧接着趁热打铁,利用动态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整件事情的经过,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的顺序问题。
3、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4、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5、及时鼓励与评价是小学生尤其需要的。
连加连减说课稿2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连加连减说课稿3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应用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连加连减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的内容《连加连减》,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一、说教材:
1、连加和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2、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认识连加法、连减法,会读写算式。
②、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③、让学生按图的顺序找出规律,发展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②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建构知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景。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
2、观察讨论、探讨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回答。
2.出示看图列式题,学生抢答。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动画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主题图中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问: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5+2=7)
c.接着播放动画,又出现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主题图中出现“5”“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主题图中出现“5+2+1”)
d.通过算式“5+2”和“5+2+1”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连加算式。
要求学生结合板书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板书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引导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说说“8-2-2”的含义)
4.谈论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总结
5.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讲述动画内容并列式。
(2)比一比
出示连加连减算式,指明学生口算比赛。
(3)布置作业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连加连减说课稿5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应用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连加连减说课稿】相关文章:
连加连减说课稿04-1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说课稿05-29
连租房申请书01-09
二年级连加教学反思11-25
二年级数学教案:连加04-09
说课稿05-23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反思05-12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4-06
《雨花石》说课稿04-17
《广而告之》说课稿05-03